双头火柴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30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头火柴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火柴生产技术的改造,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头火柴的生产装置。
火柴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易耗品。据四川省江安县火柴厂编印的职工技术培训教材介绍,全国生产木梗火柴,消耗木材达45立方米。为了有效地节省木材,人们又发明创造了双头火柴。就生产单头木梗火柴的现有技术来说,其关键设备部件——眼板,其整体结构为一块厚约0.5-1.0的生铸铁,表面抛光后,钻直径为2毫米的眼孔,眼孔贯穿内、外表面。通过导向孔,火柴木梗一排排地插入眼孔。将插完梗的眼板固定在眼板槽架上,由切刀完成排切工序。然后将眼板从排切机上取下,由人工操作放入药池上粘药。粘药后的眼板由人工搬运到烘房,放置在层层铁架上,由烘房供热,干燥药头。药头干燥达到标准要求后,又由人工将眼板从铁支架上取下,用卸板机顶针从眼板背面的眼孔插入,火柴落入卸板槽中,再将单头火柴从卸板槽中取出,进行人工分检,药头摆序,最后装盒。从上述火柴生产工序来看,单头火柴的粘药、干燥、卸板、分检装盒的各个过程均需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火柴的成本相对来说就要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生产双头火柴装置入手,着力对现有生产装置进行改进,其目的在于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使双头火柴生产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以下措施来达到生产双头火柴的主要设备——眼板,是由上分眼板和下分眼板组成,即上分眼板嵌合于下分眼板之中并固结。上、下分眼板的表面上分布着若干个行、列等距的眼孔,而且眼孔的中心垂直对称。一根夹梗杆与一排眼孔相对应并从夹梗孔伸出。夹梗杆外附一层耐热弹性橡胶套。在橡胶套与眼板内两侧的空余处,用弹簧将下分眼板与夹梗杆联结。
眼板放置在排切机工作台面上,火柴木梗通过导向孔插入眼板面上的眼孔,对夹梗杆两外端施加等量同向的外力,弹簧伸长,夹梗杆越过火柴木梗,将已插入眼孔的木梗夹紧、固定。随后切刀由上而下,切断排排木梗。
本实用新型还可采取以下措施来达到旋转卡头插入卡孔。接通电源后,旋转卡头转动可带动眼板同向、同步转动,与移动轨道上的机械臂协同工作,完成木梗的粘药、药头干燥等工序。
药头干燥后,对夹梗杆的端部施加等量、同向的外力,使弹簧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此时,夹梗杆放松,被夹在眼孔中的双头火柴在卸梗板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脱离眼孔,落在传送带上。传送带上有格,可使双头火柴在传输过程中自动排齐,按序入盒。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产生的积极效果为1、眼板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夹梗杆在眼板中起了夹梗、卸梗之作用。在双头火柴的生产中,夹梗杆为简化现有的生产设备和繁杂的生产工序创造了条件。
2、自动旋转卡头与移动轨道上机械臂协同工作,使双头火柴的粘药、干燥、卸梗、入盒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在干燥过程中风能、热能循环利用,节约能源,可使双头火柴的综合成本降低65-7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图1是双头火柴生产装置——眼板示意图图2是双头火柴生产装置——旋转卡头和机械臂协同工作示意图实施例
如图1所示,生产双头火柴的主要设备——眼板(1)是由钢板压制的上分眼板(2)、下分眼板(3)组合而成,上、下分眼板(2、3)嵌合,并用铆钉联结构成一个空心整体,眼板(1)长310毫米、宽300毫米、厚10毫米。以旋转卡头(9)为中心对称轴,其上、下分眼板(2、3)等距排列14×25个眼孔(5),眼孔(5)中心垂直对称,孔径为4毫米。在眼板(1)的两侧面各有14个夹梗孔(6)和卡孔(7),14根夹梗杆(8)与14排眼孔行相对应,并从夹梗孔(6)伸出眼板(1)外;夹梗杆(8)长320毫米,其外附一层240毫米长、厚2毫米的耐热弹性橡胶套。在眼板(1)内侧与夹梗杆橡胶套相距之处,用28根弹簧(4)将夹梗杆(8)与下分眼板(3)连接。
眼板(1)放置在排切机工作台面上。眼板(1)两侧分别设有档梗板和切刀装置。档梗板、切刀到眼板(1)的距离均为15毫米。火柴木梗通过导向孔插入眼孔(5),夹梗杆(8)在外力作用下,弹簧(4)伸长,越过火柴木梗,将已插入眼孔(5)的木梗夹紧、固定。随后切刀由上而下,切断木梗。
旋转卡头(9)插入卡孔(7)。接通电源后,旋转卡头(9)的转动可带动眼板(1)同向、同步转动,与移动轨道上的机械臂(10)协同工作。
排满木梗的眼板(1),随着机械臂(10)平移到药池上方,装有药浆的药池在水平升降平台上升高。眼板(1)a面木梗粘药后,药池升降平台下降,接通电源,启动眼板旋转卡头电机,眼板(1)翻转180°,关闭电源,眼板(1)b面完成粘药工序。眼板(1)在一定转速下旋转,可以保证木梗药头呈“卵形”或“圆形”。
眼板(1)沿着移动轨道进入聚风、聚热管道,药头在循环热气流下进行干燥。药头干燥要求达到标准后,进行卸板,装盒工序。即夹梗杆(8)外端部受外力作用,弹簧(4)由拉伸状态恢复到先前状态,夹梗杆(8)放松后,眼孔(5)中的双头火柴借助卸梗板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脱离眼孔(5),落在有格的传送带上,自动排齐,按序入盒。
眼板(1)卸梗后,又沿着轨道,继续下一轮的排梗工序。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头火柴生产装置,含有眼板(1)、眼孔(5),其特征在于眼板(1)是由上分眼板(2)、下分眼板(3)组成,上分眼板(2)嵌合于下分眼板(3)中并固结;上、下分眼板(2、3)面上分布着若干个行、列等距排列整齐的眼孔(5),眼孔(5)中心垂直对称;在眼板(1)的侧面,有夹梗孔(6)和卡孔(7),若干夹梗杆(8)与若干排眼孔(5)相对应,并从夹梗孔(6)伸出;在每根夹梗杆(8)两侧之处,用弹簧(4)将下分眼板(3)与夹梗杆(8)相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双头火柴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卡头(9)插入卡孔(7),接通电源后,眼板(1)以旋转卡头(9)为中心对称轴,带动眼板(1)同向、同步转动。
3.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双头火柴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夹梗杆(8)外附一层耐热弹性橡胶套。
4.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双头火柴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眼孔(5)φ=4毫米。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头火柴的生产装置。生产双头火柴的主要设备眼板(1)是由上、下分眼板(2、3)嵌合形成空心结构体。上、下分眼板(2、3)面上分布若干个行、列等距排列的眼孔(5),木梗插入后,在弹力作用下,夹梗杆(3)加紧,固定木梗。装配在眼板(1)上的旋转卡头(9)与移动轨道上的机械臂(10)协同工作,完成了双头火柴的粘药、干燥、卸梗、入盒工序。
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C06F1/00GKCN2159395SQ93217528
公开日1994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3日
发明者王懿 申请人:王懿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