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脱碳溶剂及脱碳方法

文档序号:3462643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复合脱碳溶剂及脱碳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成氨、天然气净化工艺中的脱碳溶剂及脱碳方法;主要用于脱除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
目前,采用碳酸丙烯酯(俗称丙碳)脱除原料气中二氧化碳工艺由吸收-闪蒸-气提-回收四步工序来完成,由于丙碳价格较高,对二氧化碳溶解能力有限,其脱碳方法生产费用较高,脱碳净化度不够,加上在工艺条件下,因丙碳含有一定水分,当溶解了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酸性气体后,对碳钢设备产生腐蚀,碳钢腐蚀所生成的铁锈沉淀物既要堵塞设备内填料层、管道和阀门,又会加速丙碳中硫化氢氧化成单质硫,造成设备、管道内壁上硫沉积,尤其是丙碳冷却器被严重堵塞,常需停产清理,影响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对合成氨、天然气净化工艺中的脱碳溶剂及脱碳方法进行改新创造。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丙碳脱碳工艺中采用的脱碳溶剂及脱碳方法所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降低溶剂生产成本、脱碳净化度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溶剂工艺损耗的复合脱碳溶剂及脱碳方法。
通过以下技术构思的实现方式来完成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该复合脱碳溶剂是在丙碳剂A中加入醇类溶剂B和醇胺类溶剂C复合而成,其浓度重量比的范围A为65~93%,B为6~25%,C为1~10%。
该脱除原料气中二氧化碳化碳的方法包括吸收-内蒸-气提-回收四个工序,其特征在于回收工序的一级回收塔连接有二级回收塔进行再次捕集一次解吸出来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气提气中残余的溶剂蒸气。
本发明与前述公知技术相比,不仅能降低溶剂成本百分之十左右和提高脱碳净化度百分之二十四左右;而且尚有减轻对碳钢设备腐蚀,延长使用寿命和降低电耗百分之十五以上等优点。
附图表示本发明脱除原料气中二氧化碳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1为脱除原料气中二氧化碳的工艺流程。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细节该复合脱碳溶剂是在丙碳溶剂A中加入醇类溶剂B和醇胺类溶剂C复合而成,其浓度重量比的范围A为65~93%,B为6~25%,C为1~10%。B和C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对二氧化碳较高的溶解性和选择性;二是有较高的沸点,以减少该组分挥发性损耗;三是能与丙碳互溶,互溶后的复合溶剂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四是价格比丙碳明显降低;五是对碳钢有显著的缓蚀作用。
该脱除原料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包括吸收-内蒸-气提-回收四个工序,其在回收工序的一级回收塔9连接有二级回收塔11进行再次捕集一次解吸出来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气提气中残余的溶剂蒸气。
当变换气E经气体压缩机加压到1.3MPa,经变换气气液分器1后导入吸收塔2下部,复合脱碳溶剂经溶剂泵5升压,再经溶冷剂却器4输入塔2顶,溶剂自上而下喷淋,与自下而上的变换气压在塔2内充分逆流接触,以吸收变换气E中的二氧化碳。脱碳后净化气D从塔2顶排出,经净化气气液分离器3后送入压缩、铜洗。从塔2底部排出的脱碳液(富液)压至常压内蒸器6,在此解吸出溶于富液中的大部分二氧化碳,溶剂再从器6流入提塔7顶,从上而下喷淋,塔7底部鼓风机8鼓入空气气提,气提后溶剂(贫液)由泵5循环。
从器6顶解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F和从塔7顶放出的气提气G分别进入一级回收塔9上段和下段的下部,在塔9内自下而上与从塔9上下段上部进入的一级稀液(溶剂水溶液总浓度<10%)逆流接触,以捕集二氧化碳气体F和气提气G中夹带的溶剂蒸气。经此洗涤回收后二氧化碳气体F和气提气G再分别进入二级回收塔11上段和下段的上部,在塔11内自下而上与从塔11上下段上部进入的二级稀液(溶剂总浓度<4%)逆流接触,再次捕集二氧化碳气体F和气提气G中残余的溶剂蒸气。经此两级洗涤回收,被二氧化碳气体F和气提气G带出的溶剂蒸气损耗量可忽略不计。该二氧化碳气F可供生产纯碱、尿素等产品用,气提气G则放空。当一级回收塔9中稀液总浓度达到控制指标(10%)时,根据运转时的溶剂中水量(≤3%)分批补入其中,塔9中减少的稀液量由塔11稀液补入,塔11减少的稀液量用软水补足。从而达到降低溶液成本、提高净化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溶剂工艺损耗等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脱碳溶剂,包括丙碳溶剂(A),其特征在于丙碳溶剂(A)中加入了醇类溶剂(B)。
2.一种脱除原料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包括吸收-闪蒸-气提-回收四个工序,其特征在于回收工序的一级回收塔(9)连接有二级回收塔(11)进行再次捕集一次解吸出来的二氧化碳气体(F)和气提气(G)中残余的溶剂蒸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脱碳溶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醇类溶剂(B)中添加了醇胺类溶剂(C)。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合成氨、天然气净化工艺中的脱碳溶剂及脱碳方法,主要用于脱除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该复合脱碳溶剂是在丙碳溶剂A中加入醇类溶剂B和醇胺类溶剂C复合而成。该脱碳方法包括吸收—闪蒸—气提—回收四个工序,其特征在于回收工序的一级回收塔9连接有二级回收塔11,进行再次捕集一次解吸出来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气提气中残余的溶剂蒸气,从而达到降低溶剂成本、提高净化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溶剂工艺损耗等优点。
文档编号C01B3/52GK1073373SQ92114560
公开日1993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6日
发明者周学良, 孙建民 申请人:杭州市化工研究所, 江西化工总厂, 杭州市脱碳化工技术开发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