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取代吡啶乙基-1-胺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638053发布日期:2024-04-18 17:56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取代吡啶乙基-1-胺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药物中间体制备的,尤其涉及一种多取代吡啶乙基-1-胺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1、多取代吡啶乙基-1-胺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等领域,因此其衍生物的合成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医药中间体之中被广泛应用。但是本技术提及的1-(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基-1-胺鲜少有作为医药中间体的应用出现,或者有文献或者资料公开出来。由于该分子的特性,独特的合成路线,独有的较高的收率问题,该方法不能推广到其他类似结构的合成中。

2、由于该分子的特性,该方法不能推广到其他类似结构的合成中。这是由无数次试验得到的该制备方法的独创性、较高产率和较短反应时间的不可复制性决定的,其他路线基本无法有较高产率或者能够接受的反应时间。

3、此外,现有技术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过滤有机混合物的时候,尤其是抽滤进行处理时,由于有机混合物的粘滞性,其往往有大量的混合物粘附在非过滤区域,后续很难收集处理,而且一般的过滤区的砂芯孔是平面的,滤纸贴在上面,边缘部分难以密封,一旦边缘滤孔没有被滤纸包住,或者滤孔漏出,部分滤纸翘起的情况,常常会出现边缘部分没有经过过滤,直接进入滤孔的情况,这样也会导致滤出的液体中含有不希望含有的物质。也即现有的抽滤漏斗使用上存在明显的问题,现有技术并无就此进行改进,或者具体如何改进的明确启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具体问题,一是从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出发,如何经过不多且产率又高的步骤得到1-(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基-1-胺的问题,本技术方案完美解决了该问题,二是如何解决现有的抽滤漏斗容易损失有用物质,而且也容易引入未过滤杂质的问题,这在本技术中都得到了解决。

2、本发明要求保护一种多取代吡啶乙基-1-胺的合成方法,其利用一种过滤装置以进行,其特征在于: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瓶,过滤漏斗。

3、过滤漏斗分为过滤部和上圈部,过滤部的过滤本体呈倒圆台型,过滤部上表面的带滤孔部分呈水平,从带滤孔部分向边缘呈20-45°角向上翘起,最外圈具有向上的“凸”形外缘。

4、上圈部的外径与过滤部的外径相同,且上圈部的下方边缘具有与“凸”形外缘相配合的“凹”形外缘。

5、过滤部和上圈部中间夹有滤纸,滤纸边缘露出部分不少于1cm,滤纸呈中间水平而边缘上翘状,中间水平部分与滤部上表面的带滤孔部分适配。过滤瓶侧方具有抽吸口。

6、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一四口瓶中,在室温下放入1200ml的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4-二恶烷并保持搅拌,依次加入55-65g的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并随后依次加入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的1.2eq的无水氯化锂、1.1eq的三丁基(1-乙氧基乙烯基)锡、0.05eq的四(三苯基膦)钯,加入完毕后搅拌不少于5min混匀,通入氩气并持续保护,加热到80-90℃并保持搅拌,反应不少于14h,反应混合物通过硅藻土垫过滤,滤液浓缩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纯化,用pe/ea=1000:1的洗脱液洗脱,得到步骤1产物,黄色液体3-氯-2-(1-乙氧基乙烯基)-5-(三氟甲基)吡啶。

7、(2)在一四口瓶中,在室温下放入630-650ml的四氢呋喃并保持搅拌,依次加入125-135g的步骤1产物,以及与四氢呋喃等体积的2mol/l的盐酸;加入完毕后搅拌不少于5min混匀,室温下保持搅拌反应不少于14h,反应混合物用固体碳酸氢钠调节ph值至7.5-8.5,用适量水稀释后,用足量乙胺萃取,分离并合并有机相,用足量的饱和食盐水冲洗1-3次,冲洗完毕后用适量硫酸钠干燥,浓缩有机混合物,得到粗产品,经硅胶柱层析纯化,用聚乙烯/乙胺=60:1的洗脱液洗脱,得步骤2产物,黄色液体化合物1-(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烷-1-酮。

8、(3)在一四口瓶中,在室温下放入660-700ml的乙醇,依次放入33-36g的步骤2产物,以及步骤2产物的5.0eq的盐酸羟胺,10.0eq的醋酸钠,搅拌混匀后,保持室温放映并持续搅拌14h以上,过滤反应混合物得粗产物,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纯化,用聚乙烯/乙胺=30:1的洗脱液洗脱,得到步骤3产物,黄色液体的化合物(z)-1-(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1-酮肟。

9、(4)在一四口瓶中,加入体积比2:1的500-520ml的醋酸/乙二醇甲醚混合溶剂,加入17-18.5g的步骤3产物,并加入其等效的5.0eq的锌粉,室温下搅拌反应2.5h以上,将反应混合物过滤并浓缩滤液以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由足量叔丁基甲醚重结晶,再次过滤得到白色固体,1-(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基-1-胺。

10、前述(3)-(4)中的过滤,其步骤具体为:(a)准备步骤:清洗过滤漏斗和过滤瓶,将过滤漏斗的过滤部上表面放上滤纸,并使滤纸外缘在“凸”型外缘之外,将上圈部的“凹”形外缘与“凸”形外缘对应扣合,并压实,过滤漏斗扣合在过滤瓶上口,过滤瓶侧口接好抽气装置。

11、(b)过滤步骤:将反应混合物放在滤纸中间水平部分,开启抽气装置并抽滤。

12、(c)后处理步骤:抽滤完毕后,分离过滤漏斗的过滤部和上圈部,拿起滤纸并收集固体物质,反应混合物有剩余时,再次固定上圈部和新的滤纸,进行抽滤。

13、(d)完全处理步骤:反复重复步骤b-c,直至反应混合物抽滤完毕。

14、进一步地,过滤瓶是透明或半透明的耐腐蚀材质,过滤漏斗是陶瓷材质,过滤芯是砂芯或ptfe或pp,“凸”形外缘与“凹”形外缘插入相配合的部分高度不少于5mm。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一、在装置方面改进,该装置完美滴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现有的抽滤漏斗容易损失有用物质,而且也容易引入未过滤杂质的问题,本技术通过特制的漏斗针对性地解决了该问题。二是1-(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基-1-胺的产率问题,本技术尝试过从市售的其他产品中获取1-(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基-1-胺,但总体而言,购买加制备,以及产率都不能令人满意,本技术克服了这些问题,其中突出的是,原料容易获取,价格便宜,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合成简单,购买市售产品也很便宜,而本技术不仅通过简单的步骤就得到产物,而且产率令人满意,总产率平均超过了57%,这是现有技术没有启示的。

16、目前现有技术中并无该产物制得的报道,与同类物质制备方法相比,本技术方法步骤精细考究,每一步原料利用率均非常高,有极大价值实现工业生产,通过本发明的方法精细设计,不仅有效地实现了合成,且产率较高,总产率超过57%,有较大的工业生产价值,经济价值较大,本技术通过对于加热辅助的精心设计,体现了极强的发明构思和创造性,取得了良好的制备效果,在现有技术中并无较为类似的公开信息可供借鉴,本发明方案具有独创性。与之相对的是,如果不采用本技术的漏斗,其他条件不变,总产率要降低7%-15%左右。可见普通漏斗的容易损失有用物质以及容易引入未过滤杂质的负面效果非常明显。

17、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技术主要合成流程示意图。

20、图2是最终产物核磁图。

21、图3是最终产物质谱图。

22、图4是过滤装置侧视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过滤瓶1,过滤漏斗2,过滤部21,上圈部22,“凸”形外缘211;“凹”形外缘221;滤纸23,抽吸口1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