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籽油过滤分离纯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71058发布日期:2021-06-22 15:39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茶籽油过滤分离纯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茶籽油过滤分离纯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食用油加工会有过滤精选的工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油品过滤从最早的重力过滤到加压过滤再到真空过滤以及目前较为普遍的离心过滤,过滤效率在不断的加快,尤其是离心过滤的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油品过滤完成。

离心过滤是将毛油送入有孔的转鼓并利用离心力场进行过滤的过程,以离心力为推动力完成过滤作业,兼有离心和过滤的双重作用。但是油从滤油机的转筒内经滤孔排出时,杂质会贴在转筒的内壁上,为防止杂质堵塞滤孔,需要经常对转筒进行清理,十分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茶籽油过滤分离纯化装置,达到便于清理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油茶籽油过滤分离纯化装置,包括支架、滚筒、密封盖、动力装置和多个固料收集盒;

多个所述固料收集盒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滚筒的整个内壁上;

所述密封盖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滚筒的开口端;

所述密封盖上设有排油口;

所述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滚筒远离所述密封盖的一端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滚筒绕自身的虚拟轴线转动;

所述滚筒可摆动连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摆动轴线与水平面平行且与所述虚拟轴线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内胆;

所述内胆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滚筒内;

所述固料收集盒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内胆的内壁上;

所述内胆的外壁的横截面呈多边形;

所述滚筒内壁的形状与所述内胆的外壁形状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的内壁上设有多个隔板;

多个所述隔板绕所述内胆的轴线等间隔设置;

相邻所述隔板的间隔距离与所述固料收集盒的宽度适配。

进一步的,还包括套环和多个滚柱;

多个所述滚柱绕设于所述滚筒的外壁上;

所述滚筒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所述滚柱限位的滑道;

所述滚柱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滑道内;

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滚筒上且与所述滚柱可滑动连接;

所述套环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其转动轴线与所述滚筒的虚拟轴线垂直。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摆动固定机构;

两个所述摆动固定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滚筒的两侧边,用于固定所述滚筒的摆动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摆动固定机构包括棘轮、棘爪和弹簧;

所述棘轮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环的侧壁上;

所述支架上设有所述棘轮的安装孔,且所述支架与所述棘轮可转动连接;

所述棘爪可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适配的槽孔内;

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棘爪上。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套筒、花键轴和复位弹簧;

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花键轴的一端与所述滚筒远离所述密封盖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套筒的一端可伸缩的套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触连接于所述套筒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触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的轴肩;

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花键轴适配的花键槽;所述套筒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花键槽与所述花键轴的另一端可滑动连接;

所述套筒将所述电机的扭矩传递至所述滚筒。

进一步的,还包括密封圈和多个搭扣;

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密封盖内;

多个所述搭扣绕设于所述密封盖的侧壁上,用于所述密封盖与所述滚筒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阀门;

所述阀门设置于所述排油口处。

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万向轮;

多个所述万向轮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油茶籽油过滤分离纯化装置,包括支架、滚筒、密封盖、动力装置和多个固料收集盒;滚筒可绕自身的虚拟轴线转动;滚筒可摆动连接于支架上,摆动轴线与水平面平行且与虚拟轴线垂直设置;在装料时,将滚筒摆动至开口朝上,往滚筒里倒入待分离的油茶籽毛油,盖上密封盖后将滚筒摆动至滚筒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启动动力装置使得滚筒快速的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油液和残渣分离,残渣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挤压在滚筒内壁上,分离结束后将滚筒向下摆动至密封盖上的排油口朝下,油液从排油口排出;当油液排出结束后,打开密封盖并取出固料收集盒,将固料收集盒内的残渣清除后装入到滚筒内,可继续下一次分离工作。本装置在离心分离过程是采用卧式的姿态,相比于现有的立式分离装置能够保证毛油残渣只分布在滚筒的内侧壁上,不会附着在滚筒的底部,便于残渣的收集。装置采用无滤网设计,不存在滤孔被杂质堵塞后难清理的问题,而且本装置的残渣全部被压缩在固料收集盒中,且收集盒可从滚筒内取出,大大便捷了残渣清理的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油茶籽油过滤分离纯化装置的分离工作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油茶籽油过滤分离纯化装置的装料姿态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油茶籽油过滤分离纯化装置的排油姿态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油茶籽油过滤分离纯化装置的主视图;

图5所示为图4中a-a向的剖视视图;

图6所示为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油茶籽油过滤分离纯化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支架;2、滚筒;3、密封盖;4、固料收集盒;5、内胆;6、隔板;7、套环;8、滚柱;9、棘轮;10、棘爪;11、弹簧;12、电机;13、套筒;14、花键轴;15、复位弹簧;16、搭扣;17、阀门;18、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装置采用卧式高转速的离心方式,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将残渣压实在滚筒内壁的收集盒上,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

请参照图1至图7,一种油茶籽油过滤分离纯化装置,包括支架、滚筒、密封盖、动力装置和多个固料收集盒;

多个所述固料收集盒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滚筒的整个内壁上;

所述密封盖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滚筒的开口端;

所述密封盖上设有排油口;

所述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滚筒远离所述密封盖的一端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滚筒绕自身的虚拟轴线转动;

所述滚筒可摆动连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摆动轴线与水平面平行且与所述虚拟轴线垂直设置。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油茶籽油过滤分离纯化装置,包括支架、滚筒、密封盖、动力装置和多个固料收集盒;滚筒可绕自身的虚拟轴线转动;滚筒可摆动连接于支架上,摆动轴线与水平面平行且与虚拟轴线垂直设置;在装料时,将滚筒摆动至开口朝上,往滚筒里倒入待分离的油茶籽毛油,盖上密封盖后将滚筒摆动至滚筒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启动动力装置使得滚筒快速的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油液和残渣分离,残渣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挤压在滚筒内壁上,分离结束后将滚筒向下摆动至密封盖上的排油口朝下,油液从排油口排出;当油液排出结束后,打开密封盖并取出固料收集盒,将固料收集盒内的残渣清除后装入到滚筒内,可继续下一次分离工作。本装置在离心分离过程是采用卧式的姿态,相比于现有的立式分离装置能够保证毛油残渣只分布在滚筒的内侧壁上,不会附着在滚筒的底部,便于残渣的收集。装置采用无滤网设计,不存在滤孔被杂质堵塞后难清理的问题,而且本装置的残渣全部被压缩在固料收集盒中,且收集盒可从滚筒内取出,大大便捷了残渣清理的工序。

进一步的,还包括内胆;

所述内胆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滚筒内;

所述固料收集盒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内胆的内壁上;

所述内胆的外壁的横截面呈多边形;

所述滚筒内壁的形状与所述内胆的外壁形状适配。

由上述描述可知,内胆设置能够使得加工更为干净卫生,内胆可取出进行清理,十分的便利。内胆的外壁采用多边形的设计能够实现内胆周向定位,使得滚筒能够带动内胆一同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的内壁上设有多个隔板;

多个所述隔板绕所述内胆的轴线等间隔设置;

相邻所述隔板的间隔距离与所述固料收集盒的宽度适配。

由上述描述可知,隔板的设置一面有利于残渣附着于内胆内壁上,另一方面有利于固定所述固料收集盒。

进一步的,还包括套环和多个滚柱;

多个所述滚柱绕设于所述滚筒的外壁上;

所述滚筒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所述滚柱限位的滑道;

所述滚柱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滑道内;

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滚筒上且与所述滚柱可滑动连接;

所述套环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其转动轴线与所述滚筒的虚拟轴线垂直。

由上述描述可知,套环和滚柱的设置能够对滚筒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套环对滚筒也起到轴向定位的作用,防止滚筒从套环上脱出。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摆动固定机构;

两个所述摆动固定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滚筒的两侧边,用于固定所述滚筒的摆动位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摆动固定机构设置的目的在于能够对滚筒摆动到任意角度进行固定,也能够保证在离心分离时滚筒不会发生摆动,进而保证装置的运转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摆动固定机构包括棘轮、棘爪和弹簧;

所述棘轮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环的侧壁上;

所述支架上设有所述棘轮的安装孔,且所述支架与所述棘轮可转动连接;

所述棘爪可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适配的槽孔内;

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棘爪上。

摆动固定机构的工作原理:当需要摆动滚筒时,提起所述棘爪,所述弹簧进一步被压缩,让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分离,调整好所述滚筒的位置后,放下棘爪,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的齿槽嵌入配合,实现滚筒的固定,限制滚筒的摆动。

由上述描述可知,利用棘轮棘爪机构可有效的对滚筒实现可控限制,且其限制是可靠的,保证在滚筒在离心分离作业时,滚筒不会自行摆动;而且棘轮棘爪结构简单,适应环境能力强,操作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套筒、花键轴和复位弹簧;

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花键轴的一端与所述滚筒远离所述密封盖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套筒的一端可伸缩的套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触连接于所述套筒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触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的轴肩;

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花键轴适配的花键槽;所述套筒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花键槽与所述花键轴的另一端可滑动连接;

所述套筒将所述电机的扭矩传递至所述滚筒。

由上述描述可知,可伸缩套筒的设置能够在离心分离工作阶段将动力传递给滚筒;当需要将套筒摆动时,可将套筒与花键轴分离,使得滚筒的摆动不受套筒的限制。

进一步的,还包括密封圈和多个搭扣;

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密封盖内;

多个所述搭扣绕设于所述密封盖的侧壁上,用于所述密封盖与所述滚筒可拆卸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密封圈的设置能够保证油液不易从滚筒与密封盖的结合处逸出;其次,搭扣的设置能够较好的满足密封盖与滚筒的固定作用,且搭扣自身结构具有自锁性,在旋转过程中,不会出现脱扣的现象,其固定可靠。

进一步的,还包括阀门;

所述阀门设置于所述排油口处。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简单且实用的方式利用阀门来控制油液排出与关闭,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万向轮;

多个所述万向轮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底部。

由上述描述可知,万向轮的设置提高了本装置整体的移动性。

请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包括支架1、滚筒2、密封盖3、动力装置和多个固料收集盒4;

多个所述固料收集盒4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滚筒2的整个内壁上;

所述密封盖3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滚筒2的开口端;

所述密封盖3上设有排油口;

所述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滚筒2远离所述密封盖3的一端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滚筒2绕自身的虚拟轴线转动;

所述滚筒2可摆动连接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摆动轴线与水平面平行且与所述虚拟轴线垂直设置。

请参照图5,具体的,还包括套环7和多个滚柱8;

多个所述滚柱8绕设于所述滚筒2的外壁上;

所述滚筒2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所述滚柱8限位的滑道;

所述滚柱8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滑道内;

所述套环7套设于所述滚筒2上且与所述滚柱8可滑动连接;

所述套环7与所述支架1可转动连接,其转动轴线与所述滚筒2的虚拟轴线垂直。

其中,所述套环7和所述滚柱8的接触面上均匀涂抹润滑脂。

请参照图1至图3,具体的,还包括两个摆动固定机构;

两个所述摆动固定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滚筒2的两侧边,用于固定所述滚筒2的摆动位置。

请参照图6,具体的,所述摆动固定机构包括棘轮9、棘爪10和弹簧11;

所述棘轮9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环7的侧壁上;

所述支架1上设有所述棘轮9的安装孔,且所述支架1与所述棘轮9可转动连接;

所述棘爪10可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架1上适配的槽孔内;

所述弹簧11套设于所述棘爪10上。

请参照图1至图3,具体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12、套筒13、花键轴14和复位弹簧15;

所述电机12安装在所述支架1上;

所述花键轴14的一端与所述滚筒2远离所述密封盖3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套筒13的一端可伸缩的套设于所述电机12的输出轴上;

所述复位弹簧15套设于所述电机12的输出轴上;所述复位弹簧15的一端抵触连接于所述套筒13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15的另一端抵触连接于所述电机12的输出轴上的轴肩;

所述套筒13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花键轴14适配的花键槽;所述套筒1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花键槽与所述花键轴14的另一端可滑动连接;

所述套筒13将所述电机12的扭矩传递至所述滚筒2。

其中,所述电机12为高速电机,可选用自带变速箱的电机12为滚筒2提供动力。

其中,所述复位弹簧15一直处于压缩状态,始终给予所述套筒13弹力。

请参照图1至图3,具体的,还包括密封圈和多个搭扣16;

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密封盖3内;

多个所述搭扣16绕设于所述密封盖3的侧壁上,用于所述密封盖3与所述滚筒2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搭扣16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密封盖3上。

请参照图1至图3,具体的,还包括阀门17;

所述阀门17设置于所述排油口处。

还包括多个万向轮18;

多个所述万向轮18设置于所述支架1的底部。

其中,所述万向轮18带有刹车固定装置,保证在分离作业时本装置不会发生移动。

请参照图5和图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内胆5;

所述内胆5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滚筒2内;

所述固料收集盒4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内胆5的内壁上;

所述内胆5的外壁的横截面呈多边形;

所述滚筒2内壁的形状与所述内胆5的外壁形状适配。

其中,内胆5通过型面配合的方式实现与滚筒2的周向定位;所述内胆5与滚筒2为间隙配合,间隙量的大小应能够保证内胆5能够容易从滚筒2内取出。

请参照图5和图6,具体的,所述内胆5的内壁上设有多个隔板6;

多个所述隔板6绕所述内胆5的轴线等间隔设置;

相邻所述隔板6的间隔距离与所述固料收集盒4的宽度适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油茶籽油过滤分离纯化装置,包括支架、滚筒、密封盖、动力装置和多个固料收集盒;滚筒可绕自身的虚拟轴线转动;滚筒可摆动连接于支架上,摆动轴线与水平面平行且与虚拟轴线垂直设置;在装料时,将滚筒摆动至开口朝上,往滚筒里倒入待分离的油茶籽毛油,盖上密封盖后将滚筒摆动至滚筒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启动动力装置使得滚筒快速的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油液和残渣分离,残渣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挤压在滚筒内壁上,分离结束后将滚筒向下摆动至密封盖上的排油口朝下,油液从排油口排出;当油液排出结束后,打开密封盖并取出固料收集盒,将固料收集盒内的残渣清除后装入到滚筒内,可继续下一次分离工作。本装置在离心分离过程是采用卧式的姿态,相比于现有的立式分离装置能够保证毛油残渣只分布在滚筒的内侧壁上,不会附着在滚筒的底部,便于残渣的收集。装置采用无滤网设计,不存在滤孔被杂质堵塞后难清理的问题,而且本装置的残渣全部被压缩在固料收集盒中,且收集盒可从滚筒内取出,大大便捷了残渣清理的工序。进一步的,在滚筒内设置内胆能够使得加工更为干净卫生,而且内胆可取出进行清理,十分的便利。本装置利用棘轮棘爪机构对滚筒的摆动位置进行固定,其固定可靠,保证在滚筒在离心分离作业时,滚筒不会自行摆动;而且棘轮棘爪结构简单,适应环境能力强,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