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炎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51501发布日期:2018-12-05 17:44阅读:8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炎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炎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炎症作为机体应对外来刺激的一种生理或病理反应,又是引起多种重大疾病的共同通路,参与人体感染、肿瘤、心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变态反应疾病、精神病等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临床上,抗炎药物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的第二大类药物。

然而,现有的化学合成抗炎药物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中草药因其资源丰富、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很多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在多种炎症模型上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抗炎效果。人们越来越重视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开发抗炎药物。天然药物提供丰富的化学多样性,多种不同结构类型的抗炎活性化合物已经分离鉴定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构效关系研究,发现新的抗炎先导化合物,并开发新一代的抗炎药物。

橄榄(canariumalbuml.)为橄榄科(buseraceae)橄榄属(canarium)植物,是一种常绿乔木,原产中国。中国橄榄品种资源丰富,以福建为最多。橄榄可供鲜食或加工,是著名的亚热带特产果树,果实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据《中国植物志》介绍,药用治喉头炎、咳血、烦渴、肠炎腹泻。《中国药典》(2015版)中记载,有“清热解毒,利咽,生津”之功效,可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痰黏,烦热口渴,鱼蟹中毒”等治疗。

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橄榄具有抗氧化、抗糖化、抗炎、抗病毒等活性。以往报道主要侧重于橄榄的抗氧化活性,而对于抗炎活性的研究少有报道。本发明对橄榄果实的苯丙素类成分进行了系统分离,获得了两个新型苯丙素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和抗炎活性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炎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互变异构体、及其药学可接受的盐,该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优选地,上述苯丙素类化合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其钠、钾、钙、镁、铁、亚铁、铅、钡、铜、铵或锌盐。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苯丙素类化合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为:将苯丙素类化合物与相应的碱性盐溶解在溶剂中,从溶液中沉淀出苯丙素类化合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优选地,上述苯丙素类化合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为:将本发明苯丙素类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与碱性盐在溶剂中混合、搅拌溶解、静置、分离出沉淀物,即得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优选地,上述碱性盐选自碱式醋酸铅、碱式醋酸钙、碱式醋酸镁、碱式醋酸铁、碱式醋酸亚铁、碱式醋酸锌、氢氧化钡、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上述的溶剂选自水、乙醇、甲醇、丁醇、戊醇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搅拌时间为0.1~30min,搅拌温度为40~80℃。

更优选地,搅拌时间为8~12min,搅拌温度为45~60℃。

优选地,置于2~6℃中静置0.1~60min。

更优选地,置于3~5℃中静置20~40min。

优选地,化合物1与碱性盐的摩尔比为1:1~6,化合物2与碱性盐的摩尔比为1:1~2。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苯丙素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橄榄果实粉碎干燥、醇提,得提取液;

2)将提取液依次用低极性溶剂、中极性溶剂和高极性溶剂进行萃取,得中极性层;

3)将中极性层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中极性和高极性溶剂的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取中极性和高极性溶液体积比为48~52:1的洗脱部分为有效部分y;

4)对有效部分y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中极性和高极性溶剂的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后、通过反相薄层分析,对其中中极性和高极性溶剂体积比为3.8~4.2:1的洗脱部分进行ods柱层析;用低级醇或其水溶液梯度洗脱后,再通过硅胶和反相薄层分析,对其中28~32%v/v低级醇水溶液洗脱部分进行半制备hplc得到化合物1;

或者,对有效部分y进行硅胶柱层析,中极性和高极性溶剂的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后、通过反相薄层分析,对中极性和高极性溶液体积比为7.8~8.2:1的洗脱部分进行ods柱层析,用低级醇或其水溶液梯度洗脱后,再通过硅胶和反相薄层分析,对其中28~32%v/v低级醇水溶液洗脱部分进行半制备hplc得到化合物2;

上述低极性溶剂选自环己烷、石油醚、己烷、异辛烷、三甲基戊烷、环戊烷、庚烷等烃类溶剂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中极性溶剂选自乙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甲酸甲酯、硝基甲烷、乙酸丁酯、异丙醚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高极性溶剂选自正丁醇、甲醇、叔丁醇、丙醇、异丙醇、乙醇、丙酮、四氢呋喃、吡啶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低级醇为c1~c6的烷基醇;

上述化合物1的结构式为:

上述化合物2的结构式为:

优选地,步骤1)中橄榄果实粉碎至粒径为40μm~70μm。

优选地,步骤1)中,采用60~90%v/v的醇溶液进行醇提。

更优选地,步骤1)采用70%v/v的醇溶液进行醇提。

优选地,步骤1)醇提中使用的醇为乙醇,且在未特别声明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特定浓度的醇指的是在其水溶液中的浓度。

优选地,步骤1)醇提1次以上。

优选地,步骤1)醇提1~5次。

更优选地,步骤1)醇提4次。

优选地,步骤1)中醇溶液的体积与橄榄果实的重量比为(3~5)l:1kg。

更优选地,步骤1)中醇溶液的体积与橄榄果实的重量比为4.5l:1kg。

优选地,上述低级醇选自甲醇、乙醇、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更优选地,上述低级醇选自甲醇。

优选地,上述低极性溶剂选自环己烷;中极性溶剂选自氯仿;高极性溶剂选自甲醇、正丁醇、丙酮。

优选地,步骤3)中的梯度洗脱顺序为:中极性溶剂、48~52:1、18~22:1、8~12:1、5~7:1、2.5~3.5:1;其中,所述比例指的是中极性溶剂:高极性溶剂的体积比。

更优选地,步骤3)的中极性溶剂选自氯仿,高极性溶剂选自甲醇。

优选地,步骤4)中,中极性和高极性溶剂的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的顺序为:100%v/v~0%v/v中极性溶剂。

优选地,步骤4)中,用低级醇或其水溶液梯度洗脱脱顺序为10%~100%v/v的低级醇水溶液。

优选地,步骤4)的中极性溶剂选自氯仿,高极性溶剂选自丙酮,低级醇选自甲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互变异构体、药学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防治炎症药物或/和治疗阿尔兹海默病药物、或/和抑制蛋白inos、cox-2表达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炎症为神经炎症、肺炎、肝炎、乳腺炎、胃炎、滑囊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心肌炎中的任意一种炎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炎症或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药物,其活性成分包含上述所述的苯丙素类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

优选的,上述药物还包括药学可接受的载体、稀释剂、赋形剂、稳定剂、抗氧剂。

优选地,载体选自淀粉、壳聚糖、海藻酸、琼脂、纤维蛋白、胶原蛋白、聚磷酸酯类、聚氨酯类、聚酸酐类、脂质体、聚乙二醇、甘露糖、半乳糖、聚维酮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稀释剂选自微晶纤维素、乳糖、甘露醇、淀粉、糖精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赋形剂选自甘露糖、甘氨酸、乳糖、氯化钠、葡萄糖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稳定剂选自白蛋白、胶原、环糊精及其衍生物、聚乙二醇、吐温、司盘、右旋糖苷、甘露醇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抗氧剂选自vc、ve、安息香酸、枸橼酸及其盐、山梨酸、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上述抗炎症或治疗阿尔兹海默病药物选自口服剂、注射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栓剂、膜剂、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缓释与控释剂、靶向制剂、粉剂中的任意一种剂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从橄榄果实中提取出2种新型的苯丙素类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现代波谱学进行鉴定,明确了其理化性质和化学结构,为今后对橄榄果实的多重开发和高效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提供技术参考。

2、本申请的分离与提纯方法简单、高效,且温和,能完好地保存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组分,且其结构明确,质量可控。

3、药效学试验表明:本发明提供的2种新型的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炎活性,对bv2细胞具有显著抗炎活性,表明本发明苯丙素类化合物、其互变异构体、及其药学可接受的盐具有作为制备新型抗炎药或治疗阿尔兹海默病药物的研究潜能,在进一步开发抗炎药或治疗阿尔兹海默病药物上具有远大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化合物1的1h-nmr谱图;

图2为化合物1的13c-nmr谱图;

图3为化合物1的hr-esi-ms谱图;

图4为化合物1的hmbc谱图;

图5为化合物1的1h-1hcosy谱图;

图6为化合物1的cd谱图;

图7为化合物2的1h-nmr谱图;

图8为化合物2的13c-nmr谱图;

图9为化合物2的hr-esi-ms谱图;

图10为化合物2的hmbc谱图;

图11为化合物2的cd谱图;

图12:(a)为不同浓度的化合物对lps诱导的bv2细胞inos和cox-2的蛋白表达图;

(b)为对(a)的蛋白表达量量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苯丙素类化合物的提取

(1)取干燥橄榄果实20.0kg,用50升70%乙醇在65℃下回流提取四次,合并所有提取液并减压浓缩至提取液体积为12l;

(2)将步骤(1)中的提取液依次用等体积的环己烷、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197.37g氯仿层(中极性层);

(3)将氯仿层(164.39g)进行硅胶柱层析,利用氯仿-甲醇进行梯度洗脱(chcl3、50:1、20:1、10:1、6:1、3:1、甲醇;v/v),取50:1氯仿-甲醇洗脱液为有效部分y;

(4)将有效部分y经硅胶柱层析,以氯仿-丙酮混合液梯度洗脱(50:1~2:1;v/v),分为13个部分,通过反相薄层分析后,将第11部分(氯仿和丙酮溶液的体积比为4:1的洗脱部分)进行中低压ods柱层析,用甲醇水(10%~100%v/v)进行梯度洗脱后,通过反相和硅胶薄层色谱分析后,对其中第5个流份(30%v/v甲醇水洗脱部分)再进行半制备hplc,获得化合物1。

或者,将y经硅胶柱层析,以氯仿-丙酮梯度洗脱(50:1~2:1,v/v),分为13个部分,通过反相薄层分析,对其第8部分(氯仿和丙酮溶液的体积比为10:1的洗脱部分)进行中低压ods柱层析,以甲醇水溶液(10%~100%)进行梯度洗脱后,通过硅胶和反相薄层分析,对其中第7个流份(30%甲醇水洗脱部分),再进行半制备hplc,获得化合物2。

实施例2苯丙素类化合物的提取

(1)取干燥橄榄果实20.0kg,用50升90%乙醇在65℃下回流提取四次,合并所有提取液并减压浓缩至提取液体积为12l;

(2)将步骤(1)中的提取液依次用等体积的己烷、氯仿、乙醚、甲醇进行萃取,得到197.37g氯仿层(中极性层);

(3)将氯仿层(164.39g)进行硅胶柱层析,利用二氯甲烷-正丁醇进行梯度洗脱(100:0、50:1、20:1、10:1、6:1、3:1、0:100;v/v),取50:1二氯甲烷-正丁醇洗脱液为有效部分y;

(4)将有效部分y经硅胶柱层析,以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液梯度洗脱(50:1~2:1;v/v),分为13个部分,通过反相薄层分析后,将第11部分(氯仿和丙酮溶液的体积比为4:1的洗脱部分)进行中低压ods柱层析,用乙醇水(10%~100%v/v)进行梯度洗脱后,通过反相和硅胶薄层色谱分析后,对其中第5个流份(30%v/v乙醇水洗脱部分)再进行半制备hplc,获得化合物1。

或者,将y经硅胶柱层析,以乙醚-异丙醇梯度洗脱(50:1~2:1,v/v),分为13个部分,通过反相薄层分析,对其第8部分(乙醚-异丙醇的体积比为10:1的洗脱部分)进行中低压ods柱层析,以丙醇水溶液(10%~100%)进行梯度洗脱后,通过硅胶和反相薄层分析,对其中第7个流份(30%丙醇水洗脱部分),再进行半制备hplc,获得化合物2。

实施例3苯丙素类化合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

将本发明苯丙素类化合物1或2与碱性盐在乙醇溶剂中混合、搅拌溶解0.1~30min、搅拌温度为40~80℃;于2~6℃中静置0.1~60min分离出沉淀物,即得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化合物1与碱性盐的摩尔比为1:1~6,化合物2与碱性盐的摩尔比为1:1~2。

上述碱性盐选自碱式醋酸铅、碱式醋酸钙、碱式醋酸镁、碱式醋酸铁、碱式醋酸亚铁、碱式醋酸锌、氢氧化钡、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任意一种。

下面对上述实施例中提取的化合物1和化合物2进行鉴定。

1、化合物1的鉴定:

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1为黄色无定形粉末,且其对10%硫酸-乙醇显浅紫色,对三氯化铁显红色,提示该化合物中含有苯酚结构单元。推测化合物1为苯丙素类化合物。

针对上述推测进一步对化合物1进行1h-nmr、13c-nmr、hr-esi-ms、hmbc、1h-1hcosy及cd谱分析确定,结果见图1~6:

由图1的1h-nmr图谱可知:在芳香区有7个质子信号,其中,δh7.59(1h,d,j=15.7hz,7’-h)、6.59(1h,dd,j=15.7,8.0hz,8’-h),根据耦合常数判断,推测为与苯环相连的反式烯健上的氢信号,其余5个为芳香氢信号。在低场区,δh9.59(1h,s,9’-h),提示是一个醛基氢信号。根据图5判断,该醛基与双键相连,形成一个c3结构片段。在高场区,δh5.56(1h,d,j=6.6hz,7-h),δh3.51(1h,m,8-h),δh3.69(2h,m,9-h)推测是一个饱和型c3结构片段上的氢信号,且根据j7,8=6.6hz,判断该化合物中h-7和h-8为苏式构象。具体数据见表1中的1a列;

由图2的13c-nmr图谱可知:该化合物共有19个碳信号,低场区δc194.0为一个羰基碳信号,结合1h-nmr图谱,此处为醛基碳信号。芳香区显示14个碳信号,提示该化合物含有两个苯环单元。高场区δc55.7是一个甲氧基碳信号,δc87.8,62.8,52.8是苯丙素类c3结构单元的特征碳信号,结合1h-nmr图谱,该化合物中含有两个c6-c3结构片段,初步推测这是一个木脂素类。具体数据见表1中的1a列;

图3的hr-esi-ms图谱显示准分子离子峰m/z365.0992[m+na]+(calcdforc19h18o6na,365.1098),提示其分子量为365,结合1h-nmr和13c-nmr可确定其分子式为c19h18o6;

由图4的hmbc图谱可知:从h-7’(δh7.59)出发,与c-2’(δc116.9)、c-6’(δc116.8)、c-8’(δc125.7)、c-9’(δc194.0)有相关;再从h-6’(δh7.21)出发,与c-8(δc52.8)、c-4’(δc150.2)相关。至此,可推测该化合物母核为苯丙呋喃型新木脂素类。

图5的1h-1hcosy图谱中,h-7(δh5.56)、h-8(δh3.51)、h-9(δh3.69)相关,h-7’(δh7.59)、h-8’(δh6.59)、h-9’(δh9.59)相关,获知两个c3直链片段上氢信号。

图6的cd图谱中,在250-270nm间,显示正科顿效应。结合文献,推测化合物1的绝对构型为7s,8r。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确定化合物1结构式为:

2、化合物2的鉴定:

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2为黄棕色膏状物质,且其对10%硫酸-乙醇显深绿色,对三氯化铁显红色,提示该化合物中含有苯酚结构单元。推测化合物2为苯丙素类化合物。

针对上述推测进一步对化合物2进行1h-nmr、13c-nmr、hr-esi-ms、hmbc及cd谱分析确定,结果见图7~11:

由图7的1h-nmr图谱可知:在高场区δh9.81(1h,s)处有一个单峰质子信号,推测是醛基氢信号。在芳香区,δh7.07(1h,d,j=1.7hz,2-h)、6.77(1h,d,j=8.3hz,5-h)及6.87(1h,dd,j=8.3,1.7hz,6-h)和δh7.36(1h,d,j=1.9hz,2’-h)、7.19(1h,d,j=8.3hz,5’-h)及7.42(1h,dd,j=8.3,1.7hz,6’-h),是两组典型的abx系统质子信号。高场区,δh4.70(1h,dd,j=10.1,5.4hz,7-h)、4.44(1h,d,j=5.4hz,8-h)推测是相连的两个次甲基氢信号。且根据j7,8=5.4hz,推测该化合物的h-7和h-8为赤式构象。δh3.85(3h,s)、3.82(3h,s)及3.21(3h,s)为三个甲氧基氢信号。具体数据见表1中的2a列;

由图8的13c-nmr图谱可知:该化合物共有19个碳信号,低场区δc191.2为一个醛基碳信号。芳香区显示12个碳信号,结合1h-nmr图谱,确定该化合物含有两个abx系统的苯环单元。高场区,δc83.9、83.3及61.8,可能是一个c3直链片段上的碳信号。至此,推测该化合物是一个苯丙素类。具体数据见表1中的2a列;

图9的hr-esi-ms图谱显示准分子离子峰m/z385.1265[m+na]+(calcdforc19h22o7na,385.1359).提示化合物2的分子量为385,结合化合物2的1h-nmr和13c-nmr可确定其分子式为c19h22o7;

由图10的hmbc图谱可知:从h-7(δh4.70)出发,与c-1(δc131.3)、c-2(δc112.3)、c-6(δc122.0)、c-8(δc83.9)及c-9(δc61.8)有相关,由此推测c3直链片段与c-1相连。从c-7’(δc191.2)出发,与h-2’(δh7.36)、h-6’(δh7.42)有相关,推测醛基与c-1’相连。从h-8(δh4.44)出发,与c-4’(δc154.9)有相关,推测化合物2是一个8-o-4’型苯丙素类。

图11的cd图谱中,中,在250-280nm间,显示正科顿效应。结合文献,推测化合物2的绝对构型为7r,8s。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确定化合物2结构式为:

表1化合物1和2的nmr图谱的相应信息

注:anmr光谱在avanceiii-600nmr光谱仪上获得;

“--”表示没有该数据。

上述结果说明,本发明的分离与提纯方法简单、高效且温和;能完好地保存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组分,且其结构明确,质量可控。

实施例4苯丙素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

采用lps(脂多糖)诱导的bv2(小鼠小胶质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利用mtt和griess实验,考察本发明化合物对经脂多糖诱导后的bv2炎症因子no的影响,抗炎药minocycline(米诺环素)作为阳性对照。

1、mtt试验

取96孔板,内种bv2细胞培养,设样品组、对照组、空白组。样品组中每孔加入待测样品和细胞悬液;对照组每孔不加样只加细胞悬液;空白组每孔不加样加培养液。培养24h后,每组3孔分别加mtt,继续培养,取出后加sds终止反应。细胞增殖抑制率=(阴性对照组od值平均值-样品组od值平均值)÷(阴性对照组od值平均值-空白对照组od值平均值)×100%,并用calcusyn软件计算被测试样品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2、griess实验

取96孔板,内种bv2细胞培养,设样品组、模型组、对照组。培养24h后,吸取各孔培养液50μl,加入50μlgriessa试剂和50μlgriessb试剂混匀,酶标仪于546nm处测定od值,计算对no产生的抑制率,no抑制率=(模型对照组od值平均值-样品组od值平均值)÷(模型对照组od值平均值-阴性对照组od值平均值)×100%,并用calcusyn软件计算被测试样品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上述试验结果见下表2,由表2可知:本发明的化合物1、2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且化合物1效果明显优于抗炎药米诺环素。

表2本发明化合物1、2与阳性药物的mtt和griess实验结果

3、westernblot实验

将处于指数生长期的细胞种于96孔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化合物1(2.5、10.0、20.0μmol·l-1)、化合物2(10.0、20.0、40.0μmol·l-1),经刺激后,于相应时间点提取各组总蛋白,在1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再转到nc膜上,封闭,孵育,采用ecl试剂盒显影并成像。每组实验重复3次。

实验结果见图12,其中图中的“*”表示lps相对于ctl的显著性,“#”表示苯丙素类化合物相对于肌动蛋白(actin)的显著性,#p<0.05,##p<0.01,###p<0.001;*p<0.05,***p<0.01,***p<0.001)。

由图12可知:当浓度分别为2.5和10.0μmol·l-1时,化合物1、2均能显著下调lps诱导的bv2细胞的inos与cox-2蛋白表达,说明本发明化合物1、2能够通过抑制inos与cox-2的表达,从而下调no的生物合成,最终表现出抗炎作用。

上述结果说明,本发明提取的苯丙素类化合物可抑制炎症因子no的产生,并抑制inos、cox-2蛋白的表达,且其效果明显优于抗炎药物米诺环素,说明该苯丙素类化合物、其互变异构体、及其药学可接受的盐具有作为制备新型抗炎药物的可观优势。

炎症存在于多种疾病发生的病理过程中,人们在研究原发性痴呆症时,又称阿尔兹海默病(ad),发现在其发病的病理过程中炎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ad是一种与年龄高度相关、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伤为主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记忆力、判断力、抽象思维等一般智力的丧失,但视力、运动能力等不受影响。该病要经历两种死亡,首先是精神死亡,然后是肉体死亡,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ad患者的数量和比例持续增高。ad与老化有关,但与正常老化又有本质区别。患者尸检显示脑组织萎缩,特别是海马和前脑基底部神经元缺失。最具特征的两大病理学变化为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对于ad的炎症反应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激活小胶质细胞(bv2)产生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对包括神经元在内的各种细胞造成伤害,并引发其凋亡。而这些炎症因子可引起bv2的进一步激活,导致恶性循环。试验证明:本申请提取的苯丙素类化合物对bv2细胞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所以本发明苯丙素类化合物、其互变异构体、及其药学可接受的盐具有作为制备新型治疗阿尔兹海默病药物的现实意义。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