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分解物、聚氨酯及聚氨酯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351103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氨酯分解物、聚氨酯及聚氨酯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形成聚氨酯的多元醇所含有的胺的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对地球温室化、臭氧层破坏等地球环境问题的意识的提高,近年来废弃物处理技术、尤其是废塑料的再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正急速发展。从资源的循环利用的观点出发,作为废塑料的再利用技术,利用化学处理作为原料再生的化学循环是有用的。作为聚氨酯的化学循环技术之一已知有二醇分解法(专利文献1)。二醇分解法为通过使废聚氨酯在过量的二醇中加热混合,由此分解,生成多元醇并回收的方法。在该二醇分解法中与多元醇化合物一起生成具有伯胺的化合物,例如作为芳香族二胺类的甲苯二胺(TDA)及二苯氨基甲烷(MDA)等。将通过二醇分解法得到的分解物(多元醇)作为聚氨酯原料的一部分再形成聚氨酯时,分解物中的伯胺类的量是重要的。由于胺类例如TDA及MDA影响到形成聚氨酯时的发泡、硬化速度,所以需要使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原料中的量达到一定程度。但是,使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分解时产生的胺因所分解的废弃聚氨酯、分解条件、干燥条件而生成的量不同。因此,作为将聚氨酯分解物中的芳香族二胺类即甲苯二胺(TDA)及二苯氨基甲烷 (MDA)转换为多元醇的方法,专利文献2 3公开了通过使烯化氧与胺反应而将胺转换为多元醇的方法。TDA与2个异氰酸酯基反应,转换成具有2个仲胺基的的化合物。根据专利文献2记载有,使通过二醇分解法得到的分解混合物中的伯胺与烯化氧反应,转换为多元醇。 例如,与甲苯二胺反应时,生成的醇在分子内具有2个仲胺基和2个醇性羟基。该TDA和烯化氧反应形成的化合物再与2个异氰酸酯基反应,转换成具有2个仲胺基的化合物。即,通过TDA与烯化氧反应得到的化合物也与同量的异氰酸酯基反应,因此反应点没有增加。另一方面,利用回收聚氨酯二醇分解法得到的分解物包括各种回收聚氨酯,并且可通过使其和作为聚氨酯原料的未使用的多元醇混合后再与异氰酸酯反应来形成聚氨酯。 然而,由于将利用回收聚氨酯二醇分解法得到的分解物混合,有时会产生生成的多元醇的强度下降等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公昭53-(^935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7-309816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7-2241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聚氨酯分解物中的伯胺转换为仲胺,同时使使用了聚氨酯分解物的再形成聚氨酯的压缩强度提高。
本发明的聚氨酯,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式1所示的结构。化1
权利要求
1. 一种聚氨酯,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式1所示的结构,
2. 一种聚氨酯的二醇分解物,其特征在于,包含式2所示的化合物,
3.一种聚氨酯分解物,其特征在于,使聚氨酯的二醇分解物中所含的甲苯二胺和/或 苯氨基甲烷与分子中具有羧酸酐或者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反应。
4.一种聚氨酯,其特征在于,其是使用权利要求3得到的分解液形成的。
5.一种冷库用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氨酯而成。
全文摘要
一种聚氨酯,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式1所示的结构。另外,本发明的聚氨酯分解物的特征在于,使聚氨酯的二醇分解物中所含的胺类例如甲苯二胺和/或二苯氨基甲烷与分子中具有羧酸酐和羧基或羟基的化合物反应。根据本发明,可使聚氨酯分解物中的伯胺转换成仲胺,同时使使用了聚氨酯分解物的再形成聚氨酯的压缩强度提高。(化1)式中,R表示所示的任意的基团。R′表示。此处,n表示0~6。X表示O或COO基。
文档编号C07C231/02GK102432816SQ201110260329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9日
发明者北条房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