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枇杷叶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18899阅读:21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化学提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枇杷叶生物活性成分熊果酸的提取方法。

技术背景

熊果酸,又名乌索酸、乌苏酸,属α-香树脂醇型五环三萜化合物。白色,棱柱状结晶(无水乙醇),细毛样针状结晶(稀乙醇)。熔点285℃~287℃,比旋光度[α]d25±67.5°(c=1,1mol/l氢氧化钠中)。熊果酸为乌苏烷型五环三萜,分子式c30h48o3,分子量456.68,其结构式如下:

熊果酸具有显著的保肝、抗肝炎作用、抗肿瘤作用、抗氧化、抗菌、抗炎、抗病毒;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糖、抗糖尿病;抑制艾滋病毒;镇静、安定、增强免疫等显著生物活性。

目前国内有很多生产熊果酸的文献报导,原料来源也多种多样。如有枇杷叶、毛泡桐叶、苦丁茶叶等;工艺也多种多样,但是都存在以下缺点:

1、不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熊果酸在植物中的含量低,只有0.1~1.0%。文献普遍报导分离熊果酸用到石油醚、氯仿、丙酮等有毒、易燃易爆的溶剂,在生产中不易于控制,安全要求特高。而且这些溶剂带有毒性,对人危害大,又易于挥发,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成本。也有文献报导用制备薄层、硅胶层析分离制备熊果酸,但是这些一方面制备量非常小,另一方面生产周期特别长,再者需要用有毒有害溶剂来洗脱或展开,属于实验室的分离制备方法,根本无法在生产中实现。

2、提取技术不够完善:

文献所报导的多数分离提取熊果酸,均停留在简单的正交设计等方案得到熊果酸粗提物,含量不到10%。这对于植物提取分离而言,只是一个开端。为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需要自原料开始,分离制备到纯度95%以上的有效成分单体。

3、纯度不高:

目前多数文献报导的能在生产中实现的熊果酸产品,含量为92%~97%,少见有98%以上的报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枇杷叶生物活性成分熊果酸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枇杷叶进行预处理得到匀浆;2)往浆液中加入乙醇,搅匀;3)超声;4)离心除去固含物,留上清液;5)对所述上清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冷冻干燥。

所述的预处理方式为将枇杷叶粉碎,加水,液料比为3:1~5:1,优选为2.5:1~4:1。

所述的乙醇与枇杷叶的重量比为3:1~7:1,优选为3:1~5:1。

所述的超声时间为16~48小时,优选为20~36小时。

本发明使用水和乙醇作为提取溶剂,产品安全可靠,枇杷熊果酸得率可达到0.14~0.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其限制。

实施例1

枇杷熊果酸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枇杷叶进行粉碎,加水,液料比为2.5:1,搅匀;2)往浆液中加入乙醇,控制乙醇与枇杷叶的重量比为3:1,搅匀;3)超声26小时;4)离心除去固含物,留上清液;5)对所述上清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冷冻干燥。

实施例2

枇杷熊果酸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将枇杷叶进行粉碎,加水,液料比为2.5:1,搅匀;2)往浆液中加入乙醇,控制乙醇与枇杷叶的重量比为4:1,搅匀;3)超声26小时;4)离心除去固含物,留上清液;5)对所述上清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冷冻干燥。

实施例3

枇杷熊果酸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将枇杷叶进行粉碎,加水,液料比为3:1,搅匀;2)往浆液中加入乙醇,控制乙醇与枇杷叶的重量比为4:1,搅匀;3)超声30小时;4)离心除去固含物,留上清液;5)对所述上清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冷冻干燥。

实施例4

枇杷熊果酸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将枇杷叶进行粉碎,加水,液料比为4:1,搅匀;2)往浆液中加入乙醇,控制乙醇与枇杷叶的重量比为6:1,搅匀;3)超声36小时;4)离心除去固含物,留上清液;5)对所述上清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冷冻干燥。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枇杷叶生物活性成分熊果酸的提取方法,该提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枇杷叶进行预处理得到匀浆;2、往浆液中加入乙醇,搅匀;3、超声;4、离心除去固含物,留上清液;5、对所述上清液进行浓缩,然后进行冷冻干燥。本发明使用水和乙醇作为提取溶剂,产品安全可靠,枇杷熊果酸得率可达到0.19~0.26%,HPLC纯度可达到98.5%。

技术研发人员:周思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佰利达制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7.31
技术公布日:2018.02.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