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酚类物质的络合萃取方法

文档序号:3559356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植物多酚类物质的络合萃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多酚类物质的萃取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自由基是人体衰老和某些慢性病的主要诱因。当自由 基产生过多或清除过慢时,就会使各种器官受到损伤,从而加速肌体的衰老并 诱发多种疾病。由于植物多酚物质,可以提供猝灭各种活性氧自由基所需要的 氢,起到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过程、保护各种器官的作用,因此成为近年来 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很快的一个领域,有学者将其称为继膳食纤维之后的第七类 营养素。
多酚的生理活性往往是其化学活性的综合体现。这些生理活性除了多酚与 蛋白质(酶)、.生物碱、生物大分亍以及多糖的复合反库等原因相联以外,承与 多酚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性能密切相关.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明, 很多疾病如组织器官老化等都与过剩的自由基有关,多酚通过清除自由基i能 对自由基诱发的生物大分子损伤起到保护作用,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蛋白质
的构型构象,防止辐射诱发的DNA断裂,具有明显的抗突变(如茶多酚)、抗肿 瘤(如鞣花酸)、抗癌症(如石榴宁)、抑制高血压(如大黄单宁)效果。多酚与蛋 白质的反应性质称作收敛性,多酚具有优良的抗微生物、抗病毒等性能,如槟 榔单宁用于抗龋齿(抑制链球菌生长),贯众单宁用于治疗感冒(抑制感冒病 毒),是因为其与微生物、病毒等的蛋白质结合,从而使它们失活。长期受紫 外线照射,会导致人们表皮细胞发生突变,进而引发皮肤癌等病变,多酚可以有效地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因而可以防止这类突变。同时,多酚类物质可以 与酪氨酸转化酶结合,阻止黑色素的生成,防止皮肤变黑或出现雀斑、褐斑等, 如金缕梅多酚和单宁酸被用于美白护肤品的配制等。
随着植物多酚更多的生理活性被逐渐发现,研究者们认识到生理活性对 多酚的立体化学结构(构型和构象)具有严格的要求,分子中酚羟基多、分子量 较大的植物多酚其生理活性较高,而具有较强收敛性的多酚往往也同时具有较 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从而也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
植物多酚是一类复杂的酚类物质的混合物,其分子量分布很宽,从几百 到几万甚至可达到几十万。大量酚羟基使其具有一定的亲水性,易溶于水,在 水溶液中主要以胶体形式存在。植物多酚种类繁多,主要有酚酸、原花色素、 单宁、黄酮类等。目前,国内外主要从以下植物成分提取多酚类物质茶叶、 紫苏籽、芝麻、葡萄籽和叶、未熟苹果、月见草籽皮、越橘皮、大豆、桉树叶、 生姜、桑叶等,吝中,葡萄籽多酚原花色素含量高达90%,有"多酚王"之称。.
本发明所指的多酚类物质主要来源于苹果和欧李(包括成熟、未成熟 的果实和果汁加工过程的副产品果渣、果皮、种籽)、葡萄(包括葡萄皮、 葡萄籽)、高梁(包括颖壳、籽粒)、松树皮的新鲜和干燥原料或其它植物原 料。
在本项发明中所指的单体和聚合体的植物多酚主要包括以下七大类-
l.黄酮醇(Flavonls)
包括异鼠李素(Isorhamnetin)、 山奈鼢(Kaemopferol)、杨梅酮 (Myrincetin)、槲皮素(Quercetin)o<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2.黄酮(Flavones)'
包括芹菜苷元(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
3 .二氣黄酮(Flavanones)
包括圣草酚(Eriodictyol)、橙皮苷(Hesperctin)、柚皮素(Naringenin》Eiiodk%d OH 0H 塞:t Hespaedn OMe OH NaiingeniD OH H
OH
4、黄烷-3-醇(Structure of flavan-3"Ols)
包括儿茶素(Catechin)、儿茶素-3-掊酸(Catechin-3-gallate)、表二茶素 (-Epicatechins)、表二茶素-3-格酸(Epicatechin-3-gallat)、表没食子儿茶素 (Epigallocatechin)、表没食子儿茶素-3-掊酸(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没食子儿茶素-3-掊酸(GaUocatechin-3-gallate)、
0H
0H
FIavan-3>oI Rl R2 R3
(+>Catechin(C) H H OH(+)-Catechin-3國gallate(CG) H H Gallate
(-》Epicatechin(EC) H OH H
;-)"Epicatechin國3-gtlUate (ECG) H Gallate H
(國)-Epigallocatechin(EGC) OH OH H
^>Epigallocatechin-3-gal^te (EGCG) OH Gallate H
(+)-Gallocatechin(GC) OH H OH
(+)~GaUocatechin-3-gaUate(GCG) OH H Gallate
5、茶黄素(Theaflavins.〉
包括茶黄素(theaflavin)、茶黄素-3-掊酸(theaflavin-3-gallate)、茶黄 素-3'-格酸(theaflavin-3'- gallate)、茶黄素-3, 3'-二掊酸(theaflavin-3'- digallate)、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8</formula>
6、花青素(cyanidin)
包括花青素(cyanidin)、翠雀素(delphinidin) 、 二甲翠雀素(malvidin) 天竺葵色素(pelaigonidin)、芍药素(peonidin)、矮牵牛化色素(petunidin)Matvkbn
Pcooidin
H OH OH OH OMe OMe H H H OMe OH OMe
7、由上述黄烷醇单体物质通过- C4-Cs、 " C4-C6和"C2-0"C7且(V"G键 形成的聚合度为2-10的多酚类A、 B、 C型聚合体.
OH
A型聚合体 B型聚合体 C型聚合体
从植物多酚生产的"提取—分离一纯化"等主要环节分析,目前国 内外一般采用水、酸性甲、乙醇或丙酮进行浸提预处理;然后,根据不同类型 的原材料和设备分别采用如下方法
(1)石油醚、乙醸、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根据不同植物多酚的极性和分子量的差异进行物理萃取,比如中国专利03128215。 6公开的"莲藕中多酚 的提取方法"。中国专利02123883。 9公开的"提取茶多酚的工艺方法"均采 用了有机溶剂萃取方法。这种利用有机溶剂进行物理萃取的理论基础,建立在 植物多酚在水和不同有机溶剂中的分配系数的差别,萃取的效率比较低下、对 已浸出的植物多酚利用不够,有机溶剂的回收利用需要专用设备,并且,能源 消耗较高。
(2) 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进行沉淀法分离;金属离子沉淀的技术缺陷 在于,金属离子易与植物多酚的分子形成稳定的络和物质或者使得植物多酚经 过氧化-还原反应,造成植物多酚分子的生物活性降低;
(3) 应用C02超临萃取法进行植物多酚的分离;如中国专利' 200510048168.0公开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从苹果渣中萃取苹果多酚的方法"和 中国专利200410013248.8公开的"高纯茶多酚提取方法"。均采用C02超临界 萃取法进行植物多酚分离提取。这种方法需要采用昂贵的设备,生产成本较高, 目前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4)使用大孔径树脂吸附法进行植物多酚多酚的分离纯化,如中国专利 200510060603.1公开的"葡萄籽多酚生产工艺",采用水进行浸提,离心机浓 縮和大孔树脂吸附及乙酸乙酯萃取工艺。中国专利200510129368.9公开的"一 种多酚酸有效部位的提取方法"等。采用大孔径树脂吸附法进行植物多酚的分 离提取,具有工艺简便、成本低廉的特点,但是,在食品生产和制药工业领域 使用大孔径树脂,受到相关行业法规的严格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植物多酚类物质的络合萃取方法。
本发明的植物多酚类物质的络合萃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原料预处理将原料粉碎为10-20目后,称量置入适当容器,并按
1:1-7的比例加入pH值3-4的酸性纯水浸泡O. 5-24小时,得A样;
(2) 物理提取将预处理过程得到的A样,采用超声波或微波提取并过 滤得植物多酚过滤液,即B样;
(3) 制备将上述过滤液经离心分离或再过滤分离得植物多酚提取液, 即C样;
(4) 制取络合萃取剂常温下分别取磷酸三丁酯和/或磷酸三辛酯和/或 三辛基氧磷与煤油、正辛醇均匀混合得络合萃取剂,其中磷酸三丁酯和/或磷
酸三辛酯和/或三辛基氧磷含量为300-570ml/1000 ml;煤油的含量为300-500 ml/1000 ml;正辛醇的含量为100-400 ml/1000 ml;
(5) 萃取过程将制备过程得到的植物多酚提取液与络合萃取剂按1:1 体积比置入适当容器,在15-30"C温度条件下,振荡萃取25-40分钟后,静置 分离60-120分钟,分离后的上层有机相是萃取剂与植物多酚络合生成的萃合 物即D样,下层为萃余液;
(6) 反萃过程将萃取过程得到的D样与ra值10-11的碱性纯水按1:1 体积比置入适当容器内在35-45条件下充分振荡40-60分钟,然后静置分离约 120分钟得有机相与水相,其中有机相为混合萃取剂,水相为含有植物多酚的 反萃水溶液;
(7) 将反萃过程所得含有植物多酚的水溶液经浓縮干燥得植物多酚产品。 所述的植物多酚类物质的络合萃取方法,其中的物理提取方法为超声提取方法,将预处理过程所得浸泡物置入25-80KHZ的超声波提取装置中,在 35-45"C条件下提取40-60分钟。
所述的植物多酚类物质的络合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分离过程的 离心转速4000-5000转/分,分离时间为10-20分钟。
所述的植物多酚类物质的络合萃取方法,其中络合剂的活性组份为磷酸三 丁酯、磷酸三辛酯、三辛基氧磷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煤油为稀释剂* 正辛醇为辅助溶剂。
本发明的植物多酚类物质的络合萃取方法,与有机溶剂(乙醚、乙酸乙酯 等)对植物多酚的物理作用不同,络合萃取是以可逆络合反应为基础实现对植 物多酚的萃取。与传统的物理萃取相比较,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第一、络合萃取以可逆络合反应为基础,对植物多酚的分离效率高,其 分离效率相当与物理萃取的十多倍;
第二、络合反应的选择性较高,目标物纯度较高;
第三、萃取剂可回收重复利用,具有过程简便易行,能源消耗低;
第四、全部工艺过程易于实现。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从苹果、欧李、葡萄、高粱和松树皮等不同组织中, 提取植物多酚类物质。以苹果为例,我国现有苹果栽培面积、每单位面积 100--150公斤脱落果实和总产量中30%的残次果实比例计算,全国约有 1K)0-—1350万吨,用于生产苹果多酚的可利用资源,全国可生产约25万吨苹 果多酚物质,可计产值约25亿元之多。如果将需要淘汰或更新的果园所生产 的果实以及葡萄籽、生山楂等计入,用于生产植物多酚的可利用资源总量和潜 在的经济价值更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植物多酚类物质的络合萃取方法与有机溶剂(乙醚、乙酸乙酯等) 对植物多酚的物理作用不同,络合萃取是以可逆络合反应为基础实现对植物多 酚的萃取。按照广义酸碱理论分析,植物多酚因含有多个酚羟基属于路易斯酸, 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与路易斯碱结合。以可逆络合反应为基础的络合萃取,是美
国加州大学C.J.King教授提出的极性有机化合物萃取分离的方法,此种方法对 极性有机物稀溶液的分离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高效性,其基本萃取过程可以表 示为 极性有机化合物+有机萃取剂—萃合物
络合反应形成的萃合物在温度、PH发生变化时可以重新分解,从而实现极 性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萃取剂的回收再利用。
植物多酚的全部络合提取过程可由

图1所示流程表示 1、预处理过程将原料粉碎为10-20目后,称量置入适当容器,并按适
当比例加入pH值34的酸性纯水,这里的适当比例主要看原料的种类与干燥 程度,(其中新鲜皮、叶类样品为1:1-2、籽实样品为1:1-4、干燥样品为 1:5-7),所述的酸性纯水是由工业用蒸馏水或工业纯水与硫酸或盐酸或其它工 业用酸调配而成的。
浸泡时间0. 5-24小时;浸泡时间同样与原料的新鲜程度和干燥程度有关。 比如新鲜叶类原料,则浸泡时间在0.5-l小时即可,而干燥的籽实类原料则浸 泡时间较长,可达20-24小时。
2 、物理提取较好的物理提取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方法,将预处理过程 得到的A样,置入25-80KHZ的超声波提取装置中,于40"条件下提取40-60 分钟,然后过滤,收集过滤液,残渣在相同条件下,提取操作2-3次,收集并合并过滤液得到B样。
如采用通常的微波提取或其它常用的提取方法可得到同样效果。
3、制备将超声波提取过程得到的B样,在4000-5000转/分的条件下,
离心分离10-20分钟,得到植物多酚提取液。
本制备过程也可采用精密滤纸(板)过滤方法,或其它物理分离方法,同
样可以简单有效地得到上述植物多酚提取液。
4、 制取络合萃取剂常温下分别取磷酸三丁酯和/或磷酸三辛酯和/或三 辛基氧磷与煤油、正辛醇均匀混合得络合萃取剂,其中磷酸三丁酯、磷酸三 辛酯、三辛基氧磷是络合剂的活性成份,取它们的,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与稀释剂煤油和辅助溶剂正辛醇在常温下混合均匀即可。
各成份的含量如下磷酸三丁酯和/或磷酸三辛酯和/或三辛基氧磷的含量 为300-570ml/1000 ml;煤油的含量为300-500 ml/1000 ml;正辛醇的含量为 100-400 ml/1000 ml;
5、 萃取过程将制备提取过程得到的植物多酚提取液,与混合萃取剂按
1:1体积比置入适宜的容器,充分混匀,在15-30匸温度条件下,进行振荡萃 取操作25-40分钟后,然后静置分离60-120分钟,分离后的上层有机相是萃 取剂与植物多酚络合生成的萃合物,下层为萃余液,将分离的萃余液重复操作 2-3次,并将所得有机相合并即是全部萃合物。
6、反萃过程将萃取过程得到的萃合物与PH值10-11的碱性纯水按1:1 体积比置入适当的容器中,在35-5(TC条件下进行反萃操作,充分振荡40-60 分钟后,静置分离约120分钟;分离后的有机相为混合萃取剂,水相即为含有 植物多酚的反萃水溶液,将分离出的有机相重复反萃操作2-3次,将反萃所得的反萃水溶液混合进行下一步浓縮干燥。
所述的碱性纯水由工业蒸馏水或工业纯水与氢氧化钠或其它工业碱调配 而成。
7、浓縮干燥将反萃水溶液在40-60t:条件下浓縮为原体积的1/3-1/10, 并在相同条件下干燥,得到植物多酚产品。
产品可依Folin-酚法进行植物多酚总量的测定,黄烷醇用香草醛法测定, 原花色素用正丁醇法测定,也可用液相色谱法对单一组分进行分别定量分析测 定。
实施例-l:苹果和欧李多酚的络合萃取
1. 预处理过程
分别称取苹果或欧李的果渣、果皮、果实(其中苹果果实切成0.5厘米 左右的切段,欧李果实去除果仁后切碎)原料500克,置入适当的容器中,用 pH值3^4的酸性纯水1000毫升浸泡30分钟,用粉碎机粉碎约30秒钟,使 物料粒度达到10-20目,在超声波频率40KHZ、功率200W、温度40匸条件下 超声处理40分钟,经过滤得过滤液,残渣可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提取处理2—3 次并将所得过滤液合并;将上述全部过滤液在4000^4500转/分条件下,离心 分离10分钟,弃去残渣,得提取液;
2. 萃取过程
常温下用移液管吸取磷酸三丁酯31ml、正辛醇22ml、煤油47ml,充分 混合均匀,配制成络合萃取剂;
用量筒量取提取液250毫升、萃取剂250毫升,置于1000毫升分液漏斗 中,将分液漏斗置于控温摇床上,在温度25-30"、转速200-250转/分的条件下振荡25分钟后,静止60分钟分离,分离后的下层为萃余液,上层为含有萃 合物的有机相;对下层萃余液重复本次操作2—3次,并将每次分离的含有萃 合物的有机相合并; 3.反萃过程
把含有萃合物的有机相和碱性纯水(pH=ll),分别量取250ml,按按照l: l的体积比,置入1000毫升分液漏斗中,置于控温摇床上,在温度35-45"C、 转速200-250转/分的条件下,振荡40分钟,静止120分钟后分离;下层为含 有植物多酚的反萃液,上层为含有萃合物的有机相;对上层有机相重复本次操 作2—3次,分离后的上层有机相可以在萃取操作中重复使用;并将每次分离 的含有植物多酚的反萃液合并; 4.浓縮、干燥过程
把含有苹果多酚的反萃液,在35—45C温度条件下,采用浓縮器浓縮至 原体积的1/3-—1/5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干燥处理,即^T得到苹果或欧 李多酚产品。
实施例-2:葡萄籽、苹果籽多酚的络合萃取
1、预处理过程
分别称取干燥的葡萄籽、苹果籽500克,破碎,置入适当的容器中,用pH 值3—4的酸性纯水2000毫升浸泡24小时,在超声波频率80KHZ、功率200W、 温度40'C条件下超声处理50分钟并过滤,残渣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提取处理 2_3次,合并滤液;将上述滤液在4000--4500转/分的条件下,离心分离10-20
分钟,得提取液; 2、萃取过程用移液管吸取磷酸三辛酯48ml、正辛醇13ml、煤油39ml,充分混合均匀, 配制成萃取剂;
用量筒量取提取液250毫升、萃取剂250毫升,置于1000亳升分液漏斗 中,将分液漏斗置于控温摇床上,在温度25-30C、转速200-250转/分的条件 下,振荡45分钟后,静止120分钟,分离后的下层为萃余液,上层为含有萃 合物的有机相;对下层萃余液重复本操作过程2-3次,并将每次分离的含有萃 合物的有机相合并;
3、反萃过程
把含有萃合物的有机相和碱性纯水(pH值ll),分别量取250ml,按按照 1: 1的体积比,置入IOOO毫升分液漏斗中,置于控温摇床上,在温度35~45*€、 转速200-250转/分的条件下,振荡4045分钟,静止100-120分钟后分离;下 层为含有植物多酚的反萃液,上层为含有萃合物的有机相;对上层有机相重复 本操作2-3次,分离后的上层有机相可以在萃取操作中重复使用;并将每次分 离的含有植物多酚的反萃液合并; 4.浓縮、干燥过程
把含有葡萄多酚的反萃液,在35-45"C温度条件下,采用浓縮器将反萃 液浓縮至原体积的l/3-—l/5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干燥处理,即可得到 葡萄籽、苹果籽多酚产品。
实施例-3:高粱多酚的络合萃取
1.预处理过程
将干燥的高粱籽或干燥并粉碎后过IO目筛的高粱壳,称取500克,置入 适当的容器中,用pHh34的酸性纯水3000毫升浸泡24小时后,在超声波频率40KHZ、功率200W、温度40'C条件下超声处理40分钟,过滤,得过滤液, 残渣可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提取处理2—3次,合并过滤液;将过滤液在 4000—4500转/分条件下,离心分离10分钟,得提取液; 2、萃取过程
用移液管吸取磷酸三辛酯31ml、正辛醇39ml、煤油30ml,充分混合均匀, 配制成萃取剂;
用量筒量取提取液250毫升、萃取剂250毫升,置于1000毫升分液漏斗 中,将分液漏斗置于控温摇床上,在温度25-30C、转速200-250转/分的条件 下振荡25分钟后,静止90分钟,分离;分离后的下层为萃余液,上层为含有 萃合物的有机相对下层萃余液重复本次操作2—3次',并将每次分离的含有 萃合物的有机相合并;
3. 反萃过程
把含有萃合物的有机相和纯水(pHll),分别量取250ml,按按照l: 1的 体积比,置入1000毫升分液漏斗中,置于控温摇床上,在温度35-45'C、转 速200-250转/分的条件下,振荡40分钟,静止120分钟后分离;下层为含有 植物多酚的反萃液,上层为含有萃合物的有机相;对上层有机相重复本次操作 2--3次,分离后的上层有机相可以在萃取操作中重复使用;并将每次分离的含 有植物多酚的反萃液合并;
4. 浓縮、干燥过程
把含有高粱多酚的反萃液,在35—45'C温度条件下,浓縮至原体积的 1/3—-1/5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干燥处理,即可得到高粱多酚产品。 实施例-4:松树皮多酚的络合萃取1. 预处理过程 把干燥的松树皮样品粉碎,过I0目筛,称样500克, 用pH-3-4的酸性纯水3500毫升浸泡24小时后,在超声波频率40KHZ、功率 200W、温度40"C条件下超声处理40分钟,过滤,得提取液,残渣可在相同条 件下重复提取处理2—3次,合并提取液;提取液在4000—4500转/分条件下, 离心分离10分钟,弃去残渣,提取液进行萃取
2. 萃取过程用移液管分别吸取磷酸三丁酯10ml、三辛基氧磷20ml、 磷酸三辛酯27ml,正辛醇12ml、煤油31ml,将上述成份充分混合均匀,配制 成萃取剂;
用量筒量取提取液250毫升、萃取剂250毫升,置于1000毫升分液漏斗 中,将分液漏斗置于控温摇床上,在温度25-30lC、转速200-250转/分的条件 下振荡25分钟后,静止120分钟,分离;分离后的下层为萃余液,上层为含 有萃合物的有机相;对下层萃余液重复本次操作2--3次,并将每次分离的含 有萃合物的有机相合并;
3. 反萃过程把含有萃合物的有机相和纯水(pH10),分别量取250ml, 按按照l: l的体积比,置入1000毫升分液漏斗中,置于控温摇床上,在温度 35—45C、转速200-250转/分的条件下,振荡40分钟,静止90—120分钟后 分离;下层为含有植物多酚的反萃液,上层为含有萃合物的有机相;对上层有 机相重复本次操作2--3次,分离后的上层有机相可以在萃取操作中重复使用;
并将每次分离的含有植物多酚的反萃液合并;
4. 浓縮、干燥过程把含有松树多酚的反萃液,在35—45'C温度条件 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3-—l/5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干燥处理,即可得 到松树多酚产品。
权利要求
1、 一种植物多酚类物质的络合萃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预处理将原料粉碎为10-20目后,称量置入适当容器,并按1∶1-7的比例加入pH值3-4的酸性纯水浸泡0.5-24小时,得A样;(2)物理提取将预处理过程得到的A样,采用超声波或微波提取并过滤得植物多酚过滤液,即B样;(3)制备将上述过滤液经离心分离或再过滤分离得植物多酚提取液,即C样;(4)制取络合萃取剂常温下分别取磷酸三丁酯和/或磷酸三辛酯和/或三辛基氧磷与煤油、正辛醇均匀混合得络合萃取剂,其中磷酸三丁酯和/或磷酸三辛酯和/或三辛基氧磷含量为300-570ml/1000ml;煤油的含量为300-500ml/1000ml;正辛醇的含量为100-400ml/1000ml;(5)萃取过程将制备过程得到的植物多酚提取液与络合萃取剂按1∶1体积比置入适当容器,在15-30℃温度条件下,振荡萃取25-40分钟后,静置分离60-120分钟,分离后的上层有机相是萃取剂与植物多酚络合生成的萃合物即D样,下层为萃余液;(6)反萃过程将萃取过程得到的D样与PH值10-11的碱性纯水按1∶1体积比置入适当容器内在35-45条件下充分振荡40-60分钟,然后静置分离约120分钟得有机相与水相,其中有机相为混合萃取剂,水相为含有植物多酚的反萃水溶液;(7)将反萃过程所得含有植物多酚的水溶液经浓缩干燥得植物多酚产品。
2、 按照权利要求1的植物多酚类物质的络合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 所述的物理提取方法为超声提取方法,将预处理过程所得浸泡物置入25-80KHZ的超声波提取装置中,在35-45。C条件下提取40-60分钟。
3、 按照权利要求1的植物多酚类物质的络合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 所述离心分离过程的离心转速4000-5000转/分,分离时间为10-20分钟。
4、 按照权利要求1的植物多酚类物质的络合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 中络合剂的活性组份为磷酸三丁酯、磷酸三辛酯、三辛基氧磷中的一种 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煤油为稀释剂,正辛醇为辅助溶剂。
全文摘要
一种植物多酚类物质的络合萃取方法,以可逆络合反应为基础实现对植物多酚的萃取。其与传统的物理萃取相比较,具有对植物多酚的分离效率高,目标物纯度较高;过程简便易行,能源消耗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C07D311/30GK101284022SQ20071006204
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日
发明者孟晶岩, 张美玲, 段泽敏, 王贤萍, 韩彦龙 申请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综合利用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