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角可控的聚丙烯超疏水膜或块材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9295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滚动角可控的聚丙烯超疏水膜或块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丙烯膜或块材材料领域,特别涉及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在基础科研和工业应用的广泛前景和技术意义,对于超疏水表面的研究兴趣一直持续不断(L.Jiang,R.Wang,B.Yang,T.J.Li,D.A.Tryk,A.Fujishima,K.Hashimoto,D.B.Zhu,Pure Appl.Chem.2000,72,73;P.Aussillous,D.QuLrL,Nature 2001,411,924;A.Nakajima,K.Hashimoto,T.Watanabe,Monatsh.Chem.2001,132,31.;R.N.Wenzel,Ind.Eng.Chem.1936,28,988;A.B.D.Cassie,Discuss.Faraday Soc.1948,3,11;A.B.D.Cassie,S.Baxter,Trans.Faraday Soc.1944,40,546-551;G.Wolansky,A.Marmur,Langmuir 1998,14,5292;P.S.Swain,R.Lipowsky,Langmuir 1998,14,6772;S.Herminghaus,Europhys.Lett.2000,52,165;W.Chen,Y.Fadeev,M.C.Heieh,D.Mner,J.Youngblood,T.J.McCarthy,Langmuir 1999,15,3395;D.Mner,T.J.McCarthy,Langmuir 2000,16,7777;Z.Yoshimitsu,A.Nakajima,T.Watanabe,K.Hashimoto,Langmuir 2002,18,5818.)。对于固体表面的超疏水性的评估有两个经典的评价方法(D.ner,T.J.McCarthy,Langmuir,2000,16,7777;M.Miwa,A.Nakajima,A.Fuj i shima,K.Hashimoto,T.Watanabe,Langmuir,2000,16,5754;Onda T,Shibuichi S,Satoh N,Tsujii K.Langmuir 1996,122125)接触角(CA)和滚动角(SA)。当我们关注已有的用这两个评价方法进行评估的工作时,我们发现大部分报导的固体超疏水表面拥有很高的接触角和很低的滚动角,而同时拥有很高的接触角和滚动角的固体超疏水表面则很少被注意到(Meihua Jin,Xinjian Feng,LinFeng,Taolei Sun and Lei Jiang etc.Adv.Mater.2005,17,1977,Nature,2004,432,36.),这种表面模仿壁虎的机理(K.Autumn,Y.A.Liang,S.T.Hsieh,W.Zesch,W.P.Chan,T.W.Kenny,R.Fearing,R.J.Full,Nature2000,405,681;W.R.Hansen,K.Autumn,Proc.Natl.Acad.Sci.USA2005,102,385.)对液体有很高的吸附力,具有在微观尺度操纵液体的应用潜力。因此,制备这些具有很高或很低的滚动角的超疏水表面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和更大的技术挑战。所以许多研究工作因为无法获得理想的滚动角而在报导里面只提供了比较高的接触角的数据而有意忽略掉滚动角的测量数据。
超疏水表面的实际应用一定要解决两个关键的问题价格要有竞争力,还要有足够好的机械强度。但是除了极少数的努力外,目前大部分已经报道的关于超疏水表面的实验结果不是使用了具有低表面能的价格昂贵的材料(如氟化物,硅烷等),就是使用很复杂又很费时间的处理工艺来获得合适的表面粗糙度。这就大大制约了超疏水表面的实际应用。比如现有的一些关于构筑超疏水表面的专利中国专利公开号1415800和中国专利公开号1379128报导的方法不但使用了硅胶或含氟试剂,而且方法复杂难于控制;中国专利公开号1397668报导的模板挤压法使用了价格昂贵且易碎的模板,造成应用的困难;中国专利公开号1621434A报导的多孔聚氯乙烯膜要经历两次刮膜,原料价格也相对聚烯烃较高。尽管这样,根据我们目前的了解,一种构筑具有可控滚动角(从水滴几乎无法稳定待住的超小滚动角到水滴在表面倾转90度或180度也不发生滚动的超大滚动角)的超疏水表面简易方法从没有被报道过,尤其是对于单组分体系而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在提供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时,同时提供了一种极富吸引力的聚合物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具有很高的接触角,滚动角可控,材料使用单组分的商品聚合物--等规聚丙烯(iPP),不需要隔绝空气或特殊环境,不需要低表面能组分的后期修饰。等规聚丙烯是一种价格低廉的通用塑料,其光滑膜的接触角在98.4°左右,是一般疏水性的材料。
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不仅可以得到大面积的具有微米-纳米两种尺度粗糙度的聚合物表面,而且该聚合物材料同时具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力学性能稳定性、热稳定性、抗化学腐蚀性、抗潮湿、低密度(也就是重量轻)、低成本、对环境友好、无污染等优良性能。我们的研究发现最终的表面形貌和疏水性以及滚动角都依赖于剪切和热处理的条件。本发明的方法不但提供了一种制备超疏水表面材料的新方法,也为拓展通用塑料的应用领域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便、设备简单、可规模化生产,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是由结晶的网络结构构成,网络结构中的孔洞的直径是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网络结构的骨架的组成单元为直径3~6微米结晶的聚丙烯微球和/或短轴0.5~1.2微米,长轴1.8~3微米的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该结晶的聚丙烯微球和/或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是由纳米级的片晶(厚度为20~100纳米)构筑而成。
本发明的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水滴在膜或块材表面的滚动性通过剪切和热处理工艺控制调节最小可以达到倾转角大于0°到1°之间水滴即会滚落,最大可以达到倾转角为90°或180°水滴也不发生滚动,其中由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组成网络结构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的滚动角在大于0°到10°之间,由结晶的聚丙烯微球和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复合组成网络结构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的滚动角在8°到50°之间,由结晶的聚丙烯微球组成网络结构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的滚动角在大于15°到倾转角为90°或180°水滴也不滚动。
所述的膜或块材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
本发明的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使用压力为2×105帕的气流和/或水流冲刷膜或块材表面10分钟,模拟测试膜或块材表面的耐大风及暴雨的耐久性,膜或块材的结晶的网络结构和超疏水性能稳定;通过强外力刮擦或磨掉膜或块材最表层,超疏水性不受明显影响。
本发明的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具有很好的表面结构稳定性、耐风雨持久性、热稳定性、抗化学腐蚀性、抗潮湿、低密度、低成本、对环境友好、无污染等的优点。
本发明的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由于结晶使得形成的膜或块材强度较好,放置一个月也不会导致膜或块材表面超疏水性的下降。
本发明的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的制备方法,是将聚丙烯在不同溶剂中溶解为不同浓度的溶液,经过不同的剪切过程和热处理条件,经过降温、分相/结晶固化等过程,最后干燥,形成不同形貌的结晶的网络结构的薄膜或块材。
本发明的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丙烯粒料溶于溶剂中,配成浓度为1~50wt%的溶液,将溶液置于基板上或容器中;(2).升温至100℃~150℃,在从温度为100℃~150℃范围内降温到温度为60℃~100℃范围内(降温速率为5℃/分钟~15℃/分钟)的同时对步骤(1)基板上或容器中的溶液施加速率范围为2秒-1~100秒-1的剪切,到设定温度后停止剪切,保持温度到结构形成。在这样的条件下从溶液中分相析出聚丙烯相,同时聚丙烯相中的聚丙烯发生结晶,形成聚丙烯膜或块材结晶的网络结构,在此过程中纳米级的片晶(厚度为20~100纳米)构筑形成短轴0.5~1.2微米,长轴1.8~3微米的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由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构筑形成聚丙烯膜或块材结晶的网络结构的骨架结构,同时得到网络结构中的孔洞的直径是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得到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或升温至100℃~150℃,在从温度为100℃~150℃范围内降温到温度为30℃~50℃范围内的设定温度(降温速率为10℃/分钟~50℃/分钟)后对步骤(1)基板上或容器中的溶液施加速率范围为2秒-1~20秒-1的剪切,剪切时间为5秒~50秒,保持设定温度到结构形成。在这样的条件下从溶液中分相析出聚丙烯相,同时聚丙烯相中的聚丙烯发生结晶,形成聚丙烯膜或块材结晶的网络结构,在此过程中纳米级的片晶(厚度为20~100纳米)构筑形成直径3~6微米结晶的聚丙烯微球,由结晶的聚丙烯微球构筑形成聚丙烯膜或块材结晶的网络结构的骨架结构,同时得到网络结构中的孔洞的直径是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得到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或升温至100℃~150℃,在从温度为100℃~150℃范围内降温到温度为30℃~100℃范围内(降温速率为0℃/分钟~50℃/分钟)的同时对步骤(1)基板上或容器中的溶液施加速率范围为1秒-1~300秒-1的剪切,剪切时间为5秒~5000秒,所述的剪切过程和热处理条件包括降温的同时施加剪切,到设定温度后停止剪切,保持温度到结构形成;或先降温,到设定温度后施加设定时间的剪切,同时保持温度到结构形成;或降温的同时施加剪切,到设定温度后停止剪切并继续降温到设定温度,保持温度到结构形成;或先降温,到设定温度后施加设定时间的剪切,然后继续降温到设定温度,保持温度到结构形成。在这样的条件下从溶液中分相析出聚丙烯相,同时聚丙烯相中的聚丙烯发生结晶,形成聚丙烯膜或块材不同形貌的结晶的网络结构,在此过程中纳米级的片晶(厚度为20~100纳米)构筑形成结晶的聚丙烯微球和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由直径3~6微米结晶的聚丙烯微球和短轴0.5~1.2微米,长轴1.8~3微米的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构筑形成聚丙烯膜或块材不同形貌的结晶的网络结构的骨架结构;同时得到网络结构中的孔洞的直径是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得到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3).将步骤(2)得到的具有网络结构的聚丙烯膜或块材在真空中进一步干燥,在这过程中也可以使用乙醇、甲醇、丙酮、正丁醇、正丙醇或它们任意配比的混合溶液冲洗样品来加速溶剂的挥发。
本发明的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所使用的溶剂是十氢萘、甲苯、二甲苯或它们任意配比的混合溶剂。
本发明的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所使用的基板或容器的材料可以是玻璃、陶瓷、硅片、金属、尼龙、石英、聚四氟乙烯或各类聚烯烃等。
所述的容器的形状可以是柱状、球形、长方或立方体等。
所述的剪切的种类有平行板、锥板、刮涂或搅拌,是形成不同形貌的结晶的网络结构,从而起到控制滚动角的关键性因素。
本发明的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的制备方法,是在没有任何低表面能物质(含氟材料或硅烷等)组分的后期修饰下,实现的通用聚烯烃树脂膜的超疏水特性和滚动角可控。
本发明的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控制,设备简单、可规模化生产,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而且为拓展通用塑料的应用领域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图1a.本发明实施例1的超疏水聚丙烯膜的电镜结构图。
图1b.图1a的超疏水聚丙烯膜的电镜结构放大图。
图2a.本发明实施例2的超疏水聚丙烯膜的电镜结构图。
图2b.图2a的超疏水聚丙烯膜的电镜结构放大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1的超疏水聚丙烯膜与水的接触角测试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2的超疏水聚丙烯膜与水的接触角测试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2的水滴在超疏水聚丙烯膜上的滚动角测试图。
图6a.本发明实施例1的水滴在超疏水聚丙烯膜上的滚动角测试图,超疏水聚丙烯膜倾转90°水滴也不滚动。
图6b.本发明实施例1的水滴在超疏水聚丙烯膜上的滚动角测试图,超疏水聚丙烯膜倾转180°水滴也不滚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等规聚丙烯粒料经过清洗后加入十氢萘,配成浓度为3wt%的溶液,置于密封的玻璃管内,加热到160℃左右,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成透明均一溶液。为了精确研究接触角和滚动角的剪切依赖性,溶液被导入CSS-450高温剪切热台(Linkam Scientific Instruments Ltd.,UK)的石英剪切池,从而可以精确的控制剪切和温度条件。采用石英平行板设置,板间距为30微米,将溶液置于平行板上,升温至110℃;将溶液以15℃/分钟的速率从110℃降温至40℃,然后施加速率为5s-1的剪切,剪切时间是20s,保持在40℃直到结构完全生成,在这样的条件下从溶液中分相析出聚丙烯相,同时聚丙烯相中的聚丙烯发生结晶,形成聚丙烯膜结晶的网络结构,接下来,将形成网络结构的薄膜在真空烘箱中进一步干燥至恒重。在这过程中可以使用乙醇、甲醇、丙酮、正丁醇、正丙醇或它们任意配比的混合溶液冲洗样品来加速溶剂十氢萘的挥发。工业化生产中的工艺条件控制可以参考CSS-450高温剪切热台的前期实验参数,并可以根据具体的设备和控制条件进一步简化。使用接触角测量系统(Contact Angle System OCA,Dataphysics Co.,Germany)在实验室环境测定接触角和滚动角,采用约4微升的水滴滴在制得的样品膜表面上5个不同的位置,测量接触角和滚动角,然后求取5点的平均值为最终的接触角和滚动角值。得到的接触角为158°(如图3),滚动角为基板倾转90°(如图6a)或180°(如图6b)水滴也不发生滚动。HITACHI S-4300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聚丙烯膜表面由结晶的聚丙烯微球为基本单元构成网络结构,具有5~50微米的孔洞,其中结晶的聚丙烯微球直径为2~5微米(如图1a),由纳米级的片晶(厚度为30~90纳米)构筑而成(如图1b)。
实施例2.
用实施例1的溶液配置方法、实验设备和样品干燥方法。将5wt%的溶液置于平行板上,升温至120℃;处理过程为施加速率为10s-1的剪切的同时以10℃/分钟的速率从120℃降温至65℃,然后停止剪切保持在65℃直到结构完全生成,在这样的条件下从溶液中分相析出聚丙烯相,同时聚丙烯相中的聚丙烯发生结晶,形成聚丙烯膜不同形貌的结晶的网络结构。得到的聚丙烯膜与水的接触角为161°(如图4),滚动角为基板倾转角小于1°水滴会滚落(如图5)。聚丙烯膜由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为基本单元构成网络结构,具有1~5微米的孔洞,其中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短轴为0.5~1.2微米,长轴为1.8~3微米(如图2a),由纳米级的片晶(厚度为20~80纳米)构筑而成(如图2b)。
实施例3.
用实施例1的溶液配置方法、实验设备和样品干燥方法,使用的溶剂改为二甲苯与十氢萘的混合溶剂(体积比为3∶2),将10wt%溶液置于平行板上,升温至100℃;处理过程为将溶液以15℃/分钟的速率从100℃降温至70℃,然后施加速率为2s-1的剪切,剪切时间是10s,然后以15℃/分钟的速率降温至40℃保持直到结构完全生成,在这样的条件下从溶液中分相析出聚丙烯相,同时聚丙烯相中的聚丙烯发生结晶,形成聚丙烯膜不同形貌的结晶的网络结构。得到的聚丙烯膜与水的接触角为155°,滚动角为32°,聚丙烯膜由结晶的微球和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为基本单元构成网络结构,具有2~40微米的孔洞,其中结晶的聚丙烯微球直径为2~5微米,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短轴为0.5~1.2微米,长轴为1.8~3微米,结晶的聚丙烯微球和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都由纳米级的片晶(厚度为30~100纳米)构筑而成。
实施例4.
用实施例1配置的溶液和样品干燥方法。将12wt%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升温至110℃;施加速率约为50s-1的搅拌的同时以约10℃/分钟的速率从110℃降温至80℃,然后停止剪切以约20℃/分钟的速率从80℃降温至40℃,保持在40℃直到结构完全生成,在这样的条件下从溶液中分相析出聚丙烯相,同时聚丙烯相中的聚丙烯发生结晶,形成聚丙烯圆柱形块材结晶的网络结构。得到的聚丙烯圆柱形块材表面与水的接触角为154°,滚动角为11°,聚丙烯圆柱形块材由结晶的微球和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为基本单元构成网络结构,具有1~30微米的孔洞,其中结晶的聚丙烯微球直径为3~6微米,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短轴为0.8~1.2微米,长轴为1.8~3微米,结晶的聚丙烯微球和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都由纳米级的片晶(厚度为20~100纳米)构筑而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其特征是所述的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是由结晶的网络结构构成,网络结构中的孔洞的直径是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网络结构的骨架的组成单元为直径3~6微米结晶的聚丙烯微球和/或短轴0.5~1.2微米,长轴1.8~3微米的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该结晶的聚丙烯微球和/或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是由纳米级的片晶构筑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其特征是所述的纳米级的片晶的厚度为20~100纳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其特征是所述的滚动角可控是指水滴在膜或块材表面的滚动性最小可以达到倾转角大于0°到1°之间水滴即会滚落,最大可以达到倾转角为90°或180°水滴也不发生滚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其特征是所述的由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组成网络结构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的滚动角在大于0°到10°之间,由结晶的聚丙烯微球和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复合组成网络结构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的滚动角在8°到50°之间,由结晶的聚丙烯微球组成网络结构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的滚动角在大于15°到倾转角为90°或180°水滴也不滚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其特征是所述的膜或块材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其特征是所述的膜或块材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丙烯粒料溶于溶剂中,配成浓度为1~50wt%的溶液,将溶液置于基板上或容器中;(2).升温至100℃~150℃,在从温度为100℃~150℃范围内降温到温度为60℃~100℃范围内的同时对步骤(1)基板上或容器中的溶液施加速率范围为2秒-1~100秒-1的剪切,到设定温度后停止剪切,降温速率为5℃/分钟~15℃/分钟,保持温度到结构形成;从溶液中分相析出聚丙烯相,同时聚丙烯相中的聚丙烯发生结晶,形成聚丙烯膜或块材结晶的网络结构,在此过程中纳米级的片晶构筑形成短轴0.5~1.2微米,长轴1.8~3微米的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由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构筑形成聚丙烯膜或块材结晶的网络结构的骨架结构,同时得到网络结构中的孔洞的直径是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得到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或升温至100℃~150℃,在从温度为100℃~150℃范围内降温到温度为30℃~50℃范围内的设定温度,降温速率为10℃/分钟~50℃/分钟,然后对步骤(1)基板上或容器中的溶液施加速率范围为2秒-1~20秒-1的剪切,剪切时间为5秒~50秒,保持设定温度到结构形成;从溶液中分相析出聚丙烯相,同时聚丙烯相中的聚丙烯发生结晶,形成聚丙烯膜或块材结晶的网络结构,在此过程中纳米级的片晶构筑形成直径3~6微米结晶的聚丙烯微球,由结晶的聚丙烯微球构筑形成聚丙烯膜或块材结晶的网络结构的骨架结构,同时得到网络结构中的孔洞的直径是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得到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或升温至100℃~150℃,在从温度为100℃~150℃范围内降温到温度为30℃~100℃范围内的同时对步骤(1)基板上或容器中的溶液施加速率范围为1秒-1~300秒-1的剪切,剪切时间为5秒~5000秒,降温速率为0℃/分钟~50℃/分钟,所述的剪切过程和热处理条件包括降温的同时施加剪切,到设定温度后停止剪切,保持温度到结构形成;或先降温,到设定温度后施加设定时间的剪切,同时保持温度到结构形成;或降温的同时施加剪切,到设定温度后停止剪切并继续降温到设定温度,保持温度到结构形成;或先降温,到设定温度后施加设定时间的剪切,然后继续降温到设定温度,保持温度到结构形成;从溶液中分相析出聚丙烯相,同时聚丙烯相中的聚丙烯发生结晶,形成聚丙烯膜或块材不同形貌的结晶的网络结构,在此过程中纳米级的片晶构筑形成结晶的聚丙烯微球和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由直径3~6微米结晶的聚丙烯微球和短轴0.5~1.2微米,长轴1.8~3微米的树叶形状的聚丙烯微晶构筑形成聚丙烯膜或块材不同形貌的结晶的网络结构的骨架结构;同时得到网络结构中的孔洞的直径是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得到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将步骤(2)得到的具有网络结构的聚丙烯膜或块材在真空中进一步干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干燥过程中使用乙醇、甲醇、丙酮、正丁醇、正丙醇或它们任意配比的混合溶液冲洗样品来加速溶剂的挥发。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溶剂是十氢萘、甲苯、二甲苯或它们任意配比的混合溶剂。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基板或容器的材料是玻璃、陶瓷、硅片、金属、尼龙、石英、聚四氟乙烯或聚烯烃。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剪切的种类有平行板、锥板、刮涂或搅拌。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聚丙烯膜或块材材料领域,特别涉及滚动角可控的超疏水聚丙烯膜或块材及其制备方法。将聚丙烯在溶剂中溶解为溶液,经过剪切过程和热处理条件,经过降温、分相/结晶固化成型等过程,最后干燥,形成不同形貌的结晶的网络结构的薄膜或块材。水滴在膜或块材表面的滚动性最小可以达到倾转角大于0°到1°之间水滴即会滚落,最大可以达到倾转角为90°或180°水滴也不发生滚动。膜或块材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本发明是在没有任何低表面能物质(含氟材料或硅烷等)组分的后期修饰下,实现的通用聚烯烃树脂膜的超疏水特性和滚动角可控。具有很好的表面结构稳定性、耐风雨持久性、抗化学腐蚀性等特点。
文档编号C08J5/18GK101070408SQ200610011888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2日
发明者韩志超, 姚咏华, 董侠, 洪崧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