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羊肚菌栽培外援营养的复合菌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7910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及微生物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羊肚菌栽培外援营养的复合菌剂及利用其制作的营养料。
背景技术
:羊肚菌[morehellaesculenta(l.)pers]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菌和药用菌,于1818年被发现,因其状如羊肚而得名。羊肚菌的营养成份,可与牛乳、肉和鱼粉相当。因此,国际上常称它为“健康食品”之一。羊肚菌还具有益肠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之功能,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痰多气短、头晕失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民间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的说法。关于羊肚菌最早栽培的记载为1883年,之后的100多年有了许多羊肚菌栽培出菇的报道,其中标志性的突破是1982年ower人工控制栽培的成功,之后羊肚菌栽培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1994年8月24日,terryfarmsinc.宣布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羊肚菌栽培工厂,2002年,云南玉龙县鲁甸乡李红斌等采用新鲜及干燥子实体作菌种,再以圆叶杨作辅料栽培羊肚菌获得成功;2003年,赵琪等采用纯培养的尖顶羊肚菌菌丝体播种在农田和退耕还林地,另加少量圆叶杨作辅料,于2004年获得成功。朱斗锡等经过27年研究,2012年实现羊肚菌商业化栽培。羊肚菌栽培虽然已取得重大的进展,但还有许多科学技术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严重制约羊肚菌产业化发展,也是种植的风险所在,羊肚菌栽培的营养袋制作就是其中一个关键问题。目前营养袋在羊肚菌大田栽培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此之前,羊肚菌的栽培多年未有突破,2003年四川林科院谭方和老师借助美国80年代几个专利的思路,差别化的实现了国内的大田栽培技术,起初这样的技术处理被称作“菌丝触合技术”,后来,当时的四川省农科院的郭勇老师将立袋改为横摆袋更名为“外援营养袋”。在羊肚菌商业化栽培阶段,未用到外援营养的栽培基本以失败告终,目前技术体系下外援营养袋的缺失对产量有很大的影响。科学试验也表明,营养袋的制作工艺也对产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针对现有羊肚菌栽培外援营养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羊肚菌栽培外援营养的复合菌剂。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用于羊肚菌栽培外援营养的营养料。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用于羊肚菌栽培外援营养的营养料的使用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羊肚菌栽培外援营养的复合菌剂,由产黄纤维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和白地霉组成。优选的,按重量份计,产黄纤维单胞菌3-5份,产朊假丝酵母2-4份、白地霉2-4份。一种羊肚菌栽培外援营养料,由基质、上述的复合菌剂和水制成;所述的基质由稻壳、秸秆、菌糠、石膏、葡萄糖、食盐和磷酸二氢钾组成;所述的复合菌剂的加入量为基质重量的4-6%;所述的水的加入量为调节营养料的水含量至60-65%。所述的基质,按重量份计,稻壳30-35份、秸秆30-35份;菌糠30-35份、石膏1-2份、葡萄糖2-3份、食盐1-2份、磷酸二氢钾0.1-0.3份。一种羊肚菌栽培外援营养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分别将产黄纤维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和白地霉在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优选的,所述的液体培养基是:可溶性淀粉1-20g,酵母浸膏1-10g,蛋白胨1-5g,硝酸钾0.1-3g,硫酸锰0.1mg/l~10mg/l,钼酸钠0.1mg/l~10mg/l,磷酸氢二钾1-6g,氯化钠0.8-5克,硫酸镁0.5-4克,水1000毫升,调整ph值到7.2~7.4。2)秸秆预处理:将秸秆粉碎至0.5-1cm;3)菌糠预处理:将菌糠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4)按上述的重量份,取稻壳、预处理的秸秆、预处理的菌糠、石膏、葡萄糖、食盐和磷酸二氢钾,混合均匀后,加水调节含水量为60-65%,加入基质重量4-6%的复合菌剂,混合均匀,堆成圆堆状后覆膜发酵,当料温达到55-58℃时,翻料一次,继续发酵,料温再次达到55-58℃时,摊开冷却。羊肚菌栽培外援营养料在栽培羊肚菌中的使用方法。方法如下:将羊肚菌栽培外援营养料装入塑料菌袋,在料袋同一侧扎若干孔,孔径1-2cm,两端扎紧;在羊肚菌菌床两侧按顺序摆放2行,开孔处贴紧覆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复合菌剂共生协调,互不拮抗,与基质发酵后能够提供充足的外援营养。本发明利用复合菌剂和富含促生长物质的菌糠作为外援营养,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和加速羊肚菌萌发速度。本发明制作工艺和使用方法具有简单、方便、实用、效果好和成本低的优势。具体实施方式复合菌剂活性成分包括以下菌株:cellulomonas产黄纤维单胞菌(保藏编号accc04313)、candida产朊假丝酵母(保藏编号accc20059)、geotrichum白地霉(保藏编号accc21170),均购于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斜面培养基制备。具体配方为:可溶性淀粉1-20g,酵母浸膏1-10g,蛋白胨1-5g,硝酸钾0.1-3g,硫酸锰0.1mg/l~10mg/l,钼酸钠0.1mg/l~10mg/l,磷酸氢二钾1-6g,氯化钠0.8-5克,硫酸镁0.5-4克,琼脂20g,水1000毫升,调整ph值到7.2~7.4。培养基加热溶于水后在121℃条件下灭菌备用,灭菌30min,然后分装入培养皿。将上述产黄纤维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和白地霉菌种分别接种于斜面培养基,在38℃条件下恒温静置培养24h,显微镜检测无杂菌感染,并且芽孢率大于90%。将培养好的菌种在3℃条件以下保存。液体培养基制备。具体配方为:可溶性淀粉1-20g,酵母浸膏1-10g,蛋白胨1-5g,硝酸钾0.1-3g,硫酸锰0.1mg/l~10mg/l,钼酸钠0.1mg/l~10mg/l,磷酸氢二钾1-6g,氯化钠0.8-5克,硫酸镁0.5-4克,水1000毫升,调整ph值到7.2~7.4。培养基加热溶于水后分装入菌种瓶内,在121℃条件下灭菌备用,灭菌30min。将在斜面培养基中培养好的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160-200rpm,33℃~35℃条件下恒温振荡培养22h~24h,分别得到产黄纤维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和白地霉液体菌种。实施例1一种羊肚菌栽培外援营养料(一)复合菌剂pda斜面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15g,酵母浸膏5g,蛋白胨3g,硝酸钾1g,硫酸锰5mg/l,钼酸钠6mg/l,磷酸氢二钾6g,氯化钠3克,硫酸镁4克,琼脂20g,水1000毫升,调整ph值到7.2。121℃灭菌30min,然后分装到培养皿内。将产黄纤维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和白地霉菌种接种于斜面培养基,在38℃条件下恒温静置培养24h,显微镜检测无杂菌感染,并且芽孢率大于90%。将培养好的菌种在3℃条件以下保存。液体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15g,酵母浸膏5g,蛋白胨3g,硝酸钾1g,硫酸锰1mg/l,钼酸钠3mg/l,磷酸氢二钾3g,氯化钠5克,硫酸镁1.5克,水1000毫升,调整ph值到7.4。分装入菌种瓶内,培养基在121℃灭菌备用,灭菌30min。将在pda斜面培养基中培养好的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180rpm,33℃条件下恒温振荡培养24h,分别得到产黄纤维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和白地霉液体菌种。将产黄纤维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和白地霉液体菌种,按重量比5:3:3的比例进行混合,获得复合菌剂。(二)羊肚菌栽培外援营养料制备及使用1)秸秆预处理:将秸秆粉碎至0.5-1cm;2)菌糠预处理:将菌糠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3)基质配方:稻壳35份;秸秆30份;菌糠30份;食用葡萄糖3份;石膏2份;食盐1份;磷酸二氢钾0.1份。4)将稻壳、秸秆、菌糠、食用葡萄糖、石膏、食盐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拌匀后加水,含水量调节至65%,加入复合菌剂,复合菌剂加入量为基质重量的5%。5)混合均匀后,堆成圆堆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当料温达到56℃后翻料一次,然后继续发酵,当料温再次达到56℃时,将料摊开降温,得羊肚菌栽培外援营养料。6)将羊肚菌栽培外援营养料装入15cm×55cm×0.04cm的塑料菌袋,两端扎紧。在料袋的同一侧扎直径1cm的圆孔4个,在羊肚菌菌床两侧按顺序摆放2行,开孔处朝下,贴紧床面覆土。实施例2一种羊肚菌栽培外援营养料(一)复合菌剂pda斜面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8g,酵母浸膏3g,蛋白胨2g,硝酸钾2g,硫酸锰1mg/l,钼酸钠3mg/l,磷酸氢二钾3g,氯化钠5克,硫酸镁1.5克,琼脂20g,水1000毫升,调整ph值到7.3。培养基在121℃灭菌30min,然后分装到培养皿内。将产黄纤维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和白地霉菌种接种于斜面培养基,在38℃条件下恒温静置培养24h,显微镜检测无杂菌感染,并且芽孢率大于90%。将培养好的菌种在3℃条件以下保存。液体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15g,酵母浸膏5g,蛋白胨3g,硝酸钾1g,硫酸锰1mg/l,钼酸钠3mg/l,磷酸氢二钾3g,氯化钠5克,硫酸镁1.5克,水1000毫升,调整ph值到7.4。分装入菌种瓶内,培养基在121℃灭菌备用,灭菌30min。将在pda斜面培养基中培养好的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200rpm,35℃条件下恒温振荡培养22h,分别得到产黄纤维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和白地霉液体菌种。将产黄纤维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和白地霉液体菌种,按重量比4:4:3的比例进行混合,获得复合菌剂。(二)羊肚菌栽培外援营养料制备及使用1)秸秆预处理:将秸秆粉碎至0.5-1cm;2)菌糠预处理:将菌糠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3)基质配方:稻壳32份,秸秆30份,菌糠30份,食用葡萄糖2份,石膏1份,食盐1份,磷酸二氢钾0.1份。4)将稻壳、秸秆、菌糠、食用葡萄糖、石膏、食盐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拌匀后加水,含水量调节至65%,加入复合菌剂,复合菌剂加入量为基质重量的5%。5)混合均匀后,堆成圆堆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当料温达到56℃后翻料一次,然后继续发酵,当料温再次达到56℃时,将料摊开降温,得羊肚菌栽培外援营养料。6)将羊肚菌栽培外援营养料装入75cm×50cm×0.02cm的塑料菌袋,两端扎紧。在料袋的同一侧扎直径1.5cm的圆孔4个,菌床两侧按顺序摆放2行,开孔处朝下贴紧床面。将不同的外援营养进行羊肚菌栽培试验,生产方式、培养条件等其他条件均一致,其中常规营养袋配方如下:麦粒33%,稻秸秆33%,木屑33%,石膏1%,试验结果见表1。表1实施例1实施例2对照组(常规培养基)初始萌发平均时间第1.5天第2天第4天污染率(%)0.40.54.5袋内菌丝长势+++++++++摆放营养袋后出菇时间第15天第17天第29天产量(kg/m2)7.57.25.1“+,++,+++”表示羊肚菌菌丝长势由表1可以明显看出,本发明的外援营养料较常规方法效果突出,初始萌发平均时间缩短2-2.5天,污染率降低了4-4.1%,出菇时间缩短了12-14天,产量提高了2.1-2.4kg/m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