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牡丹籽油的生产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8832发布日期:2018-12-21 19:4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用于牡丹籽油的生产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牡丹油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牡丹籽油的生产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用牡丹籽为生产丹皮的副产物,富含脂肪酸,为制造牡丹籽油的原料。牡丹籽油的制造工艺一般需要经历以下步骤:牡丹籽-清理杂质-剥壳-籽仁-烘炒-上料-籽饼压榨-毛油-过滤-牡丹籽油。

目前通常采用导热油炒锅来烘炒牡丹籽仁,该导热油炒锅采用电子控温装置,利用电能对导热油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导热油直接将热量传递给锅体,经锅体内的叶片不停搅拌,实现对牡丹籽的烘炒。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锅体内腔中的若干牡丹籽都相互堆积,形成厚厚一层,当烘炒时间结束后,经常会出现牡丹籽烘炒不均匀现象,直接影响后续出油率。

在“炒籽”过程中,需开始用大火,此时牡丹籽含水量大,不会焦糊,炒至20分钟左右,牡丹籽外表鼓起来,改用文火,炒至手捻即出油,呈枣红色后往锅内泼炒籽量3%左右的冷水,再炒几分钟分钟,牡丹籽出烟后出锅,泼水的作用是使温度突然下降,让牡丹籽组织酥散,有利于压榨。而现有的导热油炒锅往往采用人工泼水,泼水不均匀且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牡丹籽油的生产加工装置,解决现有的导热油炒锅容易出现烘炒不均匀现象,烘炒效率低的问题;同时解决采用人工泼水给籽降温的方式存在泼水不均匀、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牡丹籽油的生产加工装置,包括带有温控装置的导热油炒锅,在导热油炒锅上开有个炒料槽,在导热油炒锅内还设置有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驱动电机,还包括筒罩、螺旋提升杆,所述筒罩的开口端与导热油炒锅的顶端固定并与炒料槽相通,同时在筒罩上还开有一个观察口,所述螺旋提升杆的一端与筒罩的顶端通过轴承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炒料槽的四周内壁还均匀设置有电磁加热片,所有的电磁加热片串联后与导热油炒锅的温控装置连接;还包括水箱和内嵌在筒罩内壁上的若干个喷雾头,若干个喷雾头的喷孔朝筒罩内、进水端依次通过分支水管、主水管与水箱内的水泵连接。

在实际炒制牡丹籽仁的过程中,导热油炒锅锅体内腔中的若干牡丹籽都相互堆积,形成厚厚一层,当烘炒时间结束后,经常会出现牡丹籽烘炒不均匀现象,直接影响后续出油率。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导热油炒锅进行改进,将现有的旋转炒料机构替换为螺旋提升杆,螺旋提升杆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装入螺旋料槽的物料由于本身重力以及对其料槽的摩擦力的作用,而不与转杆一起旋转,并在离心力和对槽壁所产生的摩擦力作用下向上移动,到达顶端后向外抛洒;由于筒罩与炒料槽形成封闭空腔,抛洒后的牡丹籽又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炒料槽中,接着又被螺旋料槽带动翻炒。以上结构相比现有的导热油炒锅,将现有的径向翻炒变成了轴向翻炒,增加了牡丹籽的轨迹,使得炒料槽内每次只有少量的牡丹籽被翻炒,可充分将牡丹籽分散并烘炒均匀,有助于提高后续出油率。另外,现有的炒料槽只有底部发热,本实用新型在炒料槽的四周内壁也均匀设置有电磁加热片,并将所有的电磁加热片串联后与导热油炒锅的温控装置连接,这样可增加热体与牡丹籽的接触面积,形成立体加热腔,可提高炒料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在筒罩上安装有多个喷雾头,将现有的泼水方式变成喷水雾方式,水雾较细腻,利用牡丹籽抛洒掉落的过程,喷洒水雾可增加与牡丹籽的接触面积,让牡丹籽的组织充分酥散,大大提高了牡丹籽降温的均匀性,以此可提高后续出油的牡丹籽油质量和单位出油量,同时这种方式也避免了人工方式存在的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在筒罩上还开有一个观察口,炒料者可通过观察口得到牡丹籽,观察炒料情况。

优选的,在炒料槽底端还开有一个环形孔,还包括环形隔热套,所述环形隔热套的外壁与环形孔内壁固定、内壁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外表面接触。通过环形隔热套的设置可保护驱动电机,避免输出轴直接接触传热影响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

所述螺旋提升杆包括相互固定的转杆、螺旋料槽,在螺旋料槽的外侧壁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位于炒料槽内。通过搅拌杆的设置,随着螺旋提升杆的转动,搅拌杆也随之在炒料槽内转动,增加了径向翻炒动作,可进一步避免牡丹籽堆积,提高翻炒均匀性。

所述搅拌杆的自由端为球形。球形端部可避免损伤牡丹籽和炒料槽内壁,同时可降低搅拌杆的重心,有助于保持搅拌杆稳定,避免折断。

在导热油炒锅的顶端开有一个环形安装槽,所述环形安装槽的中心线与筒罩的中心轴线重合,在环形安装槽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筒罩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互匹配。以上结构为筒罩与导热油炒锅的具体安装结构,其结构简单、牢固性、稳定性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用于牡丹籽油的生产加工装置,现有的旋转炒料机构替换为螺旋提升杆,使得现有的径向翻炒变成了轴向翻炒,增加了牡丹籽的轨迹,使得炒料槽内每次只有少量的牡丹籽被翻炒,可充分将牡丹籽分散并烘炒均匀,有助于提高后续出油率;

2、本实用新型用于牡丹籽油的生产加工装置,在炒料槽的四周内壁也均匀设置有电磁加热片,并将所有的电磁加热片串联后与导热油炒锅的温控装置连接,这样可增加热体与牡丹籽的接触面积,形成立体加热腔,可提高炒料效率;

3、本实用新型用于牡丹籽油的生产加工装置,将现有的泼水方式变成喷水雾方式,水雾较细腻,利用牡丹籽抛洒掉落的过程,喷洒水雾可增加与牡丹籽的接触面积,让牡丹籽的组织充分酥散,大大提高了牡丹籽降温的均匀性,以此可提高后续出油的牡丹籽油质量和单位出油量,同时这种方式也避免了人工方式存在的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导热油炒锅,2-炒料槽,3-驱动电机,4-筒罩,5-螺旋料槽,6-输出轴,7-电磁加热片,8-环形隔热套,9-环形安装槽,10-水箱,11-转杆,12-喷雾头,13-分支水管,14-主水管,15-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牡丹籽油的生产加工装置,包括带有温控装置的导热油炒锅1,在导热油炒锅1上开有个炒料槽2,在导热油炒锅1内还设置有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驱动电机3,还包括筒罩4、螺旋提升杆,所述筒罩4的开口端与导热油炒锅1的顶端固定并与炒料槽2相通,同时在筒罩4上还开有一个观察口,所述螺旋提升杆的一端与筒罩4的顶端通过轴承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6连接;在炒料槽2的四周内壁还均匀设置有电磁加热片7,所有的电磁加热片7串联后与导热油炒锅1的温控装置连接;还包括水箱10和内嵌在筒罩4内壁上的若干个喷雾头12,若干个喷雾头12的喷孔朝筒罩4内、进水端依次通过分支水管13、主水管14与水箱10内的水泵连接。在炒料槽2底端还开有一个环形孔,还包括环形隔热套8,所述环形隔热套8的外壁与环形孔内壁固定、内壁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6外表面接触。在导热油炒锅1的顶端开有一个环形安装槽9,所述环形安装槽9的中心线与筒罩4的中心轴线重合,在环形安装槽9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筒罩4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互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筒罩4包括可拆卸的盖板和筒体,炒料完毕后,先将分支水管13与主水管14分离开,或将喷雾头12与分支水管13分离开,然后将盖板与螺旋提升杆分离开,再与筒体分离开,接着转动筒体,使得筒体脱离导热油炒锅1,最后将炒好的牡丹籽料取出。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螺旋提升杆包括相互固定的转杆11、螺旋料槽5,在螺旋料槽5的外侧壁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搅拌杆15,所述搅拌杆15位于炒料槽2内。所述搅拌杆15的自由端为球形。通过搅拌杆15的设置,随着螺旋提升杆的转动,搅拌杆15也随之在炒料槽2内转动,增加了径向翻炒动作,可进一步避免牡丹籽堆积,提高翻炒均匀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