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回收装置和溶剂回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02443发布日期:2018-08-04 16:0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基于2016年6月16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6-0074837要求优先权的权益,其公开内容通过整体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合成橡胶生产过程中的溶剂回收装置和溶剂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橡胶是当今最有用的材料之一,并且具有弹性特征。然而,由橡胶树生产的天然橡胶的生产受到限制,用于替代天然橡胶的合成橡胶已经用于各个领域。合成橡胶是指具有与天然橡胶相同或相似物理性质的聚合物材料。合成橡胶包括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丙烯腈丁二烯橡胶或丁基橡胶等。在生产合成橡胶时,使用诸如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等方法。然而,用于生产合成橡胶的聚合方法有以下问题。例如,当通过本体聚合生产时,反应物的粘度急剧升高而造成机械负荷增加,随着反应的进行和进一步聚合,难以控制反应温度,因此存在商业大批量生产困难的缺点。此外,在悬浮聚合的情况下,引发剂(催化剂)溶解在单体中,单体分散在水中,然后引入分散剂来稳定所形成的悬浮液。在所有的悬浮聚合方法中,根据要聚合的单体,使用将单体颗粒分散使得聚合物在反应时不融合和聚集的表面活性剂并使用诸如水不溶性精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各种分散剂,因此存在最终产品的纯度降低的缺点。因此,为了大量生产合成橡胶,主要利用使用连续聚合反应器的溶液聚合法或乳液聚合法。为了在反应之后回收和再利用未反应的单体和溶剂,使用诸如蒸汽汽提和蒸馏的方法。在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2004-0042561号中详细描述了蒸汽汽提以这种方式回收溶剂的说明。通常,有多种方法来回收合成橡胶生产反应后生成的聚合物,但作为代表性的方法,使用汽提过程,其中将聚合物溶液引入高温水中并且使用蒸汽将溶剂蒸发并连同水蒸汽一起去除以便回收聚合物。技术实现要素:技术问题本申请旨在提供溶剂回收装置和溶剂回收方法。附图1是示出在普通合成橡胶生产时进行的溶剂回收工艺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常,在常规的合成橡胶生产过程中,将从供水源(10)供应的水和蒸汽与聚合的聚合物和溶剂的混合物混合并供应到汽提单元(20)。在汽提单元(20)中回收的溶剂被冷凝并通过溶剂流入管线(200)供应到蒸馏塔(30)。在第一蒸馏塔(30)和第二蒸馏塔(40)中净化的溶剂被回收。在上述方法中,使用蒸汽来输送聚合物与溶剂的混合物,并且供应蒸汽以便将汽提单元中的溶剂与聚合物分离。另外,第一蒸馏塔(30)和第二蒸馏塔(40)使用中压蒸汽(MP)作为热源,在该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为了减少合成橡胶的溶液聚合过程中消耗的能量,需要一种能够回收和利用废热的方法。技术方案本申请涉及溶剂回收装置和溶剂回收方法。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溶剂回收装置和使用该溶剂回收装置的溶剂回收方法,从用于将合成橡胶生产过程中在反应中使用的溶剂净化的蒸馏塔的上部冷凝器中排出的油雾的废热被回收,以通过使用该热量来加热供应到汽提单元的水或通过使用该热量用于蒸馏塔的再沸器,由此通过回收废弃的废热可以节省能量。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和/或”被用作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在之前和之后列出的组件的含义。这里诸如“第一”、“第二”、“第三”、“一侧”和“另一侧”等术语用于将一个组件与其他组件区分开,其中各个组件不受所述术语限制。在下文中,在解释本申请时,省略了与其相关的已知一般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溶剂回收装置和溶剂回收方法。本申请的溶剂回收装置和溶剂回收方法可以回收在合成橡胶生产过程中的反应之后在汽提单元中分离出的溶剂,然后通过在净化和再利用溶剂的过程中与上部流出蒸汽进行热交换来将用于供应到汽提单元中的水加热,并且将水供应到汽提单元中。在本说明书中,“汽提”是指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的分离和去除,其可以通过例如与蒸汽、惰性气体或空气等直接接触以及诸如加热和加压等方法进行,并且本文中的汽提可以用作与汽提、消散或分离相同的意义。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管道系统”可以指包括连接设备的管道或管线的结构,其中“管线”可以是与管道基本相同的意义,“流”可以指流体通过管线或管道的运动,并且这里的管线、管道和流可以共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本申请的合成橡胶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丁二烯橡胶(B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溶液聚合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SBR)等的过程。丁二烯橡胶(B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溶液聚合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SBR)等可以利用溶液聚合或乳液聚合的方法通过连续聚合来生产。当使用溶液聚合来生产合成橡胶时,聚合反应之后作为聚合物和溶剂的混合物的粘性材料溶液通过用蒸汽汽提而分离成溶剂和聚合物。而且,当使用乳液聚合生产合成橡胶时,在脱气后通过汽提将聚合反应后生成的聚合物和未反应的单体和溶剂分别分离。这样,从用于净化溶剂的蒸馏塔的上部冷凝器回收废热,以将用于供应到在通过溶液聚合或乳液聚合的方法生产丁二烯橡胶(B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溶液聚合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SBR)等的过程中使用的汽提单元中的水加热,由此可以减少蒸汽的使用量。另外,从蒸馏塔的上部冷凝器回收废热并将废热供应到蒸馏塔的再沸器中,由此可以减少蒸汽的使用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附图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仅被提供用来帮助理解本申请,因此本申请的技术范围不受限制。图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溶剂回收装置的图。参照图2,根据本申请的溶剂回收装置包括溶剂分离部分、净化部分和管道系统。例如,溶剂分离部分可以包括供水箱(10)、汽提单元(22)和连接供水箱(10)与汽提单元(22)的管道。管道可以包括供应水的供水管线(121)、蒸汽供应管线(131)以及聚合物和溶剂被引入的聚合物流入管线(101)。“汽提单元”是能够通过各沸点差将原材料中所含的多组分材料分离的设备,或者是用于将原材料中的气体和待与原材料分离的材料分离的汽提单元。作为汽提单元(22),考虑到待引入的原材料的组分或要被分离的组分等的沸点等,在本申请中可以使用具有各种形式的汽提单元。本申请的示例性汽提单元可通过将聚合物溶液引入热水中并使用蒸汽使溶剂与水蒸汽一起挥发来分离溶剂和聚合物。汽提单元可以被配置为使得包含待回收溶剂的聚合物溶液和在回收时提供所需热量的蒸汽流以彼此相反的方向(逆流)流动。在通过汽提回收聚合物的过程中,为了保持恒定的S/C(浆料含量,汽提单元中橡胶状聚合物的质量/汽提单元中除溶剂之外的内容物的总质量),可在汽提单元中填充水。在一个示例中,作为汽提单元或可以用作汽提器的汽提单元,例如可以使用具有通用结构的蒸馏塔或设备,并且优选可以使用形式为两个汽提单元相互连接的汽提单元。在一个示例中,汽提单元(22)可以包括原材料供应至的原料供应部分、用于排出汽提单元(22)的下部产物的第一流出部分和用于排出汽提单元(22)的上部产物的第二流出部分。第一流出部分可位于汽提单元(22)的下部和/或汽提单元的底部,并且第二流出部分可位于汽提单元(22)的上部和/或汽提单元的顶部。在本说明书中,“上部”可以指汽提单元内的相对较高的部分,并且更具体地,当汽提单元在纵向方向上(例如沿汽提单元的长度或高度方向)垂直平分时,它可以指两个分割区域的较高部分。在此,“下部”也可以指汽提单元内的相对较低的部分,并且更具体地,当汽提单元在纵向方向上(例如在汽提单元的长度或高度方向上)垂直平分时,可以指两个分割区域的较低部分。另外,汽提单元的“顶部”可以指汽提单元的最高部分并且可以位于汽提单元的上述上部,并且汽提单元的“底部”可以指汽提单元的最低部分并且可以位于汽提单元的上述下部。在一个示例中,在汽提单元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可以存在中部区域,并且汽提单元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区域在这里可以用作彼此的相对概念。例如,当汽提单元沿纵向方向平分时,汽提单元可分为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汽提可发生在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中。另外,当汽提单元在纵向方向上被三等分时,汽提单元可以被分成上部、中部和下部,在这种情况下,汽提在上部、中部和下部区域都可以发生,或者也可以仅发生在中部区域。在一个示例中,净化部分可以包括:蒸馏塔(31,41),用于蒸馏从溶剂流入管线(201)流出的溶剂和水的混合物,其中从汽提单元(22)排出的溶剂和水的混合物被引入溶剂流入管线(201)中;以及冷凝器(51),用于使从蒸馏塔(31,41)的顶部区域排出的顶部流(401)冷凝,并使其一部分回流至蒸馏塔(31,41)。“蒸馏塔”可以选自一般工业领域的蒸馏过程中使用的蒸馏塔。此时,每个蒸馏塔的操作条件,诸如每个蒸馏塔的数量和直径、压力和温度以及上部和下部流出物的回流比等,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只要分离过程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连续进行,它们是优选的。此外,冷凝器和/或热交换器(或再沸器)可以安装在蒸馏塔的每一个中。根据蒸馏塔的每一个,可以可选地安装或者可以不安装冷凝器和/或热交换器。另外,除非另有说明,冷凝器和热交换器可以是可省略的部件,即使它们在附图中示出。蒸馏塔(31,41)的“顶部”是指蒸馏塔(31,41)的塔的最高部分,并且可以被包括在蒸馏塔(31,32)的上述上部区域中,蒸馏塔(31,41)的“底部”是指蒸馏塔(31,41)的塔的最低部分,并且可以被包括在蒸馏塔(31,41)的上述下部区域中。“冷凝器”是与蒸馏塔分开安装的设备,其可以指用于通过诸如使其与从外部引入的冷却水接触的方法将从蒸馏塔排出的材料冷却的设备。例如,冷凝器(51)可以是用于将从蒸馏塔(31,41)的顶部区域排出的顶部流(401)冷凝的设备。而且,“再沸器”是安装在蒸馏塔外部的加热设备,其可以指用于将具有高沸点的流再次加热和蒸发的设备。例如,蒸馏装置的再沸器(411)可以是用于将从蒸馏塔(31,41)的底部区域排出的底部流加热的设备。溶剂分离部分和净化部分可以通过热交换器连接。例如,供水管线(121)可以通过水流入管线(611)连接到热交换器(61),热交换器(61)可以通过水流出管线(601)连接到供水管线(121),从蒸馏塔(41)的顶部排出的顶部流(401)可以流入热交换器(61),流过热交换器(61)并且通过回流管线(501)流入蒸馏塔(31,41)中。“热交换器”是单独安装在蒸馏塔外部并进行热交换以使彼此具有不同温度的两种流体流之间平稳地发生热传递的设备,例如,热交换器(61)可以是用于使从蒸馏塔(41)的顶部区域排出的顶部流(401)和水流入流(611)热交换的设备。在本申请的溶剂回收装置中,从蒸馏塔(41)的顶部区域排出的顶部流(401)和水流入流(611)在热交换器(61)中彼此热交换并通过水流出管线(601)供应到聚合物流入管线(101)中,由此可以减少传送聚合物与溶剂的混合物所需的能量和供应到汽提单元(22)的蒸汽的使用量。在一个示例中,净化部分可以包括第一蒸馏塔(31)和第二蒸馏塔(41)。本申请的蒸馏部分包括:第一蒸馏塔(31),用于将引入溶剂流入管线(201)中的溶剂和水的混合物蒸馏;第一再沸器(311),用于将从第一蒸馏塔(31)的底部区域排出的第一底部流(301)加热并使其一部分回流到第一蒸馏塔(31);以及第一流出管线(321),用于传送流出到第一蒸馏塔(31)下部的材料。此外,净化部分可以包括:第二蒸馏塔(41),用于蒸馏通过第一流出管线(321)引入的材料;第二再沸器(411),用于将从第二蒸馏塔(41)的底部区域排出的第二底部流(421)加热并将其一部分引入第二蒸馏塔(41)中;冷凝器(51),用于将从第二蒸馏塔(41)顶部排出的顶部流(401)冷凝并使其一部分回流到第一蒸馏塔(31)或第二蒸馏塔(41);以及热交换器(61),用于使顶部流(401)的一部分与从汽提部分流出的水流入流(611)进行热交换。在一个示例中,根据本申请的管道系统可以包括:第一管线,其形成为使得来自供水箱的水能够与混合物混合然后被引入到汽提单元中;第二管线,其形成为使得从溶剂分离部分回收的溶剂能够被引入到第一蒸馏塔中;以及第三管线,形成为使得在第一蒸馏塔中净化的溶剂能够被引入到第二蒸馏塔中。第一管线可以包括供水管线(121)、蒸汽供应管线(131)和聚合物流入管线(101)。例如,从供水箱(10)供应的供水管线(121)可以通过管道与蒸汽供应管线(131)、聚合物流入管线(101)和汽提单元(22)相互连接。优选地,它们可以流体地连接,使得从供水管线(10)和蒸汽供应管线(131)供应的水可以在蒸汽混合器(71)中混合,与聚合物和溶剂的混合物相混合,然后通过聚合物流入管线(101)被引入到汽提单元(22)中。第二管线可以包括用于将从汽提单元(22)排出的溶剂与水的混合物引入的溶剂流入管线(201),第三管线可以包括用于将从第一蒸馏塔排出的溶剂引入到第二蒸馏塔的第一流出管线(321)。管道系统可以包括第一热交换管线。例如,第一热交换管线可以包括供水管线(121)、水流入管线(611)、水流出管线(601)、热交换器(61)和冷凝器(51)。供水管线(121)可以通过水流入管线(611)与热交换器(61)连接,并且热交换器(61)可以通过水流出管线(601)与供水管线(121)连接。从蒸馏塔(41)顶部排出的顶部管线(401)可以流入热交换器(61),通过热交换器(61),然后与冷凝器(51)连接并通过回流管线(501)与蒸馏塔(31,41)连接。图3是通过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示意性地示出溶剂净化装置的图。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溶剂回收装置可以使从第一蒸馏塔(32)的底部区域排出的第一底部流(302)与从第二蒸馏塔(42)的顶部区域排出的第二顶部流(402)的至少一部分(442)在第一再沸器(312)中进行热交换。使用顶部流(402)的一部分(442)在第一再沸器(312)中将第一底部流(302)加热并供应到第一蒸馏塔(32)中,由此能够减少用于加热底部流的能量。在一个示例中,在第一再沸器(312)中与从第一蒸馏塔(32)的底部区域排出的第一底部流(302)热交换之后的从第二蒸馏塔(42)的顶部区域排出的顶部流(402),可以被供应至冷凝器(52)与热交换器(62)之间。汽提单元和冷凝器的细节与上述相同,因此省略。在上面的例子中,管道系统可以包括第二热交换管线。例如,第二热交换管线可以包括第一蒸馏塔的第一再沸器(312)和冷凝器(52)。第二热交换管线可以将第二蒸馏塔(42)的顶部流(402)的一部分(442)引入到第一蒸馏塔(32)的再沸器(312)中,可以在第一蒸馏塔的再沸器(312)中热交换,然后通过冷凝器(52)回流至第一蒸馏塔(32)或第二蒸馏塔(42)。本申请还涉及溶剂回收方法。溶剂回收方法可以通过上述溶剂回收装置来进行。该示例性方法可以包括:溶剂回收步骤,该步骤包括将包含聚合物组分和溶剂的混合物与来自供水箱的水混合然后将该混合物引入到汽提单元中的过程;以及溶剂净化步骤,在第一蒸馏塔和第二蒸馏塔中将在溶剂回收步骤中回收的溶剂净化,但是可以包括将第二蒸馏塔的顶部产物通过管道系统与在与混合物混合之前的水或与第一蒸馏塔的再沸器进行热交换的步骤。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溶剂回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供水流(121)和蒸汽供应流(131)引入蒸汽混合器(71)中并将它们混合;将从蒸汽混合器(71)排出的蒸汽供应到聚合物流入管线(101)并将其引入到汽提单元(22)中;通过溶剂流入管线(201)将在汽提单元(22)中分离出的溶剂引入第一蒸馏塔(31)中并蒸馏;通过第一再沸器(311)将从第一蒸馏塔(31)的底部区域排出的第一底部流(301)的一部分加热并使其回流至第一蒸馏塔(31);将蒸馏塔(31)的底部流的一部分引入第二蒸馏塔(41)中并蒸馏;通过第二再沸器(411)将从第二蒸馏塔(41)的底部区域排出的底部流加热并使其一部分回流到第二蒸馏塔(41);使从第二蒸馏塔(41)的顶部区域排出的顶部流冷凝并使其一部分回流;以及在热交换器(61)中使从第二蒸馏塔的顶部区域排出的顶部流与供水流(121)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热交换。在一个示例中,与水或再沸器进行热交换之前的顶部产物的温度(Ti)和与顶部产物热交换后的水或再沸器的流出流的温度(Ta)之间的差值(Ti-Ta)可以被控制以满足下面的等式1。[等式1]|Ti–Ta|≤60℃在溶剂回收方法中,通过将与水或再沸器进行热交换之前的顶部产物的温度(Ti)和与顶部产物热交换后的水或再沸器的流出流的温度(Ta)之间的差值(Ti-Ta)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减少冷凝器中使用的冷却水的量。如果与水或再沸器进行热交换之前的顶部产物的温度(Ti)和与顶部产物热交换后的水或再沸器的流出流的温度(Ta)之间的差值(Ti-Ta)在上述范围内,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60℃或更低、50℃或更低、40℃或更低,优选30℃或更低,并且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与水或再沸器进行热交换之前的顶部产物的温度(Ti)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它满足上述等式1即可,但其可以为110℃至160℃,例如110℃至150℃。与顶部产物热交换后的水或再沸器的流出流的温度(Ta)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它满足上述等式1即可,但其可以是90℃至140℃,例如95℃至135℃或100℃至130℃。在一个示例中,第二蒸馏塔的在与第一蒸馏塔的再沸器进行热交换之前的顶部产物的温度(Ti)和在与第二蒸馏塔的顶部产物进行热交换后再沸器的流出流的温度(Tb)之间的差值(Ti-Tb)可以被控制以满足下面的等式2。[等式2]│Ti-Tb│≤25℃在溶剂回收方法中,通过将与再沸器进行热交换之前的顶部产物的温度(Ti)和在与第二蒸馏塔的顶部产物热交换后再沸器的流出流的温度(Tb)之间的差值(Ti-Tb)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减少再沸器中使用的蒸汽量。在一个示例中,如果与再沸器进行热交换之前的顶部产物的温度(Ti)和在与第二蒸馏塔的顶部产物热交换后再沸器的流出流的温度(Tb)之间的差值(Ti-Tb)在上述范围内,则没有特别限定,并且可以为例如25℃或更低,或20℃,并且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与再沸器进行热交换之前的顶部产物的温度(Ti)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满足上述等式2即可,但其可以为130℃至160℃,例如130℃至150℃。与第二蒸馏塔的顶部产物进行热交换后再沸器的流出流的温度(Tb)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满足上述等式2即可,但其可以是120℃至140℃,例如,125℃至135℃。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蒸馏塔的顶部操作温度可以在95℃至105℃的范围内,底部操作温度可以在125℃至140℃的范围内。另外,第二蒸馏塔的顶部操作温度可以在110℃至160℃的范围内,底部操作温度可以在120℃至165℃的范围内。在一个示例中,本申请的第二蒸馏塔(41)的操作压力(P2)可以被控制为高于第一蒸馏塔(31)的操作压力(P1)。当第二蒸馏塔的顶部产物与水进行热交换时,对该蒸馏塔的操作压力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当第二蒸馏塔的顶部产物与再沸器进行热交换时,第二蒸馏塔的操作压力(P2)可以被控制为高于第一蒸馏塔的操作压力(P1)。例如,第二蒸馏塔的操作压力(P2)与第一蒸馏塔的操作压力(P1)之间的压力差(P2-P1)可以是0.6barg至2.5barg、0.6barg至2.2barg、0.6barg至1.9barg或0.7barg至1.6barg。在一个示例中,第二蒸馏塔的操作压力可以是2.5barg至7.5barg、3.0barg至7.0barg、3.5barg至6.5barg或4.0barg至6.0barg。另外,第一蒸馏塔的操作压力可以是3.5barg至5.0barg、3.5barg至4.5barg和3.5barg至4.0barg。在一个示例中,本申请的溶剂回收方法可以满足下面的等式3。[等式3]0.6≤P2-P1≤2.5barg在以上等式中,P2是第二蒸馏塔的压力,P1是第一蒸馏塔的压力。通过如上所述控制第一蒸馏塔(31)和第二蒸馏塔(41)的压力,可以按等式1来控制从第二蒸馏塔(41)顶部排出的顶部流(401)的温度和从热交换器(61)排出的水流出流的温度,从而有效地回收废热。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废热回收方法能够使从第一蒸馏塔(32)的底部区域排出的第一底部流(302)与从第二蒸馏塔(42)的顶部区域排出的顶部流(402)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再沸器(312)中进行热交换,并且能够使供水流(122)的至少一部分与从第二蒸馏塔(42)的顶部区域排出的顶部流(402)的剩余部分(452)进行热交换。利用顶部流(402)的一部分(442)在第一再沸器中将第一底部流(302)加热并供应至第一蒸馏塔(32),由此能够减少用于加热底部流的能量。在一个示例中,在第一再沸器(312)中与从第一蒸馏塔(32)的底部区域排出的第一顶部流(302)进行热交换的从第二蒸馏塔(42)的顶部区域排出的顶部流(402)可以被供应至冷凝器(52)和热交换器(62)之间。在一个示例中,在与水和再沸器进行热交换之前的顶部产物的温度(Ti)和与顶部产物热交换后的水和再沸器的流出流的温度(Ta)之间的差值(Ta-Ti)可以被控制以满足下面的等式1。[等式1]|Ti–Ta|≤60℃通过将与水和再沸器进行热交换之前的顶部产物的温度(Ti)和与顶部产物热交换后的水和再沸器的流出流的温度(Ta)之间的差值(Ti-Ta)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减少冷凝器中使用的冷却水的量。如果与水和再沸器进行热交换之前的顶部产物的温度(Ti)和与顶部产物热交换后的水和再沸器的流出流的温度(Ta)之间的差值(Ti-Ta)在上述范围内,则没有特别限定,并且可以为例如60℃或更低、50℃或更低、40℃或更低,优选30℃或更低,并且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与水和再沸器进行热交换之前的顶部产物的温度(Ti)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它满足上述等式1即可,但其可以为130℃至160℃,例如130℃至140℃。此外,与顶部产物热交换后的水和再沸器的流出流的温度(Ta)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它满足上述等式1即可,但其可以是90℃至140℃、95℃至135℃、100℃至130℃或101℃至127℃。在一个示例中,第二蒸馏塔的与第一蒸馏塔的再沸器和水进行热交换之前的顶部产物的温度(Ti)和与第二蒸馏塔的顶部产物进行热交换后再沸器的流出流的温度(Tb)之间的差值(Ti-Tb)可以控制为满足以下等式2。[等式2]│Ti-Tb│≤25℃通过将与水和再沸器进行热交换之前的顶部产物的温度(Ti)和在与第二蒸馏塔的顶部产物热交换后再沸器的流出流的温度(Tb)之间的差值(Ti-Tb)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减少冷凝器中使用的冷却水量并且能够减少再沸器中使用的蒸汽量。在一个示例中,如果与再沸器进行热交换之前的顶部产物的温度(Ti)和在与第二蒸馏塔的顶部产物热交换后再沸器的流出流的温度(Tb)之间的差值(Ti-Tb)在上述范围内,则没有特别限定,并且可以为例如25℃或更低或20℃或更低。与水或再沸器进行热交换之前的顶部产物的温度(Ti)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满足上述等式2即可,但其可以为130℃至160℃,例如130℃至150℃。与第二蒸馏塔的顶部产物进行热交换后再沸器的流出流的温度(Tb)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满足上述等式2即可,但其可以是120℃至160℃,例如,125℃至150℃。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蒸馏塔的顶部操作温度可以在95℃至105℃的范围内,底部操作温度可以在125℃至140℃的范围内。另外,第二蒸馏塔的顶部操作温度可以在130℃至160℃的范围内,底部操作温度可以在140℃至165℃的范围内。在上述示例中,本申请的第二蒸馏塔(41)的操作压力(P2)可以被控制为高于第一蒸馏塔(31)的操作压力(P1)。例如,第二蒸馏塔的操作压力(P2)与第一蒸馏塔的操作压力(P1)之间的压力差可以是0.6barg至2.5barg、0.6barg至2.2barg、0.6barg至1.9barg或0.7barg至1.6barg。在一个示例中,第二蒸馏塔的操作压力可以是4.0barg至7.5barg、4.1barg至7.0barg、4.1barg至6.5barg或4.2barg至6.0barg。另外,第一蒸馏塔的操作压力可以是3.0barg至5.0barg、3.2barg至4.5barg或3.5barg至4.0barg。在上面的例子中,本申请的溶剂回收方法可以满足下面的等式3。[等式3]0.6≤P2-P1≤2.5barg在上面的等式中,P2是第二蒸馏塔的压力,P1是第一蒸馏塔的压力。通过如上所述控制第一蒸馏塔(32)和第二蒸馏塔(42)的压力,可以按等式1来控制从第二蒸馏塔(42)顶部排出的顶部流(402)的温度和从热交换器(62)排出的水流出流(602)的温度,从而有效地回收废热。在一个示例中,待与水进行热交换的第二蒸馏塔的顶部产物的流量(A)和待与第一蒸馏塔的再沸器进行热交换的第二蒸馏塔的顶部产物的流量(B)之比可以是0.40至0.65。有益效果根据本申请,废热从蒸馏塔的上部冷凝器被回收并供应到汽提单元的热源,由此与常规合成橡胶生产过程相比,能够显著减少能量。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解释在合成橡胶的常规生产时执行的溶剂回收工艺的配置图;图2是应用了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过程废热回收方法的合成橡胶生产工艺的配置图;图3是应用了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过程废热回收方法的合成橡胶生产工艺的配置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通过根据本申请的示例和不符合本申请的比较例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但是本申请的范围不受以下示例的限制。[示例1]如图2所示,从供水箱(10)通过供水管线(121)供应的水和通过蒸汽供应管线(131)供应的蒸汽在蒸汽混合器(71)中进行混合并且被供应到汽提单元(22)。在汽提单元(22)中,从聚合物中分离出的溶剂被回收并通过溶剂流入管线(201)被引入到第一蒸馏塔(31)中。从第一蒸馏塔(31)的底部区域排出的第一底部流(301)通过第一再沸器(311)被再加热并回流到第一蒸馏塔(31)。从第一蒸馏塔(31)排出的溶剂通过第一流出管线(321)被引入第二蒸馏塔(41)中。从第二蒸馏塔(41)的底部区域排出的第二底部流(421)在第二再沸器(411)中被加热并回流到第二蒸馏塔(41)。供水流(121)的一部分(611)与从第二蒸馏塔(41)的顶部区域排出的顶部流(401)在热交换器(61)中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水流出管线(601)被供应到供水管线(121)。从第二蒸馏塔的顶部区域排出的顶部流(401)的温度为114℃,在顶部流(401)中热交换后的水流出流(601)经受的温度为109℃。第一蒸馏塔的操作压力为3.8barg,第二蒸馏塔受到的操作压力为2.5barg。[示例2]如图3所示,使用与示例1中相同的装置,不同之处在于供水流(122)的一部分(612)与从第二蒸馏塔(42)的顶部区域排出的顶部流(402)的一部分(452)在热交换器(62)中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水流出管线(602)被供应到供水管线(122),顶部流(402)的一部分(442)被引入第一再沸器(312)中并与第一蒸馏塔(32)的第一底部流(302)进行热交换。从第二蒸馏塔的顶部区域排出的顶部流(402)的温度为132℃,并且在热交换器(62)中进行热交换并从热交换器(62)排出的水流出流(602)经受101℃的温度。在与顶部流(402)的一部分(442)进行热交换之后,从第一再沸器(312)排出的流出流(332)的温度经受127℃。与热交换器(62)热交换的顶部流(402)的部分(452)和与第一再沸器(312)热交换的顶部流(402)的部分(442)之比为0.55。第一蒸馏塔的操作压力为3.5barg,第二蒸馏塔经受的操作压力为4.2barg。<比较例>如图1所示,使用与示例1中相同的装置,不同之处在于从第二蒸馏塔(40)的顶部区域排出的顶部流(400)通过冷凝器(55)冷凝,然后被引入第一蒸馏塔(30)或第二蒸馏塔(40)中,并且将供应到冷凝器(50)的冷却水的废热废弃。[表1]表1是将示例和比较例的操作条件进行比较的表格。[表2]蒸汽使用量(Kg/hr)比较例(常规)示例1示例2第一蒸馏塔2,7522,7520第二蒸馏塔3,6485,6946,708汽提单元供应5,50001,817使用总量11,9008,4468,524减少量-3,4543,376减少率(%)29.028.4如表2所示,当使用本申请的溶剂回收装置和溶剂回收方法生产合成橡胶时,能够减少至多3,454Kg/hr的蒸汽使用量,并且可以确认,与比较例相比,表现出28.4%或29.0%的减少率。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