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发酵桶的转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0031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发酵桶的转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动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发酵桶的转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菌种在发酵过程中,往往需要将菌种装入发酵桶,并对发酵桶内的发酵物质进行搅拌;大多数的搅拌方式是直接采用木棍和铁铲对发酵桶内的发酵物质进行搅拌,但这种搅拌方式使发酵物质搅拌不均匀,也有的直接通过转动发酵桶来搅拌发酵桶内的物质,这种搅拌方式存在劳动强度过大,操作困难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操作简便,同时能降低劳动强度的辅助转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发酵桶的转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发酵桶的转动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之间设有滚筒,所述滚筒内横向放置有用于发酵的发酵桶,所述滚筒包括筒身及固定联接于筒身两侧的端盖,所述筒身包括第一弧面部及与第一弧面部可拆式联接的第二弧面部;所述端盖设有滚动轴,所述滚动轴外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设有的安装孔旋转式联接;所述滚筒其中一侧的滚动轴外接有一把手,通过转动把手,以带动滚筒旋转式运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发酵桶包括桶体及与桶体卡接的桶盖,所述桶体的内壁固定联接有多根用于搅拌发酵桶内发酵物质的搅拌杆,所述桶体侧壁设有用于观察发酵桶内物质发酵情况的透明窗口,所述桶盖设有多个通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弧面部与第二弧面部的两端面联接处均通过卡扣式联接;或,所述第一弧面部与第二弧面部的一端面铰链式联接,另一端面卡扣式联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上方中段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中心设有所述的安装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均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平行设置,且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设有用于加固的条状固定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把手包括与所述滚动轴传动联接的联接部,及与联接部外端旋转式联接的手持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把手呈“Z”字型。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下方设有万向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滚筒为空心圆筒。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发酵桶的转动装置设有两个支撑部,在支撑部之间设有滚筒,滚筒包括第一弧面部和第二弧面部,第一弧面部与第二弧面部可拆式联接,通过打开第一弧面部和第二弧面部的联接处,将装有发酵物质的发酵桶放入滚筒内,且锁紧滚筒,并转动滚筒一侧的滚动轴外界的把手,使滚筒旋转,从而使发酵桶内的发酵物质均匀的搅拌,操作简单,同时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发酵桶的转动装置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发酵桶的转动装置与发酵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发酵桶的转动装置与发酵桶的组合图。

附图标记

1 支撑架 11 第一支撑部

12 第二支撑部 13 条状固定部

14 安装部 2 滚筒

21 筒身 211 第一弧面部

212 第二弧面部 213 端面联接处

22 端盖 23 把手

231 联接部 232 手持部

3 发酵桶 31 桶体

311 透明窗口 32 桶盖

321 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发酵桶的转动装置,主要运用于真菌菌种发酵的转动装置,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第一支撑部11、第二支撑部12之间设有滚筒2,滚筒2内横向放置有用于发酵的发酵桶3,滚筒2包括筒身21及固定联接于筒身21两侧的端盖22,筒身21包括第一弧面部211及与第一弧面部211可拆式联接的第二弧面部212;端盖22设有滚动轴,滚动轴外端与第一支撑部11、第二支撑部12设有的安装孔旋转式联接;滚筒2其中一侧的滚动轴外接有一把手23,通过转动把手23,以带动滚筒2旋转式运动。本实施例例中,把手23与滚动轴可拆式联接,以便于滚筒2从支撑部设有的安装孔内拆离。

其中,发酵桶3包括桶体31及与桶体31卡接的桶盖32,桶体31的内壁固定联接有多根用于搅拌发酵桶3内发酵物质的搅拌杆33,桶体31侧壁设有用于观察发酵桶3内物质发酵情况的透明窗口311,桶盖32设有多个通孔321。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弧面部211与第二弧面部212的两端面联接处213均通过卡扣式联接。卡扣式的联接方便打开也便于闭合。

优选地,第一支撑部11、第二支撑部12上方中段设有安装部14,安装部14中心设有安装孔。设有的安装部14能更稳定的使滚筒2放置在支撑架1上方。其中,第一支撑部11与第二支撑部12均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状,使支撑架1更稳固,能承受更重的滚筒2。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部11与第二支撑部12平行设置,且第一支撑部11与第二支撑部12之间设有用于加固的条状固定部13。其中第一支撑部11与第二支撑部12平行设置,便于支撑架1整体受力的均衡,另外,设有的条状固定部13将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固定联接起来,更进一步的稳固了支撑架1。

进一步的,把手23包括与滚动轴传动联接的联接部231,及与联接部231外端旋转式联接的手持部232。优选地,把手23呈“Z”字型,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部11、第二支撑部12下方设有万向轮,其中,第一支撑部11下方设有两个,第二支撑部12下方设有两个,便于推动整个转动装置,另外,万向轮设有锁紧机构,在将整个转动装置推动到合适的位置的时候,即可锁紧万向轮,防止其移动。

进一步的,滚筒2为空心圆筒,以便于放置发酵桶。

请参阅图2、3,该实施例是转动装置与发酵桶3结合并具体运用的方式,具体的方式如下:

第一步:将把手23与滚动轴拆离,并取下滚筒2;

第二步:将滚筒2端面联接处213的卡扣打开,放入已经装有菌种物质的发酵桶3,并锁紧卡扣;

第三步:将装有发酵桶3的滚筒2安装在支撑架1上,并将把手23与滚动轴固定联接;

第四步:转动把手23。

其中,把手23将带动滚筒2转动从而使滚筒2内的发酵桶3转动,均匀的搅拌发酵桶3内的发酵物质,使发酵物质搅拌得更加均匀。

于其它实施例中,安装部14上方设有一槽口,槽口与安装孔相通以构成一个葫芦孔,该种实施方式可采用把手23与滚动轴为一体式结构;需要拆离滚筒2时,只需要滚动轴从槽口取出即可,减少了把手23从滚动轴拆离的步骤,操作更为方便、快捷。

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弧面部211与第二弧面部212的一端面采用铰链式联接,另一端面采用卡扣式联接。该种方式只需打开一侧的端面联接处213的卡扣,即可装入发酵桶3,操作更方便。

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1不需要平行设置,可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一定的角度设置即可。

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的梯形框内可设置加固条,更进一步的加固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

于其它实施例中,为了节约成本,可无需设置万象轮。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发酵桶的转动装置设有两个支撑部,在支撑部之间设有滚筒2,滚筒2包括第一弧面部211和第二弧面部212,第一弧面部211与第二弧面部212可拆式联接,通过打开第一弧面部211和第二弧面部212的联接处,将装有发酵物质的发酵桶3放入滚筒2内,且锁紧滚筒2,并转动滚筒2一侧的滚动轴外界的把手23,使滚筒2旋转,从而使发酵桶3内的发酵物质均匀的搅拌,操作简便,同时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