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香油茶籽油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69117发布日期:2018-12-14 22:0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浓香油茶籽油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也是我国大力发展的油料作物。油茶的综合利用价值很高,不仅富含丰富的营养活性成分,还具有独特的清香味。传统的加工模式虽然能满足油茶籽油单一的精炼要求,但大部分的浓香成分被挥发,营养成分也被损失,严重削弱了油茶籽油的综合品质。

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310324096.2)公开的“一种浓香营养油茶籽油的加工方法”,其包括:(1)将油茶籽剥壳烘干后,将水分烘到8%以下;(2)烘干的油茶籽,进行炒籽;(3)炒熟的油茶籽,进行榨油;(4)将压榨后的油茶籽饼用粉碎机磨成粉,水分烘干到3%以下;(5)压榨油过滤后,常温下,添加柠檬酸溶液,在连续搅拌下,反应90min;(6)反应后的压榨油,常温下,加入浓度为5%的nacl溶液,慢速搅拌30min,静置后将上清油放出;(7)将磨成粉并烘干的油茶籽饼,加入到上清油中,连续搅拌下压滤,检验合格后即为成品。采用该发明后,使产品的微量营养成分有效提高,油茶籽油香味浓郁,可直接食用,适合凉拌、烧、炒等,满足人们对高品质茶油的追求。

另一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510634062.2)公开的“一种浓香营养油茶籽油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油茶籽、米糠和玉米粒送入润湿器内,喷淋水进行润湿,输送至缓苏器中缓苏;b、微波加热;c、压榨制得茶籽毛油;d、将茶籽毛油进行结晶、过滤,得到浓香营养油茶籽油。该发明所得油茶籽油具有纯正、浓郁的香味和滋味,而且ve、谷维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营养丰富。

还有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610288338.0)公开的“一种浓香油茶籽油的制备方法”,其工艺步骤包括:清理、焙烤、粉碎、制浆、水洗提香、离心脱渣、吸附纯化、溶合增香。该发明工艺简单,没有复杂的精炼过程,设备投入少,能耗低,不产生三废、环境友好,适合工业化生产;该工艺提油效率达90%以上,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油茶籽制油技术中饼粕残油高的问题。同时,该发明制得的油茶籽油符合国家一级压榨油茶籽油标准,并具有浓郁、纯正的油茶籽油独有香味,且活性营养成分留存度高,无任何溶剂残留。

技术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香浓厚、营养成分高效富集的油茶籽油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发明一种浓香油茶籽油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如下:

⑴、油茶果选择:

选择10年以上树龄、子叶青绿茂盛的油茶树在霜降节后采摘的、无霉变、无虫害的油茶果作为原料;

⑵、干燥:

①、一次干燥:将油茶果投入干燥容器中,先在容器底部堆放占容器深度10-15%的干燥物,再将油茶果投入干燥物上,厚度为容器深度的25-35%,然后,将占所投入油茶果重量10-20%的干粉撒入油茶果的表层至完全覆盖;接着,再次将干燥物放入干粉上,厚度为容器深度的5-8%,然后,再将油茶果投入容器中的干燥物上面,厚度为容器深度的25-35%,之后,再用所投入油茶果重量10-20%的干粉撒入油茶果中并完全覆盖;然后,在温度为36-48℃的环境下处理6-8天;其后,将油茶果筛分,除去干燥物和干粉,得一次干燥油茶果,备用;

②、二次干燥:先在微波真空干燥器的干燥盘的底部盛装含水率为10-20%的无机盐,厚度为干燥盘深度的3-6%,再将一次干燥油茶果堆放于无机盐上,并将一次干燥油茶果在盘中来回翻动至表面全部接触无机盐,一次干燥油茶果盛装的厚度为干燥盘深度的75-85%;然后,在温度65-70℃、压力5-8kpa下干燥至油茶果壳全部爆开,成为二次干燥油茶果,备用;

⑶、筛分:

将二次干燥油茶果经筛分机处理,除去油茶果壳,收集油茶籽仁,备用;

⑷、粉碎:

将油茶籽仁与吸附剂按重量比6-8:1的比例混合后,经粉碎机处理成100目以上的油茶籽仁粉,并投入暂存罐中密封搅拌2.5-4.0h,备用;

⑸、压榨:

①、一次压榨:将油茶籽仁粉装入低温压榨机中,在其出油口套装夹套并固定,然后,在0-10℃下压榨处理至油茶籽仁粉饼中的含油率降至12-14%,分别收集由夹套过滤出来的一次压榨油和低温压榨机中的一次压榨油茶籽仁粉饼,备用;

所述夹套材质采用棉纱,孔径控制在5.0微米,并在夹套的内中间填满吸附剂;

②、二次压榨:取下套装在低温压榨机出油口的夹套,将一次压榨油茶籽仁粉饼,在0-10℃下再次进行压榨,处理至一次压榨油茶籽仁粉饼中的含油率降至6-8%,分别收集压榨出的二次压榨油和二次压榨油茶籽仁粉饼,备用;

③、三次压榨:将低温压榨机的出油口插入装有质量分数为4.5-6.5%的缓冲盐溶液的罐底,缓冲盐溶液的装入量为罐深的55-65%,并在罐顶设置出油口,将二次压榨油茶籽仁粉饼在0-10℃下再次进行压榨,处理至二次压榨油茶籽仁粉饼中的含油率低于0.5%,收集压榨滤出来的三次压榨油,备用;

⑹、吸附处理:

①、一次压榨油吸附处理:在压力0.75-1.25mpa、温度0-10℃的条件下,将一次压榨油泵入装填有由碱性活性炭与膨润土按2-3:1的重量比例混配的一次吸附剂或由膨润土与粒径小于0.2mm的沸石颗粒按1.5-2.5:1的重量比例组成的一次吸附剂的过滤器中,循环处理6-8h,得吸附处理一次压榨油,备用;

②、二次压榨油吸附处理:在压力0.75-1.25mpa、温度0-10℃的条件下,将二次压榨油泵入装填有由中性活性炭、活性白土、石灰粉按1:1-3:0.1-0.4的重量比例混配的二次吸附剂或由活性白土与粒径小于0.2mm的沸石颗粒按1.5-2.5:1的重量比例组成的二次吸附剂的过滤器中,循环处理6-8h,得吸附处理二次压榨油,备用;

⑺、冷冻处理:

①、吸附处理一次压榨油冷冻处理:将吸附处理一次压榨油投入冷冻装置中,同时加入占吸附处理一次压榨油重量4-8%、质量分数为15-25%的缓冲盐水溶液,先在常温下按800-1200r/min的速率搅拌处理30-45min,再开启冷冻模式,在-15-0℃下冷冻处理35-50h,然后在0-10℃的室温条件下将冷冻处理的吸附处理一次压榨油经真空抽滤器过滤,收集澄清滤出的冷冻处理一次压榨油,备用;

②、吸附处理二次压榨油冷冻处理:将吸附处理二次压榨油投入冷冻装置中,同时加入占吸附处理二次压榨油重量10-15%、质量分数为23-28%的无机盐水溶液,先在常温下按800-1000r/min速率搅拌处理30-40min,再开启冷冻模式,在-15-0℃下冷冻处理35-50h,然后在0-10℃的室温条件下将冷冻处理的吸附处理二次压榨油经真空抽滤器过滤,收集澄清滤出的冷冻处理二次压榨油,备用;

⑻、一次混合:

将冷冻处理一次压榨油和冷冻处理二次压榨油混合,得一次混合油,备用;

⑼、一次蒸馏:

将一次混合油投入蒸馏塔塔釜中,同时加入占一次混合油重量5-12%、粒径小于0.2mm的沸石颗粒,与占一次混合油重量4-8%、粒径在0.5mm以上的中性活性炭颗粒,混匀后,先在塔釜内温度90-110℃、压力10-18kpa下蒸馏至无液体流出,再将蒸馏出的液体转移至分液罐中静置、分层,抽取上层的一次澄清油液,备用;再将塔釜温度升至160-200℃,在压力1-4kpa下蒸馏至无油液流出,收集蒸馏出的一次蒸馏油液,备用;

⑽、二次混合:

将一次蒸馏油液与三次压榨油混合,成为二次混合油,备用;

⑾、二次蒸馏:

将二次混合油投入蒸馏塔塔釜中,同时加入占二次混合油重量5-8%、粒径在0.5-1.2mm的沸石颗粒,混匀后,将塔釜温度升至160-180℃,在压力1-4kpa下蒸馏至无油液流出,收集蒸馏出的二次蒸馏油液,备用;

⑿、三次混合:

将二次蒸馏油液与一次澄清油液混匀,即得浓香油茶籽油。

所述的干燥物是由干木屑、干竹屑、干草粉按2-3:1:0.5-0.8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其总含水量低于3%。

所述的干粉是由石灰粉与氯化钙按2-4:1的重量比例混配而成。

所述的吸附剂是粒径小于1.2mm的沸石颗粒或100目以下的硅胶脱色砂或粒径小于0.5mm的蛭石颗粒或粒径小于1.2mm的沸石颗粒与粒径小于0.5mm的蛭石颗粒按2-3:1的重量比例组成的混合颗粒或粒径小于1.2mm的沸石颗粒与粒径0.6-0.8mm的活性炭颗粒组成的混合颗粒。

所述的缓冲盐水溶液是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按等重量比配成的水溶液或磷酸钠与磷酸氢钠按等重量比配成的水溶液或亚硫酸钠与亚硫酸氢钠按等重量比配成的水溶液。

所述的无机盐是氯化钙、硫酸钙、硫酸钠、磷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四种按等重量比混配而成。

本发明的浓香油茶籽油的制备方法,由于采用了对油茶果树进行筛选,避免了劣质油茶果的参合以及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因其制备出的差质油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同时,对油茶果采取了多种干燥方式,避免了传统脱壳前处理时间过长、操作繁杂的缺陷,同时减少了营养成分在此过程中的损失;而且,对油茶籽仁采取了多次低温压榨处理,并对不同压榨阶段收集的油茶籽油进行相应的后续处理,既能有针对性的除去油茶籽油中携带的杂质,又能高效保留营养成份和浓香成份;此外,还对不同压榨阶段收集的压榨油,采取不同的蒸馏方式,进一步提纯了油茶籽油的品质,避免了传统方式的水洗、碱洗、干燥等过程中的成分损失,从而,使得所制备的油茶籽油的浓香成份和营养成份得到高效的富集,保证了产品的品质。

下面的表1是应用本发明的方法所制备的浓香油茶籽油的有效成份检测数据(100g的含量):

表1

从上面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应用本发明的方法所制备的浓香油茶籽油,其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丰富,尤其是异戊酸戊酯、香桧烯、乙缩醛、异戊醛等原香成份浓郁富集,不仅满足食用的营养需求,还能改善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说明是以例举的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的浓香油茶籽油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如下:

⑴、油茶果选择:

选择10年以上树龄、子叶青绿茂盛的油茶树在霜降节后采摘的、无霉变、无虫害的油茶果作为原料(通过对油茶树的前提选择,其座果的油茶籽不论活性成分还是含油率都相对较高,保证了油茶果内含油茶籽仁的品质,便于后续的操作);

⑵、干燥:

①、一次干燥:将油茶果投入干燥容器中,先在容器底部堆放占容器深度12%的干燥物,再将油茶果投入干燥物(该干燥物是由干木屑、干竹屑、干草粉按2.5:1:0.6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其总含水量低于3%,下同)上,厚度为容器深度的30%,然后,将占所投入油茶果重量15%的干粉(该干粉是由石灰粉与氯化钙按3:1的重量比例混配而成,下同)撒入油茶果的表层至完全覆盖;接着,再次将干燥物放入干粉上,厚度为容器深度的7%,然后,再将油茶果投入容器中的干燥物上面,厚度为容器深度的30%,之后,再用所投入油茶果重量15%的干粉撒入油茶果中并完全覆盖;然后,在温度为42℃的环境下处理7天;其后,将油茶果筛分,除去干燥物和干粉,得一次干燥油茶果,备用;

在上述一次干燥过程中,底部干燥物的加入,密封了油茶果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避免了空气和水分的渗入;石灰和氯化钙的混合加入,能高效为油茶果营造脱水环境,石灰能吸收水分散发热量,造成油茶籽内外部的温差和压差,氯化钙的加入,能进一步促进水分吸收并与吸水的石灰形成致密的隔层,维护温、压差环境;同时石灰吸水营造的偏碱性环境,还能破坏油茶果壳的内部结构(即:可与壳中的有机酸、黄酮等进行微反应),使油茶果壳变得更疏松,促进后续二次干燥的快速效果;此外,该方式的干燥可避免传统烘箱高温干燥所导致的油茶果内部高度积温对活性成分和油质的影响,并且所用原料简单、成本较低。

②、二次干燥:先在微波真空干燥器的干燥盘的底部盛装含水率为15%的无机盐(该无机盐是由氯化钙、硫酸钙、硫酸钠、磷酸氢钠四种按等重量比混配而成),厚度为干燥盘深度的5%,再将一次干燥油茶果堆放于无机盐上,并将一次干燥油茶果在盘中来回翻动至表面全部接触无机盐,一次干燥油茶果盛装的厚度为干燥盘深度的80%;然后,在温度68℃、压力6kpa下干燥至油茶果壳全部爆开(即:使油茶果快速脱壳),成为二次干燥油茶果,备用;

⑶、筛分:

将二次干燥油茶果经筛分机处理,除去油茶果壳,收集油茶籽仁,备用;

⑷、粉碎:

将油茶籽仁与吸附剂(该吸附剂是由100目以下的硅胶脱色砂与粒径小于0.5mm的蛭石颗粒按2.5:1的重量比例组成的混合颗粒)按重量比7:1的比例混合后,经粉碎机处理成100目以上的油茶籽仁粉,并投入暂存罐中密封搅拌3.2h,备用;

上述粉碎过程中,将吸附剂与油茶籽仁混合粉碎,既能使油茶籽仁中所含的胶类、酸类等杂质大部分提前被吸附,既避免了因毛油中的杂质过多而导致后续精炼复杂的传统难题,又能对油茶籽仁粉碎料起到分散效果,在后续压榨操作时,能够提高出油率。

⑸、压榨:

①、一次压榨:将油茶籽仁粉装入低温压榨机中,在其出油口套装夹套并固定,然后,在4℃下压榨处理至油茶籽仁粉饼中的含油率降至12-14%(此时,油茶籽仁粉饼的厚度减少30-38%),分别收集由夹套过滤出来的一次压榨油和低温压榨机中的一次压榨油茶籽仁粉饼,备用;

所述夹套材质采用棉纱,孔径控制在5.0微米,并在夹套的内中间填满吸附剂;

②、二次压榨:取下套装在低温压榨机出油口的夹套,将一次压榨油茶籽仁粉饼,在5℃下再次进行压榨,处理至一次压榨油茶籽仁粉饼中的含油率降至6-8%(此时,一次压榨油茶籽仁粉饼的厚度再次减少20-28%),分别收集压榨出的二次压榨油和二次压榨油茶籽仁粉饼,备用;

③、三次压榨:将低温压榨机的出油口插入装有质量分数为5.5%、由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按等重量比配成的缓冲盐溶液的罐底,缓冲盐溶液的装入量为罐深的60%,并在罐顶设置出油口,将二次压榨油茶籽仁粉饼在5℃下再次进行压榨,处理至二次压榨油茶籽仁粉饼中的含油率低于0.5%,收集压榨滤出来的三次压榨油,备用;

上述压榨过程中,针对油茶籽仁压榨过程中每个阶段所出油质不同,进行收集,既利于后续油脂的针对性处理,又能有效保留油脂的原香成份,使得其所制备的产品符合浓香要求。其中:一次压榨所获取的原香成份占总量的45-55%,二次压榨所获取的原香成份占总量的10-18%,三次压榨所获取的原香成份占总量的15-30%。同时,一次压榨油中,溶于水的原香物质较多,如异戊醛、乙缩醛等;三次压榨油中,溶于脂的原香物质较多,如异戊酸戊酯、蒎烯等。

⑹、吸附处理:

①、一次压榨油吸附处理:在压力1.0mpa、温度5℃的条件下,将一次压榨油泵入装填有由碱性活性炭与膨润土按2.5:1的重量比例混配的一次吸附剂或由膨润土与粒径小于0.2mm的沸石颗粒按2:1的重量比例组成的一次吸附剂的过滤器中,循环处理7h,得吸附处理一次压榨油,备用;

经过上述一次压榨油吸附处理,除去了残留在一次压榨油中的大量色素和皂脚等杂质;

②、二次压榨油吸附处理:在压力1.0mpa、温度5℃的条件下,将二次压榨油泵入装填有由中性活性炭、活性白土、石灰粉按1:2:0.3的重量比例混配的二次吸附剂的过滤器中,循环处理7h,得吸附处理二次压榨油,备用;

经过上述二次压榨油吸附处理,除去了残留在二次压榨油中的少量色素和酸性等杂质;同时,由于经过了前面两次压榨,加上粉碎时加入了吸附剂,因而,所得的三次压榨油中杂质残留很少,油液清澈透明,故不需要进行吸附处理了;

⑺、冷冻处理:

①、吸附处理一次压榨油冷冻处理:将吸附处理一次压榨油投入冷冻装置中,同时加入占吸附处理一次压榨油重量6%、质量分数为20%、由磷酸钠与磷酸氢钠按等重量比配备的缓冲盐水溶液,先在常温下按1000r/min的速率搅拌处理40min,再开启冷冻模式,在-8℃下冷冻处理42h,然后在5℃的室温条件下将冷冻处理的吸附处理一次压榨油经真空抽滤器过滤,收集澄清滤出的冷冻处理一次压榨油,备用;

经过上述吸附处理一次压榨油冷冻处理,进一步去除了残留在吸附处理一次压榨油中的色素和前序处理时所携带的诸如活性炭、膨润土等杂质,从而进一步了纯化油液的品质;含量较多的乙缩醛、异戊醛等原香成份虽然溶于水,但经过冷冻处理后,水已变成固体(被剔除),物理性质已变,溶于水的乙缩醛、异戊醛等原香成份会因析出不受损失。

②、吸附处理二次压榨油冷冻处理:将吸附处理二次压榨油投入冷冻装置中,同时加入占吸附处理二次压榨油重量12%、质量分数为25%、由氯化钙、硫酸钙、硫酸钠、磷酸氢钠四种按等重量比混配而成的无机盐水溶液,先在常温下按900r/min速率搅拌处理35min,再开启冷冻模式,在-8℃下冷冻处理42h,然后在5℃的室温条件下将冷冻处理的吸附处理二次压榨油经真空抽滤器过滤,收集澄清滤出的冷冻处理二次压榨油,备用;

经过上述吸附处理二次压榨油冷冻处理,进一步去除了残留在吸附处理二次压榨油中的色素和前序处理时所携带的杂质,从而进一步了纯化油液的品质;同时,由于经过了前面两次压榨,加上粉碎时加入了吸附剂,因而,所得的三次压榨油中杂质残留很少,油液清澈透明,故不需要进行冷冻处理了;

⑻、一次混合:

将冷冻处理一次压榨油和冷冻处理二次压榨油混合,得一次混合油,备用;

⑼、一次蒸馏:

将一次混合油投入蒸馏塔塔釜中,同时加入占一次混合油重量8%、粒径小于0.2mm的沸石颗粒,与占一次混合油重量6%、粒径在0.5mm以上的中性活性炭颗粒,混匀后,先在塔釜内温度100℃、压力15kpa下蒸馏至无液体流出,再将蒸馏出的液体转移至分液罐中静置、分层,抽取上层的一次澄清油液,备用;再将塔釜温度升至180℃,在压力2kpa下蒸馏至无油液流出,收集蒸馏出的一次蒸馏油液,备用;

在上述一次蒸馏过程中,乙缩醛、异戊醛等原香成份因沸点较低而被提前蒸馏,得以富集并收集;然后再对一次混合油进行油质提纯,进一步通过沸点的差异和吸附作用,除去一次混合油中残留的色素和胶体等杂质;

⑽、二次混合:

将一次蒸馏油液与三次压榨油混合,成为二次混合油,备用;

⑾、二次蒸馏:

将二次混合油投入蒸馏塔塔釜中,同时加入占二次混合油重量6%、粒径在0.8mm的沸石颗粒,混匀后,将塔釜温度升至170℃,在压力2kpa下蒸馏至无油液流出,收集蒸馏出的二次蒸馏油液,备用;

通过二次蒸馏,对二次混合油中的原香成份进行了蒸馏富集(由于原香成份的沸点均低于油茶籽油的沸点,因而,会最先被蒸馏出来而得以富集),并去除了二次混合油中残留的极少量的诸如色素等杂质,从而对二次混合油进行了油质提纯;

⑿、三次混合:

将二次蒸馏油液与一次澄清油液混匀,即得浓香油茶籽油。

通过上述多次混合和多次蒸馏的操作,有针对性对油质进行了提炼,同时,对原香成份进行了浓聚,使产品香味更浓、品质更佳。

本发明的浓香油茶籽油的制备方法,既可用于制备浓香油茶籽油,也可用于制备其他浓香型植物食用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