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防霉排水PVC管材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76387发布日期:2019-01-18 23:58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防霉排水pvc管材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家用排水系统也不仅仅只是完成排水排污功能就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也就是说,居民对排水管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目前市场上家用排水排污口常用异味、霉变等问题发生,普通抗菌涂层因其粘附性差,也很难通过双层共挤出工艺加工,即使进行抗菌涂层的加工,加工后的产品也很容易脱层造成失效。

有鉴于此,为了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减少霉变与异味的困扰,本申请人对此进行专门研究,开发出一种抗菌防霉排水pvc管材及其生产方法,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抗菌防霉排水pvc管材,以达到抗菌防霉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菌防霉排水pvc管材,包括作为内层的抗菌防霉层和作为外层的pvc复合材料层;所述抗菌防霉层为纳米金属离子/pvc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pvc100份、纳米金属离子0.5-2份、稳定剂3.5-5.5份、氯化聚乙烯8-12份、硬脂酸0.5-1.5份、硬脂酸铅1-3份、聚乙烯蜡0.2-0.8份、加工助剂0.5-2份、复合偶联剂0.5-1份、大分子载荷1-5份、大分子相容剂0.5-4份。进一步地,为了达到抗菌抗霉的效果,所述纳米金属离子为纳米银离子、纳米金离子、纳米锌离子、纳米铜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进一步地,为了使纳米金属离子更好地分散,所述大分子载荷为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抗菌抗霉层的附着力,所述大分子相容剂为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防霉排水pvc管材的生产方法,采取方案如下:

一种抗菌防霉排水pvc管材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抗菌防霉层原料的混合:取纳米金属离子0.5-2份、大分子载荷1-5份在40~60℃温度下进行低速混合10-20min,再倒入pvc100份、稳定剂3.5-5.5份、氯化聚乙烯8-12份、硬脂酸0.5-1.5份、硬脂酸铅1-3份、聚乙烯蜡0.2-0.8份、加工助剂0.5-2份、复合偶联剂0.5-1份、大分子相容剂0.5-4份,在110~130℃温度下高度混合15-30min,然后冷混,出料;

(2)pvc复合材料层物料的混合:按照配比分别称取pvc、稳定剂、氯化聚乙烯、硬脂酸、硬脂酸铅、加工助剂、钛白粉和碳酸钙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高速混合至110-120℃,然后冷混,出料;

(3)双层抗菌防霉排水pvc管材的制备:将步骤(1)(2)混合出料的物料进行双层挤出,得到管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pvc复合材料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pvc100份、稳定剂3.5-5.5份、氯化聚乙烯5-8份、硬脂酸0.1-1份,硬脂酸铅0.3-1.5份、加工助剂0.1-1份、钛白粉2-4份、碳酸钙10-30份。

本发明抗菌抗霉的原理以及实现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采用纳米金属离子作为抗菌除霉剂,对黑曲霉菌、出芽短梗霉菌、绳状青霉菌球毛壳菌、绿粘帚霉菌等具有很好的抑制生长作用。

(2)纳米金属离子作为抗菌除霉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但由于不能有效分散,导致成本大大提升,本发明使用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对抗菌除霉剂进行有效分散,其材料特点为多孔,用于装载纳米金属离子,使其分散性能大大提升,提高了纳米金属离子的利用率,增加了效能,克服了通过传统方式利用纳米金属离子带来的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且本发明产品能达到性能要求。

(3)本发明采用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来提升上述除霉剂(纳米金属离子)、装载剂(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与基材聚氯乙烯的相容性,使抗菌防霉层不易脱落,提升其长效性。

(4)本发明制备的抗菌除霉pvc管材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不高,适合工业化推广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及其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能够更清楚更完善的揭露,兹提供了三个实施例作如下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抗菌防霉排水pvc管材,包括作为内层的抗菌防霉层和作为外层的pvc复合材料层;抗菌防霉层为纳米金属离子/pvc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pvc100份、纳米金属离子0.5份、稳定剂3.5份、氯化聚乙烯10份、硬脂酸0.5份、硬脂酸铅1份、聚乙烯蜡0.2份、加工助剂0.5份、复合偶联剂0.5份、大分子载荷1份、大分子相容剂0.5份。

抗菌防霉层所用的纳米金属离子为纳米银离子、纳米锌离子。

抗菌防霉层所用的大分子载荷为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

抗菌防霉层所用的大分子相容剂为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1)抗菌防霉层原料的混合:取纳米金属离子0.5份、大分子载荷1份在40℃温度下进行低速混合10min,再倒入pvc100份、稳定剂3.5份、氯化聚乙烯8份、硬脂酸0.5-份、硬脂酸铅1份、聚乙烯蜡0.2份、加工助剂0.5份、复合偶联剂0.5份、大分子相容剂0.5份,在110℃温度下高度混合15min,然后冷混,出料;

(2)pvc复合材料层物料的混合:取pvc100份、稳定剂3.5份、氯化聚乙烯5份、硬脂酸0.1份,硬脂酸铅0.3份、加工助剂0.1份、钛白粉2份、碳酸钙10份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高速混合至110℃,然后冷混,出料;

(3)双层抗菌防霉排水pvc管材的制备:将步骤(1)(2)混合出料的物料进行双层挤出,得到管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抗菌防霉排水pvc管材,包括作为内层的抗菌防霉层和作为外层的pvc复合材料层;抗菌防霉层为纳米金属离子/pvc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pvc100份、纳米金属离子1份、稳定剂4份、氯化聚乙烯8份、硬脂酸1份、硬脂酸铅3份、聚乙烯蜡0.5份、加工助剂1份、复合偶联剂1份、大分子载荷2份、大分子相容剂2份

抗菌防霉层所用的纳米金属离子为纳米金离子、纳米铜离子。

抗菌防霉层所用的大分子载荷为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

抗菌防霉层所用的大分子相容剂为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1)抗菌防霉层原料的混合:取纳米金属离子1份、大分子载荷2份在50℃温度下进行低速混合15min,再倒入pvc100份、稳定剂4份、氯化聚乙烯8份、硬脂酸3份、硬脂酸铅3份、聚乙烯蜡0.5份、加工助剂1份、复合偶联剂1份、大分子相容剂2份,在120℃温度下高度混合20min,然后冷混,出料;

(2)pvc复合材料层物料的混合:取pvc100份、稳定剂4.5份、氯化聚乙烯6.5份、硬脂酸0.5份,硬脂酸铅1份、加工助剂0.5份、钛白粉3份、碳酸钙20份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高速混合至115℃,然后冷混,出料;

(3)双层抗菌防霉排水pvc管材的制备:将步骤(1)(2)混合出料的物料进行双层挤出,得到管材。

实施例3

一种抗菌防霉排水pvc管材,包括作为内层的抗菌防霉层和作为外层的pvc复合材料层;内层抗菌防霉层为纳米金属离子/pvc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pvc100份、纳米金属离子2份、稳定剂5.5份、氯化聚乙烯12份、硬脂酸1.5份、硬脂酸铅3份、聚乙烯蜡0.8份、加工助剂2份、复合偶联剂1份、大分子载荷5份、大分子相容剂4份。

抗菌防霉层所用的纳米金属离子为纳米银离子、纳米铜离子、纳米锌离子。

抗菌防霉层所用的大分子载荷为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

抗菌防霉层所用的大分子相容剂为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1)抗菌防霉层原料的混合:取纳米金属离子2份、大分子载荷5份在60℃温度下进行低速混合20min,再倒入pvc100份、稳定剂5.5份、氯化聚乙烯12份、硬脂酸1.5份、硬脂酸铅3份、聚乙烯蜡0.8份、加工助剂2份、复合偶联剂1份、大分子相容剂4份,在130℃温度下高度混合30min,然后冷混,出料;

(2)pvc复合材料层物料的混合:取pvc100份、稳定剂5.5份、氯化聚乙烯8份、硬脂酸1份,硬脂酸铅1.5份、加工助剂1份、钛白粉4份、碳酸钙30份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高速混合至120℃,然后冷混,出料;

(3)双层抗菌防霉排水pvc管材的制备:将步骤(1)(2)混合出料的物料进行双层挤出,得到管材。

本发明实施例1-3采用gb/t24128-2009塑料防霉性能测试方法,采用的实验菌种为:黑曲霉as3.315、出芽短梗霉as3.837、绳状青霉as3.3875、球毛壳as3.3601、绿粘帚霉as3.3987,测试结果如下:

根据gb/t24128-2009塑料防霉性能测试方法的测定,样品表面观察到的霉菌生长情况评价如下:

0-不生长

1-痕迹生长(在显微镜下观察,长霉面积<10%)

2-少量生长(长霉面积≥10%,并<30%)

3-中度生长(长霉面积≥30%,并<60%)

4-重度生长(长霉面积≥60%,并≤100%)

*该结果由放大倍数为(50x)的显微镜进行观察确认。

以上测试结果来自于gsg(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出示的编号为ash17-030964-02的测试报告。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