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干湿分离的胚胎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2010发布日期:2019-04-23 23:46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基于干湿分离的胚胎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胚胎培养,特别涉及基于干湿分离的胚胎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时差培养技术还未能在胚胎培养领域得到应用,其中的最大障碍是没有很好的方法进行湿式培养,而且由于光学系统比较复杂,阻碍了时差培养技术在胚胎培养领域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胚胎培养成功率高、结构简单的基于干湿分离的胚胎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干湿分离的胚胎培养装置,所述基于干湿分离的胚胎培养装置包括培养舱;所述基于干湿分离的胚胎培养装置进一步包括:

循环单元,所述循环单元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培养舱的气体出口,输出端连接所述培养舱的气体进口;

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管道上,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滤除模块和除水模块;

成像单元,所述成像单元设置在所述培养舱的外部;所述培养舱的临着所述成像单元的一侧透光。

根据上述的基于干湿分离的胚胎培养装置,可选地,所述培养舱包括:

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提高所述一侧的温度;

湿度控制模块,所述湿度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培养舱内的湿度控制在设定值。

根据上述的基于干湿分离的胚胎培养装置,优选地,所述一侧透过可见光,适于培养箱外的成像单元对培养箱内胚胎的成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干湿分离技术的提出,使得湿法培养和时差培养技术相结合;

2.采用干湿分离的结构,解决相机的冷凝问题,有效地解决了光学显微成像单元因冷凝水的原因导致的相机镜头污染;

3.通过光学增透膜以及加热的方法,改善因干湿分离带来的额外光衰减,提高了成像质量;

4.引入气体循环,提高了气体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干湿分离的胚胎培养装置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实用新型。为了教导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实施例1: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基于干湿分离的胚胎培养装置的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所述基于干湿分离的胚胎培养装置包括:

培养舱,培养舱是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具体结构和工作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循环单元,所述循环单元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培养舱的气体出口,输出端连接所述培养舱的气体进口,使得抽出培养舱的气体在经过处理后再次进入培养舱内,降低了气体的消耗;

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管道上,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滤除模块和除水模块,从而去除气体中的水分、VOC等,使得能再次应用在培养舱内;

成像单元,如显微成像单元,所述成像单元设置在所述培养舱的外部;所述培养舱的临着所述成像单元的一侧透光,能够透过可见光。

为了能够应用湿式培养技术及防止所述一侧结露,进一步地,所述培养舱包括:

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提高所述一侧的温度;

湿度控制模块,所述湿度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培养舱内的湿度控制在设定值。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可见光的透过率,进一步地,所述一侧具有适于可见光透射的增透膜。

为了能够有效地滤除气体中的VOC等不适于出现在培养舱内的气体,进一步地,所述滤除模块包括:

过滤器,所述过滤器采用HEPA过滤器。

实施例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胚胎培养装置的应用例。

在该应用例中,显微成像单元设置在湿式培养舱的外部,也即干区;培养舱的临着显微成像单元的一侧透过可见光,且利用增透膜进一步提高透光率,如采用玻璃;设置加热模块,防止所述一侧结露,从而提高了成像质量;滤除模块采用HEPA过滤器,滤除气体中的VOC等不适于存在于培养舱内的气体;排出培养舱的气体依次经过滤除模块和除水模块后送回到培养舱内,实现了气体的循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