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氨基环丙烷-1-羧酸新型合成方法

文档序号:3524869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1-氨基环丙烷-1-羧酸新型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非蛋白特种氨基酸的合成方法,尤其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新型合成方法,适用于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人工合成的场合。
在本发明作出之前,现有技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人工合成方法有季铵碱热解法等20余种方法,但均未实现工业化生产,其主要缺点是工艺冗长,步骤繁复,原料难得,反应条件苛刻,产率低;ACC原本存在于植物之中,含量低,直接从植物中提取分离ACC的方法成本高,也不能形成规模生产,不能实际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工艺简便、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易于形成工业化规模生产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新型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新型合成方法,以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与二溴乙烷进行环化,其特征是(1)以碳酸钾为碱,聚乙二醇800(PEG800)为催化剂,乙酸乙酯为溶剂,反应温度在70-90℃,常压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2-4小时,经纯化分离得合成中间体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其中氰乙酸乙酯∶二溴乙烷∶碳酸钾∶PEG800∶乙酸乙酯=1∶1.2-1.4∶2-2.4∶0.01-0.03∶5-15(mol比);(2)以合成中间体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为原料,30%(重量%)过氧化氢为催化剂,95%(重量%)乙醇为溶剂,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为碱,常温常压下进行水解得中间体环丙烷-1,1-二羧酸单酰胺反应混合物,其中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30%(重量%)过氧化氢∶95%(重量%)乙醇∶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1mol∶30ml-50ml∶40-60ml∶40-50ml,反应时间4-6小时;(3)以上反应混合物紧接着进行一锅粥反应,将环丙烷-1,1-二羧酸单酰胺反应混合物置于冷浴(-5℃-20℃)中,在搅拌下逐滴交替加入溴和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其中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溴∶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1mol∶1mol∶500-600ml,撤除冷浴,再一次加入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其中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10%氢氧化钠=1mol∶200ml)后迅速升温至38-45℃,放置5-6小时,在水浴冷却下加入37%(重量%)浓盐酸至PH=1-2,经纯化分离得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白色针状晶体,总产率为55-60%。
本发明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新型合成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工艺简便可行,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容易形成工业化规模生产,具有较大实施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实施例1: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新型合成方法,以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与二溴乙烷进行环化,其特征是(1)以碳酸钾为碱,聚乙二酵800(PEG800)为催化剂,乙酸乙酯为溶剂,反应温度在70℃,常压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4小时,经纯化分离得合成中间体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其中氰乙酸乙酯∶二溴乙烷∶碳酸钾∶PEG800∶乙酸乙酯=1∶1.4∶2.4∶0.03∶5(mol比);(2)以合成中间体1-氰基环丙烧-1-羧酸乙酯为原料,30%(重量%)过氧化氢为催化剂,95%(重量%)乙醇为溶剂,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为碱,常温常压下进行水解得中间体环丙烷-1,1-二羧酸单酰胺反应混合物,其中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30%(重量%)过氧化氢∶95%(重量%)乙醇∶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1mol∶30ml∶40ml∶40ml,反应时间6小时;(3)以上反应混合物紧接着进行一锅粥反应,将环丙烷-1,1-二羧酸单酰胺反应混合物置于冷浴(-5℃-20℃)中,在搅拌下逐滴交替加入溴和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其中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溴∶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1mol∶1mol∶500ml,撤除冷浴,再一次加入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其中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10%氢氧化钠=1mol∶2000ml)后迅速升温至38℃,放置6小时,水浴冷却下加入37%(重量%)浓盐酸至PH=1-2,经纯化分离得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白色针状晶体,总产率为55%。
实施例2: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新型合成方法,以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与二溴乙烷进行环化,其特征是(1)以碳酸钾为碱,聚乙二醇800(PEG800)为催化剂,乙酸乙酯为溶剂,反应温度在80℃,常压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3.5小时,经纯化分离得合成中间体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其中氰乙酸乙酯∶二溴乙烷碳酸钾∶PEG800∶乙酸乙酯=1∶1.3∶2.2∶0.02∶10(mol比);(2)以合成中间体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为原料,30%(重量%)过氧化氢为催化剂,95%(重量%)乙醇为溶剂,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为碱,常温常压下进行水解得中间体环丙烷-1,1-二羧酸单酰胺反应混合物,其中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30%(重量%)过氧化氢∶95%(重量%)乙醇∶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1mol∶40ml∶50ml∶45ml,反应时间5小时;(3)以上反应混合物紧接着进行一锅粥反应,将环丙烷-1,1-二羧酸单酰胺反应混合物置于冷浴(-5℃-20℃)中,在搅拌下逐滴交替加入溴和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其中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溴∶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1mol∶1mol∶550ml,撤除冷浴,再一次加入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其中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10%氢氧化钠=1mol∶2000ml)后迅速升温至40℃,放置5.5小时,在水浴冷却下加入37%(重量%)浓盐酸至PH=1-2,经纯化分离得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白色针状晶体,总产率为60%。
实施例3: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新型合成方法,以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与二溴乙烷进行环化,其特征是(1)以碳酸钾为碱,聚乙二醇800(PEG800)为催化剂,乙酸乙酯为溶剂,反应温度在90℃,常压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2小时,经纯化分离得合成中间体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其中氰乙酸乙酯∶二溴乙烷∶碳酸钾∶PEG800∶乙酸乙酯=1∶1.2∶2∶0.01∶5(mol比);(2)以合成中间体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为原料,30%(重量%)过氧化氢为催化剂、95%(重量%)乙醇为溶剂,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为碱,常温常压下进行水解得中间体环丙烷-1,1-二羧酸单酰胺反应混合物,其中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30%(重量%)过氧化氢∶95%(重量%)乙醇∶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1mol∶50ml∶60ml∶40ml,反应时间4小时;(3)以上反应混合物紧接着进行一锅粥反应,将环丙烷-1,1-二羧酸单酰胺反应混合物置于冷浴(-5℃-20℃)中,在搅拌下逐滴交替加入溴和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其中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溴∶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1mol∶1mol∶600ml,撤除冷浴,再一次加入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其中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10%氢氧化钠=1mol∶2000ml)后迅速升温至45℃,放置5小时,在水浴冷却下加入37%(重量%)浓盐酸PH=1-2,经纯化分离得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白色针状晶体,总产率为57%。
权利要求
1.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新型合成方法,以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与二溴乙烷进行环化,其特征是(1)以碳酸钾为碱,聚乙二醇800(PEG800)为催化剂,乙酸乙酯为溶剂,反应温度在70-90℃,常压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2-4小时,经纯化分离得合成中间体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其中氰乙酸乙酯∶二溴乙烷∶碳酸钾∶PEG800∶乙酸乙酯=1∶1.2-1.4∶2-2.4∶0.01-0.03∶5-15(mol比);(2)以合成中间体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为原料,30%(重量%)过氧化氢为催化剂,95%(重量%)乙醇为溶剂,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为碱,常温常压下进行水解得中间体环丙烷-1,1-二羧酸单酰胺反应混合物,其中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30%(重量%)过氧化氢∶95%(重量%)乙醇∶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1mol∶30ml-50ml∶40-60ml∶40-50ml,反应时间4-6小时;(3)以上反应混合物紧接着进行一锅粥反应,将环丙烷-1,1-二羧酸单酰胺反应混合物置于冷浴(-5℃—20℃)中,在搅拌下逐滴交替加入溴和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其中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溴∶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1mol∶1mol∶500-600ml,撤除冷浴,再一次加入1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其中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10%氢氧化钠=1mol∶2000ml)后迅速升温至38-45℃,放置5-6小时,在水浴冷却下加入37%(重量%)浓盐酸至PH=1-2,经纯化分离得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白色针状晶体,总产率为55-60%。
全文摘要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新型合成方法,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碳酸钾为碱,PEG800为催化剂,乙酸乙酯为溶剂,与二溴乙烷进行环化得1-氰基环丙烷-1-羧酸乙酯,以过氧化氢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氢氧化钠为碱进行水解,水解混合物在冷浴下交替加入溴和氢氧化钠,撤除冷浴后再加入氢氧化钠,升温,在水浴冷却下用浓盐酸调pH=1—2,纯化得产品,工艺简便,原料易得,条件温和,产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具有较大实施价值和效益。
文档编号C07C229/48GK1239092SQ98115329
公开日1999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17日
发明者朱旭祥 申请人: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