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黄菌液体菌种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9815发布日期:2019-07-10 10:58阅读:9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桑黄菌液体菌种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桑黄菌液体菌种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桑黄菌液体菌种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桑黄菌液体菌种培养装置是对为桑黄菌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使桑黄菌菌种能够稳定的进行生长繁殖的装置,以便获得更多的桑黄菌。

然而现有的桑黄菌液体菌种培养装置不便于固定,培养锥形瓶在震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相互碰撞,使锥形瓶容易发生损坏而导致桑黄菌液体菌种无法进行生长。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的桑黄菌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桑黄菌液体菌种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不便于固定,使培养锥形瓶在震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相互碰撞,锥形瓶容易发生损坏而导致桑黄菌液体菌种无法进行生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桑黄菌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包括机壳、凸轮、传动盘和弹性件,所述机壳的边侧安装有电机,且电机上固定有连杆,所述连杆与侧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且侧板设置于机壳的内壁,所述凸轮和传动盘固定于连杆的外壁,且凸轮位于侧板的内侧,所述连杆的中心处安装有支座,且连杆通过支座与机壳内壁的底部相互连接,所述传动盘位于侧板的外侧,且传动盘的外壁安装有皮带,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机壳内壁的底部,且弹性件位于支座的边侧,并且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中设置有丝杆,并且固定槽与丝杆的连接处安装有套管,所述丝杆的杆端固定于机壳的内侧,且丝杆与机壳的连接处安装有另一轴承,所述套管的顶部设置有转轴,且套管通过转轴与固定器相互连接,所述机壳的边侧安装有机门,且机门与机壳的连接处设置有另一转轴。

优选的,所述凸轮设计为水滴形结构,且凸轮关于活动板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组,并且每组凸轮设置有2个。

优选的,所述固定槽在活动板上等间距设置有3个,且固定槽与套管构成卡合连接的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丝杆上设计有2段螺纹状结构,且丝杆上的2段螺纹的方向相反,并且丝杆与套管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底部设计为螺纹状结构,且套管与转轴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门设计为弧形结构,且机门与机壳构成转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桑黄菌液体菌种培养装置,能够快速的对培养桑黄菌液体菌种的锥形瓶进行固定,使桑黄菌液体菌种不会在该装置运行的过程中发生碰撞导致桑黄菌液体菌种洒出或是锥形瓶破裂的情况发生;

1、凸轮设计为水滴型结构,凸轮宽度较小的一端与震荡板相互接触时能够将震荡板抬高,当凸轮宽度较大一端与活动板相互接触时,震荡板降低,从而使活动板反复震动,以增加桑黄菌液体菌种中的含氧量,维持桑黄菌生长;

2、丝杆与套管螺纹链接,使套管能够随着丝杆的转动在丝杆上进行位移,由于丝杆上的2段螺纹的方向相反,使2个套管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从而使套管带动固定器伸缩,便于固定培养桑黄菌液体菌种的锥形瓶;

3、套管与固定槽构成卡合连接的滑动结构,使套管能够在固定槽中滑动,从而通过转轴带动固定器伸缩,以便对培养桑黄菌液体菌种的锥形瓶进行固定,防止锥形瓶在震动的过程中发生相互碰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丝杆安装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器安装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套管安装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轴安装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传动盘安装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2、电机;3、连杆;4、轴承;5、凸轮;6、支座;7、传动盘;8、皮带;9、弹性件;10、活动板;11、固定槽;12、丝杆;13、套管;14、转轴;15、固定器;16、机门;17、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桑黄菌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包括机壳1、电机2、连杆3、轴承4、凸轮5、支座6、传动盘7、皮带8、弹性件9、活动板10、固定槽11、丝杆12、套管13、转轴14、固定器15、机门16和侧板17,机壳1的边侧安装有电机2,且电机2上固定有连杆3,连杆3与侧板17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4,且侧板17设置于机壳1的内壁,凸轮5和传动盘7固定于连杆3的外壁,且凸轮5位于侧板17的内侧,连杆3的中心处安装有支座6,且连杆3通过支座6与机壳1内壁的底部相互连接,传动盘7位于侧板17的外侧,且传动盘7的外壁安装有皮带8,弹性件9的一端固定于机壳1内壁的底部,且弹性件9位于支座6的边侧,并且弹性件9的另一端连接有活动板10,活动板10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11,且固定槽11中设置有丝杆12,并且固定槽11与丝杆12的连接处安装有套管13,丝杆12的杆端固定于机壳1的内侧,且丝杆12与机壳1的连接处安装有另一轴承4,套管13的顶部设置有转轴14,且套管13通过转轴14与固定器15相互连接,机壳1的边侧安装有机门16,且机门16与机壳1的连接处设置有另一转轴14。

凸轮5设计为水滴形结构,且凸轮5关于活动板10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组,并且每组凸轮5设置有2个,凸轮5两端到凸轮5中心的直线距离不相等,当凸轮5宽度较小所在的一端与活动板10相接触时,弹性件9延伸,活动板10被抬高,当凸轮5宽度较大的一端与活动板10相接触时,弹性件9压缩,活动板10降低,使活动板10始终保持震动状态,位于同一个连杆3上的凸轮5朝向保持一致,使活动板10震动的过程中一侧上升一侧下降,使活动板10保持摇摆状态,以震荡当桑黄菌液体,增加桑黄菌液体中的含氧量,保证桑黄菌菌种的生长;

固定槽11在活动板10上等间距设置有3个,且固定槽11与套管13构成卡合连接的滑动结构,使该装置能够固定较多的培养桑黄菌液体菌种的锥形瓶,以便对更多的桑黄菌液体菌种进行培养,套管13与固定槽11的连接处存在空隙,使套管13能够在固定槽11中滑动,以便对固定器15的角度进行调节;

丝杆12上设计有2段螺纹状结构,且丝杆12上的2段螺纹的方向相反,并且丝杆12与套管13螺纹连接,使套管13能够随着丝杆12的转动沿着丝杆12进行水平方向的位移,由于丝杆12上的2段螺纹的方向相反,使得2个套管13的运动方向相反,从而使套管13带动固定器15的两端往相反的方向运动,使固定器15中心所构成的四边形角度产生变化,便于对培养桑黄菌液体菌种的锥形瓶进行固定;

转轴14的底部设计为螺纹状结构,且套管13与转轴14螺纹连接,使转轴14能够将固定器15固定在套管13上,使固定器15能够随着套管13的位移进行延伸和收缩,以便对培养桑黄菌液体菌种的锥形瓶进行固定,防止培养桑黄菌液体菌种的锥形瓶在震动的过程中产生碰撞,导致桑黄菌液体菌种洒出或是培养锥形瓶破裂;

机门16设计为弧形结构,且机门16与机壳1构成转动结构,机门16与机壳1的连接处安装有转轴14,使机门16能够绕着转轴14进行转动,方便机门16的开启和关闭,使存取培养桑黄菌液体菌种的锥形瓶和转动丝杆12的操作更为便捷。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桑黄菌液体菌种培养装置时,首先根据图1和图3,开启机门16,转动丝杆12,丝杆12通过轴承4固定在机壳1的内壁,能够减少机壳1与之丝杆12间的的磨损,使丝杆12的转动更为顺畅,且丝杆12与套管13螺纹连接,使丝杆12的转动能够带动套管13沿着固定槽11进行滑动,由于丝杆12上的2段螺纹的方向相反,使得2个套管13的运动方向相反;

根据图1-7,套管13与固定器15的连接处设置有转轴14,且该转轴14的底部与套管13螺纹连接,使固定器15能够固定在套管13顶部,并且套管13的移动能够带动固定器15进行延伸或是收缩,使固定器15中心所构成四边形的角度产生变化,将培养桑黄菌液体菌种的锥形瓶放入固定器15中心所构成的四边形内,再次转动丝杆12,使固定器15中心的四边形两个相对的2个夹角与培养桑黄菌液体菌种的锥形瓶的外壁相互贴合,将培养桑黄菌液体菌种的锥形瓶卡在固定器15中,防止该装置运行的过程中锥形瓶发生相互碰撞,导致桑黄菌液体菌种洒出,或是锥形瓶破裂,开启型号为90ZYT01的电机2,使电机2带动连杆3转动,连杆3与侧板17的连接处安装有另一轴承4,以减少连杆3与侧板17之间的磨损,连杆3的转动使连杆3上的凸轮5和传动盘7同时转动,凸轮5设计为水滴形结构,当凸轮5宽度较小所在的一端与活动板10相接触时,弹性件9延伸,活动板10被抬高,当凸轮5宽度较大的一端与活动板10相接触时,弹性件9压缩,活动板10降低,使活动板10始终保持震动状态,连杆3外壁的传动盘7通过皮带8带动另一连杆3上的另一组凸轮5转动,使活动板10两侧均能够震动,从而使培养桑黄菌液体菌种的锥形瓶震动,以增加震动桑黄菌液体菌种中的含氧量,以维持桑黄菌菌种的生存需要。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