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香型山茶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83085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用油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香型山茶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采用油茶果(取油茶果内的油茶果仁)制作的山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高于橄榄油、花生油和豆油,是一种高档植物油。山茶油性质甘、凉、油液透明,呈黄褐色,富含丰富的维生素e,其对人体易吸收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97%,油酸含量超过80%,长期食用山茶油,有“明目亮发、润肠通便、清热化湿、杀虫解毒”之功效,有“抗暑、抗癌、降温、降压、防蚊虫叮咬、”等作用。

山茶油有根据制取工艺分为三种:冷榨、热榨、浸出。热榨山茶油是指茶油籽在经过高温火炒或蒸炒后,用物理压榨而成的植物油,是传统的制油工艺;然而,在高温蒸炒和压榨过程中,油茶籽会产生大量苯并芘等危害人体的有害特质,而且因为高温时间过长,在这段高温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色素物质,使油的颜色过深,口感苦涩,由于整个生产过程都处于高温状态下,油茶籽油中丰富的营养成份受到很大破坏。茶油原有的清香味也会受到影响。化学浸出是用化学制油方法将原料充分浸泡,然后高温提取而成,这种生产方法出油率高。但是生产过程中受到化学溶剂的污染,油脂本身也有溶剂残,食用植物油中的溶剂不容易完全清除干净,而所用溶剂多为轻汽油,如果质量不纯,会含有毒化合物如苯和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消费者长期食用这种油,健康将遭到危害。

冷榨山茶油是在低温条件下,用物理机械巨大的压力榨取植物油,所以称为冷榨,是因为加工的茶油籽没有经过传统热榨工艺中的蒸炒处理,原料中的油脂仍分布在未变形的蛋白细胞中,所以冷榨山茶油加工后保留了很多茶油籽中固有的成分,如亚麻酸、亚油酸、多种微量元素等,具有纯天然的特性,保留了原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如ve,甾醇、类胡萝卜素等,不存在溶剂残留问题,也不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反式脂肪酸,保留了大量的内源性抗氧化剂。

然而,现有的冷榨山茶油工艺的出油率相对较低,而且由于冷榨过程温度相对较低,口味原香味较重,同时容易滋生抑菌,安全系数低,不易被消费者所接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清香型山茶油的制备方法,提高出油率,同时在保留了山茶油天然原香和营养价值的基础上改善口味,满足大众化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清香型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处理:取油茶果摊开晒干,脱去油茶果壳,得到油茶籽,对油茶籽进行烘干;脱去油茶籽的茶籽壳,得到茶籽仁;然后,采用紫外灯照射对茶籽仁进行杀菌。

s2、机械压榨:将茶籽仁烘干,茶籽仁烘干条件为气压-0.1mpa,温度80℃。冷却至室温,将茶籽仁进榨油机进行第一次压榨,得到一次枯饼和一次毛油,榨油机入榨温度在80℃~85℃左右,榨油机出口饼温不大于70℃,转速为40~45r/min;然后将一次枯饼输入榨油机继续进行二次压榨,榨油机入榨温度在70℃~80℃左右,榨油机出口饼温不大于60℃,转速为50~60r/min,得到二次枯饼和二次毛油,将一次毛油和二次毛油混合得山茶毛油。

s3、过滤:将s2得到的山茶毛油采用板框压滤机过滤,滤布为250—300目棉质滤布。

s4、脱酸:将s2得到的茶油在20~30℃时,加入浓度13%硅酸钠溶液,搅拌8~10min,最后,迅速加入浓度7%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升温到50~55℃,升温速率为1℃/min,搅拌25~40min,搅拌速度为60~70r/min,再加入8~16份65~85℃水,静置3~5h,去除水和皂脚。

s5、水洗:将茶油的温度升至82~88℃,用90~96℃的盐水进行洗涤三次,盐水浓度为3%~5%,用水量是油量的9%~12%;然后在真空-0.085mpa,温度100~110℃时,干燥,至含水量小于0.1%。

s6、脱色:将茶油在真空的脱色锅中加热干燥后,加入茶油重1~3%左右的活性白土,脱色15~25min,再用过滤机把活性白土过滤分离出来。

s7、脱臭:脱色后的茶油在真空度为-0.096~-0.098mpa的条件下脱臭处理,先将茶油加热到80℃~90℃,再间歇性的注入蒸汽进行真空脱臭处理,脱臭处理过程中油温保持在90℃~95℃,脱臭时间为2~5h;脱臭处理后关闭蒸汽,保持真空度-0.096~-0.098mpa温度90℃~95℃的条件下继续干燥1~2h,然后停止加热通过水冷将油温降至40℃~45℃,然后解除真空环境同时停止水冷,自动降到室温。

s8、脱脂:将脱臭后的茶油在3~5℃下搅拌10~15h,转速为5~10r/min,然后温度降至0~3℃,养晶30~70h,最后回温至10℃~25℃,过滤后即得到清香型山茶油。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步骤s1中,油茶籽烘干温度为70~80℃,使油茶籽水分控制在6%~8%。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步骤s2中,将一次枯饼粉碎成5cm以下块状,然后进入榨油机。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步骤s2中,茶籽仁烘干条件为气压-0.1~-0.095mpa,温度75~85℃。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步骤s3中,过滤温度为60℃~70℃,压力0.1~0.3mpa。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步骤s5中,将茶油的温度升至70~75℃,用75~80℃的盐水进行洗涤1次,茶油按照35~45r/min的速度搅拌10~15min,静置沉淀1~2h后将杂质;然后将茶油温度升至75℃~85℃,然后加入90℃~95℃的纯净水,以55~65r/min的速度搅拌10~15min,静置沉淀1~2h后将杂质排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步骤s6中,在脱色锅中,真空度为95~99kpa,温度65~75℃时,加热干燥,然后加入活性白土,脱色15~25min,冷却至40℃以下进行过滤。

还公开了一种利用清香型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清香型山茶油。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油脂精炼中不添加化学试剂,采用相对低温纯物理的方法,有效地保留了山茶油的有效活性成分,提高了附加值,保留了山茶油的天然香味和营养价值。同时经过后期特殊的水洗、脱色、脱臭和脱脂工艺,去除杂质,提高山茶油的品质和去除异味,改善口味,提供一种具有清香味且营养价值比较高的山茶油。

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烘干步骤中,山茶籽没有直接和明火接着,烘干山茶籽温度均匀、不会糊焦味,却保留山茶籽中营养成分,又不好造成糊焦产生苯并比和一些有害物,烘干温度保持在70~80℃之间,减少了烘干时所造成不必要的营养破坏,这样烘干山茶籽保持原汁原味,又能达到最佳的榨油原料。机械压榨采用两次压榨方式,提高出油率。水洗采用盐水和纯净水水洗,更有效的去除杂质。机械压制之前,先用紫外光杀菌,可以有效避免冷榨工艺细菌容易滋生的弊端。

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生产效率更高、周期更短、油色更浅、得油率和纯度更高、生产成本更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清香型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处理:取油茶果摊开晒干,种用风选、筛选、磁选、除去杂质。采用剥壳机、风机、茶壳分离器等,脱去油茶果壳,得到油茶籽。对油茶籽进行烘干,油茶籽烘干温度为75℃,使油茶籽水分控制在6%~8%。脱去油茶籽的茶籽壳,得到茶籽仁;然后,采用紫外灯照射对茶籽仁进行杀菌。

s2、机械压榨:将茶籽仁烘干,茶籽仁烘干条件为气压-0.1mpa,温度90℃。然后冷却至室温,将茶籽仁进榨油机进行第一次压榨,得到一次枯饼和一次毛油,榨油机入榨温度在80℃~85℃左右,榨油机出口饼温不大于70℃,转速为42r/min;然后将一次枯饼粉碎成5cm以下块状,然后输入榨油机继续进行二次压榨,得到二次枯饼和二次毛油,榨油机入榨温度在75℃左右,榨油机出口饼温不大于60℃,转速为55r/min。将一次毛油和二次毛油混合得山茶毛油。避免高温引起的茶籽油颜色变深,有效成分损失等。

s3、过滤:将s2得到的山茶毛油采用板框压滤机过滤,过滤温度为65℃,压力0.1mpa,滤布为280目棉质滤布。

s4、脱酸:将s2得到的茶油在25℃时,加入浓度13%硅酸钠溶液,搅拌9min,最后,迅速加入浓度7%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升温到53℃,升温速率为1℃/min,搅拌30min,搅拌速度为65r/min,再加入75℃水,静置4h,去除水和皂脚。

s5、水洗:将茶油的温度升至72℃,用78℃的盐水进行洗涤1次,茶油按照40r/min的速度搅拌12min,静置沉淀1.5h后将杂质;然后将茶油温度升至80℃,然后加入92℃的纯净水,以55~65r/min的速度搅拌15min,静置沉淀1.5h后将杂质排出。然后在真空-0.085mpa,温度105℃时,干燥,至含水量小于0.1%。

s6、脱色:在脱色锅中,真空度为98kpa,温度70℃时,加热干燥,然后加入活性白土,脱色20min,冷却至40℃以下进行过滤。

s7、脱臭:脱色后的茶油在真空度为-0.097mpa的条件下脱臭处理,先将茶油加热到85℃,再间歇性的注入蒸汽进行真空脱臭处理,脱臭处理过程中油温保持在92℃,脱臭时间为3h;脱臭处理后关闭蒸汽,保持真空度-0.097mpa温度92℃的条件下继续干燥1.5h,然后停止加热通过水冷将油温降至42℃,然后解除真空环境同时停止水冷,自动降到室温。

s8、脱脂:将脱臭后的茶油在4℃下搅拌12h,转速为8r/min,然后温度降至2℃,养晶50h,最后回温至20℃,过滤后即得到清香型山茶油。

实施例2

一种清香型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处理:取油茶果摊开晒干,脱去油茶果壳,得到油茶籽,对油茶籽进行烘干;油茶籽烘干温度为70℃,使油茶籽水分控制在8%。脱去油茶籽的茶籽壳,得到茶籽仁;然后,采用紫外灯照射对茶籽仁进行杀菌。

s2、机械压榨:将茶籽仁烘干,茶籽仁烘干条件为气压-0.1mpa,温度85℃。然后冷却至室温,将茶籽仁进榨油机进行第一次压榨,得到一次枯饼和一次毛油,榨油机入榨温度在80℃℃左右,榨油机出口饼温不大于70℃,转速为45r/min;然后将一次枯饼粉碎成5cm以下块状,然后输入榨油机继续进行二次压榨,得到二次枯饼和二次毛油,榨油机入榨温度在70℃℃左右,榨油机出口饼温不大于60℃,转速为60r/min。将一次毛油和二次毛油混合得山茶毛油。避免高温引起的茶籽油颜色变深,有效成分损失等。

s3、过滤:将s2得到的山茶毛油采用板框压滤机过滤,过滤温度为60℃,压力0.3mpa。滤布为300目棉质滤布。

s4、脱酸:将过滤后的茶油在20℃时,加入浓度13%硅酸钠溶液,搅拌10min,加入的硅酸钠溶液的温度比茶油的温度高5℃。然后,迅速加入浓度7%氢氧化钠溶液,升温到50℃,升温速率为1℃/min,搅拌40min,搅拌速度为70r/min,最后65℃水,静置5h,去除水和皂脚。

s5、水洗:将茶油的温度升至70℃,用75℃的盐水进行洗涤1次,茶油按照45r/min的速度搅拌15min,静置沉淀2h后将杂质;然后将茶油温度升至75℃,然后加入90℃的纯净水,以65r/min的速度搅拌15min,静置沉淀2h后将杂质排出。然后在真空-0.085mpa,温度100℃时,干燥,至含水量小于0.1%。

s6、脱色:在脱色锅中,真空度为95kpa,温度65℃时,加热干燥,然后加入活性白土,脱色25min,冷却至40℃以下进行过滤。

s7、脱臭:脱色后的茶油在真空度为-0.098mpa的条件下脱臭处理,先将茶油加热到80℃℃,再间歇性的注入蒸汽进行真空脱臭处理,脱臭处理过程中油温保持在90℃,脱臭时间为5h;脱臭处理后关闭蒸汽,保持真空度-0.098mpa温度90℃℃的条件下继续干燥2h,然后停止加热通过水冷将油温降至40℃,然后解除真空环境同时停止水冷,自动降到室温。

s8、脱脂:将脱臭后的茶油在3℃下搅拌15h,转速为5r/min,然后温度降至0℃,养晶50h,最后回温至15℃,过滤后即得到清香型山茶油。

实施例3

一种清香型山茶油,是由实施例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

上述说明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