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0050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胞过滤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实验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细胞过滤器。



背景技术:

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细胞过滤器是细胞培养、杂质过滤、细胞分散及分样等操作科目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常规器具,其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对细胞进行过滤提纯处理。

目前,现有的细胞过滤器大多是通过其所具有的特定孔径的滤筛网来实现过滤的效果的,由于滤筛网的孔径单一,使得过滤器只能作一次性过滤,在需要滤除具有不同规格或粒径的杂质时,需要将具有不同孔径的滤筛网的过滤器进行搭配使用,由此极大地降低了细胞过滤提纯的效率;同时,在对细胞培养液等混浊液体进行过滤时,由于受现有的细胞过滤器的结构限制,液体在经过滤筛网时很容易因受到液滴的表面张力而在滤筛网上出现液封的现象,因培养液中含有大量的均由一定粘滞性的细胞生长或代谢物质,从而会增加滤筛网的粘滞阻力,降低过滤效果,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过滤器无法继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胞过滤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细胞过滤器,它包括:

一前级过滤器,所述前级过滤器包括一前级顶环、一置于前级顶环的下方并与前级顶环同轴分布的前级底环以及若干个环周且均匀地分布于前级顶环与前级底环之间并将前级顶环和前级底环连为一体的前级悬吊臂,相邻的两个所述前级悬吊臂之间设置有一前级侧筛网,所述前级底环的内环口内且位于前级底环的上端部设置有一网孔孔径与前级侧筛网的网孔孔径相等的前级底筛网,且所述前级底环的外周壁为外螺纹结构;

一后级过滤器,所述后级过滤器包括一顶面上开设有嵌位环槽且周壁的轴向截断面呈直角梯形的后级顶环、一置于后级顶环的下方并与后级顶环同轴分布的后级底环以及若干个环周且均匀地分布于后级顶环与后级底环之间并将后级顶环和后级底环连为一体的后级悬吊臂,相邻的两个所述后级悬吊臂之间设置有一后级侧筛网,所述后级底环的内环口内且位于后级底环的上端部设置有一网孔孔径与后级侧筛网的网孔孔径相等的后级底筛网,所述后级底筛网的网孔孔径小于前级底筛网的网孔孔径,且所述嵌位环槽的外周壁为内螺纹结构,所述前级底环的下端部对位插套于嵌位环槽内。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前级底环包括一周壁的轴向截断面呈直角梯形的前级固定环部以及一形成于前级固定环的底面上的前级衔接环部,所述前街衔接环部对位插套于嵌位环槽内,且所述前级衔接环部的上端部的外周壁为外螺纹结构,所述前级固定环部的斜边内壁上开设有用于供前级底筛网的边沿对位嵌合的前级定位环槽,所述前级悬吊臂分布于前级顶环的底面与前级固定环部的顶面之间。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前级底筛网包括一对位嵌合于前级定位环槽内的前级弹性环以及一装设于前级弹性环内的前级筛网,所述前级筛网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一前级拉杆。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后级底环包括一周壁的轴向截断面呈直角梯形的后级固定环部以及一形成于后级固定环的底面上的后级衔接环部,所述所述后级衔接环部的上端部的外周壁为外螺纹结构,所述后级固定环部的斜边内壁上开设有用于供后级底筛网的边沿对位嵌合的后级定位环槽,所述后级悬吊臂分布于后级顶环的底面与后级固定环部的顶面之间。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后级底筛网包括一对位嵌合于后级定位环槽内的后级弹性环以及一装设于后级弹性环内的后级筛网,所述后级筛网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一后级拉杆。

其中,优选方案为:它还包括一与前级顶环螺纹套接为一体的导气环,所述导气环为内部中空的圆环状结构体,所述导气环的顶面上装设有一用于连接外部气压装置并与导气环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进气连接管、底面上装设有至少一根与导气环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出气连接管,所述出气连接管的下端口位于后级底筛网的下方侧。

其中,优选方案为:每根所述出气连接管的下端口均装设有喷射管,所述喷射管的中轴线与出气连接管的中轴线相垂直,且所述喷射管的整体形状呈喇叭口形。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统细胞过滤器的结构改进,使其不但能够根据需要过滤具有不同规格或粒径的杂质,而且极大地方便了实验人员能够根据需要对过滤器进行拆解以实现对前后两级过滤器的单独使用;其结构简单紧凑、拆装方便、使用灵活,能够对待过滤物进行逐级过滤,实现不同杂质的分离,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在装配状态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级过滤器在分解状态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级过滤器在分解状态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喷射管与出气连接管之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级底筛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细胞过滤器,它包括:

一前级过滤器10,其主要包括一前级顶环11、一置于前级顶环11的下方并与前级顶环11同轴分布的前级底环12以及若干个环周且均匀地分布于前级顶环11与前级底环12之间并将前级顶环11和前级底环12连为一体的前级悬吊臂13,相邻的两个前级悬吊臂13之间设置有一前级侧筛网14,在前级底环12的内环口内且位于前级底环12的上端部设置有一网孔孔径与前级侧筛网14的网孔孔径相等的前级底筛网15,并且前级底环12的外周壁为外螺纹结构;

一后级过滤器20,其主要包括一顶面上开设有嵌位环槽a且周壁的轴向截断面呈直角梯形的后级顶环21、一置于后级顶环21的下方并与后级顶环21同轴分布的后级底环22以及若干个环周且均匀地分布于后级顶环21与后级底环22之间并将后级顶环21和后级底环22连为一体的后级悬吊臂23,在相邻的两个后级悬吊臂23之间设置有一后级侧筛网24,在后级底环22的内环口内且位于后级底环22的上端部设置有一网孔孔径与后级侧筛网24的网孔孔径相等的后级底筛网25,后级底筛网25的网孔孔径小于前级底筛网15的网孔孔径,并且嵌位环槽a的外周壁为内螺纹结构,而前级底环12的下端部则对位插套于嵌位环槽a内。

由此,可利用嵌位环槽a与前级底环12之间的对位插套以及螺纹连接关系将前级过滤器10与后级过滤器20装配为一体,在对细胞进行提纯过滤处理时,可将细胞组织或者细胞培养液等待处理物置于前级过滤器10中,利用前后级侧筛网以及前后级底筛网所具有的网孔孔径的差异实现对具有不同规格或粒径的杂质进行过滤,从而改变传统过滤器因只具有特定网孔的筛网而只能作一次性提出过滤工序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同时,由于后级顶环21的轴向截断面呈直角梯形,可使得经由前级底筛网25下落的待处理物能够较为集中地进入至后级过滤器20的内部空间内,防止待处理物沾染或粘黏在后级顶环21与前级底环22相衔接的区域空间内;另外,由于前级过滤器10和后级过滤器20采用可拆装的结构形式,实验人员可根据需要对两者进行单独的使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过滤器使用的便利性。

为保证前级过滤器10与后级过滤器20在装配后所的结构紧凑性,同时使待处理物能够顺畅地由前级过滤器10进入后级过滤器20内,本实施例的前级底环12包括一周壁的轴向截断面呈直角梯形的前级固定环部121以及一形成于前级固定环121的底面上且轴向截断面呈矩形的前级衔接环部122,前街衔接环部122对位插套于嵌位环槽a内,且前级衔接环部122的上端部的外周壁为外螺纹结构,同时在前级固定环部121的斜边内壁上开设有用于供前级底筛网15的边沿对位嵌合的前级定位环槽b,而前级悬吊臂13则分布于前级顶环11的底面与前级固定环部121的顶面之间。由此,通过对前级底环12的结构改进,使其形成呈上下分布的前级固定环部121和前级衔接环部122,在利用前级固定环部121为前级底筛网15提供开拆卸的装配空间的同时,可利用其内周壁呈斜面的结构形式为待处理物提供导向作用,使待处理物能够顺畅地滑落至前级底筛网15上并最终进入后级过滤器20内,而利用前级衔接管部122的结构形式(即:上端部的外周壁为外螺纹结构、下端部的外周壁为平面结构),可通过其下端部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以便于将其对位地嵌入到嵌位环槽a内,并最终使其上端部能够与后级顶环21进行螺纹套接。

由于过滤器在实际应用中属于一种实验耗材,为提高过滤器的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本实施例的前级底筛网15包括一对位嵌合于前级定位环槽b内且由诸如塑胶等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的前级弹性环151以及一装设于前级弹性环151内的前级筛网152,同时在前级筛网152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一前级拉杆153。如此,实验人员可根据使用需求对前级底筛网15进行更换,在对其进行具体拆装时,可利用前级弹性环151的所具有的弹力使前级底筛网15的边沿嵌合于前级定位环槽b内,而通过设置的前级拉杆153则为实验人员的手指提供夹捏位置,便于对前级底筛网15进行拆装操作。

为能够对整个过滤器进行无限制的扩充装配(即:将多个具有不同孔径的后级过滤器20进行逐级装配),以形成筛网的孔径逐级递减的过滤结构,本实施例的后级底环22采用与前级底环12相同的结构形式,即:后级底环22包括一周壁的轴向截断面呈直角梯形的后级固定环部(图中未标注)以及一形成于后级固定环的底面上且周壁的轴向截断面呈矩形的后级衔接环部(图中未标注),后级衔接环部的上端部的外周壁为外螺纹结构,且后级固定环部的斜边内壁上开设有用于供后级底筛网25的边沿对位嵌合的后级定位环槽,后级悬吊臂23分布于后级顶环21的底面与后级固定环部的顶面之间。由此,可将额外的且筛网的网孔孔径偏小的后级过滤器20(为便于描述,以此称第三级过滤器)以前级过滤器10与后级过滤器20同样的连接方式,装配于后级过滤器20的下方,从而实现过滤器整体的结构扩充效果。

基于与前级过滤器20的同样原理及效果的考虑,本实施例后级底筛网25采用与前级底筛网15相同的结构形式,即:包括一对位嵌合于后级定位环槽内的后级弹性环(图中未标注)以及一装设于后级弹性环内的后级筛网(图中未标注),后级筛网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一后级拉杆(图中未标注)。

为避免在使用本实施例的过滤器对细胞培养液等混浊液体进行过滤时,因出现液封现象而容易降低过滤效果或者导致过滤器无法继续使用的问题的发生,本实施例的过滤器还包括一与前级顶环11螺纹套接为一体的导气环30,导气环30为内部中空的圆环状结构体,在导气环30的顶面上装设有一用于连接外部气压装置(如微型气泵或者气囊等等)并与导气环30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进气连接管31、底面上装设有至少一根与导气环30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出气连接管32,且出气连接管32的下端口位于后级底筛网25的下方侧。由此,在对混浊液体进行过滤时,实验人员可将过滤器整体装配于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如单端开口的离心管,此时,利用导气环30与离心管的管口进行螺纹套接,使过滤器的主体处于离心管的官腔内),而后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外部气压装置进行操控,以使其能够通过进气连接管31、导气环30和出气连接管32向容器内诸如保护气体,从而可在容器内产生正压气流,以利用正压气流对筛网的网孔阻塞物或者液封进行消除,进而保证过滤器的正常使用以及过滤效果。

为使经由出气连接管32排送到后级底筛网25的下方的保护气能够产生良好的正压气流,并使正压气流能够最大限度地经由后级底筛网25向上排送,作为一个优选方案,在每根出气连接管32的下端口可根据具体情况装设一喷射管33,喷射管33的中轴线与出气连接管32的中轴线相垂直,且喷射管33的整体形状呈喇叭口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