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6487阅读:1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



背景技术:

一切从生产实践或科学研究所获得的具有优良性状的菌种,其中包括从自然界直接分离得到的野生菌种,以及经过人工方法选育出来的优良变异菌株或基因工程菌株等都是国家的重要种质资源。因此,菌种保藏是一切微生物工作的基础,菌种保藏的目的是使菌种被保藏后不死亡、不变异、不被杂菌污染,并保持其优良性状,以利于生产和科研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微生物很容易发生变异,其变异的速度和细胞的新陈代谢的速度有关,一般当微生物代谢旺盛时,菌种的变异速度就快,反之,代谢活动微弱,变异速度就慢,因此,在保藏过程中,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才能在一定时间内使其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活性,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代谢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目前菌种保藏方法有20多种,大体分为传代培养法、悬液法、载体法、真空干燥法、冷冻法、液体石蜡保藏法等。其中常用的液体石蜡保藏法,实用且效果较好。产孢子的霉菌、放线菌、芽孢菌可保藏2年以上,有些酵母菌可保藏1-2年,一般无芽孢也可保藏1年左右。该方法的优点是制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且不需经常移种,但也存在保存时必须直立放置,所占位置大,不方便携带,容易损坏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可准确控制液体石蜡浸没菌苔的深度,其携带方便,存放不受液体石蜡的限制,大大减小了存放所占用空间。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它由具有内腔的管体和密封管体管口的管盖组成,所述管体内腔包括相等高度的菌种保藏腔和液体石蜡溢流腔,两腔体同轴布置,菌种保藏腔套设在液体石蜡溢流腔内;管体管口外壁设置外螺纹,管盖内壁设置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管盖中心固定有支撑柱,支撑柱端部连接有支撑板;管盖内部顶端镶嵌有密封软垫;管体外壁上固定有透明的标签盒外壳。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底端为内凹结构,可保护管体底部不易受外力损坏,提高了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保藏菌种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外壁上设置有体积刻度标识线,用于辅助操作者控制液体石蜡的分装量。

进一步的,所述管盖外壁设置有防滑纹,防止操作者在分离管盖和管体时发生打滑。

优选的是,所述密封软垫的高度大于等于管体管口至菌种保藏腔腔口的距离。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柱的形状为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高度低于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管体的菌种保藏腔和液体石蜡溢流腔,先将定量的液体石蜡分装入菌种保藏腔内,再将待保藏的菌苔放入菌种保藏腔内,然后盖严管盖,管盖中心的支撑柱将菌苔缓缓推动至保藏腔底部,同时多余的液体石蜡溢流至溢流腔内,保证了保藏腔内充满液体石蜡,从而使菌种与空气隔绝。管盖内部顶端镶嵌的密封软垫由耐油、耐高温、弹性较强的材料制成,具备优秀的耐油密封性能。管体与标签盒外壳由耐高温耐油的透明材质一体成型;支撑柱、支撑板与管盖由耐高温、耐油材料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不受液体石蜡只能直立放置的限制,可以以斜放、卧放等任意方式放置,减小了存放所占用的空间,同时也使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携带更加方便;通过设计菌种保藏腔的深度,可准确控制液体石蜡浸没菌苔的深度;固定在管体外壁上的透明标签盒外壳,具有防潮、防水、防玷污、防外力作用等功能,用于记录菌种信息的标签纸粘贴在标签板上插入标签盒外壳内,有效避免了标签纸受水、外力作用等因素造成的脱落、丢失、玷污、损毁。标签纸通过设置不同颜色可用于醒目地区分保藏微生物菌种种类,其上可记录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各项信息,且具有可更换性,既实用又方便。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的材质、形状、规格大小、外观颜色可以随实际需要在本技术领域认可的范围内进行变化;其菌种保藏腔和液体石蜡溢流腔的大小比例可在满足液体石蜡溢流腔容积大于等于菌种保藏腔容积的前提下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液体石蜡保藏菌种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管体;2—管盖;3—体积刻度标识线;4—标签盒外壳;5—防滑纹;6—菌种保藏腔;7—液体石蜡溢流腔;8—内螺纹;9—外螺纹;10—支撑柱;11—支撑板;12—密封软垫;13—液体石蜡;14—菌苔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它由具有内腔的管体1和密封管体1管口的管盖2组成,所述管体1内腔包括相等高度的菌种保藏腔6和液体石蜡溢流腔7,两腔体同轴布置,菌种保藏腔6套设在液体石蜡溢流腔7内;管体1管口外壁设置外螺纹9,管盖2内壁设置内螺纹8,外螺纹9与内螺纹8配合;管盖2中心固定有支撑柱10,支撑柱10端部连接有支撑板11,支撑柱优选圆柱形,支撑板的直径略大于支撑柱的直径且小于菌种保藏腔6的内径;管盖2内部顶端镶嵌有密封软垫12,密封软垫12的高度大于等于管体1管口至菌种保藏腔6腔口的距离,密封软垫由耐油、耐高温、弹性较强的材料制成,具备优秀的耐油密封性能;管体1外壁上固定有透明的标签盒外壳4和体积刻度标识线3,体积刻度标识线用于辅助操作者控制液体石蜡的分装量,标签盒外壳4用于放置标签纸避免其脱落、丢失、玷污、损毁。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1底端为内凹结构,可保护管体底部不易受外力损坏,提高了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保藏菌种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管盖外壁设置有防滑纹5,防止操作者在分离管盖和管体时发生打滑。

下面以具体保藏方式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一、现有技术—液体石蜡保藏法(引自《微生物学实验》第四版 主编 沈萍 陈向东)

(1)将液体石蜡分装于试管或三角烧瓶中,塞上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121℃灭菌30min,然后放在40℃温箱中使水分蒸发后备用。

(2)将需要保藏的菌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中培养,直到菌体健壮或孢子成熟。

(3)参见图4,用无菌吸管取适量的无菌液体石蜡,加在已长好菌苔的菌苔斜面14上,液体石蜡13的用量以高出菌苔斜面14的顶端1cm为准,这样使菌种与空气隔绝。

(4)将试管直立,置低温或室温下保存(有的微生物在室温下比在冰箱中保存的时间还要长)。

现有技术的缺点为:

(1)保存时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必须直立放置,所占位置大。

(2)携带不方便。

(3)标签容易脱落、丢失、玷污、损毁,标签纸无颜色区分,取用菌种不方便。

(4)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底部裸露,容易损坏。

(5)液体石蜡添加量靠估计,不能较准确地控制液体石蜡浸没菌苔的深度。

二、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保藏

(1)将本实用新型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于121℃灭菌30min,烘干备用。

(2)将液体石蜡分装于试管或三角烧瓶中,塞上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121℃灭菌30min,然后放在40℃温箱中使水分蒸发后,备用。

(3)用无菌吸管(或滴管)无菌操作将适量液体石蜡加入已灭菌干燥处理的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的菌种保藏腔中。

(4)将需要保藏的菌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中培养,直到菌体健壮或孢子成熟。

(5)无菌操作,打开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的管盖,用接种铲在已长好菌苔的斜面上切取一小块带固体培养基的菌苔(菌苔大小略小于菌种保藏腔的腔口尺寸)分装入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的菌种保藏腔中,盖严管盖,这时菌苔在与管盖相连的支撑杆和支撑板的推动下缓缓推至菌种保藏腔底部,同时多余的液体石蜡由菌种保藏腔溢流至液体石蜡溢流腔,这样使菌种与空气隔绝。

(6)将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管壁上的标签纸随标签板一起从标签盒取出,在标签纸上记录保藏菌种的各项信息后,将标签纸随标签板一起放回标签盒。

(7)将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以任何放置方式,置低温或室温下保存。

综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不受液体石蜡只能直立放置的限制,可以以斜放、卧放等任意方式放置,减小了存放所占用的空间,同时也使液体石蜡菌种保藏管携带更加方便;可以准确控制液体石蜡浸没菌苔的深度;标签纸的保存时间更长。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