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瓶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3529发布日期:2018-12-07 23:0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培养瓶托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培养瓶的辅助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目前广泛使用的为长方体斜颈培养瓶,细胞的消化与传代按照要求是在超净台或者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操作,这两种操作平台是供实验人员操作的局部净化设备,通过垂直的循环气流,达到局部超低沉降菌量,造就局部高清洁空气环境,使细胞培养过程中染菌的概率大幅降低,是进行科研制药、医疗卫生操作中必备的专用设备。

细胞培养中依据不同种类的细胞特性,大致分为贴壁细胞培养与悬浮细胞培养。在贴壁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使用胰酶进行消化,经过一段时间后,使紧贴培养瓶比的细胞脱离,形成悬浮状态,该步骤需要再超净台中进行操作,实验人员需要一只手持培养瓶,打开瓶盖后,使用移液管或是移液枪将胰酶加入,期间更换移液管或需打开胰酶容器等动作,往往需要双手操作,培养瓶往往敞口垂直放置在台面上,但超净台中的气流为重上至下的垂直形式,而培养瓶的斜开口为向上,因此造成了一定几率受到气流带来的外部或操作者手持而带来的细菌污染。在接下来的贴壁细泡悬浮后或悬浮细胞进行细胞传代步骤中,需要经原始培养瓶中的细胞分别接种在若干的培养瓶中,在此过程中,由于实验人员需手持培养瓶,在将细胞转移出细胞培养瓶的过程中,另一培养瓶只能竖直放置于台面上,操作人员手部在超净台中的移动使得垂直气流收到扰动,造成竖直放置的培养瓶细菌极易进入瓶口,增大感染几率。

宗上,由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长方体斜颈培养瓶进行的细胞培养操作过程中,多个步骤需要单手操作,操作过程需要两手相互配合,多有不便;另外为了避免长方体斜颈培养瓶感染因此需要保证竖直放置的长方体斜颈培养瓶的瓶口与气流方向相对。尤其涉及到T细胞的培养,在无菌等操作过程中,更加需要注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在单手操作不便,容易造成培养瓶内部细菌感染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解放实验人员双手、提高操作效率,使操作流程更加简洁。

一种培养瓶托架,包括底座、调节杆、限位杆、颈托,所述调节杆为螺旋杆,其一端固定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通过轴承座、使调节杆竖直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自由;所述限位杆与调节杆平行固定在底座上;所述颈托包括夹子,所述夹子包括第一夹本体和第二夹本体,所述第一夹本体包括第一手持部,在手持部前方设置一体的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本体包括第二手持部,在第二手持前端设置一体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本体与所述第二夹本体之间铰接,以使第一夹本体与第二夹本体可绕铰接点转动,铰接点内置扭簧,第一加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对夹持物体;第一手持部的后端与第一连杆铰接,第一夹持部的前端与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与调节杆螺旋连接,第二连杆的活动端与限位杆滑动连接;手持调节杆自由端旋转,由限位杆限位、使所述颈托沿着调节杆爬升。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移动座,包括配重块、移动座,所述移动座活动嵌入配重块的一侧,所述移动座与配重块之间通过弹性绳连接,在移动座上、靠近弹性绳的侧面设置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座底面设置凸起颗粒,所述凸起颗粒为橡胶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自由端沿调节杆周向设置环形挡块

有益效果

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实验人员无需手持细胞培养,能够提高实验人员的劳动效率,并减少由于单手惭怍带来的不便或污染;通过旋转调节杆可以使夹子沿爬升;夹子带动培养瓶倾斜一定角度,始终保证瓶口在合适需要的角度;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同时也降低瓶内细菌感染的概率,提高培养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图1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4为图2的使用状态图二;

以上各图中:底座100、配重块110、移动座120,弹性绳130,滚轮140,调节杆200,轴承210,轴承座220,环形挡块230,限位杆300、颈托400,夹子410,第一夹本体411,第二夹本体412,第一手持部4111,第一夹持部4112,第二手持部4121,第二夹持部4122,铰接点413,第一连杆420,第二连杆430,培养瓶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阐述。

一种培养瓶托架,包括底座、调节杆、限位杆、颈托,所述调节杆为螺旋杆,其一端固定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通过轴承座、使调节杆竖直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自由;所述限位杆与调节杆平行固定在底座上;所述颈托包括夹子,所述夹子包括第一夹本体和第二夹本体,所述第一夹本体包括第一手持部,在手持部前方设置一体的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本体包括第二手持部,在第二手持前端设置一体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本体与所述第二夹本体之间铰接,以使第一夹本体与第二夹本体可绕铰接点转动,铰接点内置扭簧,第一加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对夹持物体;第一手持部的后端与第一连杆铰接,第一夹持部的前端与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与调节杆螺旋连接,第二连杆的活动端与限位杆滑动连接;手持调节杆自由端旋转,由限位杆限位、使所述颈托沿着调节杆爬升。

如图1所示,是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在图1中左侧的调节杆为螺旋杆,右侧的限位杆为光杆,在两杆之间设置有颈托,调节杆、限位杆以及颈托形成丝杠结构,保证颈托的爬升稳定,颈托上的夹子可以将培养瓶的瓶颈夹住,由于夹子与调节杆、限位杆之间采用铰接(在此选择销轴的方式置),在图1上沿底座前后摆动,使瓶口始终处于需要的角度;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由于单手操作倾斜培养瓶而造成操作不便。

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实验人员无需手持细胞培养,能够提高实验人员的劳动效率,并减少由于单手惭怍带来的不便或污染;通过旋转调节杆可以使夹子沿爬升;夹子带动培养瓶倾斜一定角度,始终保证瓶口在合适需要的角度;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同时也降低瓶内细菌感染的概率,提高培养的成功率。

为了保证培养瓶在倾斜的过程中稳定,在底座的一侧设置移动座,包括配重块、移动座,所述移动座活动嵌入配重块的一侧,所述移动座与配重块之间通过弹性绳连接,在移动座上、靠近弹性绳的侧面设置滚轮。

配重保证培养瓶放置以及倾斜的稳定,另外移动座在培养瓶移动的过程中可以保证培养瓶的移动更加润滑。

为了稳定的放置培养瓶,在移动座底面设置凸起颗粒,所述凸起颗粒为橡胶材质。

为避免颈托脱离调节杆,在调节杆自由端沿调节杆周向设置环形挡块。对颈托做适当的限位。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