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菌肥生产用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6299发布日期:2019-03-05 19:38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菌肥生产用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菌肥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生物菌肥生产用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菌肥亦称生物肥、生物肥料、细菌肥料或接种剂等,但大多数人习惯叫菌肥。确切地说,生物肥料是菌而不是肥,因为它本身并不含有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元素,而只是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三大部分组成,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直接参与土壤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腐殖质的形成和分解、养分的释放。氮素的固定等一系列土壤肥力形成和发育过程。采用人为方式向土壤中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就能够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特别是农作物根际土壤微生态系的微生物活性对植物根部营养则更为重要,因此,在植物根际施用微生物肥料,就可以增加根际土壤中的有益菌的数量和活性,导致土壤肥力的增强。

在生产菌肥时,需要大量培育改善土壤的有益菌,现在用以菌肥的有益菌的培植,一般都是发酵制成,现有的菌肥培养装置由于结构单一,只能够在进行有益菌培植的时候通入空气,而通入的空气只能够在罐体内部进行局部扩散,难以提高培植的品质;另外,现有的培养装置不能够起到保温的效果,需要不断的对罐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微生物菌肥生产用、具有使空气均匀扩散到罐体内部的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微生物菌肥生产用培养装置,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密封盖、加料管和出料管,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置有真空腔,所述内壳体的四周以及底部位置均安装有加热板,所述内壳体上方铰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外侧表面安装有用以将密封盖进行关闭的锁扣,所述内壳体的内部位置设置有一呈L型结构的内部气管,所述内部气管的水平段的上表面安装有等间隔设置的多个喷气嘴,所述内部气管的上端延伸至外壳体的外侧,所述内部气管的上端安装有套管,所述套管贯穿设置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上,所述内部气管延伸至外壳体外侧的部位安装有用以驱动内部气管在内壳体内部进行摆动的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上安装有空心轴,所述空心轴通过传动机构与设置在外壳体外壁上的电机相连接,所述外壳体的外侧设置有一外部气管,所述外部气管与所述内部气管通过管接头相连接,所述外部气管的末端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固定安装在位于外壳体外壁上的支架上,所述密封盖的表面安装有用以将物料导入内壳体内部的加料管,所述内壳体内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位于内壳体内部的一端与内壳体底部平面的间距为3-5mm,所述出料管的另外一端延伸至外壳体外部且端部连接有出料泵,所述出料泵固定安装在外壳体外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安装在空心轴上的齿轮一和齿轮二,所述齿轮一为扇形结构的外齿轮,且所述齿轮一的齿数为整个圆周齿数的三分之一,所述齿轮二为扇形结构的内齿轮,且所述齿轮二的齿数为整个圆周齿数的三分之一,所述齿轮一的旋转中心到齿轮一的齿数中心的连线与所述齿轮二的旋转中心到齿轮二的齿数中心的连线互成180°,所述齿轮一与齿轮二的旋转中心相同;还包括安装在套管上的齿轮三,所述齿轮三在工作时分别与齿轮一、齿轮二进行间歇性啮合。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在密封盖上的泄压阀,所述泄压阀固定安装在密封盖表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在密封盖表面的用以检测内壳体内部温度的温度检测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在密封盖上方且用以检测内壳体内部压力的压力表。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在外壳体底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焊接在外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管接头为旋转接头。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微生物菌肥生产用培养装置设计结构合理、操作方便,能够在对内壳体内部通入气体的同时,通过摆动机构使得位于内壳体内部的内部气管进行摆动,从而使导入内壳体内的空气均匀的扩散到四周,有利于菌肥培养质量的提高,也能够提高培养的效率;在进行菌肥的培养时,通过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真空腔实现物料的保温,减少电力的消耗,节省企业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摆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内壳体;2、外壳体;3、加热板;4、出料管;5、出料泵;6、扣锁;7、密封盖;8、压力表;9、泄压阀;10、加料管;11、温度检测器;12、套管;13、摆动机构;1301、齿轮一;1302、齿轮二;1303、齿轮三;14、管接头;15、空心轴;16、传动机构;17、电机;18、外部气管;19、气泵;20、支架;21、支撑架;22、内部气管;23、喷气嘴;24、真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种微生物菌肥生产用培养装置,包括外壳体2、内壳体1、密封盖7、加料管10和出料管4,所述外壳体2与内壳体1之间设置有真空腔24,所述内壳体1的四周以及底部位置均安装有加热板3,所述内壳体1上方铰接有密封盖7,所述密封盖7的外侧表面安装有用以将密封盖7进行关闭的锁扣,所述内壳体1的内部位置设置有一呈L型结构的内部气管22,所述内部气管22的水平段的上表面安装有等间隔设置的9个喷气嘴23,所述内部气管22的上端延伸至外壳体2的外侧,所述内部气管22的上端安装有套管12,所述套管12贯穿设置在外壳体2和内壳体1上,所述内部气管22延伸至外壳体2外侧的部位安装有用以驱动内部气管22在内壳体1内部进行摆动的摆动机构13,所述摆动机构13上安装有空心轴15,所述空心轴15通过传动机构16与设置在外壳体2外壁上的电机17相连接,其中,所述传动机构16包括安装在电机17上的主动轮、安装在空心轴15端部的从动轮以及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传送带;

所述外壳体2的外侧设置有一外部气管18,所述外部气管18与所述内部气管22通过管接头14相连接,所述外部气管18的末端连接有气泵19,所述气泵19固定安装在位于外壳体2外壁上的支架20上,所述密封盖7的表面安装有用以将物料导入内壳体1内部的加料管10,所述内壳体1内部设置有出料管4,所述出料管4位于内壳体1内部的一端与内壳体1底部平面的间距为3-5mm,所述出料管4的另外一端延伸至外壳体2外部且端部连接有出料泵5,所述出料泵5固定安装在外壳体2外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摆动机构13包括安装在空心轴15上的齿轮一1301和齿轮二1302,所述齿轮一1301为扇形结构的外齿轮,且所述齿轮一1301的齿数为整个圆周齿数的三分之一,所述齿轮二1302为扇形结构的内齿轮,且所述齿轮二1302的齿数为整个圆周齿数的三分之一,所述齿轮一1301的旋转中心到齿轮一1301的齿数中心的连线与所述齿轮二1302的旋转中心到齿轮二1302的齿数中心的连线互成180°,所述齿轮一1301与齿轮二1302的旋转中心相同;还包括安装在套管12上的齿轮三1303,所述齿轮三1303在工作时分别与齿轮一1301、齿轮二1302进行间歇性啮合。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在密封盖7上的泄压阀9,所述泄压阀9固定安装在密封盖7表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在密封盖7表面的用以检测内壳体1内部温度的温度检测器11。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在密封盖7上方且用以检测内壳体1内部压力的压力表8。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在外壳体2底部的支撑架21,所述支撑架21焊接在外壳体2上。

进一步的,所述管接头14为旋转接头。

在使用该培养装置时,将培养液从加料管10导入内壳体1内部之后,通过启动加热板3进行加热,内壳体1内部产生高温高压的环境,可以对内部的液体进行灭菌消毒处理,当温度上升的一定值时,停止加热,由于外壳体2与内壳体1之间设置真空腔24,可以使得内壳体1内部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培养液杀菌消毒之后,通过加料管10导入种菌,当需要通入空气时,气泵19和电机17启动,气泵19将空气经过外部气管18导入内部气管22内,再由内部气管22上的喷气嘴23喷出,与此同时,电机17在传动机构16的作用下驱动空心轴15转动,继而使得齿轮一1301与齿轮二1302进行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齿轮一1301与齿轮二1302分别间歇性的啮合于齿轮三1303,使得齿轮三1303可以不断的进行正转与翻转,从而使得固定在套管12上的内部气管22在内壳体1内部进行摆动,由于内部气管22的摆动,可以在通入空气的时候使得空气可以均匀的扩散到内壳体1内部,从而使种菌加速繁殖和生长,提高繁殖的效率以及质量;在种菌完成繁殖之后,利用出料泵5将内壳体1内部的菌剂进行导出,完成培养工作;

在培养的过程中,利用温度检测器11可以实时的检测内壳体1内部的温度变化,泄压阀9和压力表8配合使用,在内壳体1内部压强过大时,将高压气体从泄压阀9导出,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在培养完成后,开启扣锁6,将密封盖7打开,工作人员可以对内壳体1内部进行清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