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彩绘修复隔离膜表面可涂写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43490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彩绘修复隔离膜表面可涂写性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彩绘修复隔离膜表面可涂写性的方法,属于文物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悠五千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物,古建彩绘等是我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身材料、人为和环境等因素,特别是现代化工业所形成的工业污染对古建彩绘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出现开裂、起皮、粉化、脱落等现象,如不及时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可能会导致无法换回的后果。

早期在进行古建彩绘保护和修复时主要是对彩绘进行表面清洁、渗透加固、局部修复等操作,在修复时是在古建彩绘本体上进行的补绘或重绘操作,即使采用了原材料原工艺,但修复的部分与文物原来内涵有本质的差别,而且新的修复层与原彩绘文物本体混合在一起,不可避免地对文物本体产生干扰和破坏。这种修复方法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文物本体原始信息的破坏,不符合文物保护的原则。

正由于此,本专利申请人首次采用了隔离膜修复技术,即在原始彩绘表面涂刷一层有机材料膜层,修复时在膜层上进行。这样,既能保留彩绘原始信息,又能很好地做到彩绘整体的清晰和完整,极大改善彩绘的可辨识度和展陈效果。近年来该技术在古建彩绘的修复项目中多次探索和实践,总体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实际效果,但在操作中发现一些新问题,主要是在补绘过程中发现光滑的隔离膜层表面,部分颜料附着力低,可涂写性差。氟橡胶隔离膜虽然在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绝缘性等方面性能十分优异,但由于氟的电负性低,本身不含极性基团,表面能极低,表面憎水,彩绘无机颜料的附着力差。因此,改善膜层的可涂写性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发现一种提高彩绘修复隔离膜表面可涂写性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选择一种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为氟碳表面活性剂,有效成分可以为阴离子型的全氟烷基聚氨酯、羧酸盐类氟碳、磷酸盐类氟碳、全氟烷基二乙醇胺磷酸盐、磺酸基氟碳,还可以为非离子型的乙氧基氟碳、聚氧乙烯醚类氟碳,并且选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混合而成。

该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密度(25℃):1.1-1.4g/ml

物理状态:无色液体或浅色乳液

pH值:6~9

组份:20~100%活性物质,0~80%水

分子量:>4000

其它:不可燃,不含VOC;

上述产品使用浓度为0.5-2%,使用溶剂为蒸馏水。

使用时先按照彩绘保护相关方法对表面进行前期处理,涂氟橡胶隔离膜。再将上述表面活性剂用蒸馏水稀释至浓度为0.5-2%,然后用软毛刷蘸取刷涂到隔离膜表面,待一定时间自然干燥后进行表面补绘或重绘操作。表面活性剂具体浓度(0.5%-2%之间)可根据颜料可涂写性好坏预先进行现场试验确定。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下列优点:(l)可涂写性能大幅提高,彩绘涂画颜料覆盖率从未使用表面活性剂时的60%提高到98%以上,颜料匀质性好;(2)适应范围广,对古代常用的颜料可涂写性均得到明显改善;(3)操作简单,只需将表面活性剂溶液用软毛刷刷涂到膜层表面,待自然干燥后即可进行下一步修复;(4)以水为溶剂,环保无毒,无挥发物,不燃烧。(5)选用的有机氟材料性能稳定,耐老化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未使用表面活性剂示意图。

图2——使用0.5%表面活性剂示意图。

图3——使用1.0%表面活性剂示意图。

图4——使用2.0%表面活性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是为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按重量比用蒸馏水配制0.5%表面活性剂,用软毛刷涂到氟橡胶表面,干燥后用画笔分别将大红膏和花青膏颜料充填到1个20*20mm区域的方框里,注意画笔只涂一次,不得重刷,等颜料完全干燥后,计算颜料覆盖率,大红膏颜料覆盖率为100%,花青膏膏颜料覆盖率为98%,表明可涂性良好。

实施例2

按重量比用蒸馏水配制1%表面活性剂,用软毛刷涂到氟橡胶表面,干燥后用画笔分别将大红膏和花青膏颜料充填到1个20*20mm区域的方框里,注意画笔只涂一次,不得重刷,等颜料完全干燥后,计算颜料覆盖率,大红膏颜料覆盖率为100%,花青膏颜料覆盖率为99%,表明可涂性良好。

实施例3

按重量比用蒸馏水配制2%表面活性剂,用软毛刷涂到氟橡胶表面,干燥后用画笔分别将大红膏和花青膏颜料充填到1个20*20mm区域的方框里,注意画笔只涂一次,不得重刷,等颜料完全干燥后,计算颜料覆盖率,大红膏颜料覆盖率为100%,花青膏颜料覆盖率为99%,表明可涂性良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