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规聚苯乙烯催化剂及其制法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8099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间规聚苯乙烯催化剂及其制法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规聚苯乙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地说,是一种含有β-二酮类配体的间规聚苯乙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按照聚苯乙烯分子侧链苯环对链骨架空间取向,聚苯乙烯分子有无规a-PS,全同i-PS,间规s-PS三种不同立体构型。Macromolecules,19,2464(1986)报导了由N.Ishihara提出的一种高活性间规聚苯乙烯催化剂CpTiCl3。1993年Macromol.Chem.Macromol.Symp,66,203报道了采用同硫桥双(6-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二氯化钛/MAO体系制备高间规度聚苯乙烯树脂。
CN1158859A公开了一种以β-二酮氯化钛为主催化剂的合成间规聚苯乙烯的催化剂体系。该专利优选的主催化剂为乙酰丙酮氯化钛和二苯甲酰甲烷氯化钛。这种催化剂虽然能够制备高间规度和耐热温度较高的聚苯乙烯,但催化剂活性仍然偏低,聚苯乙烯的分子量不高。
USP4,808,680公开了一种通式为CpZrR3的单茂锆化合物,式中的Cp为环戊二烯基或烷基取代的环戊二烯基,R为卤素、烷氧基或表达式为R'-C(O)-CH-C(O)-R'的β-二酮离子,表达式中的R'为碳原子数少于12的烷基或芳基。但该专利仅给出了环戊二烯三氯化锆和环戊二烯三(苯氧基)锆的实例,并且该催化剂活性低,制得的聚苯乙烯聚合物间规度和耐热温度均较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合成高间规度、高分子量聚苯乙烯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以上述催化剂为主催化剂,合成间规聚苯乙烯的方法。
我们发现,含β-二酮配体的聚苯乙烯催化剂,β-二酮配体3位碳上的取代基对催化活性有很大影响。当3位碳上的取代基为推电子基团时,能增加催化剂活性中心的稳定性,因此可以提高催化活性,且3位碳上的大体积的取代基对提高聚合物的立构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发明就是利用这一特性,通过在β-二酮配体的3位碳上连接不同的取代基对催化剂进行改性,以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具有如下通式表达式
式中R′和R″相同或不相同,分别选自C1~C12的烷基、C6~C10芳基或C1~C12的全氟烷基,其中所述的芳基为苯基或烷基取代的苯基;优选的R′和R″为C1~C3的烷基、C1~C3的全氟烷基或苯基。
所述的R选自C1~C12的烷基、C6~C14烷芳基或C1~C12的全氟烷基,优选C1~C6的烷基、C1~C3的全氟烷基、苯基、苄基或萘苄基。
M选自ⅣB族金属元素,如钛、锆或铪,优选钛,X为卤素,优选氯,n为1~4的整数。
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较为优选的有(3-甲基-乙酰丙酮)-三氯化钛,二(3-甲基-乙酰丙酮)-二氯化钛,三(3-甲基-乙酰丙酮)-一氯化钛,四(3-甲基-乙酰丙酮)钛,(3-乙基-乙酰丙酮)-三氯化钛,二(3-乙基-乙酰丙酮)-二氯化钛,三(3-乙基-乙酰丙酮)-一氯化钛,四(3-乙基-乙酰丙酮)钛,(3-丙基-乙酰丙酮)-三氯化钛,二(3-丙基-乙酰丙酮)-二氯化钛,三(3-丙基-乙酰丙酮)-一氯化钛,四(3-丙基-乙酰丙酮)钛,(3-异丙基-乙酰丙酮)-三氯化钛,二(3-异丙基-乙酰丙酮)-二氯化钛,三(3-异丙基-乙酰丙酮)-一氯化钛,四(3-异丙基-乙酰丙酮)钛,(3-丁基-乙酰丙酮)-三氯化钛,二(3-丁基-乙酰丙酮)-二氯化钛,三(3-丁基-乙酰丙酮)-一氯化钛,四(3-丁基-乙酰丙酮)钛,(3-苯基-乙酰丙酮)-三氯化钛,二(3-苯基-乙酰丙酮)-二氯化钛,三(3-苯基-乙酰丙酮)-一氯化钛,四(3-苯基-乙酰丙酮)钛,(3-苄基-乙酰丙酮)-三氯化钛,二(3-苄基-乙酰丙酮)-二氯化钛,三(3-苄基-乙酰丙酮)-一氯化钛,四(3-苄基-乙酰丙酮)钛,(3-萘苄基-乙酰丙酮)-三氯化钛,二(3-萘苄基-乙酰丙酮)-二氯化钛,三(3-萘苄基-乙酰丙酮)-一氯化钛,四(3-萘苄基-乙酰丙酮)钛,(3-甲基-二苯甲酰甲烷)-三氯化钛,二(3-甲基-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钛,三(3-甲基-二苯甲酰甲烷)-一氯化钛,四(3-甲基-二苯甲酰甲烷)钛,(3-乙基-二苯甲酰甲烷)-三氯化钛,二(3-乙基-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钛,三(3-乙基-二苯甲酰甲烷)-一氯化钛,四(3-乙基-二苯甲酰甲烷)钛,(3-丙基-二苯甲酰甲烷)-三氯化钛,二(3-丙基-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钛,三(3-丙基-二苯甲酰甲烷)-一氯化钛,四(3-丙基-二苯甲酰甲烷)钛,(3-异丙基-二苯甲酰甲烷)-三氯化钛,二(3-异丙基-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钛,三(3-异丙基-二苯甲酰甲烷)-一氯化钛,四(3-异丙基-二苯甲酰甲烷)钛,(3-丁基-二苯甲酰甲烷)-三氯化钛,二(3-丁基-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钛,三(3-丁基-二苯甲酰甲烷)-一氯化钛,四(3-丁基-二苯甲酰甲烷)钛,(3-苯基-二苯甲酰甲烷)-三氯化钛,二(3-苯基-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钛,三(3-苯基-二苯甲酰甲烷)-一氯化钛,四(3-苯基-二苯甲酰甲烷)钛,(3-苄基-二苯甲酰甲烷)-三氯化钛,二(3-苄基-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钛,三(3-苄基-二苯甲酰甲烷)-一氯化钛,四(3-苄基-二苯甲酰甲烷)钛,(3-萘苄基-二苯甲酰甲烷)-三氯化钛,二(3-萘苄基-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钛,三(3-萘苄基-二苯甲酰甲烷)-一氯化钛,四(3-萘苄基-二苯甲酰甲烷)钛,(3-甲基-三氟乙酰丙酮)-三氯化钛,二(3-甲基-三氟乙酰丙酮)-二氯化钛,三(3-甲基-三氟乙酰丙酮)-一氯化钛,四(3-甲基-三氟乙酰丙酮)钛,(3-乙基-三氟乙酰丙酮)-三氯化钛,二(3-乙基-三氟乙酰丙酮)-二氯化钛,三(3-乙基-三氟乙酰丙酮)-一氯化钛,四(3-乙基-三氟乙酰丙酮)钛,(3-丙基-三氟乙酰丙酮)-三氯化钛,二(3-丙基-三氟乙酰丙酮)-二氯化钛,三(3-丙基-三氟乙酰丙酮)-一氯化钛,四(3-丙基-三氟乙酰丙酮)钛,(3-异丙基-三氟乙酰丙酮)-三氯化钛,二(3-异丙基-三氟乙酰丙酮)-二氯化钛,三(3-异丙基-三氟乙酰丙酮)-一氯化钛,四(3-异丙基-三氟乙酰丙酮)钛,(3-丁基-三氟乙酰丙酮)-三氯化钛,二(3-丁基-三氟乙酰丙酮)-二氯化钛,三(3-丁基-三氟乙酰丙酮)-一氯化钛,四(3-丁基-三氟乙酰丙酮)钛,(3-苯基-三氟乙酰丙酮)-三氯化钛,二(3-苯基-三氟乙酰丙酮)-二氯化钛,三(3-苯基-三氟乙酰丙酮)-一氯化钛,四(3-苯基-三氟乙酰丙酮)钛,(3-苄基-三氟乙酰丙酮)-三氯化钛,二(3-苄基-三氟乙酰丙酮)-二氯化钛,三(3-苄基-三氟乙酰丙酮)-一氯化钛,四(3-苄基-三氟乙酰丙酮)钛,(3-萘苄基-三氟乙酰丙酮)-三氯化钛,二(3-萘苄基-三氟乙酰丙酮)-二氯化钛,三(3-萘苄基-三氟乙酰丙酮)-一氯化钛,四(3-萘苄基-三氟乙酰丙酮)钛。
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可由两种方法制备。第一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β-二酮化合物溶于醚类溶剂,然后与四乙基氟化胺的水溶液按溶质摩尔比1∶1的比例混合、搅拌,除去水与醚类溶剂,将所得固体用氯仿或二氯甲烷溶解,按与β-二酮化合物1∶1的摩尔比加入表达式为RA的卤代烃,回流温度下搅拌反应,最好是反应1~2小时,除去溶剂,残留物经过减压蒸馏或重结晶即得到3-R-β-二酮配体,其中β-二酮化合物具有的通式表达式为R′-C(O)-CH2-C(O)-R″,所述R、R′及R″含义同权利要求1,A为卤素。
(2)在有机溶剂存在下,使MX4与3-R-β-二酮配体按照1∶1~4的摩尔比在回流温度下反应,过滤或除去溶剂。MX4式中M选自ⅣB族金属元素,X为卤素。
上述制备步骤中的醚类溶剂为四氢呋喃或乙醚,有机溶剂为乙醚或二氯甲烷。
上述的制备步聚(1)中,若选用的β-二酮化合物为乙酰丙酮时,在与卤代烃回流反应后,最好用乙醚洗涤反应物后过滤,再将滤液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采用减压蒸馏法得到3-R-β-二酮配体。
上述的制备步聚(1)中,若选用的β-二酮化合物为二苯甲酰甲烷或三氟乙酰丙酮时,在与卤代烃回流反应后,最好用乙醚洗涤反应物后过滤,再将滤液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采用无水乙醇进行重结晶后得到3-R-β-二酮配体。
本发明催化剂的第二种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3-二酮化合物溶于氯仿,按与β-二酮化合物1∶1的摩尔比加入氢化钠,搅拌至少20分钟,加热至回流温度反应后冷至室温,再按与β-二酮化合物1∶1的摩尔比加入表达式为RA的卤代烃,回流温度下搅拌反应,然后在反应液中加入[Cu(NH3)6]SO4的水溶液,过滤除去不溶物,滤液用乙醚萃取,将有机相蒸馏以除去溶剂,残留物在减压下蒸馏或重结晶即得到3-R-β-二酮配体,其中β-二酮化合物具有的通式表达式为R′-C(O)-CH2-C(O)-R″,所述R、R'及R″含义同权利要求1,A为卤素,(2)在有机溶剂存在下,使MX4与3-R-β-二酮配体按照1∶1~4的摩尔比在回流温度下反应,过滤或除去溶剂,MX4式中M选自ⅣB族金属元素,X为卤素。
上述第二种方法(2)步中的有机溶剂为乙醚或二氯甲烷。
当第二种方法(1)步所述的β-二酮化合物选自乙酰丙酮时,反应最后所得的残留物在减压下蒸馏即可得到3-R-乙酰丙酮配体。
当第二种方法(1)步所述的β-二酮化合物选自二苯甲酰甲烷或三氟乙酰丙酮时,反应最后所得的残留物需用无水乙醇重结晶以得到3-R-β-二酮配体。
所述的两种制备方法中,第(1)步所用的β-二酮化合物优选通式表达式中R′和R″为C1~C3的烷基、C6~C10芳基或C1~C3的全氟烷基的物质;较为优选的是R'和R″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苯基或甲苯基的β-二酮化合物;更为优选的β-二酮化合物为乙酰丙酮、二苯甲酰甲烷或三氟乙酰丙酮。
两种方法第(1)步所用的卤代烃RA中,R选自C1~C12的烷基、C6~C14烷芳基或C1~C12的全氟烷基,优选C1~C6的烷基、C6~C12的烷芳基或C1~C3的全氟烷基,更为优选的是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苯基、苄基或萘苄基。式RA中的A为卤素,优选碘或溴。优选的卤代烃为碘甲烷、碘乙烷、碘丙烷、碘丁烷、碘代苯、溴苄。
上述两种方法中第(2)步所用的过渡金属卤化物MX4优选四氯化钛,该步反应为用3-R-β-二酮配体与过渡金属卤化物MX4反应合成催化剂,较好的合成方法是将3-R-β-二酮配体和过渡金属卤化物MX4分别制成乙醚溶液,然后将两种物质的乙醚溶液混合,加热至回流温度反应1~2小时,过滤或除去溶剂,用乙醚洗涤至滤液无色,即得到3-R-β-二酮钛化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用于合成间规聚苯乙烯的主催化剂,聚合时还需加入铝氧烷或烷基铝为助催化剂,使苯乙烯单体在10~100℃,最好是20~80℃下进行聚合,反应时Al/Ti摩尔比为200~2000,最好为500~1000。
聚合时使用的助催化剂选自铝氧烷或烷基铝,如甲基铝氧烷、乙基铝氧烷、异丁基铝氧烷、三乙基铝、三丁基铝、三异丁基铝。所述铝氧烷可以是线性的或环状的,优选的铝氧烷为甲基铝氧烷。
本发明由于在β-二酮化合物的3位碳上引入推电子基团对现有的含β-二酮配体的催化剂进行改性,使得催化剂的活性提高,并可提高所得间规聚苯乙烯的间规度和分子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本实例制备二(3-甲基-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钛。
(1)制备3-甲基-二苯甲酰甲烷。
将0.1摩尔的二苯甲酰甲烷(上海试剂厂)溶于15毫升四氢呋喃,0.1摩尔的四乙基氟化胺溶于15毫升脱离子水,将两种溶液混合,在室温下搅拌20分钟,90℃减压蒸去水与四氢呋喃,用乙醚洗涤剩余物,抽滤得到固体。在固体中加入10ml氯仿使之溶解,加入0.1摩尔的碘甲烷,回流温度下搅拌1小时,用乙醚洗涤反应物,过滤除去未反应物,将滤液蒸馏,除去乙醚与氯仿,加15毫升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晶体,晶体用15毫升无水乙醇进行再次重结晶,得到3-甲基-二苯甲酰甲烷2.1克。产率为91重%。其中的碳、氢含量用元素分析法测定。元素分析实测值(计算值)C 80.48%(80.65%),H5.85%(5.92%)。
(2)将0.2摩尔的3-甲基-二苯甲酰甲烷溶于15毫升乙醚,0.1摩尔的TiCl4溶于20毫升乙醚制成溶液,将两种溶液加入密闭容器中,搅拌加热至回流温度,反应1小时,过滤,固体用乙醚洗涤3次,制得二(3-甲基-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钛。元素分析实测值(计算值)C 64.59%(64.78%),H4.28%(4.42%)。
实施例2本实例制备二(3-乙基-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钛。
(1)制备3-乙基-二苯甲酰甲烷。
按实例1中(1)步合成方法进行制备,不同的是用0.1摩尔的碘乙烷代替碘甲烷进行反应,反应回流时间2小时。产率为90重%。
元素分析实测值(计算值)C 80.87%(80.93%),H 6.36%(6.39%)。
(2)将0.2摩尔的3-乙基-二苯甲酰甲烷溶于15毫升乙醚,按实例1的方法与TiCl4的乙醚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制得二(3-乙基-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钛。
元素分析实测值(计算值)C 65.61%(65.72%),H 4.69%(4.87%)。
实施例3本实例制备二(3-丙基-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钛。
(1)制备3-丙基-二苯甲酰甲烷。
按实例1中(1)步合成方法进行制备,不同的是用0.1摩尔的碘丙烷代替碘甲烷进行反应。产率为90重%。
元素分析实测值(计算值)C 81.09%(81.17%),H 6.79%(6.81%)。
(2)将0.2摩尔的3-丙基-二苯甲酰甲烷溶于15毫升乙醚,按实例1的方法与TiCl4的乙醚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制得二(3-丙基-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钛。
元素分析实测值(计算值)C 66.42%(66.57%),H 5.13%(5.28%)。
实施例4本实例制备二(3-丁基-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钛。
(1)制备3-丁基-二苯甲酰甲烷。
按实例1中(1)步合成方法进行制备,不同的是用0.1摩尔的碘丁烷代替碘甲烷进行反应。产率82重%。
元素分析实测值(计算值)C 81.53%(81.40%),H 7.05%(7.19%)。
(2)将0.2摩尔的3-丁基-二苯甲酰甲烷溶于15毫升乙醚,按实例1的方法与TiCl4的乙醚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制得二(3-丁基-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钛。
元素分析实测值(计算值)C 67.12%(67.38%),H 5.58%(5.65%)。
实施例5本实例制备二(3-苯基-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钛。
(1)制备3-苯基-二苯甲酰甲烷。
按实例1中(1)步合成方法进行制备,不同的是0.1摩尔的用碘代苯代替碘甲烷进行反应。产率76重%。
元素分析实测值(计算值)C 83.76%(83.98%),H 5.18%(5.37%)。
(2)将0.2摩尔的3-苯基-二苯甲酰甲烷溶于15毫升乙醚,按实例1的方法与TiCl4的乙醚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制得二(3-苯基-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钛。
元素分析实测值(计算值)C 70.15%(70.31%),H 4.09%(4.21%)。
实施例6本实例制备二(3-苄基-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钛。
(1)制备3-苄基-二苯甲酰甲烷。
按实例1中(1)步合成方法进行制备,不同的是用0.1摩尔的溴苄代替碘甲烷进行反应。产率为85重%。
元素分析实测值(计算值)C 83.76%(83.98%),H 5.18%(5.37%)。
(2)将0.2摩尔的3-苄基-二苯甲酰甲烷溶于15毫升乙醚,按实例1的方法与TiCl4的乙醚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制得二(3-苄基-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钛。
元素分析实测值(计算值)C 70.77%(70.89%),H 4.51%(4.60%)。
实施例7本实例制备二(3-甲基-乙酰丙酮)二氯化钛。
(1)制备3-甲基-乙酰丙酮。
将0.1摩尔乙酰丙酮(上海试剂厂)溶于15毫升四氢呋喃,0.1摩尔四乙基氟化胺溶于15毫升脱离子水,将两种溶液混合,室温下搅拌20分钟,90℃减压蒸去水与四氢呋喃,剩余物用乙醚洗涤并过滤,向固体中加入10毫升氯仿使之溶解,加入0.1摩尔的碘甲烷,回流温度下搅拌1小时,反应物用乙醚洗涤并过滤,将得到的滤液蒸馏以除去乙醚与氯仿,然后80℃下减压蒸馏可得到3-甲基-乙酰丙酮1.1克。产率为95重%。
元素分析实测值(计算值)C 63.26%(63.13%),H 8.36%(8.30%)。
(2)将0.2摩尔的3-甲基-乙酰丙酮溶于15毫升乙醚,按实例1的方法与TiCl4的乙醚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制得二(3-甲基-乙酰丙酮)二氯化钛。
元素分析实测值(计算值)C 41.53%(41.77%),H 5.09%(5.26%)。
实施例8本实例制备二(3-丁基-乙酰丙酮)二氯化钛。
(1)制备3-丁基-乙酰丙酮。
按实例7中(1)步合成方法进行制备,不同的是用0.1摩尔的碘代丁烷代替碘甲烷进行反应。产率85重%。
元素分析实测值(计算值)C 83.76%(83.98%),H 5.18%(5.37%)。
(2)将0.2摩尔的3-丁基-乙酰丙酮溶于15毫升乙醚,按实例1的方法与TiCl4的乙醚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制得二(3-丁基-乙酰丙酮)二氯化钛。
元素分析实测值(计算值)C 50.21%(50.37%),H 6.95%(7.04%)。
实施例9本实例制备(3-丁基-二苯甲酰甲烷)三氯化钛。
将0.1摩尔的3-丁基-二苯甲酰甲烷溶于15毫升乙醚,按实例1的方法与TiCl4的乙醚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制得(3-丁基-二苯甲酰甲烷)三氯化钛。
元素分析实测值(计算值)C 52.61%(52.65%),H 4.35%(4.42%)。
实施例10本实例制备三(3-丁基-乙酰丙酮)一氯化钛。
将0.3摩尔的3-丁基-乙酰丙酮溶于15毫升乙醚,按实例1的方法与TiCl4的乙醚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制得三(3-丁基-乙酰丙酮)一氯化钛。
元素分析实测值(计算值)C 58.96%(59.07%),H 8.13%(8.26%)。
实施例11本实例制备四(3-丁基-乙酰丙酮)钛。
将0.4摩尔的3-丁基-乙酰丙酮溶于15毫升乙醚,按实例1的方法与TiCl4的乙醚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制得四(3-丁基-乙酰丙酮)钛。
元素分析实测值(计算值)C 64.49%(64.66%),H 8.89%(9.04%)。
实施例12本实例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方法制备二(3-甲基-乙酰丙酮)二氯化钛。
(1)制备3-甲基-乙酰丙酮。
将0.1摩尔乙酰丙酮(上海试剂厂)溶于20毫升氯仿配成溶液,加入0.1摩尔的氢化钠,在室温下搅拌20分钟,然后加热回流1小时,冷至室温,加入0.1摩尔的碘甲烷,搅拌回流1小时,于反应液中加入1.0M的[Cu(NH3)6]SO4水溶液60毫升,过滤除去不溶的反应副产物甲基氧化乙酰丙酮,滤液用乙醚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蒸馏除去乙醚与氯仿,于80℃下减压蒸馏得到3-甲基-乙酰丙酮1.1克。产率53重%。
元素分析实测值(计算值)C 63.02%(63.13%),H 8.11%(8.30%)。
(2)将0.2摩尔的3-甲基-乙酰丙酮溶于15毫升乙醚,按实例1的方法与TiCl4的乙醚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制得二(3-甲基-乙酰丙酮)二氯化钛。
实施例13~23以下实例进行聚合反应,制备间规聚苯乙烯。
将100毫升装有搅拌器的反应瓶用氮气置换后,加入25毫升干燥的甲苯,搅拌下升温至60℃,加入3.3毫升美国Albemarle公司生产的浓度为10重%的甲基铝氧烷(MAO)的甲苯溶液(含MAO 7.5×10-3mol),搅拌5分钟,加入实施例1~11制备的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催化剂加量为1.5×10-5mol,并配制成甲苯溶液,Al/Ti为500,最后加入10毫升干燥的苯乙烯单体,恒温反应1小时,加入10毫升含3%HCl的酸化乙醇终止聚合反应。将反应物在过量乙醇中继续搅拌1小时,过滤,用乙醇洗涤,70℃下真空干燥4小时,得聚合物。各实施例聚合反应所用催化剂及聚合物性质见表1。
表1中聚合物的间规度用丙酮抽提法测定,聚合物熔点用差热扫描法测定,重均分子量Mw用凝胶色谱法测定。
实施例24本实施例为对比例。以CN1158859A制备的二(乙酰丙酮)二氯化钛为催化剂,按实施例13的反应条件进行苯乙烯的聚合反应,不同的是反应温度为80℃。催化剂活性及聚合物性质见表1。
实施例25本实施例为对比例。以CN1158859A制备的二(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钛为催化剂,按实施例13的反应条件进行苯乙烯的聚合反应,不同的是反应温度为80℃。催化剂活性及聚合物性质见表1。
实施例26本实施例亦为对比例。以USP4,808,680制备的环戊二烯-三氯化锆为催化剂,按实施例13的反应条件进行苯乙烯的聚合反应,不同的是反应温度为80℃。催化剂活性及聚合物性质见表1。
表1
*表1中各符号代表的取代基为dbm-二苯甲酰甲烷基,acac-乙酰丙酮基,Me-甲基,Et-乙基,Pr-正丙基,Bu-正丁基,Ph-苯基,Bz-苄基。
权利要求
1.一种合成间规聚苯乙烯的催化剂,具有如下通式表达式 式中R′和R″相同或不相同,分别选自C1~C12的烷基、C6~C10芳基或C1~C12的全氟烷基,其中所述的芳基为苯基或烷基取代的苯基,R选自C1~C12的烷基、C6~C14烷芳基或C1~C12的全氟烷基,M选自ⅣB族金属元素,X为卤素,n为1~4的整数。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和R″分别选自C1~C3的烷基、C1~C3的全氟烷基或C6~C10的芳基,R选自C1~C6的烷基、C6~C14烷芳基,M为钛,X为氯。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和R″选自甲基或苯基,R选自C1~C6的烷基、苯基、苄基或萘苄基。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β-二酮化合物溶于醚类溶剂,然后与四乙基氟化胺的水溶液按溶质摩尔比1∶1的比例混合、搅拌,除去水与醚类溶剂,将所得固体用氯仿或二氯甲烷溶解,按与β-二酮化合物1∶1的摩尔比加入表达式为RA的卤代烃,回流温度下搅拌反应,除去溶剂,残留物减压蒸馏或重结晶即得到3-R-β-二酮配体,其中β-二酮化合物具有的通式表达式为R′-C(O)-CH2-C(O)-R″,所述R、R′及R″含义同权利要求1,A为卤素,(2)在有机溶剂存在下,使MX4与3-R-β-二酮化合物按照1∶1~4的摩尔比在回流温度下反应,过滤或除去溶剂,MX4式中M选自ⅣB族金属元素,X为卤素。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的卤代烃为溴代烃或碘代烃,(2)步中的MX4为四氯化钛。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所述的β-二酮化合物选自二苯甲酰甲烷或三氟乙酰丙酮时,残留物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3-R-β-二酮配体,制备过程中使用的RA选自碘甲烷、碘乙烷、碘丙烷、碘丁烷、碘代苯、溴苄。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所述的β-二酮化合物选自乙酰丙酮时,残留物在减压下蒸馏得到3-R-乙酰丙酮,制备过程中使用的RA选自碘甲烷、碘乙烷、碘丙烷、碘丁烷、碘代苯、溴苄。
8.按照权利要求4~7所述的任意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醚类溶剂为四氢呋喃或乙醚,有机溶剂为乙醚或二氯甲烷。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β-二酮化合物溶于氯仿,按与β-二酮化合物1∶1的摩尔比加入氢化钠,搅拌至少20分钟,加热至回流温度反应后冷至室温,再按与β-二酮化合物1∶1的摩尔比加入表达式为RA的卤代烃,回流温度下搅拌反应,然后在反应液中加入[Cu(NH3)6]SO4的水溶液,过滤除去不溶物,滤液用乙醚萃取,将有机相蒸馏以除去溶剂,残留物在减压下蒸馏或重结晶即得到3-R-β-二酮配体,其中β-二酮化合物具有的通式表达式为R'-C(O)-CH2-C(O)-R″,所述R、R'及R″含义同权利要求1,A为卤素,(2)在有机溶剂存在下,使MX4与3-R-β-二酮配体按照1∶1~4的摩尔比在回流温度下反应,过滤或除去溶剂,MX4式中M选自ⅣB族金属元素,X为卤素。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的卤代烃为溴代烃或碘代烃,(2)步中的TiX4为四氯化钛。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所述的β-二酮化合物选自二苯甲酰甲烷或三氟乙酰丙酮时,残留物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3-R-β-二酮配体,制备过程中使用的RA选自碘甲烷、碘乙烷、碘丙烷、碘丁烷、碘代苯、溴苄。
12.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所述的β-二酮化合物选自乙酰丙酮时,残留物在减压下蒸馏后获得3-R-乙酰丙酮,制备过程中使用的RA选自碘甲烷、碘乙烷、碘丙烷、碘丁烷、碘代苯、溴苄。
13.按照权利要求9~12所述的任意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2)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醚或二氯甲烷。
14.一种合成间规聚苯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为主催化剂,以铝氧烷或烷基铝为助催化剂,使苯乙烯单体在10~100℃下聚合反应,反应时Al/Ti摩尔比为200~2000 。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铝氧烷为甲基铝氧烷,反应时Al/Ti摩尔比为500~1000。
全文摘要
一种合成间规聚苯乙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合成应用,该催化剂具有的通式表达式为右式,式中R′和R″相同或不相同,分别选自C
文档编号C08F12/08GK1297951SQ9912550
公开日2001年6月6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2日
发明者许学翔, 段霞, 陈伟, 景振华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