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四‑2,3‑(5‑叔丁基吡嗪)金属卟啉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06970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合成四‑2,3‑(5‑叔丁基吡嗪)金属卟啉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工合成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合成四-2,3-(5-叔丁基吡嗪)金属卟啉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科技工作者对四吡嗪取代卟啉(TPyzPzs)的研究热情日益高涨,这源于此类物质在众多领域的潜在实际应用。截止目前,此类TPyzPzs大环化合物已经频繁出现在报道中,比如作为电子元器件材料(光学信息刻录、电子照相光感器和光电导体、有机晶体管、液晶膜、电致发光元件)、印刷油墨用染料以及碳粉着色剂、鲜切花防腐剂、聚合物热稳定剂、光能疗法中单线态氧的光活化剂和用于DNA检测的荧光猝灭剂。

研究人员最初研究最多的是最易获得的外围无取代基的非金属TPyzPzsH2及其金属卟啉化合物MTPyzPzs。但是,无取代基的TPyzPzs水溶性很差,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潜能,也正因此,近年来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转移到外围带各种官能团取代基的TPyzPzs以及金属卟啉MTPyzPzs。外围取代基赋予TPyzPzs在水溶液和有机溶剂中较高的溶解性,同时也轻微改变了光谱及其它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活性。近十年来,数量众多的此类大环化合物被合成出来并加以研究,尤其在医学领域,它们被看做是应用光能疗法多发性肿瘤疗法最有希望的一类物质,同时还作为氧化还原过程的催化剂。

四-2,3-(5-叔丁基吡嗪)金属卟啉的结构如下:

文献(M.G.Gal'pern,E.A.Luk'yanets.TETRA-2,3-(5-TERT-BUTYLPYRAZINO)PORPHYRAZINES.Chem.Heterocycl.Compd.8(1972)780.)报道了一种合成四-2,3-(5-叔丁基吡嗪)金属卟啉的方法,该方法使用了大量高锰酸钾及有机溶剂作原料,需要四步才能得到目标产物,过程异常繁琐且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产率很低,并且产生含锰残渣及大量废液,既不经济也不环保。文献中的所述的四-2,3-(5-叔丁基吡嗪)金属卟啉的合成过程如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程简易、成本低、三废产生少的四-2,3-(5-叔丁基吡嗪)金属卟啉的合成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一种技术方案:合成四-2,3-(5-叔丁基吡嗪)金属卟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3,3-二甲基-2-丁酮为原料,与二氧化硒进行硒化反应,并对产物精馏得到3,3-二甲基-2-氧代丁醛;

将上述步骤中得到的3,3-二甲基-2-氧代丁醛在2,3-二氨基-2-丁烯二腈、尿素和金属氯化物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将产物提纯得到四-2,3-(5-叔丁基吡嗪)金属卟啉。

优选的是:所述二氧化硒与3,3-二甲基-2-丁酮的摩尔比为1~1.5:1。

优选的是:所述硒化反应的回流温度为50~80℃;所述硒化反应的时间为4~5h。

优选的是:所述的精馏温度为112~115℃。

优选的是:所述3,3-二甲基-2-氧代丁醛:2,3-二氨基-2-丁烯二腈:金属氯化物:尿素的摩尔比为1:1:0.5~1:4~6。

优选的是:所述3,3-二甲基-2-氧代丁醛、2,3-二氨基-2-丁烯二腈、金属氯化物和尿素的加热过程为:先加热温度达到130~140℃,保持15~20min后再继续升温,达到190~220℃后保持2~3h至原料充分反应。

优选的是:所述的提纯过程包括反复洗涤过程和重结晶过程。

优选的是:所述的洗涤过程为:先采用蒸馏水、稀酸或稀碱溶液反复洗涤多次,再用无水乙醇或丙酮反复洗涤多次至滤液无色。

优选的是:所述的重结晶提纯过程使用的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或浓硫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以3,3-二甲基-2-丁酮为原料,经硒化反应和合成反应两步,再经简单的提纯,即可得到四-2,3-(5-叔丁基吡嗪)金属卟啉,过程简易,产物可控;所用原料简单,成本低廉;且中间过程不产生有毒有害的废弃产物,大大减少了后期处理的过程。本发明制得的四-2,3-(5-叔丁基吡嗪)金属卟啉产率高,方法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四-2,3-(5-叔丁基吡嗪)卟啉钴的紫外可见光谱;

附图2为四-2,3-(5-叔丁基吡嗪)卟啉铜的紫外可见光谱;

附图3为四-2,3-(5-叔丁基吡嗪)卟啉锌的紫外可见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四-2,3-(5-叔丁基吡嗪)金属卟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3,3-二甲基-2-丁酮为原料,与二氧化硒进行硒化反应,并对产物精馏得到3,3-二甲基-2-氧代丁醛;

将上述步骤中得到的3,3-二甲基-2-氧代丁醛在2,3-二氨基-2-丁烯二腈、尿素和金属氯化物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将产物提纯得到四-2,3-(5-叔丁基吡嗪)金属卟啉。

进一步的,二氧化硒与3,3-二甲基-2-丁酮的摩尔比为1~1.5:1。二氧化硒是一种氧化剂,为了使硒化反应更加完全,二氧化硒的量可以适当多一些。

进一步的,硒化反应的回流温度为50~80℃,此温度下,可以加速反应进行,同时防止目标产物挥发损耗;所述硒化反应的时间为4~5h,以使原料充分反应。

进一步的,精馏温度为112~115℃。因为中间产物3,3-二甲基-2-氧代丁醛的沸点为112~115℃,因此此精馏过程的温度范围要求很窄。

进一步的,3,3-二甲基-2-氧代丁醛:2,3-二氨基-2-丁烯二腈:金属氯化物:尿素的摩尔比为1:1:0.5~1:4~6。其中,金属氯化物的金属可以是钴、铜、锌、镍、铁等过渡金属元素。

进一步的,3,3-二甲基-2-氧代丁醛、2,3-二氨基-2-丁烯二腈、金属氯化物和尿素的加热过程为:先加热温度达到130~140℃,保持15~20min后再继续升温,此温度下尿素开始融化,待尿素全部融化后再继续升温有利于原料完全利用。当升温温度达到190~220℃后保持2~3h至原料充分反应,此过程中容器内的混合物由液态变为泥浆状最后完全固化,反应结束。

进一步的,提纯过程包括反复洗涤过程和重结晶过程。

进一步的,洗涤过程为:先采用蒸馏水、稀酸或稀碱溶液反复洗涤多次,再用无水乙醇或丙酮反复洗涤多次至滤液无色。

进一步的,重结晶提纯过程使用的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或浓硫酸。

本发明具体发生的反应方程过程如下:

①硒化:

②成环:

卟啉化合物有两个特征吸收带,分别为250~350nm处的B带和600~700nm处的Q带。

本发明对最终合成的产物进行表征,以验证卟啉成环与否,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0.01g四-2,3-(5-叔丁基吡嗪)金属卟啉溶入50ml N,N-二甲基甲酰胺,充分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②使用普析通用TU-19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参照和空白样品,波长范围300~800nm,基线校准;

③使用①中的溶液润洗比色皿三次后,加至比色皿9/10处;

④设置扫描间隔0.5nm,扫描速度为中速,得到紫外可见光谱。

下面以三种氯化物为原料分别进行合成试验,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用天平准确称取0.11mol(12.2g)二氧化硒倒入三颈烧瓶内,移液枪移取0.1mol(12.5ml)3,3-二甲基-2-丁酮加入滴液漏斗内。油浴锅温度保持在50℃,冷凝管通水,开动搅拌器维持转速在200r/min左右,打开滴液漏斗,缓慢滴入3,3-二甲基-2-丁酮,此过程为放热反应,连续搅拌5h。整个反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我们可以观察到,瓶内的无色液体逐渐变为黄色,瓶底固体由白色变为灰黑色。反应结束后,静置片刻,将上层液体倒入烧瓶,用少量3,3-二甲基-2-丁酮润洗药渣,一并倒入烧瓶。烧瓶内液体即为原料3,3-二甲基-2-丁酮、产物3,3-二甲基-2-氧代丁醛和水的混合物。使用精馏柱对混合物进行精馏,采用玻璃弹簧做填料,精馏柱外包有电热带,115℃条件下蒸出黄色液体,冷却至室温得10.1g白色固体即为3,3-二甲基-2-氧代丁醛,产率为45.5%。

反应原料3,3-二甲基-2-氧代丁醛:2,3-二氨基-2-丁烯二腈:水合氯化钴:尿素的摩尔比为1:1:0.5:4。电子天平准确称取3,3-二甲基-2-氧代丁醛0.02mol(2.2828g)、二氨基马来腈0.02mol(2.162g)、水合氯化钴0.01mol(2.3793g)和尿素0.08mol(4.8048g)混合均匀后倒入三颈烧瓶。油浴加热,缓慢升温至140℃,保持此温度至尿素全部融化,期间不断搅拌保证原料充分混合均匀。继续升温至200℃并保持2h,反应物由液态迅速膨胀为泥浆态然后缓慢收缩直至最终变为固态。待冷却至室温,取出固体物质用玛瑙研钵研细得反应粗产物。粗产物先用蒸馏水洗涤,过滤至滤液无色,真空干燥箱70℃烘干,后用煮沸的无水乙醇反复洗涤至滤液无色。滤饼真空干燥后研细溶于DMF,过滤除去无机杂质,向溶有四-2,3-(5-叔丁基吡嗪)卟啉钴的DMF溶液加入蒸馏水,析出蓝黑色沉淀,过滤,滤饼用蒸馏水多次冲洗后烘干即得9.49g四-2,3-(5-叔丁基吡嗪)卟啉钴,产率为81.6%。

对于上述产物进行表征,得到四-2,3-(5-叔丁基吡嗪)卟啉钴的紫外可见光谱图,参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330nm及620nm附近出现两处特征吸收带,符合卟啉化合物分别在250~350nm处和600~700nm处形成B带和Q带的要求。说明经上述反应,得到了四-2,3-(5-叔丁基吡嗪)卟啉钴。

实施例2:

用天平准确称取0.13mol(14.43g)二氧化硒倒入三颈烧瓶内,移液枪移取0.1mol(12.5ml)3,3-二甲基-2-丁酮加入滴液漏斗内。油浴锅温度保持在80℃,冷凝管通水,开动搅拌器维持转速在200r/min左右,打开滴液漏斗,缓慢滴入3,3-二甲基-2-丁酮(放热反应),连续搅拌4h。整个反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我们可以观察到,瓶内的无色液体逐渐变为黄色,瓶底固体由白色变为灰黑色。反应结束后,静置片刻,将上层液体倒入烧瓶,用少量3,3-二甲基-2-丁酮润洗药渣,一并倒入烧瓶。烧瓶内液体即为原料3,3-二甲基-2-丁酮、产物3,3-二甲基-2-氧代丁醛和水的混合物。使用精馏柱对混合物进行精馏,采用玻璃弹簧做填料,精馏柱外包有电热带,115℃条件下蒸出黄色液体,冷却至室温得10.3g白色固体即为3,3-二甲基-2-氧代丁醛,产率为38.2%。

反应原料3,3-二甲基-2-氧代丁醛:二氨基马来腈:水合氯化铜:尿素的摩尔比为1:1:1:5。电子天平准确称取3,3-二甲基-2-氧代丁醛0.02mol(2.2828g)、二氨基马来腈0.02mol(2.162g)、水合氯化铜0.02mol(3.4096g)和尿素0.1mol(6.606g)混合均匀后倒入三颈烧瓶。油浴加热,缓慢升温至130℃,保持此温度至尿素全部融化,期间不断搅拌保证原料充分混合均匀。继续升温至220℃并保持2h,反应物由液态迅速膨胀为泥浆态然后缓慢收缩最终变为固态。待冷却至室温,取出用玛瑙研钵研细得反应粗产物。粗产物先用1mol/L的稀盐酸溶液和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交替洗涤,过滤至滤液无色,真空干燥箱70℃烘干,后用丙酮反复洗涤至滤液无色。滤饼真空干燥后研细溶于DMF,过滤除去无机杂质,向溶有四-2,3-(5-叔丁基吡嗪)卟啉铜的DMF溶液加入蒸馏水,析出蓝色沉淀,过滤,滤饼用蒸馏水多次冲洗后烘干即得10.17g四-2,3-(5-叔丁基吡嗪)卟啉铜,产率为70.3%。

对于上述产物进行表征,得到四-2,3-(5-叔丁基吡嗪)卟啉铜的紫外可见光谱图,参见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345nm及625nm附近出现两处特征吸收带,符合卟啉化合物分别在250~350nm处和600~700nm处形成B带和Q带的要求。说明经上述反应,得到了四-2,3-(5-叔丁基吡嗪)卟啉铜。

实施例3:

用天平准确称取0.15mol(16.65g)二氧化硒倒入三颈烧瓶内,移液枪移取0.1mol(12.5ml)3,3-二甲基-2-丁酮加入滴液漏斗内。油浴锅温度保持在65℃,冷凝管通水,开动搅拌器维持转速在200r/min左右,打开滴液漏斗,缓慢滴入频哪酮(放热反应),连续搅拌4.5h。整个反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我们可以观察到,瓶内的无色液体逐渐变为黄色,瓶底固体由白色变为灰黑色。反应结束后,静置片刻,将上层液体倒入烧瓶,用少量3,3-二甲基-2-丁酮润洗药渣,一并倒入烧瓶。烧瓶内液体即为原料3,3-二甲基-2-丁酮、产物3,3-二甲基-2-氧代丁醛和水的混合物。使用精馏柱对混合物进行精馏,采用玻璃弹簧做填料,精馏柱外包有电热带,115℃条件下蒸出黄色液体,冷却至室温得10.2g白色固体即为3,3-二甲基-2-氧代丁醛,产率为35%。

反应原料3,3-二甲基-2-氧代丁醛:二氨基马来腈:氯化锌:尿素的摩尔比为1:1:0.8:6。电子天平准确称取3,3-二甲基-2-氧代丁醛0.02mol(2.2828g)、二氨基马来腈0.02mol(2.162g)、氯化锌0.016mol(2.1808g)和尿素0.12mol(7.2072g)混合均匀后倒入三颈烧瓶。油浴加热,缓慢升温至135℃,保持此温度至尿素全部融化,期间不断搅拌保证原料充分混合均匀。继续升温至220℃并保持2h,反应物由液态迅速膨胀为泥浆态然后缓慢收缩最终变为固态。待冷却至室温,取出用玛瑙研钵研细得反应粗产物。粗产物先用蒸馏水洗涤,过滤至滤液无色,真空干燥箱70℃烘干,后用丙酮反复洗涤至滤液无色。滤饼真空干燥后研细溶于DMF,过滤除去无机杂质,向溶有四-2,3-(5-叔丁基吡嗪)卟啉锌的DMF溶液加入蒸馏水,析出蓝黑色沉淀,过滤,滤饼用蒸馏水多次冲洗后烘干即得11.06g四-2,3-(5-叔丁基吡嗪)卟啉锌,产率为80%。

对于上述产物进行表征,得到四-2,3-(5-叔丁基吡嗪)卟啉锌的紫外可见光谱图,参见图3。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325nm及645nm附近出现两处特征吸收带,符合卟啉化合物分别在250~350nm处和600~700nm处形成B带和Q带的要求。说明经上述反应,得到了四-2,3-(5-叔丁基吡嗪)卟啉锌。

经上述反应可知,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合成四-2,3-(5-叔丁基吡嗪)金属卟啉,过程简单易控,原料种类少,且价格低廉,合成成本低,中间产物无毒无害,减少了后期处理的过程,且经试验可知,产物的产率均为70%以上,产率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