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除臭剂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生物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除臭法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将恶臭物质,转化为微生物的细胞物质,或被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生物除臭效果稳定良好、适应性广,费用相对较低。生物除臭所需菌种和营养液都是天然产品,对操作人员和环境不会造成任何负面影响,更不会引起任何直接和间接的二次污染。目前,虽然微生态除臭剂得到大量应用,但其培养原料多采用化学药剂配制,规模化生产成本较高。利用马铃薯淀粉废水培养生物菌株技术生产微生态除臭剂具有生长速度快、扩繁周期短、繁殖率高、室内繁殖条件可控、可不受季节限制周年培养等特点。目前文献中还未见有关于利用马铃薯淀粉废水培养生物菌株大规模生产微生态除臭剂的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培养生物菌剂,增殖速度快、产量大、生产周期短、耗能少,生长条件可控,且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有效的解决了微生态除臭剂工业化生产对菌剂原料需求与常规菌剂生产高成本之间的矛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生物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马铃薯淀粉废水30-50份、蛋白粉6-10份、植物油3-5份、生物菌剂1-3份、云母钛粉1-3份、蔗糖6-10份、丁酮4-6份、二庚酮3-5份、葡萄糖6-8份、硫酸镁1-3份、多聚磷酸盐2-4份、醋酸乙烯共聚物3-5份、酵母1-3份。
进一步: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马铃薯淀粉废水30份、蛋白粉6份、植物油3份、生物菌剂1份、云母钛粉1份、蔗糖6份、丁酮4份、二庚酮3份、葡萄糖6份、硫酸镁1份、多聚磷酸盐2份、醋酸乙烯共聚物3份、酵母1份。
进一步: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马铃薯淀粉废水40份、蛋白粉8份、植物油4份、生物菌剂2份、云母钛粉2份、蔗糖8份、丁酮5份、二庚酮4份、葡萄糖7份、硫酸镁2份、多聚磷酸盐3份、醋酸乙烯共聚物4份、酵母2份。
进一步: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马铃薯淀粉废水50份、蛋白粉10份、植物油5份、生物菌剂3份、云母钛粉3份、蔗糖10份、丁酮6份、二庚酮5份、葡萄糖8份、硫酸镁3份、多聚磷酸盐4份、醋酸乙烯共聚物5份、酵母3份。
进一步:本发明制备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步骤一、马铃薯淀粉废水灭菌将马铃薯淀粉废水通过管道式紫外灭菌器灭菌30~40min,送入无菌不锈钢罐存放;
步骤二、培养基灭菌细菌培养基、真菌培养基在压力为0.10~0.15MPa下加热蒸汽灭菌20.0~30.0分钟,冷却至室温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一与步骤二混合成为微生态除臭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培养生物菌剂,增殖速度快、产量大、生产周期短、耗能少;
2、生长条件可控,且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
3、有效的解决了微生态除臭剂工业化生产对菌剂原料需求与常规菌剂生产高成本之间的矛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微生物除臭剂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马铃薯淀粉废水30-50份、蛋白粉6-10份、植物油3-5份、生物菌剂1-3份、云母钛粉1-3份、蔗糖6-10份、丁酮4-6份、二庚酮3-5份、葡萄糖6-8份、硫酸镁1-3份、多聚磷酸盐2-4份、醋酸乙烯共聚物3-5份、酵母1-3份。
实施例二:
一种微生物除臭剂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马铃薯淀粉废水30份、蛋白粉6份、植物油3份、生物菌剂1份、云母钛粉1份、蔗糖6份、丁酮4份、二庚酮3份、葡萄糖6份、硫酸镁1份、多聚磷酸盐2份、醋酸乙烯共聚物3份、酵母1份。
实施例三:
一种微生物除臭剂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马铃薯淀粉废水40份、蛋白粉8份、植物油4份、生物菌剂2份、云母钛粉2份、蔗糖8份、丁酮5份、二庚酮4份、葡萄糖7份、硫酸镁2份、多聚磷酸盐3份、醋酸乙烯共聚物4份、酵母2份。
实施例四:
一种微生物除臭剂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马铃薯淀粉废水50份、蛋白粉10份、植物油5份、生物菌剂3份、云母钛粉3份、蔗糖10份、丁酮6份、二庚酮5份、葡萄糖8份、硫酸镁3份、多聚磷酸盐4份、醋酸乙烯共聚物5份、酵母3份。
实施例五:
一种微生物除臭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马铃薯淀粉废水灭菌将马铃薯淀粉废水通过管道式紫外灭菌器灭菌30~40min,送入无菌不锈钢罐存放;
步骤二、培养基灭菌细菌培养基、真菌培养基在压力为0.10~0.15MPa下加热蒸汽灭菌20.0~30.0分钟,冷却至室温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一与步骤二混合成为微生态除臭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