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氏杆菌检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90235发布日期:2018-08-29 00:41阅读:17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布氏杆菌检出方法。



背景技术:

血培养的阳性瓶检测细菌传统染色方法为革兰氏染色,检测布氏杆菌也同样用革兰氏染色。但是,布氏杆菌因为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又由于菌体特别小,所以血培养出来的布氏杆菌在革兰氏染色方法下并不好发现,为了更好的鉴别布氏杆菌,所以用瑞氏染色进行细菌染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布氏杆菌检出方法,能够提高布氏杆菌的检出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布氏杆菌检出方法,使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法对布氏杆菌染色检出。

进一步地,取患者的血液进行布氏杆菌的分离培养,分离培养后使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法检出布氏杆菌。

进一步地,分离培养后制作血涂片,对血涂片染色前进行固定,防止细胞在染色过程中脱落。

进一步地,固定后使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法包括以下步骤,

(1)铅笔作标记,将血涂片平放在染色架上,蜡笔划线可防液体外溢。

(2)血涂片自然干燥后,滴瑞氏-姬姆萨染液(a液)数滴覆盖血片,染1分钟。

(3)滴加稍多体积的缓冲液(b液),用吸耳球将其与染液吹匀,染5分钟。

(4)慢慢摇动玻片,然后用细的自来水流从玻片的一侧冲去染液(不要先倒去染液再冲水),待血片自然干燥后(或用滤纸吸干),即可镜检。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用患者的血液进行布氏杆菌的分离培养,瑞氏-姬姆萨染色法分离培养鉴定血液中布氏杆菌法是布氏杆菌病诊断的“金标准”;

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法对血涂片进行布氏杆菌的检测可以更为直观地判断布氏杆菌病是否存在,相对于革兰染色法电镜下布氏杆菌与背景相比颜色差别较小不容易区分,瑞氏-姬姆萨染色法得到的结果能够更加清晰被观察到,颜色区分明显,在电镜下很容易观察;

提高布氏杆菌病的检出率,作为布氏菌病诊断的依据。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中瑞氏-姬姆萨染色法得到的布氏杆菌视野下的电镜图片。

附图2是本发明中革兰染色法得到的布氏杆菌视野下的电镜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2所示,相对于革兰染色法电镜下布氏杆菌与背景相比颜色差别较小不容易区分,瑞氏-姬姆萨染色法得到的结果能够更加清晰被观察到,布氏杆菌被染成蓝紫色,在电镜下很容易观察。

取患者的血液进行布氏杆菌的分离培养,分离培养后使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法检出布氏杆菌,分离培养后制作血涂片,对血涂片染色前进行固定,防止细胞在染色过程中脱落。

固定后使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法包括以下步骤,

(1)铅笔作标记,将血涂片平放在染色架上,蜡笔划线可防液体外溢。

(2)血涂片自然干燥后,滴瑞氏-姬姆萨染液(a液)数滴覆盖血片,染1分钟。

(3)滴加稍多体积的缓冲液(b液),用吸耳球将其与染液吹匀,染5分钟。

(4)慢慢摇动玻片,然后用细的自来水流从玻片的一侧冲去染液(不要先倒去染液再冲水),待血片自然干燥后(或用滤纸吸干),即可镜检。

制作血涂片时有以下注意事项,

(1)冲洗时应流水冲洗,不能先倒掉染液,以防染料沉着在血涂片上。冲洗时间不能过久,以防脱色。如血涂片上有染料颗粒沉积,可滴加甲醇,然后立即用流水冲洗。

(2)染色过淡可以复染,复染时应先加缓冲液,然后加染液。染色过深可用流水冲洗或浸泡,也可用甲醇脱色。

(3)瑞氏染色|液由瑞氏染料、甲醇(ar级以上)和甘油组成,b液为磷酸盐缓冲液(ph6.4~ph6.8)

这样检测出来了布氏杆菌,在临床上是报疑似布氏杆菌,临床患者血培养报阳性三天以上后,阳性瓶保留送疾控中心做pcr确诊。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布氏杆菌检出方法,取患者的血液进行布氏杆菌的分离培养,分离培养后使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法检出布氏杆菌。本发明用于检测血液中的布氏杆菌能够使结果更加清晰,作为诊断布氏杆菌病的检测方法,检出率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军;崔海霞;秦静;杨娇敏;杜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坊医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8.01.19
技术公布日:2018.08.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