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提高出油率的茶油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35772阅读:36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用油的加工方法,特别指一种能提高出油率的茶油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茶油是从山茶科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不含黄曲霉毒素、芥酸、棉酚等人体有害物质,富含天然VA、VD、VE、VK、胡萝卜素以及茶多酚、角鲨烯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增强血管弹性和韧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肠胃吸收功能,促进内分泌腺体激素分泌,防止神经功能下降,提高人体免疫力。近年来,随着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茶油以其丰富的营养和功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发展迅速。

从茶籽中提取茶油,人们认为采后油茶果通过堆沤处理可以提高种仁高油率,生产上也普遍采用该技术。但通过实际检测,堆沤处理不但不能增加种仁含油率,而且由于堆沤处理,使油茶果长期处于高含水量状态,呼吸作用旺盛,茶果内耗很大,致使种仁含油率和出油率下降。因此,根据这一结论在采后油茶果的处理中,不应进行堆沤,应尽快脱壳、晒籽,降低种子水分含量,控制其呼吸作用,减少果体内有限营养物质的消耗,防止种子中油脂含量下降。

茶油提取工艺中,冷榨山茶油是在低温条件下,用物理机械巨大的压力榨取植物油,所以称为冷榨,是因为加工的茶油籽没有经过传统热榨工艺中的蒸炒处理,原料中的油脂仍分布在未变形的蛋白细胞中,所以冷榨山茶油加工后保留了很多茶油籽中固有的成分,如亚麻酸、亚油酸、多种微量元素等,具有纯天然的特性,保留了原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如VE,甾醇、类胡萝卜素等,不存在溶剂残留问题,也不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反式脂肪酸,保留了大量的内源性抗氧化剂。但是冷榨山茶油工艺的出油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能提高出油率的茶油加工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茶果处理:先将采回的茶果摊放于通风干燥处自然风干5-7天,避免阳光直晒;再将风干后的茶果用脱壳机进行首次籽壳分离;然后再将经过首次脱壳的茶籽和茶果晒茶3-5天,晒好后再次用脱壳机进行籽壳分离;经过两次籽壳分离后茶果的脱壳率达到98%以上,最后挑选出无法脱壳的茶果进行人工籽壳分离。

2、茶籽处理:先将脱离出来的茶籽移至土坪或竹席上晒茶7-10天,再通过剥壳机将茶籽仁和茶籽壳分离,然后在在3-12℃低温环境下将茶籽仁粉碎成茶籽粉;再将茶籽粉通过烘干机进行烘干,直至茶籽粉的水份含量达到2%左右时停止。

3、制备毛油:将烘干后的茶籽粉送进冷榨机进行压榨得毛油,压榨时镗内温度不超过85℃。

4、精炼成油:将毛油先过滤后再送入超临界CO2装置中在12-20MPa,25-55℃条件下萃取,最后经过过滤和脱酸处理,获得成品茶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茶籽仁粉碎成100-200目的茶籽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毛油经过萃取后沉淀24-36小时后再过滤和脱酸处理。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主要通过原料初期的处理来增加出油率。采用先通风干燥再日晒干燥,让茶籽起后熟作用,增加油分;同时通过二次脱壳处理,使籽、壳分离更加彻底。本发明晒茶籽采用土坪或竹席,并且通过粉碎处理后再提油,也可提高出油率和茶油质量,经检测本发明工艺出油率可达到30%左右。

本发明加工的成品茶油各项品质均明显好于热榨油,且成品油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含量高,提油率高,工艺简单,条件容易控制;成品油中无溶剂残留;提取过程中不使用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操作安全、无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给出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1、茶果处理:先将采回的茶果摊放于通风干燥处自然风干5天,避免阳光直晒;再将风干后的茶果用脱壳机进行首次籽壳分离;然后再将经过首次脱壳的茶籽和茶果晒茶4天,晒好后再次用脱壳机进行籽壳分离;经过两次籽壳分离后茶果的脱壳率达到98%,最后挑选出无法脱壳的茶果进行人工籽壳分离。

2、茶籽处理:先将脱离出来的茶籽移至土坪或竹席上晒茶7天,再通过剥壳机将茶籽仁和茶籽壳分离,然后在在8℃低温环境下将茶籽仁粉碎成100目的茶籽粉;再将茶籽粉通过烘干机进行烘干,直至茶籽粉的水份含量达到2%时停止。

3、制备毛油:将烘干后的茶籽粉送进冷榨机进行压榨得毛油,压榨时镗内温度控制在80℃。

4、精炼成油:将毛油先过滤后再送入超临界CO2装置中在15MPa,30℃条件下萃取,最后经过过滤和脱酸处理,获得成品茶油。

实施例2:

1、茶果处理:先将采回的茶果摊放于通风干燥处自然风干6天,避免阳光直晒;再将风干后的茶果用脱壳机进行首次籽壳分离;然后再将经过首次脱壳的茶籽和茶果晒茶3天,晒好后再次用脱壳机进行籽壳分离;经过两次籽壳分离后茶果的脱壳率达到98%,最后挑选出无法脱壳的茶果进行人工籽壳分离。

2、茶籽处理:先将脱离出来的茶籽移至土坪或竹席上晒茶8天,再通过剥壳机将茶籽仁和茶籽壳分离,然后在在5℃低温环境下将茶籽仁粉碎成200目的茶籽粉;再将茶籽粉通过烘干机进行烘干,直至茶籽粉的水份含量达到1%时停止。

3、制备毛油:将烘干后的茶籽粉送进冷榨机进行压榨得毛油,压榨时镗内温度控制在75℃。

4、精炼成油:将毛油先过滤后再送入超临界CO2装置中在20MPa,35℃条件下萃取,然后沉淀24小时后再经过过滤和脱酸处理,获得成品茶油。

实施例3:

1、茶果处理:先将采回的茶果摊放于通风干燥处自然风干7天,避免阳光直晒;再将风干后的茶果用脱壳机进行首次籽壳分离;然后再将经过首次脱壳的茶籽和茶果晒茶5天,晒好后再次用脱壳机进行籽壳分离;经过两次籽壳分离后茶果的脱壳率达到99%,最后挑选出无法脱壳的茶果进行人工籽壳分离。

2、茶籽处理:先将脱离出来的茶籽移至土坪或竹席上晒茶10天,再通过剥壳机将茶籽仁和茶籽壳分离,然后在在10℃低温环境下将茶籽仁粉碎成100目的茶籽粉;再将茶籽粉通过烘干机进行烘干,直至茶籽粉的水份含量达到1%时停止。

3、制备毛油:将烘干后的茶籽粉送进冷榨机进行压榨得毛油,压榨时镗内温度控制在65℃。

4、精炼成油:将毛油先过滤后再送入超临界CO2装置中在20MPa,50℃条件下萃取,然后沉淀36小时后再经过过滤和脱酸处理,获得成品茶油。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