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油连续脱色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0120阅读:8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油脱色领域,具体是一种鱼油连续脱色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鱼油是鱼体内的全部油类物质的统称,它包括体油、肝油和脑油等,主鱼油是一种从多脂鱼类提取的油脂,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鱼油中特有的EPA和DHA的含量高达18% -33%,很容易被氧化),具有抗炎、调节血脂等健康益处。广义上的鱼油既指胶囊等形态的鱼油制剂,又指鱼体内的脂肪,主要功能性成分是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鱼油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物品,除此之外,鱼油中还含油植物油中胶体性质完全不同的胶体物质,导致鱼油的色泽较深而且难以去除,这是鱼油精炼中必须注意的问题,现在的技术吸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油连续脱色生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鱼油连续脱色生产装置,包括罐体、支架、加热管、活性炭吸附层、滤网层、排料口、盖板、不锈钢滤网层、脱色圆筒和加料口,所述罐体竖直固定在支架上,罐体的底部开口处设置盖板,盖板的一端通过叫连接连接罐体的开口边缘,盖板的另一端通过锁紧机构连接罐体的开口边缘,且盖板与开口的接触面上设置密封圈,所述罐体的内部固定设置脱色圆筒,且脱色圆筒与罐体内壁接触的面设置密封圈;所述脱色圆筒的内部自上而下设置活性炭吸附层、滤网层以及不锈钢滤网层,其中活性炭吸附层由多块蜂窝状的活性炭板交错设置而成,所述罐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加热管;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加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脱色圆筒的底部端面通过螺栓连接罐体的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脱色圆筒上方的罐体内设置搅拌桨,搅拌桨连接搅拌轴,搅拌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罐体顶部的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罐体的内部设置脱色圆筒,同时脱色圆筒的内部自上而下设置活性炭吸附层、滤网层以及不锈钢滤网层,从而实现鱼油的脱色,活性炭吸附层由多块蜂窝状的活性炭板交错设置而成,以便于脱色的鱼油充分的接触内部的活性炭,提高吸收效率,同时能够连续的对鱼油进行脱色,并过滤鱼油,适合大批量连续式的生产模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鱼油连续脱色生产装置,包括电机1、罐体2、支架3、加热管4、活性炭吸附层5、滤网层6、排料口7、盖板8、不锈钢滤网层9、脱色圆筒10、搅拌桨11和加料口12,所述罐体2竖直固定在支架3上,罐体2的底部开口处设置盖板8,盖板8的一端通过叫连接连接罐体2的开口边缘,盖板8的另一端通过锁紧机构连接罐体2的开口边缘,且盖板8与开口的接触面上设置密封圈,从而保证密封性,所述罐体2的内部设置脱色圆筒10,脱色圆筒10的底部端面通过螺栓连接罐体2的内壁,且脱色圆筒10与罐体2内壁接触的面设置密封圈,从而保证待脱色的鱼油全部经过脱色圆筒10,不会从边缘处渗漏。

所述脱色圆筒10的内部自上而下设置活性炭吸附层5、滤网层6以及不锈钢滤网层9,其中活性炭吸附层5由多块蜂窝状的活性炭板交错设置而成,以便于脱色的鱼油充分的接触内部的活性炭,提高吸收效率,不锈钢滤网层9能够增强滤网层的强度,避免滤网层被松动脱落,所述脱色圆筒10下方的罐体表面连接排料口7,排料口7上设置阀门,从而将脱色过滤的鱼油输出。

所述罐体2的外表面设置有加热管4,通过加热管4保证罐体2内部的温度,使得鱼油保持良好的流动性,有利于脱色;所述罐体2的顶部设置加料口12。

所述脱色圆筒10上方的罐体2内设置搅拌桨11,搅拌桨11连接搅拌轴,搅拌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罐体2顶部的电机1,从而实现搅拌功能,保证待脱色的鱼油温度一致,使得鱼油流动性增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罐体2的内部设置脱色圆筒10,同时脱色圆筒10的内部自上而下设置活性炭吸附层5、滤网层6以及不锈钢滤网层9,从而实现鱼油的脱色,活性炭吸附层5由多块蜂窝状的活性炭板交错设置而成,以便于脱色的鱼油充分的接触内部的活性炭,提高吸收效率,同时能够连续的对鱼油进行脱色,并过滤鱼油,产量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