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模内标记场合的透明和着色铸塑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3611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模内标记场合的透明和着色铸塑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至少一层双组分聚合物组合物的单或多层铸塑膜。本发明更尤其涉及由这些铸塑膜制成的标签。该聚合物组合物的第一组分是高结晶度聚丙烯。第二组分是多相聚丙烯共聚物。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制造这些铸塑膜和其标签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铸塑膜具有适用于标签场合的特性如低弯曲,挺度,良好模切性,良好热稳定性,可印刷性和抗静电性能。
聚丙烯传统上已被用于制备铸塑膜产品和双轴取向膜。这些膜已被用于包装场合和各种其它目的。在标签场合中,双轴取向聚丙烯膜的使用已属于已有技术,具体地在模内标记领域中。但聚丙烯膜用于这些标签场合带来相应的问题,因为与用于食品包装膜的要求明显不同。弯曲和有时收缩是标签膜所通常遇到的问题。在模内标记过程中,膜被切成片材和堆积成堆。机械设备使标签卸堆并将单个片材放入模具中。然后,通过将聚合物熔体的热流注射或吹入模具中而形成容器。这样标签变成容器整体的一部分。这些过程要求,标签在被卸堆和被放入模具中时保持平整。另外,标签的挺度在该过程中是重要的。膜的挺度,平整性和弯曲在聚丙烯膜用于食品包装场合时不太相关,因为膜在填充过程中被从卷上取出。平整性和弯曲在这种包装过程中无关紧要。
已经提出许多方案用于改性聚合物,膜组合物或其结构以提高由其制成的膜的性能。在铸塑膜领域中,这些方案中的许多涉及对聚合物改性以提高铸塑膜的性能。
影响聚合物基本性能的聚合物改性涉及链规整度,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这些参数共同影响决定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的结晶度。铸塑膜领域中的另一方案是多相聚合物的使用。
多相PP-共聚物基本上具有由基质和分散弹性体相,通常为乙烯-丙烯橡胶相组成的至少两相结构。大多数商业多相产品通过生产第一聚合物,通常为丙烯均聚物,和在仍包含活性聚合反应位的起始均聚物产物的存在下生产共聚物橡胶部分而得到(反应器共混物)。有时它们也被称作″聚丙烯冲击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
US 5,948,839公开了一种聚合物组合物和由这些聚合物组合物制成的铸塑膜。所述组合物包含具有在橡胶含量(Fc),结晶温度,熔体流动方面的规定特性的聚丙烯冲击共聚物和包含成核剂。聚合物组合物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用于生产具有所需性能的铸塑膜。根据US5,948,839的铸塑膜产品尤其可用于需要无噪软膜的场合,包括针对皮肤使用的产品,如尿布,成人失禁垫和女性卫生产品。
本领域需要具有高挺度和低弯曲以及良好膜加工性能和良好抗静电性能,切割性和可印刷性的用于标签场合的膜。
该目的通过包含至少一层的单或多层聚丙烯铸塑膜而实现,其中所述至少一层包含第一组分I和第二组分II的双组分聚合物组合物,其中第一组分是高结晶度丙烯均聚物和第二组分是多相丙烯共聚物。
已经发现,在该铸塑膜的至少一层中的高结晶度聚丙烯(HCPP)和多相丙烯共聚物(HP)的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向该铸塑膜提供理想水平的挺度和低弯曲。这些性能使得该膜特别适用于模内标签场合,包括注塑和吹塑。
聚合物组合物的组分I是高结晶度聚丙烯(以下HCPP)。一般来说高结晶度聚丙烯(HCPP)具有大于93%重量,优选94至99%,更优选95至98.5%的分子间立构规整度(链全同立构规整度)。合适的高结晶度聚丙烯(HCPP)树脂本身是本领域熟知的和包含来自Basell,BPChemical,Chisso和Borealis的市售产物,如Bormod类产物。具有较高分子间立构规整度或较高链全同立构规整度时,HCPP表现出高于常规聚合物的结晶度。涉及HCPP的其它信息(包括用于制备树脂的方法)公开于U.S.Pat.No.5,063,264,在此作为参考并入本发明。
就本发明而言,分子间立构规整度(链全同立构规整度)可通过IR光谱或利用13C-NMR光谱而测定。IR光谱方法在″聚丙烯立构规整度的积分红外带强度测量″(J.L.Koenig和A.Van Roggen,应用聚合物科学杂志,Vol.9,pp.359-367(1965))和在聚合物链的化学微结构(JackL.Koenig,Wiley-Interscience出版物,John Wiley and Sons,NewYork,Chichester,Brisbane,Toronto)中给出。
13C-NMR光谱的合适的方法公开于W.O.Crain,Jr.,A.Zambelli,和J.D.Roberts,大分子,4,330(1971)或A.Zambelli,G.Gatti,C.Sacchi,W.O.Crain,Jr.,和J.D.Roberts,大分子,4,475(1971)或另外公开于C.J.Carman和C.E.Wilkes,Rubber Chem.Technol.44,781(1971)。
就本发明而言,HCPP优选包含98至100%重量丙烯单元,和0至2%重量乙烯或丁烯共聚单体,如果有的话。HCPP的熔点优选为150至170℃,和一般地熔体流动指数是1至15g/10min,其中高流动性HCPP特别优选用于铸塑膜。这些高流动性HCPP具有在230℃和力2.16kg(ISO 1133)下的优选熔体流动指数5至10g/10min。HCPP的无规立构含量可通过在沸腾二甲苯中提取聚合物而测定。非溶性残余物通常是基于聚合物重量的98.5至95%重量,对应于基于聚合物重量的可溶性无规立构含量为1.5至5%重量。
HCPP聚合物优选特征在于具有主要在5至10范围内的多分散性指数(PI)的宽分子量分布和根据所用的工艺技术和催化剂而可以是单模或双模的。
聚合物组合物的第二组分是多相聚丙烯共聚物(以下HP)。与根据本发明的HCPP共混或混合的多相聚丙烯共聚物基本上具有由均聚物基质和分散的弹性体相组成的两相结构。基质衍生自丙烯均聚物,而分散的弹性体相优选为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EPR)。就本发明而言,高分子量HP是优选的。用于挤塑工艺的HP的熔体流动指数可在0.2至10g/10min(ISO 1133,在230℃和2.16kg负荷下)的宽范围内变化。就本发明而言,优选的HP具有熔体流速0.6-5g/10min(ISO 1133,在230℃和2.16kg负荷下),具体地0.6至2g/10min,其中0.6至0.9g/10min是最优选的(ISO 1133,在230℃和2,16kg负荷下)。HP的总乙烯含量通常是5至15%重量,同样基于HP的重量。维卡软化点(ISO 306 10N)一般是140至160℃,其中145至155℃是优选的。HP的二甲苯可溶物通常是10至25%重量,优选12至18%重量,基于HP的重量。二甲苯可溶物包括可提取物如无规立构丙烯聚合物或低分子量聚合物和源自均聚物基质的杂质。另外,二甲苯可溶物包括橡胶相。HP的约5至20%重量二甲苯可溶物,优选8至15%重量得自橡胶相。因此HP通常具有5至20%重量,优选8至15%重量的橡胶含量(EPR)。HP中的橡胶含量越高,膜更具有柔软度特性和下降的挺度。二甲苯可溶物特性粘度(Dl/g)可以是2至3.5,优选2.6-3.2。HP的共聚物相或橡胶相是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优选,共聚物相的乙烯含量是40至65%重量,和更优选45至55%重量。上述的这些多相聚合物本身是本领域熟知的和包括商业可得等级。
多相共聚物的均聚物基质相主要是丙烯均聚物。对于特殊的场合,最好向HP组合物的所述均聚物基质中引入少量,如,最高约6%重量的第二烯烃如乙烯或1-丁烯。可有可无的少量共聚单体的引入用于改性但不显著改变均聚物相的性能。在其中引入少量烯烃共聚单体的实施方案中,尽管技术上是共聚物,产物仍被称作均聚物相。可有可无的烯烃共聚单体优选为乙烯,优选其量是最高约6%重量,其中2至4%重量是优选的。但基本上是均聚物聚丙烯的均聚物相,即,在基本上不存在第二烯烃共聚单体的情况下制成的基质相是优选的。
双组分组合物的聚合物,HCPP和HP,可通过采用常规聚合反应技术,如Ziegler-Natta聚合反应技术的方法,例如,在常规的两步气相工艺中制成。优选聚合反应工艺可在气相中在立构规整烯烃聚合反应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例如,在用于生产多相共聚物的工艺中,多相共聚物的均聚物部分起始在合适的气相反应器中生产。包含活性催化剂位的该起始均聚物产物随后行进至包含第二流化床的第二气相反应器。来自起始聚合反应步骤的一部分未反应单体与在生产共聚物相时所用的单体一起也行进至也包含第二流化床的第二反应器。共聚物或橡胶相的生产在第二反应器中进行,其中也最好提供分子氢以控制分子量和因此控制特性粘度和熔体流动。第二聚合反应的产物是一般为粉末形式的多相聚丙烯共聚物。粉末聚合物组合物可随后被挤出成粒料。
就本发明而言,HCPP和HP的双聚合物组分组合物可通过该组合物的两种聚合物组分的熔体共混或混合而制成。混合物包括由各个组分制备的机械混合物。一般,这些各个组分作为小的压塑品,如透镜形,球形或杆形粒剂而合并和使用合适的设备,如Banbury混合器或类似物而机械混合。通过熔体共混,制成这两种组分的合金状配混物。这些配混物不能分离成各个组分。混合选项是优选的。
组合物的两种聚合物组分的比率可变化。通常HP组分的重量百分数应该不超过HCPP组分。如果组合物包含太多的HP组分,通过HCPP改进的挺度可能受到损害。因此,为了具有非常良好的挺度和低弯曲,该组合物应该具有至少50%重量的HCPP组分。优选该比率(重量比)范围是90∶10至50∶50(对于HCPP∶HP),和更优选80∶20至60∶40HCPP∶HP。
使用上述聚合物组合物以生成50至200μm,优选70至180μm的铸塑膜。根据本发明的铸塑膜优选具有机器方向(MD)和横向方向(TD)上都低于50N/mm2的拉伸强度,其中20至35N/mm2是优选的和在膜方向上都低于1000%,优选400-700%的断裂伸长率(ASTM D882-DIN53455)。典型的雾度(ASTM D1003)值对于80μm透明膜是30-50%。典型的不透明度(MACBETH D200-II)对于白色膜是60-80%。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可将成核剂加入双组分聚合物组合物(或具体地加入两种组分中的一种)。成核剂可包括芳族羧酸和其衍生物,如苯甲酸钠,对-叔丁基苯甲酸铝和苯甲酸铝;金属有机磷酸盐,如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钠和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钠;亚苄基山梨醇衍生物;滑石;聚乙烯基环烷烃,如聚乙烯基环己烷;和某些有机二羧酸衍生物,如癸二酸。成核剂使得聚合物在成膜操作过程中在较高温度下结晶。成核剂加入至聚合物组合物还增加膜产品的挺度。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用于本发明的成核剂是亚苄基山梨醇衍生物类(DBS)可以50至5000ppm,和优选1000至3000ppm的量加入聚合物组合物中。
根据本发明的双组分聚合物组合物用于本发明热塑性铸塑膜的至少一个第一层。在本发明中,铸塑膜被定义为通过以下步骤制成的热塑性聚合物的基本上非取向膜将熔融热塑性塑料挤出到冷却表面,如骤冷辊上,这样使聚合物熔体凝固成膜,和从这些冷却表面上取出膜,不会因为在任一方向上拉伸而产生取向。
根据本发明的单-或多层铸塑膜包含由上述聚合物组合物组成的至少一个第一层和优选至少一个或多个其它层(在所述多层实施方案中)。优选,包含双组分聚合物组合物的所述第一层是包含至少75至100%重量聚合物组合物的基层,优选95至<100%重量,基于基层的重量。基层被定义为一般提供至少50%,优选60至100%膜厚度的多层结构的最厚层。
对于多层膜,除了由聚合物组合物制成的基层,至少一个第二层位于基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优选,这些外第二层也由上述聚合物组合物制成,包含如至少50至100%重量,优选80至<100%重量的聚合物组合物,基于外层的重量。基层和外层无需具有相同的组成。根据需要,HCPP与HP在基层和覆盖层的相应组成中的比率可不同。在另一实施方案中,覆盖层也可由常规用于制造铸塑膜的任何其它聚丙烯或聚乙烯聚合物构成。
在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二外层位于基层的相对表面上,这样提供本发明的三层实施方案。同样,第二外层(实际上,膜的第三层)可由上述聚合物组合物,一般地50至100%重量,优选80至<100%重量聚合物组合物制成。另外,这些第三层可由常规用于铸塑膜的其它的合适热塑性聚合物制成。
中间层可根据需要被置入基层和一个或多个外层之间。
在上述各种双组分聚合物组合物中,外层的相应组成根据对膜表面性能的需求而相互独立地选择。具体地,相应组成的HCPP∶HP比率可在每一外层中相同或不同。在不由双组分组合物制成的非优选外层的情况下,可使用常规用于制造铸塑膜的任何其它聚丙烯或聚乙烯聚合物。一般,外层的百分数都是膜的30至50%,其中每个相应厚度是相互独立的,总膜厚度是50至200μm,优选70至180μm。
如果任何的上述层包含低于100%重量的聚合物组合物,其它常规聚合物,如丙烯聚合物或聚乙烯,或母料构成该层的其余部分。这些母料包括以下进一步描述的合适的添加剂,如滑动助剂,抗静电剂和/或润滑剂。对于白色或着色实施方案,母料包含相应颜料。另外,上述的这些添加剂也可被直接加入相应聚合物。
对于本发明的这些非透明实施方案,着色层通常包含1至10%重量,尤其是4至8%重量的颜料,基于着色层的重量。就本发明而言,术语颜料应该包括白色颜料以及彩色颜料。这些颜料一般具有平均颗粒直径0.01至最大5μm,优选0.01至2μm。
常规颜料是锌钡白,纳米复合体,氧化铝,硫酸铝,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镁,硅酸盐,如硅酸铝(高岭土)和硅酸镁(滑石),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之类的材料。优选采用碳酸钙,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和硫酸钡。
二氧化钛颗粒一般包含至少95%重量金红石和优选与包含极性和非极性基团的无机氧化物和/或有机化合物的涂层一起使用。这种类型的TiO2涂层是已有技术中已知的。
母料,优选TiO2批料,一般包含浓度50至80%重量,优选约60%重量的上述颜料和一般基于LDPE,LLDPE,丙烯均聚物或丙烯共聚物基质。母料的比重是1.6至2.3g/cm3,MFR是3至15g/10min(ASTM D1238Cond L)230℃/2.16kg或MFR是5至18g/10min(190℃/2.16kg)。
为了提高一个或多个外层的粘附性能,膜的至少一个表面可通过电晕,火焰,或等离子体而处理,这样增加表面张力。
本发明另外涉及一种通过共/挤塑工艺用于生产根据本发明的多层铸塑膜的方法。一般为了生产铸塑膜,将聚合物加料到挤出机,将熔融聚合物通过狭槽挤塑模头挤出到骤冷辊上以使聚合物熔体冷却成固体膜。
为了生产根据本发明的铸塑膜,该工艺通过将对应于膜的各个层的聚合物组合物熔体挤出或共挤出通过平膜模头,在一个或多个辊上引出所得单-或多层膜用于凝固,视需要热定型该膜,和视需要电晕-或火焰,等离子体-处理该膜的一面,或两个表面层而进行。
正如共挤塑工艺中所常见的,相应各个层的聚合物共混物或聚合物混合物首先在挤出机中被压缩和液化,可将任何添加剂早就加入聚合物组合物中或在该阶段通过母料被引入。熔体随后被同时强制通过平膜模头(狭槽模头),并将挤出的多层膜在一个或多个引出辊上引出,在此过程中冷却和凝固。已被证实特别有利的是,将用以冷却和凝固该挤出膜的一个或多个引出辊保持在温度10至90℃,优选20至60℃下。膜铸塑之后一般可以是其热定型(热处理),其中膜在温度30至90℃下保持约0.5至10秒。膜随后以常规方式利用卷绕单元而被卷绕。
如上所述,视需要该膜的一个或两个表面通过一种已知的方法进行电晕-或火焰-处理。对于电晕处理,将膜经过两个用作电极的导体元件,其中将高电压,通常为交流电压(约10000V和10000Hz)施加在电极之间使得可发生喷雾或电晕放电。由于喷雾或电晕放电,膜表面上方的空气被电离和与膜表面的分子反应,结果在基本上非极性聚合物基质中形成极性夹杂物。处理强度处于常规的范围内,优选在生产之后38至45达因/cm。
为了进一步提高热塑性铸塑膜的某些性能,这些层可另外包含有效量的添加剂。优选每层包含可与相应层的聚合物相容的稳定剂和中和剂。视需要相应基层和/或覆盖层可包含一种或多种以下详细描述的滑动助剂或抗静电剂或润滑剂。
稳定剂的加入量通常是0.05和2%重量,基于层的重量。尤其合适的是酚类稳定剂,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硬脂酸盐和/或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碳酸盐。酚类稳定剂的量优选为0.1至0.6%重量,尤其是0.15至0.3%重量,和具有大于约500g/mol的分子量。季戊四醇基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和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是尤其有利的。亚磷酸酯中和剂优选为具有平均颗粒尺寸最多0.7μm,绝对颗粒尺寸低于10μm和比表面积至少40m2/g的二水滑石,硬脂酸钙和/或碳酸钙。
另外已经发现,将抗静电剂和润滑剂引入铸塑膜的覆盖层是特别有利的。
可使用抗静电剂如碱金属烷烃磺酸盐,聚醚改性的,即,乙氧基化和/或丙氧基化聚二有机硅氧烷(聚二烷基硅氧烷,聚烷基苯基硅氧烷和类似物)。优选的是多元醇的基本上直链和饱和脂族,叔胺或酯。优选的胺包含被ω-羟基-(C1-C4)烷基基团取代的具有10至20个碳原子的脂族基团,其中烷基基团中具有10至20个碳原子,优选12至18个碳原子的N,N-二(2-羟基乙基)烷基胺是尤其合适的。甘油单硬脂酸酯是优选的多元醇。抗静电剂的有效量是约0.05至0.5%重量,基于层的重量。
润滑剂是高级脂族酸酰胺,高级脂族酸酯。润滑剂的有效量是0.01至3%重量,优选0.02至1%重量。尤其合适的是在覆盖层中加入约0.01至0.25%重量的高级脂族酸酰胺。尤其合适的脂族酸酰胺是芥酰胺,油酰胺,或硬脂酰胺。
本发明多层热塑性铸塑膜非常适用于模内标记工艺,包括注塑,热成型和吹塑标记工艺。具有两种组分组成的外层的该铸塑膜对于所有常规工艺来说具有优异的可印刷性。该标记容器具有所需光学外观,没有由于橙皮作用或气泡而造成的缺陷。如果按照本发明使用,该铸塑膜可被非常好地处理和装卸。尤其是,该膜可没有任何问题地被切割和堆积和然后在高速下非常好地和没有误差地被隔离。另外,切至尺寸的标签具有非常低的弯曲倾向,使得该标签堆能够非常好地被装卸。
提供以下实施例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制造本发明的铸塑膜。这些实施例无意于限定发明人所认作为是其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具有ABA层结构的透明三层膜通过共挤法在挤塑温度260℃下从平膜模头中挤出,即面层A已被施用到基层B的两面上。面层A之一被电晕处理。
基层B具有以下组成73.00%重量具有二甲苯可溶物含量3%重量(基于100%PP)和维卡软化点158℃;和在230℃和负荷21.6N(ISO 1133)下的熔体流动指数7g/10min的高结晶丙烯均聚物(HCPP组分)27.00%重量具有熔体流动指数0.8g/10min和维卡软化点150℃的多相共聚物(HP组分)面层A具有以下组成70.00%重量具有二甲苯可溶物含量3%重量(基于100%PP)和维卡软化点158℃;和在230℃和负荷21.6N(ISO 1133)下的熔体流动指数7g/10min的高结晶丙烯均聚物(HCPP组分)27.00%重量具有熔体流动指数0.8g/10min和维卡软化点150℃的多相共聚物3.00%重量抗静电&滑动母料所有层包含有效量,如低于0.15%重量的常规稳定剂和中和剂。另外,覆盖层都包含有效量的抗静电剂和滑动助剂,如Armostat和脂肪酸酰胺。
在共挤之后,将共挤出的三层膜通过第一引出辊和另外的三组辊引出并冷却,随后在一面上电晕处理。骤冷辊温度是约20℃。如此制成的多层铸塑膜就在生产之后在一个处理面上具有表面张力42达因/cm。该膜具有约80μm的厚度,每个面层的厚度是约16μm。膜具有密度约0.89g/cm3。
实施例2透明膜如实施例1所述而制成。使用与实施例1所述相同的HCPP,HP和母料。改变在基层和覆盖层中HCPP与HP的比率。基层包含60%HCPP组分和40%HP组分。面层包含57.50%重量HCPP组分,40%重量HP组分和2.5%重量抗静电和滑动母料。生产条件与实施例1相比没有改变。
对比例1膜如实施例1所述而制成。替代高度全同立构丙烯均聚物,具有二甲苯可溶物含量7%重量(基于100%PP)和熔点165℃和熔体流动指数3.5g/10min的常规原料用于基层和覆盖层。其余的组成和生产条件与实施例1相比没有改变。
对比例2膜如实施例1所述而制成。所有的层仅由HCPP组分组成和不含HP。其余的组成和生产条件与实施例1相比没有改变。
对比例3膜如实施例1所述而制成。所有的层仅由HP组分组成和不含HCPP。其余的组成和生产条件与实施例1相比没有改变。
根据实施例1和2的膜的性能描述于下表。
表1
实施例3具有ABA层结构的三层膜通过共挤法在挤塑温度260℃下从平膜模头中挤出,即面层A已被施用到基层B的两面上。面层A之一被电晕处理。
基层B具有以下组成60.00%重量如描述于实施例1的具有二甲苯可溶物含量3%重量(基于100%PP)和维卡软化点158℃的高结晶丙烯均聚物;丙烯均聚物的熔体流动指数在230℃和负荷21.6N(ISO 1133)下是7g/10min;(HCPP组分)。
24.00%重量具有熔体流动指数0.8g/10min和维卡软化点150℃的多相共聚物(HP组分)。
16.00%重量包含70%TiO2的母料(载体PE)。
面层A由以下组成67.00%重量具有n-二甲苯可溶物含量3%重量(基于100%PP)和维卡软化点158℃的高结晶丙烯均聚物(HCPP)组成;丙烯均聚物的熔体流动指数、在230℃和负荷21.6N(ISO 1133)下是7g/10min;30.00%重量具有熔体流动指数0.8g/10min和维卡软化点150℃的多相共聚物3.00%重量抗静电&滑动母料所有的层包含有效量,如低于0.15%重量的常规稳定剂和中和剂。另外,覆盖层都包含有效量的抗静电剂和滑动助剂,如Armostat和脂肪酸酰胺。
在共挤之后,将共挤出的三层膜通过第一引出辊和另外的三组辊引出并冷却,随后在一面上电晕处理。骤冷辊温度是约20℃。
如此制成的多层铸塑膜就在生产之后在一面上具有表面张力40达因/cm。该膜具有约100μm的厚度,且面层的厚度是约40μm。膜具有密度0.925g/cm3。
实施例4膜如实施例3所述而制成。改变白色母料的比率。基层包含60%HCPP组分,20%HP组分和20%具有60%TiO2的白色母料(基于无规丙烯-乙烯共聚物)。其余的组成和生产条件与实施例3相比没有改变。
根据实施例3和4的膜的性能描述于下表。
将根据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所有膜印刷,切成标签形状和堆积。标签堆以常规方式在模塑机上提供,并将该堆准备用于取出标签。为此所需的设备和操作是已有技术中已知的和例如描述于Hoechst Trespaphan的公司出版物。向具有自动标签加料的模塑机中装入HD-PE模塑材料和在用于HD-PE的常规处理条件下运行。
根据实施例的膜很好地从该堆中分离。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膜的标记容器外观非常好。根据对比例的膜具有各种缺陷。
原料和膜使用以下测量方法表征熔体流动指数熔体流动指数按照DIN 53 735在负荷21.6N和230℃下测定。
熔点DSC测量,熔化曲线的最大值,加热速率20℃/min。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通过油墨法(DIN 53 364)测定。
分子量确定Mw
平均分子量Mw和Mn和平均分子量分散性Mw/Mn按照DIN 55 672,第一部分,利用凝胶渗透色谱而测定。替代THF,使用邻二氯苯作为洗脱剂。因为所要研究的烯烃聚合物在室温下是不溶的,整个测量在升高的温度(≈135℃)下进行。
无规立构含量聚合物的无规立构含量利用原料在二甲苯中的不溶物/可溶物含量而表征。通常,使用沸腾二甲苯进行Soxhlet萃取,其中有利地将Soxhlet装置用该聚合物的压制盘而非粒剂进行填充。压制盘的厚度在此应该不超过500微米。为了定量确定聚合物的可提取物含量,确保8至24小时的足够萃取时间是特别重要的。
以百分数表示的不可溶物含量PPiso的操作性定义由干燥n-二甲苯-不溶物级分的重量与样品重量的比率给出PPiso=100×(二甲苯-不溶物级分/样品重量)剩余的差值得到可溶物无规立构含量。干燥二甲苯提取物显示,它一般不由纯无规立构聚合物组成。在萃取中,脂族和烯烃低聚物,尤其是全同立构低聚物,以及可能的添加剂也在测量时被提取。
链全同立构规整度指数/立构规整度链全同立构规整度利用高分辨13C-NMR光谱而测定,其中所选的NMR样品不是原始的原料,而是其n-二甲苯-不溶物级分。为了表征聚合物链的全同立构规整度,实际上通常使用13C-NMR光谱三单元组全同立构规整度指数II。
结晶结晶温度通过将聚合物样品在220℃下,在示差扫描量热计(DSC)Perkin Elmer 7系中熔化,随后将样品在10℃/分钟下冷却而测定。结晶温度的峰温度随后被记录为结晶温度(Tc)。
弯曲倾向DIN A4格式的膜片材的下面或上面放在平整基材上。在已驱走所有的静电荷之后,评估和,如果合适,测定膜边缘是否和在何种程度上离开基材。如果边缘高度低于1mm,弯曲倾向被认为良好,而如果是最高至2mm,则认为中等。
分离能力评估在加载片材胶印机或吹塑机过程中装卸机将一个以上的膜片材从堆中取出的频率。在低于1∶10,000的不正确取出率下,卸堆能力被认为良好,而大于1∶5000时则较差。
标记瓶的外观评估所出现的气泡的数目和尺寸,和另外根据种类和尺寸对气泡进行分类。
权利要求
1.包含至少一层的单或多层聚丙烯铸塑膜,其中所述至少一层包含第一组分I和第二组分II的双组分聚合物组合物,特征在于第一组分I是高结晶度丙烯均聚物和第二组分II是多相丙烯共聚物。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铸塑膜,特征在于高结晶度丙烯均聚物具有立构规整度94至99%。
3.根据权利要求2的铸塑膜,特征在于,高结晶度丙烯均聚物包含98至100%重量丙烯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铸塑膜,特征在于,高结晶度丙烯均聚物具有熔体流动指数5至10g/10min和熔点150至170℃。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铸塑膜,特征在于,高结晶度丙烯均聚物包含1.5至5%重量二甲苯可溶物。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铸塑膜,特征在于,多相丙烯共聚物包含丙烯均聚物基质和分散弹性体橡胶相。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铸塑膜,特征在于,多相丙烯共聚物包含12至18%重量二甲苯可溶物。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铸塑膜,特征在于,多相丙烯共聚物具有5至15%重量的乙烯含量,基于多相丙烯共聚物的重量。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铸塑膜,特征在于,多相丙烯共聚物具有熔体流动指数0.2至5g/10min。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铸塑膜,特征在于,多相丙烯共聚物具有维卡软化点145至155℃。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铸塑膜,特征在于,多相丙烯包含低于5-20%重量的弹性体橡胶相,基于多相丙烯共聚物的重量。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铸塑膜,特征在于,分散弹性体橡胶相是乙烯丙烯共聚物。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铸塑膜,特征在于,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具有40至65%的乙烯含量。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铸塑膜,特征在于,双组分聚合物组合物是两种组分的混合物。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铸塑膜,特征在于,双组分聚合物组合物是两种组分的共混物。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铸塑膜,特征在于,两种组分I和II的比率是HCPP∶HP=90∶10至50∶50。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铸塑膜,其中所述比率是HCPP∶HP=80∶20至60∶40。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铸塑膜,特征在于,基层包含80至100%重量的双组分聚合物组合物,基于层的重量。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铸塑膜,特征在于,包含双组分聚合物组合物的基层是总膜厚度的至少50%。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铸塑膜,特征在于,包含80至100%重量双组分聚合物组合物的第二层被提供在基层的第一表面上。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铸塑膜,特征在于,包含80至100%重量双组分聚合物组合物的第三层被提供在基层的第二表面上。
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铸塑膜,特征在于,一个或两个中间层被提供在外层和基层之间。
2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铸塑膜,特征在于,基层包含1000至3000ppm成核剂。
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铸塑膜,特征在于,覆盖层都包含抗静电剂和滑动助剂。
2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铸塑膜,特征在于,抗静电剂是甘油单硬脂酸酯和滑动助剂是油酰胺和/或硬脂酰胺。
26.由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铸塑膜制成的标签。
27.根据权利要求26的标签在模内标记工艺中的用途,其中容器通过注塑而形成。
28.根据权利要求26的标签在模内标记工艺中的用途,其中容器通过吹塑而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具有包含第一组分I和第二组分II的双组分聚合物组合物的至少一层的单或多层聚丙烯铸塑膜。第一组分I是高结晶度丙烯均聚物和第二组分II是多相丙烯共聚物。该膜是可用于制造标签。
文档编号C08J5/18GK1871293SQ200480030240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6日
发明者G·埃米利亚尼, H·布莱里奥特, G·卡波尼, A·克里萨弗里 申请人:特里奥凡德国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