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索洛芬钠药物中间体1‑对甲苯基‑2‑氯‑1‑丙酮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40928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索洛芬钠药物中间体1-对甲苯基-2-氯-1-丙酮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索洛芬钠药物的作用机理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作用,其作用点为环氧合酶。口服时以胃粘膜刺激作用较弱的未变化体状态,由消化道吸收,其后迅速变换成强力抑制前列腺素生物合成作用的活性代谢产物trans-OH体(SRS配位)而发挥作用。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更强(临床效果好)、更快(口服30分钟血浆浓度即达峰值)、更安全(副作用小)。另一类特点是适应症广,临床上可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痛、肩周炎、颈肩腕综合症等的抗炎镇痛、手术、外伤后及拔牙后的镇痛消炎和急性上呼吸道炎症的解热镇痛等。1-对甲苯基-2-氯-1-丙酮作为索洛芬钠药物中间体,其合成方法优劣对于提高药物合成产品质量,减少副产物含量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索洛芬钠药物中间体1-对甲苯基-2-氯-1-丙酮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在安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的反应容器中,加入氯化亚锡2.4—2.43mol,甲苯1.2L,降低溶液温度至2--5℃,滴加2-氯丙酰胺2.1mol,滴加时间控制在3—4h,维持搅拌速度180—210rpm,持续9—10h,将反应物倒入2L氯化钠溶液中,溶液温度降低至2--4℃,分出有机层,水层用甲苯提取3—6次,合并有机层,依次用碳酸钠溶液、盐溶液洗涤,减压蒸馏,回收溶剂得油状物,降低溶液温度至12--15℃,析出固体,加入环己烷溶液,维持搅拌速度200—230rpm,抽滤,脱水剂脱水,得白色固体1-对甲苯基-2-氯-1-丙酮;其中,步骤(i)所述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25%,步骤(i)所述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5—40%,步骤(i)所述的盐溶液为硫酸钠、溴化钾中的任意一种,步骤(i)所述的减压蒸馏,所处压力为1.7—1.8kPa,步骤(i)所述的环己烷溶液的质量分数为95—98%,步骤(i)所述的脱水剂为活性氧化铝、无水硫酸镁中的任意一种。

整个反应过程可用如下反应式表示:

本发明优点在于:减少了反应的中间环节,降低了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收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索洛芬钠药物中间体1-对甲苯基-2-氯-1-丙酮的合成方法

实例1:

在安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的反应容器中,加入氯化亚锡2.4mol,甲苯1.2L,降低溶液温度至2℃,滴加2-氯丙酰胺2.1mol,滴加时间控制在3h,维持搅拌速度180rpm,持续9h,将反应物倒入2L质量分数为15%氯化钠溶液中,溶液温度降低至2℃,分出有机层,水层用甲苯提取3次,合并有机层,依次用质量分数为35%碳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洗涤,1.7kPa减压蒸馏,回收溶剂得油状物,降低溶液温度至12--15℃,析出固体,加入质量分数为95%环己烷溶液,维持搅拌速度200rpm,抽滤,活性氧化铝脱水,得白色固体1-对甲苯基-2-氯-1-丙酮318.97g,收率83%。

实例2:

在安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的反应容器中,加入氯化亚锡2.41mol,甲苯1.2L,降低溶液温度至3℃,滴加2-氯丙酰胺2.1mol,滴加时间控制在3h,维持搅拌速度200rpm,持续9h,将反应物倒入2L质量分数为20%氯化钠溶液中,溶液温度降低至3℃,分出有机层,水层用甲苯提取5次,合并有机层,依次用质量分数为38%碳酸钠溶液、溴化钾溶液洗涤,1.7kPa减压蒸馏,回收溶剂得油状物,降低溶液温度至12--15℃,析出固体,加入质量分数为95%环己烷溶液,维持搅拌速度220rpm,抽滤,无水硫酸镁脱水,得白色固体1-对甲苯基-2-氯-1-丙酮330.50g,收率86%。

实例3:

在安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的反应容器中,加入氯化亚锡2.43mol,甲苯1.2L,降低溶液温度至5℃,滴加2-氯丙酰胺2.1mol,滴加时间控制在4h,维持搅拌速度210rpm,持续10h,将反应物倒入2L质量分数为25%氯化钠溶液中,溶液温度降低至4℃,分出有机层,水层用甲苯提取6次,合并有机层,依次用质量分数为40%碳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洗涤,1.8kPa减压蒸馏,回收溶剂得油状物,降低溶液温度至12--15℃,析出固体,加入质量分数为98%环己烷溶液,维持搅拌速度230rpm,抽滤,活性氧化铝脱水,得白色固体1-对甲苯基-2-氯-1-丙酮349.71g,收率9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