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酸生产新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6548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植酸生产新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酸的生产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植酸生产工艺复杂,使用的多为大型设备,传统大型设备需投资几十万,甚至百万元,工人至少6人,且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长,产品合格率较低。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植酸生产方法劳动强度大、产率低和设备投资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植酸生产新工艺。
本发明提供的植酸生产新工艺包括(一)浸泡、萃取称取米糠,按米糠与水1∶6-1∶8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然后用7%的盐酸调Ph值为2-3,浸泡2-4小时,过滤,得到母液;滤渣留作饲料;(二)中和过滤将母液在搅拌下加入饱和石灰水,调Ph值为2.5-3.5,再加入8%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为6.5-7,搅拌均匀,静置2小时,沉淀后用滤布过滤,弃废水,得到植酸钙镁钠复盐,用自来水充分洗涤一次,洗除可溶性的无机盐,直至洗液不再呈现浅黄色,得到膏状植酸盐;(三)精制植酸盐酸化置换,二次中和将所得植酸盐用20%的硫酸溶液酸化,调Ph值到1-2,静置1小时,然后过滤,除去硫酸钙及其他沉淀杂物,清液用20%氢氧化钠调Ph值到6.5-7,中和,然后过滤,弃废水,得植酸钠沉淀;(四)洗涤将上述植酸钠用自来水洗涤1-2次,再用去离子水洗涤2-3次,直至不含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五)树脂酸化
将洗涤后的植酸钠加入经再生好的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酸化溶解,边加入树脂边轻轻搅拌,待植酸钠完全溶解使Ph值达到1.5后过滤,滤液用活性碳过滤为澄清透明稀植酸,通过阳离子交换,除去稀酸中的金属离子;(六)浓缩、脱色浓缩温度70℃,当溶液量达到40%时,降低温度到60℃,直至成品浓度达50%--70%止,将活性碳加入到浓植酸中,间接加热至60℃,趁热抽滤脱色,达到无色或淡黄色浆状透明液体,即得成品。
上述步骤(二)即中和过程也可以不用石灰水,直接使用氢氧化钠或氨水中和,用氨水中和所产生的废液可以直接作液体肥料。
如步骤(二)可用以下方法替换将(一)中滤液用12%的氨水中和至Ph值达6.5-7,中和过程不断搅拌,加完氨水后继续搅拌30分钟,然后沉淀过滤,所得沉淀物为含铵离子的植酸复盐。
若中和时没有使用石灰水,步骤(三)中的硫酸可用盐酸代替。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只需2-3人操作即可。生产工艺设备投资少,只需几千元即可。生产周期比传统缩短4%;产品出品率提高30%;产品合格率达到100%。排放废液为中性,其残渣可作为高蛋白饲料。

图1是植酸生产工艺参考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植酸生产新工艺包括(二)浸泡、萃取称取米糠,按米糠与水1∶6--1∶8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然后用7%的盐酸调Ph值为2-3,浸泡2--4小时,过滤,得到母液;滤渣留作饲料;(二)中和过滤
将母液在搅拌下加入饱和石灰水,调Ph值为2.5-3.5,再加入8%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为6.5-7,搅拌均匀,静置2小时,沉淀后用滤布过滤,弃废水,得到植酸钙镁钠复盐,用自来水充分洗涤一次,洗除可溶性的无机盐,直至洗液不再呈现浅黄色,得到膏状植酸盐;(三)精制植酸盐酸化置换,二次中和将所得植酸盐用20%的硫酸溶液酸化,调Ph值到1-2,静置1小时,然后过滤,除去硫酸钙及其他沉淀杂物,清液用20%氢氧化钠调Ph值到6.5-7,中和,然后过滤,弃废水,得植酸钠沉淀;(四)洗涤将上述植酸钠用自来水洗涤1-2次,再用去离子水洗涤2-3次,直至不含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五)树脂酸化将洗涤后的植酸钠加入经再生好的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酸化溶解,边加入树脂边轻轻搅拌,待植酸钠完全溶解使Ph值达到1.5后过滤,滤液用活性碳过滤为澄清透明稀植酸,通过阳离子交换,除去稀酸中的金属离子;(六)浓缩、脱色浓缩温度70℃,当溶液量达到40%时,降低温度到60℃,直至成品浓度达50%--70%止,将活性碳加入到浓植酸中,间接加热至60℃,趁热抽滤脱色,达到无色或淡黄色浆状透明液体,即得成品。
实施例2上述步骤(二)即中和过程不用石灰水,直接使用氨水中和,用氨水中和所产生的废液可以直接作液体肥料。
具体步骤如下将(一)中滤液用12%的氨水中和至Ph值达6.5-7,中和过程不断搅拌,加完氨水后继续搅拌30分钟,然后沉淀过滤,所得沉淀物为含铵离子的植酸复盐。步骤(三)中的硫酸用盐酸代替。其余步骤同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植酸生产新工艺,其特征是该工艺包括(一)浸泡、萃取称取米糠,按米糠与水1∶6--1∶8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然后用7%的盐酸调Ph值为2-3,浸泡2--4小时,过滤,得到母液;滤渣留作饲料;(二)中和过滤将母液在搅拌下加入饱和石灰水,调Ph值为2.5-3.5,再加入8%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为6.5-7,搅拌均匀,静置2小时,沉淀后用滤布过滤,弃废水,得到植酸钙镁钠复盐,用自来水充分洗涤一次,洗除可溶性的无机盐,直至洗液不再呈现浅黄色,得到膏状植酸盐;(三)精制植酸盐酸化置换,二次中和将所得植酸盐用20%的硫酸溶液酸化,调Ph值到1-2,静置1小时,然后过滤,除去硫酸钙及其他沉淀杂物,清液用20%氢氧化钠调Ph值到6.5-7,中和,然后过滤,弃废水,得植酸钠沉淀;(四)洗涤将上述植酸钠用自来水洗涤1-2次,再用去离子水洗涤2-3次,直至不含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五)树脂酸化将洗涤后的植酸钠加入经再生好的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酸化溶解,边加入树脂边轻轻搅拌,待植酸钠完全溶解使Ph值达到1.5后过滤,滤液用活性碳过滤为澄清透明稀植酸,通过阳离子交换,除去稀酸中的金属离子;(六) 浓缩、脱色浓缩温度70℃,当溶液量达到40%时,降低温度到60℃,直至成品浓度达50%--70%止,将活性碳加入到浓植酸中,间接加热至60℃,趁热抽滤脱色,达到无色或淡黄色浆状透明液体,即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酸生产新工艺,其特征是上述步骤(二)可用以下方法替换将(一)中滤液用12%的氨水中和至Ph值达6.5-7,中和过程不断搅拌,加完氨水后继续搅拌30分钟,然后沉淀过滤,所得沉淀物为含铵离子的植酸复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酸生产新工艺,其特征是权利要求1步骤(三)中的硫酸可用盐酸代替。
全文摘要
一种植酸生产新工艺。包括将米糠与水按1∶6-1∶8的比例加水,浸泡、萃取,过滤,得到母液;将母液中和过滤,弃废水,得到植酸钙镁钠复盐;将所得植酸盐酸化置换,二次中和,得植酸钠沉淀;经洗涤后进行酸化溶解,过滤,滤液用活性碳过滤为澄清透明稀植酸,浓缩、脱色,直至成品浓度达50%-70%止,将活性碳加入到浓植酸中,间接加热至60℃,趁热抽滤脱色,达到无色或淡黄色浆状透明液体,即得成品。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只需2-3人操作即可。生产工艺设备投资少,只需几千元即可。产品出品率提高30%;产品合格率达到100%。排放废液为中性,其残渣可作为高蛋白饲料。
文档编号C07F9/00GK1876662SQ20051001373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0日
发明者庞竖强 申请人:庞竖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