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二乙基壬烷-4,6-二酮的一种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52200发布日期:2018-08-10 21:15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合成领域,尤其涉及3,7-二乙基壬烷-4,6-二酮的一种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7-二乙基壬烷-4,6-二酮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电子元件涂料,目前国内外报道的合成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

1951年,eugeneh.man等人在“theclaisenacylationofmethylketoneswithbranchedchainaliphaticesters1,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1951,vol.73,p.901”中报道了一种合成3,7-二乙基壬烷-4,6-二酮的方法,该方法是采用2-乙基丁酸为起始原料,经六步反应制得到3,7-二乙基壬烷-4,6-二酮。此方法虽然每步操作简单,但其工艺步骤较多且中间体6由于沸点低难以纯化;最后一步反应本身较复杂,反应产生的苯酚不容易除去,终产物极难纯化且收率低。反应式如下:

1951年,braendstroem等同样以2-乙基丁酸为起始原料,通过三步反应得到3,7-二乙基壬烷-4,6-二酮(arkivfoerkemi,1951,vol.3,p.365)。此方法虽然步骤简单,但收率较低,反应条件苛刻。反应式如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3,7-二乙基壬烷-4,6-二酮的一种制备方法,以低成本的间苯二甲酸二甲酯为原料,通过四步反应制备3,7-二乙基壬烷-4,6二酮,该方法成本低廉、合成工艺短、操作方便、安全且收率高,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7-二乙基壬烷-4,6-二酮的一种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0ˉ5℃下,将溶于有机溶剂的间苯二甲酸二甲酯缓慢滴加到格氏试剂中,升温至20ˉ25℃,发生消去、加成反应,经淬灭、萃取、浓缩、重结晶得3,3'-(1,3-亚苯基)双(3-戊醇);

s2.将3,3'-(1,3-亚苯基)双(3-戊醇)溶于溶剂,加入催化剂,通氢气,升温至100℃反应16ˉ18h,冷却、过滤、洗涤、萃取、水洗、旋蒸、干燥得1,3-二(3-戊基)苯;

s3.将1,3-二(3-戊基)苯溶于混合溶剂中,降温至-40ˉ-35℃,加入液氨,在0.5ˉ1h内分批加入碱金属,发生birch还原反应;反应结束后,缓慢升温至室温,淬灭、萃取、浓缩、干燥得1,5-二(3-戊基)-1,4-环己二烯与1,3-二(3-戊基)-1,4-环己二烯的混合物;

s4.在温度<20℃下,将s3所得混合物负载于硅胶,降温至<-78ˉ-70℃,随即通入臭氧,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用萃取剂从硅胶上冲洗下来,加入淬灭剂进行淬灭,水洗、旋蒸、干燥、浓缩过柱,得终产物3,7-二乙基壬烷-4,6二酮。

进一步地,所述s1中所述格氏试剂为乙基溴化镁、乙基氯化镁和乙基碘化镁中的一种,所述格氏试剂与间苯二甲酸二甲酯的摩尔比为4ˉ6:1。

进一步地,所述s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和乙醚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s2中所述溶剂与3,3'-(1,3-亚苯基)双(3-戊醇)的质量比为3ˉ9:1,所述溶剂为冰乙酸和甲酸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s2中所述催化剂与3,3'-(1,3-亚苯基)双(3-戊醇)的质量比为0.05ˉ0.19:1,所述催化剂为10%钯/碳、10%铂/碳、10%铑/碳和10%钌/碳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s3中所述混合溶剂与1,3-二(3-戊基)苯的质量比为5ˉ15:1,所述混合溶剂中四氢呋喃与醇的质量比为3:1ˉ2,所述醇为乙醇、异丙醇、仲丁醇和叔丁醇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s3中所述1,3-二(3-戊基)苯与碱金属的摩尔比为1:5ˉ10,所述碱金属为钠、钾和锂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s4中所述硅胶与混合物的质量比为2.5ˉ6:1,所述硅胶为100ˉ300目。

进一步地,所述萃取用萃取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和二氯甲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s1所用萃取剂优选乙酸乙酯;所述s2和s3所用萃取剂优选石油醚;所述s4所用萃取剂优选二氯甲烷。

进一步地,所述淬灭用淬灭剂为氯化铵、水和二甲硫醚中的至少一种;所述s1所用淬灭剂优选氯化铵;所述s3所用淬灭剂优选水;所述s4所用淬灭剂优选二甲硫醚。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以低成本的间苯二甲酸二甲酯为原料,通过消去、加成,催化氢化反应,birch还原和臭氧氧化四步反应制备3,7-二乙基壬烷-4,6二酮,所述方法成本低廉、合成工艺短、反应条件温和、操作方便、安全且收率高,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3,7-二乙基壬烷-4,6二酮的合成路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s1.将乙基溴化镁(700ml,5.5eq)加到三口瓶中,在0℃下,滴加含有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0g,1.0eq)的四氢呋喃(100g)溶液。滴加完毕后,自然升温到25℃,体系反应2.5-4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缓慢倒入氯化铵水溶液中,用乙酸乙酯(1000g)萃取产物2ˉ3,浓缩有机相至干,残渣用正庚烷重结晶,得3,3'-(1,3-亚苯基)双(3-戊醇),收率为76.8%。

s2.将上述3,3'-(1,3-亚苯基)双(3-戊醇)(10g,1.0eq)溶于醋酸(50g),倒入高压釜中,加入10%pd/c(0.5g),氢气置换,使内压为1.0-2.0mpa,外浴加热到100℃,反应16h,待反应完毕后,冷却,过滤,滤饼用石油醚洗涤,分出石油醚相,醋酸相用石油醚(100g)萃取,合并石油醚相,并用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洗涤过后,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旋干,得1,3-二(3-戊基)苯,收率为80.2%。

s3.将1,3-二(3-戊基)苯(3.5g,1.0eq)溶于四氢呋喃(20g)-异丙醇(10g),将体系内温降至-40℃,加入液氨(10g);在40min内缓慢分批加入金属锂(1.13g,10eq),加完后-35℃反应1-3h,原料反应完毕,缓慢升到室温,向体系中加入水进行淬灭反应,用石油醚萃取后,将有机相浓缩至干,得1,5-二(3-戊基)-1,4-环己二烯与1,3-二(3-戊基)-1,4-环己二烯的混合物(3.4g)。

s4.将s3中所得的混合物(2g)负载在硅胶上(5g),将硅胶装入u-型管中,降温至-70℃,缓慢通入臭氧直至硅胶变色,缓慢升温,将产物从硅胶上用二氯甲烷萃取下来,用二甲硫醚淬灭,水洗,旋干,浓缩液过柱(pe:ea20:1),得3,7-二乙基壬烷-4,6-二酮,收率为40%。

实施例2

s1.将乙基溴化镁(420ml,5.5eq)加到三口瓶中,在0℃下,滴加含有间苯二甲酸二甲酯(30g,1.0eq)的四氢呋喃(50g)溶液。滴加完毕后,自然升温到25℃,体系反应2.5-4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缓慢倒入氯化铵水溶液中,用乙酸乙酯(600g)萃取产物2ˉ3,浓缩有机相至干,残渣用正庚烷重结晶,得3,3'-(1,3-亚苯基)双(3-戊醇),收率为74.2%。

s2.将上述3,3'-(1,3-亚苯基)双(3-戊醇)(30g,1.0eq)溶于醋酸(250g),倒入高压釜中,加入10%pd/c(5.5g),氢气置换,使内压为1.5-2.0mpa,外浴加热到100℃,反应16h,待反应完毕后,冷却,过滤,滤饼用石油醚洗涤,分出石油醚相,醋酸相用石油醚(500g)萃取,合并石油醚相,并用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洗涤过后,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旋干,得1,3-二(3-戊基)苯,收率为92.3%。

s3.将1,3-二(3-戊基)苯(10g,1.0eq)溶于四氢呋喃(50g)-异丙醇(30g),将体系内温降至-40℃,加入液氨(30g);在40min内缓慢分批加入金属锂(1.61g,5eq),加完后-35℃反应1-3h,原料反应完毕,缓慢升到室温,向体系中加入水进行淬灭反应,用石油醚萃取后,将有机相浓缩至干,得1,5-二(3-戊基)-1,4-环己二烯与1,3-二(3-戊基)-1,4-环己二烯的混合物(9.4g)。

s4.将s3中所得的混合物(3g)负载在硅胶上(10g),将硅胶装入u-型管中,降温至-70℃,缓慢通入臭氧直至硅胶变色,缓慢升温,将产物从硅胶上用二氯甲烷萃取下来,用二甲硫醚淬灭,水洗,旋干,浓缩液过柱(pe:ea20:1),得3,7-二乙基壬烷-4,6-二酮,收率为38%。

实施例3

s1.将乙基溴化镁(700ml,5.5eq)加到三口瓶中,在0℃下,滴加含有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0g,1.0eq)的四氢呋喃(100g)溶液。滴加完毕后,自然升温到25℃,体系反应2.5-4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缓慢倒入氯化铵水溶液中,用乙酸乙酯(1000g)萃取产物2ˉ3,浓缩有机相至干,残渣用正庚烷重结晶,得3,3'-(1,3-亚苯基)双(3-戊醇),收率为76.8%。

s2.将上述3,3'-(1,3-亚苯基)双(3-戊醇)(30g,1.0eq)溶于醋酸(200g),倒入高压釜中,加入10%pd/c(4.5g),氢气置换,使内压为1.3-1.6mpa,外浴加热到100℃,反应18h,待反应完毕后,冷却,过滤,滤饼用石油醚洗涤,分出石油醚相,醋酸相用石油醚(500g)萃取,合并石油醚相,并用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洗涤过后,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旋干,得1,3-二(3-戊基)苯,收率为90.4%。

s3.将1,3-二(3-戊基)苯(2.0g,1.0eq)溶于四氢呋喃(20g)-异丙醇(10g),将体系内温降至-40℃,加入液氨(7g);在30min内缓慢分批加入金属锂(0.48g,7.5eq),加完后-35℃反应2-3h,原料反应完毕,缓慢升到室温,向体系中加入水进行淬灭反应,用石油醚萃取后,将有机相浓缩至干,得1,5-二(3-戊基)-1,4-环己二烯与1,3-二(3-戊基)-1,4-环己二烯的混合物(2g)。

s4.将s3中所得的混合物(3g)负载在硅胶上(10g),将硅胶装入u-型管中,降温至-70℃,缓慢通入臭氧直至硅胶变色,缓慢升温,将产物从硅胶上用二氯甲烷萃取下来,用二甲硫醚淬灭,水洗,旋干,浓缩液过柱(pe:ea20:1),得3,7-二乙基壬烷-4,6-二酮,收率为35%。

实施例4

s1.将乙基溴化镁(700ml,5.5eq)加到三口瓶中,在0℃下,滴加含有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0g,1.0eq)的四氢呋喃(100g)溶液。滴加完毕后,自然升温到25℃,体系反应2.5-4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缓慢倒入氯化铵水溶液中,用乙酸乙酯(1000g)萃取产物2ˉ3,浓缩有机相至干,残渣用正庚烷重结晶,得3,3'-(1,3-亚苯基)双(3-戊醇),收率为76.8%。

s2.将上述3,3'-(1,3-亚苯基)双(3-戊醇)(30g,1.0eq)溶于醋酸(150g),倒入高压釜中,加入10%pd/c(4.0g),氢气置换,使内压为1.3-1.6mpa,外浴加热到100℃,反应18h,待反应完毕后,冷却,过滤,滤饼用石油醚洗涤,分出石油醚相,醋酸相用石油醚(500g)萃取,合并石油醚相,并用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洗涤过后,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旋干,得1,3-二(3-戊基)苯,收率为93.4%。

s3.将1,3-二(3-戊基)苯(3.5g,1.0eq)溶于四氢呋喃(20g)-异丙醇(10g),将体系内温降至-40℃,加入液氨(10g);在35min内缓慢分批加入金属锂(0.79g,7.0eq),加完后-35℃反应2-3h,原料反应完毕,缓慢升到室温,向体系中加入水进行淬灭反应,用石油醚萃取后,将有机相浓缩至干,得1,5-二(3-戊基)-1,4-环己二烯与1,3-二(3-戊基)-1,4-环己二烯的混合物(3.4g)。

s4.将s3中所得的混合物(1g)负载在硅胶上(5g),将硅胶装入u-型管中,降温至-70℃,缓慢通入臭氧直至硅胶变色,缓慢升温,将产物从硅胶上用二氯甲烷萃取下来,用二甲硫醚淬灭,水洗,旋干,浓缩液过柱(pe:ea20:1),得3,7-二乙基壬烷-4,6-二酮,收率为39%。

对比例1

s1.将乙基溴化镁(512ml,4.0eq)加到三口瓶中,在0℃下,滴加含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0g,1.0eq)的四氢呋喃(100g)溶液,滴加完毕后,自然升温到25℃,体系反应2.5-4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缓慢加到氯化铵水溶液中,用乙酸乙酯(1000g)萃取产物2ˉ3次,浓缩有机相至干,残渣用正庚烷重结晶,得3,3'-(1,3-亚苯基)双(3-戊醇),收率为55.4%。

s2.将上述3,3'-(1,3-亚苯基)双(3-戊醇)(10g,1.0eq)溶于乙醇(100g)中,并将该溶液倒入高压釜中,加入10%pd/c(2.0g),氢气置换,使内压为1.0-1.5mpa,外浴加热到35℃,反应48h,待反应完毕后,冷却,过滤,滤饼用石油醚洗涤,分出石油醚相,醋酸相用石油醚(500g)萃取,合并石油醚相,并用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旋干,残渣过柱(纯pe)得1,3-二(3-戊基)苯,收率为30.4%。

s3.将1,3-二(3-戊基)苯(1.0g,1.0eq)溶于四氢呋喃(20g)-异丙醇(10g),将体系内温降至-78℃,加入液氨(5g);在45min内缓慢分批加入金属锂(0.31g,10eq),加完后-78℃下反应2-3h,反应结束后,缓慢升到室温,向体系中加入水淬灭反应,用石油醚萃取,有机相浓缩至干,得1,5-二(3-戊基)-1,4-环己二烯与1,3-二(3-戊基)-1,4-环己二烯的混合物,收率为0%。

对比例2

s1.将乙基溴化镁(580ml,4.5eq)加到三口瓶中,在0℃下,滴加含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0g,1.0eq)的四氢呋喃(100g)溶液。滴加完毕后,自然升温到25℃,体系反应2.5-4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缓慢加到氯化铵水溶液中,用乙酸乙酯(1000g)萃取产物2ˉ3次,浓缩有机相至干,浓缩液用正庚烷重结晶,得3,3'-(1,3-亚苯基)双(3-戊醇),收率为63.4%。

s2.将上述3,3'-(1,3-亚苯基)双(3-戊醇)(10g,1.0eq)溶于乙醇(100g)中,加入5ml醋酸,并将该溶液倒入高压釜中,加入10%pd/c(2.0g),氢气置换,使内压为1.0-1.5mpa,外浴加热到100℃,反应48h,待反应完毕后,冷却,过滤,滤饼用石油醚洗涤,分出石油醚相,醋酸相用石油醚(500g)萃取,合并石油醚相,并用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旋干,残渣过柱(纯pe)得1,3-二(3-戊基)苯,收率为60.4%。

s3.将1,3-二(3-戊基)苯(1.0g,1.0eq)溶于四氢呋喃(20g)-异丙醇(10g),将体系内温降至-35℃,加入液氨(5g),之后缓慢分批加入金属锂(0.31g,10eq)耗时约45min,加完后-35℃反应2-3h,待反应完全,缓慢升到室温,向体系中加入水淬灭反应,用石油醚萃取,有机相浓缩至干,得到1,5-二(3-戊基)-1,4-环己二烯与1,3-二(3-戊基)-1,4-环己二烯的混合物(0.95g)。

s4.将s3中所得的混合物(1.0g,1.0eq)溶解于二氯甲烷(35g),降温温至-70℃,缓慢通臭氧直至硅胶变色,缓慢升温,用二甲硫醚淬灭,水洗,旋干,浓缩液过柱(pe:ea20:1),没有得到3,7-二乙基壬烷-4,6-二酮,而是得到1,3-二(3-戊基)苯,收率为0%。

对比例3

s1.将乙基溴化镁(580ml,4.5eq)加到三口瓶中,在0℃下,滴加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0g,1.0eq)的四氢呋喃(100g)溶液。滴加完毕后,自然升温到25℃,体系反应2.5-4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缓慢加到氯化铵水溶液中,用乙酸乙酯(1000g)萃取产物2ˉ3次,浓缩有机相至干,残渣用正庚烷重结晶,得3,3'-(1,3-亚苯基)双(3-戊醇),收率为65.4%。

s2.将上述3,3'-(1,3-亚苯基)双(3-戊醇)(25g,1.0eq)溶于醋酸(150g)中,并将该溶液倒入高压釜中,加入10%pd/c(4.0g),氢气置换,使内压为1.0-1.5mpa,外浴加热到100℃,反应22h,待反应完毕后,冷却,过滤,滤饼用石油醚洗涤,分出石油醚相,醋酸相用石油醚(500g)萃取,合并石油醚相,并用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旋干,得1,3-二(3-戊基)苯,收率为90.4%。

s3.将1,3-二(3-戊基)苯(1.0g,1.0eq)溶于四氢呋喃(20g)-异丙醇(10g),将体系内温降至-35℃,加入液氨(5g),之后缓慢分批加入金属锂(0.31g,10eq)耗时约45min,加完后-35℃反应2-3h,待反应完全,缓慢升到室温,向体系中加入水淬灭反应,用石油醚萃取,有机相浓缩至干,得到1,5-二(3-戊基)-1,4-环己二烯与1,3-二(3-戊基)-1,4-环己二烯的混合物(0.95g)。

s4.将s3中所得的混合物(1g)负载在硅胶上(5g),将硅胶装入u-型管中,降温温至-30℃,缓慢通臭氧,直至硅胶变色,缓慢升温,将产物从硅胶上用二氯甲烷萃取下来,用二甲硫醚淬灭,水洗,旋干,残渣过柱(pe:ea20:1),得3,7-二乙基壬烷-4,6-二酮,收率为19%。

核磁检测:

s1产物:1hnmr(400mhz,dmso)δ7.30(s,1h),7.23-7.13(m,3h),4.42(s,2h),1.69(qt,j=14.3,7.3hz,8h),0.61(t,j=7.3hz,12h);产物为3'-(1,3-亚苯基)双(3-戊醇)。

s2产物:1hnmr(400mhz,cdcl3)δ7.21(t,j=7.6hz,1h),6.96(dd,j=7.6,1.7hz,2h),6.90(s,1h),2.35-2.25(m,2h),1.77-1.64(m,4h),1.62-1.50(m,4h),0.79(t,j=7.4hz,12h);产物为1,3-二(3-戊基)苯。

s4产物:1hnmr(400mhz,cdcl3)δ15.81(s,1h),5.44(s,1h),2.06-1.94(m,2h),1.68-1.43(m,8h),0.87(t,j=7.3hz,12h);产物为3,7-二乙基壬烷-4,6-二酮。

通过实施例1ˉ5与对比例1ˉ3的比较发现,当反应中所用的溶剂种类、反应条件和原料的投料量范围与所述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不同时,所得产物的产率不同,不符合权利要求所述的范围条件的反应反应所得产物的收率低,甚至无目标产物生成。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