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辊用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2594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压辊用薄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压辊用薄膜,其是在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用于使转印到被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定影的定影装置的加压辊用薄膜。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使转印到被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定影的通常定影装置,是由作为加热用旋转体的定影辊、和作为与定影辊加压接触的加压用旋转体的加压辊构成。
通过使这些辊旋转,将形成了未定影图像(调色剂图像)的被记录材料(转印纸、印刷用纸、静电记录纸等)导入到辊间的加压接触夹持部。然后,在通过加压接触夹持部时,通过来自定影加热辊的热和加压接触夹持部的压力,将形成未定影图像的调色剂被热压定影在被记录材料上成为永久图像。
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的加压辊,有使用了薄膜的加压辊。
作为上述薄膜,要求具有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等特性的同时,还要求具有与调色剂的脱膜性,通常使用如图2所示的薄膜。
即,使用通过粘接剂3将包含与调色剂具有优异脱膜性的氟树脂的薄片1和包含聚酰亚胺的薄片2贴合在一起制作的薄膜(专利文献1)。
但是,在上述薄膜中,氟树脂的粘接力弱,为了将包含氟树脂的薄片1和包含聚酰亚胺的薄片2粘接在一起,必须使用粘接剂3,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即,因粘接剂3的影响而引起的剥离、制作工序数的增加、含粘接层的多层的质量管理、高成本等。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327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加压辊用薄膜以及使用该薄膜的加压辊,所述加压辊用薄膜不需要粘接层,在获得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等的同时,可以维持或提高与被记录材料的优异脱膜性等已往已得到的特性。
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发明者们经过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将氟树脂粉末分散在聚酰亚胺中,可以解决上述的课题,于是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压辊用薄膜,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具有分散了氟树脂粉末的聚酰亚胺层。
以往,从与调色剂具有脱膜性的观点考虑,具有优异脱膜性的氟树脂层设置在薄膜表面上,但是,发现即使不设置氟树脂层,而是通过在聚酰亚胺中分散氟树脂粉末,也可以充分满足加压辊用薄膜所必要的脱膜性。
图1是本发明的加压辊用薄膜的截面图,4是聚酰亚胺层、5是聚酰亚胺层4中分散的氟树脂粉末。
作为聚酰亚胺层中分散的氟树脂粉末,从脱膜性、在聚酰亚胺层中的分散性等考虑,优选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四氟丙烯、六氟丙烯等单体的聚合物、共聚物。
权利要求2提供一种加压辊用薄膜,其是对应于本发明优选方案的上述加压辊用薄膜,其特征在于,氟树脂粉末是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四氟丙烯、六氟丙烯单体的聚合物、共聚物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
在聚酰亚胺层中优选分散10~20体积%的氟树脂粉末,通过设定为10体积%以上,可以充分确保与调色剂的脱膜性,而通过设定为20体积%以下,则可以充分确保薄膜的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
权利要求3提供一种加压辊用薄膜,其是对应于本发明优选方案的薄膜,其特征在于,在聚酰亚胺层中分散10~20体积%的氟树脂粉末。
氟树脂粉末的平均粒径,对表面粗糙度有影响,进而对强度、脱膜性也会带来影响。因此平均粒径优选1~20μm的范围。
权利要求4提供一种加压辊用薄膜,其是对应于本发明优选方案的上述加压辊用薄膜,其特征在于,氟树脂粉末的平均粒径为1~20μm。
为了充分确保定影加压辊薄膜的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薄膜的厚度优选30~150μm。通过设定为30μm以上,可以充分确保薄膜的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另一方面,通过设定为150μm以下,可以使热容量变小,或者减少调色剂热熔粘着所必须的热量。
权利要求5提供一种加压辊用薄膜,其是对应于本发明优选方案的上述加压辊用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厚度为30~150μm。
上面制作的加压辊用薄膜,具有加压辊所必要的脱膜性的同时,还不存在使用中因氟树脂层剥离所引起的问题。
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加压辊用薄膜,由于是在聚酰亚胺中分散氟树脂粉末为特征的加压辊用薄膜,因此不需要形成粘接剂层,不存在因粘接剂的影响而引起的剥离问题,减少了制作工序数,含粘接层的多层品质管理也可以仅采用单层膜的管理即可,而且成本低廉。另一方面,与调色剂的脱膜性优异,并提高了内面的滑动性(加压辊内面与其他部件的滑动性),可以得到稳定的品质高的加压辊用薄膜。
另外,在加压辊用薄膜中,分散10~20体积%的氟树脂粉末时,在可以满足与调色剂的脱膜性的同时,也可以充分确保薄膜的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
另外,在氟树脂粉末的平均粒径为1~20μm的加压辊用薄膜的情况下,可以充分满足与调色剂的脱膜性,同时,也可以充分确保薄膜的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
另外,在厚度为30~150μm的加压辊用薄膜的情况下,可以充分确保薄膜的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加压辊用薄膜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以往的加压辊用薄膜的一例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1包含氟树脂的薄片2包含聚酰亚胺的薄片
3粘接剂4聚酰亚胺层5氟树脂粉末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使用三井·デユポンフロロ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造的产品型号为MP-311的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共聚物(PFA,平均粒径约10μm),向其中添加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造的产品型号为U-ワニスS301的聚酰亚胺漆,并使其相对于两者的总量为表1所示的比例。
将得到的混合物混炼,并成型为圆筒状且进行干燥。
然后,在400℃的气体氛围下焙烧2小时,获得加压辊用薄膜。
接着,对于得到的加压辊用薄膜,使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造的型号为AGS-500D的拉伸压缩试验机,测定加压辊的轴向和圆周方向的抗拉强度。结果示于表1。
表1

下面,对于加压辊用薄膜,使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造的型号为AGS-500D的拉伸压缩试验机,测定加压辊的轴向和圆周方向的伸长率。结果示于表2。
表2

其次,对于加压辊用薄膜,使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造的型号为AGS-500D的拉伸压缩试验机,测定加压辊的轴向和圆周方向的撕裂强度。结果示于表3。
表3

其次,按照与上述相同的制法,得到全长100mm和10mm的加压辊用薄膜。然后,使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造的型号为AGS-500D的拉伸压缩试验机,测定加压辊用薄膜的纵弯曲载荷。在测定中,在轴方向上压缩φ32.3的环形带(膜厚90μm),将纵弯曲时的最大载荷作为纵弯曲载荷。结果示于表4。
表4

下面,对于加压辊用薄膜,使用株式会社东京精密制造的型号为サ一フコム480A的表面粗糙度形状测定机,测定加压辊的轴向和圆周方向的外表面粗糙度(Rz)。结果示于表5。
表5

下面,对于加压辊用薄膜,使用株式会社东京精密制造的型号为サ一フコム480A的表面粗糙度形状测定机,测定加压辊的轴向和圆周方向的内表面粗糙度(Rz)。结果示于表6。
表6

其次,对加压辊用薄膜,使用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造的型号为CA-D型的接触角计,测定表面侧的接触角(滴落到测定面的水滴的截面的角度)。
测定是对表面研磨过的薄膜和表面没有研磨过的薄膜进行的。表面研磨通过如下工序进行,即,将上述得到的加压辊用薄膜在600rpm下进行旋转,接触研磨薄膜进行研磨。结果示于表7。
表7

通过以上结果得知,在本发明范围的试样编号2、3的试样中,充分满足了加压辊用薄膜所要求的特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加压辊用薄膜,其包括分散有氟树脂粉末的聚酰亚胺层。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辊用薄膜,其中,氟树脂粉末是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四氟丙烯、六氟丙烯单体的聚合物、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压辊用薄膜,其中,在聚酰亚胺层中分散10~20体积%的氟树脂粉末。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辊用薄膜,其中,氟树脂粉末的平均粒径是1~20μm。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辊用薄膜,其厚度为30~150μm。
全文摘要
一种加压辊用薄膜以及使用该薄膜的加压辊,所述加压辊用薄膜不需要粘接层,在获得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等的同时,可以维持或提高与被记录材料的优异脱膜性等已往已得到的特性。该加压辊用薄膜的特征在于,具有分散了氟树脂粉末的聚酰亚胺层。特别地,该加压辊用薄膜的特征在于,氟树脂粉末在聚酰亚胺层中分散的量是10~20体积%,其平均粒径是1~20μm。
文档编号C08J5/18GK101040224SQ20058003463
公开日2007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4日
发明者昌司大助, 加藤千明, 羽深正弘 申请人:住友电工超效能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