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啤酒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2764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啤酒生产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富硒养生啤酒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硒元素对人体有多种有益作用,譬如能提高免疫机能、防癌抗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然而人们对硒元素的吸收途径却是很有限。

对于喜欢喝酒的人来说,如果能在啤酒中加入硒,则这样的饮料就不是只能带来负面的效果,反而是对人体有益处的。因此需要一种添加硒的啤酒生产工艺,其可满足人们对硒元素的吸收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富硒啤酒生产工艺,据此可获得一种口感醇正、保健强身的富硒啤酒。

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富硒啤酒生产工艺,特别地,包括以下步骤:

将沸水倒入煮沸罐中冷却至温度t1,温度t1是65℃至75℃,加入破碎好的麦芽;麦芽包括大麦芽和小麦芽,大麦芽与小麦芽的重量比例是50:50至65:35;麦芽与煮沸罐中水的重量比例是1:4.8至1:5.3,在温度t2的水温下浸泡麦芽120至150分钟,温度t2是65℃至75℃;此后过滤麦芽残渣,滤液返回煮沸罐并令滤液温度返回温度t2,120至150分钟后再过滤一次,滤液返回煮沸罐并令滤液温度返回温度t2,120至150分钟后进行第三次过滤,滤液返回煮沸罐并令滤液温度返回温度t2;

将啤酒花浸泡10至30分钟,浸泡后的啤酒花加入到上述煮沸罐中,对此后煮沸罐中的液体沉淀后过滤,如此反复至少2次,即制得麦芽汁;

将麦芽汁转移到过滤池,保持温度t2,把硒与麦芽汁按照重量比0.3:10000至0.6:10000混合,搅拌60至120分钟,即制得混合液;随后将混合液降温至60℃至70℃,把酵母与混合液按照重量千分比1‰至2‰进行混合,并同时输入到冷却设备,冷却至常温后进入发酵罐;

保持在温度t3发酵一个星期,温度t3是12~18℃,然后抽出酵母,随后每天以0.25~0.35℃降温,直至降温至4.8~5.2℃,随后每天以0.45~0.55℃降温,直至降温至-0.6~0.4℃,随后恒温在温度t4并保持2至3天,温度t4是0~5℃,即制得初期酒液;将初期酒液打入清酒罐进行二次发酵,二次发酵是在0.2~0.4个标准大气压,0~5℃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发酵时间是72~96小时;过滤后得到的清夜即富硒啤酒。

本啤酒生产工艺所制得的啤酒经试验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清除人体内致癌物质自由基等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的富硒啤酒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将沸水倒入煮沸罐中冷却至温度t1,温度t1是70℃,加入破碎好的麦芽;麦芽包括大麦芽和小麦芽,大麦芽与小麦芽的重量比例是59:41;麦芽与煮沸罐中水的重量比例是1:5,在温度t2的水温下浸泡麦芽130分钟,温度t2是70℃;此后过滤麦芽残渣,滤液返回煮沸罐并令滤液温度返回温度t2,130分钟后再过滤一次,滤液返回煮沸罐并令滤液温度返回温度t2,130分钟后进行第三次过滤,滤液返回煮沸罐并令滤液温度返回温度t2。

将啤酒花浸泡20分钟,浸泡后的啤酒花加入到上述煮沸罐中,对此后煮沸罐中的液体沉淀后过滤,如此反复3次,即制得麦芽汁。

将麦芽汁转移到过滤池,保持温度t2,把硒与麦芽汁按照重量比0.5:10000混合,搅拌90分钟,即制得混合液;随后将混合液降温至65℃,把酵母与混合液按照重量千分比1.5‰进行混合,并同时输入到冷却设备,冷却至常温后进入发酵罐。

保持在温度t3发酵一个星期,温度t3是15℃,然后抽出酵母,随后每天以0.3℃降温,直至降温至5℃,随后每天以0.5℃降温,直至降温至0℃,随后恒温在温度t4并保持2天,温度t4是3℃,即制得初期酒液;将初期酒液打入清酒罐进行二次发酵,二次发酵是在0.3个标准大气压,3℃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发酵时间是84小时;过滤后得到的清夜即富硒啤酒。

以此工艺制得的富硒啤酒,质保期有60天。经验证,其口感顺畅且具有抗氧化、防衰老、防癌抗癌等功效。

本说明书列举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凡在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思路下所做的等同技术变换,均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富硒啤酒生产工艺,据此可获得一种口感醇正、保健强身的富硒啤酒。将沸水倒入煮沸罐中冷却至温度T1,加入破碎好的麦芽进行浸泡;浸泡后的啤酒花加入到上述煮沸罐中,对此后煮沸罐中的液体反复沉淀和过滤,即制得麦芽汁;将麦芽汁转移到过滤池,把硒与麦芽汁按照重量比0.3:10000至0.6:10000混合,搅拌60至120分钟,即制得混合液;随后将混合液降温至60℃至70℃,把酵母与混合液按照重量千分比1‰至2‰进行混合,并同时输入到冷却设备,冷却至常温后进入发酵罐;在经过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后,过滤后得到的清夜即富硒啤酒。本工艺所制得的啤酒具有抗氧化、清除人体内致癌物质自由基等的功效。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华;陈基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俊粤生物技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03
技术公布日:2018.0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