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液体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634472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有机液体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纤维制造技术,具体为一种三种单体共聚的有机液体吸附纤维的 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油船、油罐事故及含油废水排放等造成的河 流、海洋污染对环境及人类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不解决这些问题,将给地球和人类造成 更大的破坏。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有效的油品回收技术及含油工业废水净化材料的研究 势在必行,因此,优质吸油材料开发已成为重大的研究课题。高吸油树脂是近年来开发成功的用于废油处理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具 有吸附和吸收作用的自溶胀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吸油倍率高、吸收油品种类多、油水选 择性高、压力下保油性好,吸油前体积小的众多优点,不但可以替代传统的吸油材料用于废 油处理,而且适于海上泄漏油的处理以及回收水面浮油。高吸油树脂是由亲油性单体聚合 制得的低交联度聚合物,属自溶胀型材料,高吸油树脂分子间具有三维交联网状结构,主要 交联形式有物理、化学和离子结合3种,化学交联是最常用的一种。1966年,美国道化学公 司以烷基乙烯为单体,经二乙烯基苯交联制得一种非极性的高吸油树脂(参见JP4527081, 1970)。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只有少数几家研究所和高校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工作,部分研究人员研究了聚降冰片烯树脂(参见宋波,聚降冰片烯的制备与应用,辽宁化 工,1986,6 28-32)、聚氨酯泡沫等吸油材料(参见吕久红译,高吸油性聚氨酯泡沫,化工 新型材料,1994,6 18-22),但大多数研究人员是采用甲基丙烯酸类物质(参见路建美等, 微波辐射吸油性复合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化学世界,1999,2 86-89)为原料,采用悬浮聚 合(参见路建美等,甲基丙烯酸酯高吸油性树脂的研究,石油化工,1995,3 176-179)、乳液 聚合(参见曹爱丽等,丙烯酸系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9,2 :38-40)、微波辐射(参见路建美等,微波辐射吸油性复合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化 学世界,1999,2 86-89)等多种方法制得吸油倍率在10-30倍不等的高吸油树脂。目前,对吸油材料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粒状树脂方面。粒状树脂由于其形状的局限性,存在着吸收速率慢、吸收倍率小等问题,应用受到限制。吸附纤维和高吸油树脂相比, 突出优点是可采用不同的聚集形式,从而可保证吸附过程的合理结构,并能加工成纺织 品,可得到任意的纤维集合形态,为开发满足不同要求的多种形态制品提供了新途径。目前 国内外有关吸附纤维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天津工业大学肖长发、封严等利用半互穿聚合 物网络技术以及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酯类有机液体吸附纤维,并获得了专利 (CN1584148A)。该纤维具有吸油面积大、易回收等特点,可以根据需要将其加工成各种形态 制品,可显著拓宽应用范围。目前合成高吸油树脂多采用单一化学交联剂,如二乙烯基苯 等,所得树脂具有完善的化学交联结构,既不溶,也不熔,因而给制备纤维带来了极大困难。 而专利文献(CN1584148A)在树脂合成阶段需分步合成聚合物,纤维成形后需进行热交联, 以形成化学交联结构,制备过程繁琐,周期长,后处理工艺复杂,不易于工业规模生产等。
聚丙烯腈是一种重要的成纤聚合物,具有力学性能好、耐热性和耐光性优良,还具 有耐霉菌、耐虫蛀和对化学试剂作用稳定等特点。早期,邹友思等研究了丙烯腈和(甲基) 丙烯酸酯共聚合的竞聚率,发现自由基聚合中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竞聚率明显大于丙烯 腈,即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活性远高于丙烯腈(参见邹友思等.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酯 基团转移共聚合的竞聚率,高分子学报,1997 (5) 513-519);史亚君等以Fe-Al为催化剂引 发丙烯腈与甲基丙烯酸丁酯发生共聚,发现共聚物比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的耐热性好(参见 史亚君等.Fe-Al催化剂催化丙烯腈与甲基丙烯酸丁酯聚合,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6, 22(2) :137-141)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机液体吸附纤维 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具有合成工艺简单,周期短,后处理工艺简单,易于工业规模生产 等特点;所得纤维具有吸收速率快、吸收倍率大,力学性能良好,纺织加工性能较好等特点。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有机液体吸附纤维的制造方 法,其工艺过程如下(1)在反应釜中加入占单体总质量0. 1 的分散剂及与单体的总体积比为 3 1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后,将占单体总质量0.1 的引发剂置入容器中,搅拌至均 勻溶液后,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搅拌升温至80 90°C,反应2 6h后,提高反应温 度至90 IOCTC,继续反应2 4h后,终止反应,取出产物,经洗涤、干燥,制得三元共聚树 脂;所述单体包括第一单体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第二单体丙烯腈和第三单体甲基丙烯酸β 羟乙酯,第一单体占单体总质量的55 75%;第二单体占单体总质量的10 30%;第三单 体占单体总质量的15% ;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2)将所得三元共聚树脂充分干燥后,与溶胀剂均勻混合,并在室温环境中密封放 置48 96h,使其充分溶胀,形成均勻的冻胶;所述溶胀剂为二甲基乙酰胺,其用量为所述 三元共聚树脂质量的1/9 4倍;(3)将所得的冻胶充分粉碎,利用双螺杆纺丝机纺丝,经凝固浴凝固后,即得初生 有机液体吸附纤维;所述纺丝温度为150 200°C;所述凝固浴为蒸馏水与溶胀剂二甲基乙 酰胺的混合液,其中溶胀剂体积百分含量为10 50%,凝固浴温度为25 40°C。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机液体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具有合成工艺简单,易实 施,周期短,易工业化等特点。与现有技术的吸附纤维相比,本发明吸附纤维的力学性能较 佳,纺织加工性能较好,特别是具有良好的有机液体吸附性能,例如本发明甲基丙烯酸正丁 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质量百分比为75 10 15时,初生纤维断裂强度为 0. 192cN/dTex,所制得的有机液体吸附纤维对有机液体三氯乙烯的最大吸附量为11. SgH 氯乙烯/g纤维,对有机液体甲苯的最大吸附量为9. 4g甲苯/g纤维,对有机液体煤油的最 大吸附量为1. Sg煤油/g纤维(参见实施例1),并且比表面积大,吸附效率高,可以按常规 方法进行纺织或非织造布加工,制成多种形态的纺织品。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叙述本发明
本发明设计的有机液体吸附纤维(简称吸附纤维)制造方法(以下简称方法),其 工艺步骤如下(1)在反应釜中加入占单体总质量0. 1 的分散剂及与单体的总体积比为 3 1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后,将第一单体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第二单体丙烯腈和第三单 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以及占单体总质量0. 1 的引发剂置入容器中,搅拌至形成均 勻溶液后,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搅拌升温至80 90°C,反应2 6h后,提高反应温 度至90 100°C,继续反应2 4h后,终止反应,取出产物,产物经洗涤、干燥,即制得三元 共聚树脂;其中,所述第一单体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占单体总质量的55 75%,所述第二单 体丙烯腈占单体总质量的10 30%,所述第三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占单体总质量的 15% ;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2)将所得三元共聚树脂充分干燥后,与溶胀剂均勻混合,并在室温环境中密封放 置48 96h,使其充分溶胀,形成均勻的冻胶;所述溶胀剂为二甲基乙酰胺,其用量为所述 三元共聚树脂质量的1/9 4倍;(3)将所得冻胶充分粉碎,利用双螺杆纺丝机进行纺丝,经凝固浴凝固后,即得初 生有机液体吸附纤维;所述纺丝温度为150 20(TC;上述凝固浴为蒸馏水与所述溶胀剂二 甲基乙酰胺的混合液,混合液中溶胀剂的体积百分含量为10 50%,凝固浴温度为25 40 "C。本发明所用的聚合单体主要为甲基丙烯酸酯类物质,包括第一单体、第二单体和 第三单体。所述第一单体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第二单体为丙烯腈,第三单体为甲基丙烯酸 β羟乙酯。所述第一单体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占共聚单体总质量的55 75% ;所述第二单 体丙烯腈占共聚单体总质量的10 30% ;第三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占共聚单体总质 量的15%。本发明所述第一单体的合理选择依据是①该类单体聚合后所生成的聚合物分子 链上具有亲油性基团(酯基);②对不同的有机液体具有亲和力;③可将大量有机液体吸附 到分子内部。本发明所述第二单体的合理选择依据是①第二单体可使合成的共聚物在不具备 化学交联结构条件下形成物理交联结构,这种交联结构部分来源于第二单体引入的氢键作 用以及分子缠结作用;②第二单体含量适中的条件下,具有这种物理交联结构的共聚物具 有在有机液体中可溶胀、难溶解等特点;③所得聚合物能够满足冻胶纺丝的要求;④能有 效改善所得纤维的力学性能,可满足纺织加工要求。据此,本发明选择了丙烯腈为所述第二 单体。本发明第二单体的引入,可使吸附纤维具有一定的刚性,力学性能有所改善。本发明所述第三单体的合理选择依据是①第三单体易于与第一单体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共聚;②第三单体其本身具有形成氢键的氢给予基、氢接收基;③第三单体也具有 亲油基团,可以改善纤维对油品分子的选择吸收性能;④所得聚合物能够满足冻胶纺丝的 要求;⑤对最终成形纤维无物理损伤和化学损害。据此,本发明选择了自身具有氢给予基、 氢接收基的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所述第三单体。本发明第三单体的引入,可使吸附纤维 具有一定的交联度及交联密度,可使纤维分子吸附有机液体后溶胀而难于溶解,从而使纤 维具备良好的吸附性能。研究中发现,常规的聚合物甲基丙烯酸正丁酯耐热性低,常温下发 粘。本申请将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与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共聚,所得纤维对有机液体具有一定吸附能力,也改善了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耐热性、力学性能及纺织加工性 能。本发明方法所述的引发剂可以为过氧化苯甲酰或偶氮二异丁氰,但优选过氧化苯 甲酰。所述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是影响聚合速率和聚合度的主要因素,因而引发剂的选择 非常重要。通常自由基悬浮聚合在40 100°C下进行,因此活性适当的引发剂应选择在该 温度范围内。引发剂的活性常以半衰期(指引发剂分解至初始浓度一半所需时间)表示。 引发剂的半衰期太短,意味着在短时间内便有大量自由基产生,易引起暴聚,使聚合反应失 控,同时聚合反应后期会因无足够的引发剂而使聚合速率过慢,甚至造成死端聚合;相反, 引发剂的半衰期若过长,引发剂分 解速率慢,则容易导致初期聚合速率过慢,后期凝胶效应 剧烈,以致无法控制,而且聚合反应中未分解的引发剂残留在聚合产物中,不仅浪费,而且 会因副反应等影响产物的品质。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温度在85 95°C之间,过 氧化苯甲酰在此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活性,因此本发明方法优选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引发 剂。本发明方法所述的分散剂可以为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可溶性淀粉或 者明胶,但优选聚乙烯醇。在悬浮聚合体系中,水相(包括水和分散剂)是影响成粒机理和 颗粒特性的主要因素,它可保持共聚单体呈液滴状,并作为传热的介质。分散剂的作用一是 降低液滴表面张力,促使单体分散成液滴,二是防止粒子粘并,因为聚合进行到一定转化率 (如20 30% )时,单体变成聚合物/单体溶液粒子,趋于粘结,而分散剂则吸附在粒子表 面,起到防止粘并的作用。通常可根据分散能力和保胶能力来选择分散剂。研究表明,聚乙 二醇和可溶性淀粉的分散能力及保胶能力相对较差,不宜选用,虽然甲基纤维素的分散能 力及保胶能力均很强,但在水中的溶解性能较差,也不宜选用。聚乙烯醇和明胶的综合性能 较好。但由于聚乙烯醇价廉易得,所以本发明方法选用聚乙烯醇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 丙烯酸β羟乙酯和丙烯腈悬浮聚合的分散剂。本发明方法所述溶胀剂可以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二甲基乙酰胺,但优 选二甲基乙酰胺。在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共聚纤维制造过 程中有多种溶胀剂可供选择,在选择溶胀剂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化学性质稳定、溶 解能力强、溶液的凝胶化温度低、粘度受温度及时间影响小、热光稳定性好等;价格低、容易 回收。有机溶剂沸点低、易挥发,对金属腐蚀小,其回收与精制简单,由于以二甲基乙酰胺为 溶胀剂的冻胶更稳定,所以本发明优先使用二甲基乙酰胺为溶胀剂。所述溶胀剂用量为三 元共聚树脂质量的1/9 4倍。本发明采用冻胶纺丝方法于双螺杆纺丝机中即可制备出有机液体吸附纤维。其设 计原理是在聚合体系不存在化学交联剂的条件下,引入第二单体、第三单体,使合成的共 聚物在不具备化学交联结构的条件下,形成物理交联结构,这种物理交联结构来源于第二 单体、第三单体引入的氢键作用以及分子缠结作用。在第二单体、第三单体含量适中的条件 下,具有这种物理交联结构的共聚物具有在弱极性小分子有机液体中可溶胀、难溶解等特 点,所得纤维力学性能得到有效改善,可满足纺织加工要求。所述的冻胶纺丝技术本身为现 有技术。本发明方法的进一步特征是,该方法还包括(4)将所得初生有机液体吸附纤维置 于25 80°C的水浴中,拉伸2 6倍后,即得到所述有机液体吸附纤维。本发明方法中,所得的初生有机液体吸附纤维就其吸附性能而言,或者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使用条件下,就是所述的产品吸附纤维,不经过后处理即可以直接使用。但在适当温度下拉伸处理后,可使 吸附纤维获得一定程度的取向,改善纤维的力学性能,使吸附纤维满足进一步加工的需要。 后拉伸的倍数过低,拉伸效果不明显,纤维力学性能较差,而拉伸倍数过高,则会导致部分 纤维断裂,所以拉伸倍数控制在2 6倍为宜,比较理想的拉伸倍率为3 5倍。所述的适 当温度为25 80°C。依据本发明配方及制造方法可制得对有机液体具有较高吸附量和保油率,同时具 有优异力学性能的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三元共聚有机液体 吸附纤维。本发明吸附纤维的网络结构(包括交联程度和交联密度等)取决于第二单体、 第三单体的含量。若第二单体、第三单体含量较低,则纤维内部形成的物理交联结构不完 善,纤维在油品中趋于溶解,无法使用;若第二单体、第三单体含量过高,则共聚物分子内网 络结构致密,一方面因纺丝温度过高不利于冻胶纺丝过程,另一方面成纤后不利于油品在 纤维中的扩散,致使纤维的饱和吸附量下降;只有第二单体、第三单体含量适中时,纤维才 能获得适当的交联程度和交联密度,使得纤维在油品中可充分溶胀但难于溶解。本发明所 述三元共聚吸附纤维的力学性能取决于第二单体的含量。若第二单体含量较低,纤维断裂 强度仅有少量提高;若第二单体含量过高,由于聚合物分子量小,纤维断裂强度反而减小, 力学性能较差。只有第一单体、第二单体和第三单体含量适当时,本发明吸附纤维才能获得 较好的吸附量和力学性能。本发明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权利要求不受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为第一单体,丙烯腈为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第 三单体,第一单体、第二单体与第三单体的质量百分比为75 10 15,以过氧化苯甲酰为 引发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蒸馏水为反应介质,氮气保护下将含0.5% (占单体总质量的 质量百分比,下同)引发剂的单体溶液加入溶有0.5%分散剂的水中,于85°C下加热搅拌反 应2. 5h,提高反应温度至95°C,继续反应3. 5h后,终止反应,洗涤,干燥,得具有吸附功能的 三元共聚树脂;将此树脂充分干燥后,与溶胀剂二甲基乙酰胺(树脂与溶胀剂的质量比为 1 1)均勻混合后,在室温条件下密封放置48h,得均一冻胶;将冻胶粉碎后,采用冻胶纺丝 法,以水为凝固浴进行纺丝,纺丝温度为170°C,即得初生有机液体吸附纤维。所得吸附纤维 不经过后处理可用于使用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在室温条件下,所得初生吸附纤维断裂强度为0. 192cN/dTex ;将所得吸附纤维充 分干燥后,分别浸于煤油、甲苯和三氯乙烯中,测得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46g/g、8. 72g/g 和10. 31g/g。将吸附达饱和的凝胶于离心机中,以lOOOr/min的速度离心旋转5min,然后 测得其保油率分别为78. 4%、69. 5%和64. 7%。实施例2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为第一单体,丙烯腈为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第 三单体,第一单体、第二单体与第三单体的质量百分比为65 20 15,以过氧化苯甲酰为 引发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蒸馏水为反应介质,氮气保护下将含0.5%引发剂的单体溶液 加入溶有0. 5%分散剂的水中,于85°C下加热搅拌反应2. 5h,提高反应温度至95°C,继续反应3. 5h后,终止反应,洗涤,干燥,得具有吸附功能的三元共聚树脂;将此树脂充分干燥后, 与溶胀剂二甲基乙酰胺(树脂与溶胀剂质量比为1 1)均勻混合后,在室温条件下密封放 置48h,得均一冻胶;将冻胶粉碎后,采用冻胶纺丝法,以水为凝固浴进行纺丝,纺丝温度为 180°C,得初生吸附纤维。就其吸附性能而言,所得初生吸附纤维不经过后处理也可以使用。在室温条件下,所得初生吸附纤维断裂强度为0. 131cN/dTex ;将所得吸附纤维充 分干燥后,分别浸于煤油、甲苯和三氯乙烯中,测得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53g/g、9. 46g/g 和11. 47g/g。。将吸附达饱和的凝胶于离心机中,以lOOOr/min的速度离心旋转5min,然后 测得其保油率分别为66. 5%、50. 和40. 7%。实施例3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为第一单体,丙烯腈为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第 三单体,第一单体、第二单体与第三单体的质量百分比为55 30 15,以过氧化苯甲酰为 引发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蒸馏水为反应介质,氮气保护下将含0.5%引发剂的单体溶液 加入溶有0. 5%分散剂的水中,于85°C下加热搅拌反应2. 5h,提高反应温度至95°C,继续反 应3. 5h后,终止反应,洗涤,干燥,得吸附树脂;将此树脂充分干燥后,与溶胀剂二甲基乙酰 胺(树脂与溶胀剂质量比为1 1)均勻混合后,在室温条件下密封放置48h,得均一冻胶; 将冻胶粉碎后,采用冻胶纺丝法,以水为凝固浴进行纺丝,纺丝温度为190°C,即得初生吸附 纤维。就其吸附性能而言,所得初生吸附纤维不经过后处理也可以使用。在室温条件下,所得初生吸附纤维的断裂强度为0. 034cN/dTex ;将所得吸附纤维 充分干燥后,分别浸于煤油、甲苯和三氯乙烯中,测得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20g/g、7. 46g/ g和8. Algfg0将吸附达饱和的凝胶于离心机中,以lOOOr/min的速度离心旋转5min,然后 测得其保油率分别为60. 5%、41. 3%和36. 2%。实施例4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为第一单体,丙烯腈为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第 三单体,第一单体、第二单体与第三单体的质量百分比为75 10 15,以过氧化苯甲酰为 引发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蒸馏水为反应介质,氮气保护下将含0.5%引发剂的单体溶液 加入溶有0. 5%分散剂的水中,于85°C下加热搅拌反应2. 5h,提高反应温度至95°C,继续反 应3. 5h后,终止反应,洗涤,干燥,得具有吸附功能的三元共聚树脂;将此树脂充分干燥后, 与溶胀剂二甲基乙酰胺(树脂与溶胀剂的质量比为1 1)均勻混合后,在室温条件下密封 放置48h,得均一冻胶;将冻胶粉碎后,采用冻胶纺丝法,以水为凝固浴进行纺丝,纺丝温度 为170°C,即得初生有机液体吸附纤维。将所得初生有机液体吸附纤维置于80°C的水浴中, 拉伸3倍后,即得到有机液体吸附纤维。在室温条件下,经拉伸后纤维的断裂强度为0. 214cN/dTex,较实施例1的初生吸附纤维断裂强度提高了 11.46% ;将拉伸后的吸附纤维充分干燥后,分别浸于煤油、甲苯和 三氯乙烯中,测得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 27g/g、7. 36g/g和8. 26g/g。将吸附达饱和的凝胶 于离心机中,以lOOOr/min的速度离心旋转5min,然后测得其保油率分别为67. 4%,51. 3% 和 50. 9%。
权利要求
一种有机液体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其工艺过程如下(1)在反应釜中加入占单体总质量0.1~1%的分散剂及与单体的总体积比为3∶1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后,将占单体总质量0.1~1%的引发剂置入容器中,搅拌至均匀溶液后,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搅拌升温至80~90℃,反应2~6h后,提高反应温度至90~100℃,继续反应2~4h后,终止反应,取出产物,经洗涤、干燥,制得三元共聚树脂;所述单体包括第一单体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第二单体丙烯腈和第三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第一单体占单体总质量的55~75%;第二单体占单体总质量的10~30%;第三单体占单体总质量的15%;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2)将所得三元共聚树脂充分干燥后,与溶胀剂均匀混合,并在室温环境中密封放置48~96h,使其充分溶胀,形成均匀的冻胶;所述溶胀剂为二甲基乙酰胺,其用量为所述三元共聚树脂质量的1/9~4倍;(3)将所得的冻胶充分粉碎,利用双螺杆纺丝机纺丝,经凝固浴凝固后,即得初生有机液体吸附纤维;所述纺丝温度为150~200℃;所述凝固浴为蒸馏水与溶胀剂二甲基乙酰胺的混合液,其中溶胀剂体积百分含量为10~50%,凝固浴温度为25~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液体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还包括 (4)将所得初生有机液体吸附纤维置于25 80°C的水浴中,拉伸2 6倍后,即得到所述 有机液体吸附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液体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伸为3 5倍。
4.一种有机液体吸附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纤维由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有 机液体吸附纤维制造方法制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有机液体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其工艺过程如下(1)制备占单体总质量55~75%的第一单体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占单体总质量10~30%的第二单体丙烯腈和占单体总质量15%的第三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的三元共聚树脂,分散剂为聚乙烯醇,占单体总质量0.1~1%,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占单体总质量0.1~1%;(2)将所得三元共聚树脂充分干燥后,与用量为所述三元共聚树脂质量1/9~4倍的溶胀剂二甲基乙酰胺均匀混合,并在室温环境中密封放置48~96h,使其充分溶胀,形成均匀的冻胶;(3)采用冻胶纺丝方法,即制得初生有机液体吸附纤维。
文档编号C08F220/18GK101838862SQ20101016476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7日
发明者安树林, 张中娟, 徐乃库, 肖长发 申请人:天津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