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樟芝诱变菌株及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8554407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牛樟芝诱变菌株及培育方法
【专利说明】
[00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牛樟芝诱变菌株,为一种新的菌株品种,其菌丝体干重及有效成分 腺苷、多糖和三萜化合物的产量和原始菌株相比具有显著提高,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菌株的 培育方法,属于发酵工程技术领域。
[0002]
【背景技术】: 樟芝(Antrodiacamphorata),又名牛樟芝或牛樟葫,属于担子菌纲、非裙菌目、多孔科、 多年生担子菌,只生长在台湾地区的牛樟树腐朽树干的内壁。牛樟芝在台湾中医药界己使 用多年,普遍认为其气芳香味辛苦、平。认为具有温中散结、祜风行气、活血化疲、解毒消 月中、镇静止痛、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提升免疫力的效果;针对腹湾、胃肠疼痛、食物毒蕈中 毒、糖尿病、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肝癌等有独特的功效。牛樟芝有许多的活性成分,如 多糖体、超氧歧化酶、三萜类化合物、腺苷、免疫蛋白、微量元素、维生素、核酸、凝集素、纤维 素、氨基酸等。其中以三萜类化合物高达200种以上使得牛樟芝具有抗癌、保肝等功效。
[0003]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牛樟芝诱变菌株,为一种新的菌株,其菌丝体干重及有效成 分腺苷、多糖和三萜化合物的产量和原始菌株相比具有显著提高。
[0004] 本发明公开了上述菌的培育方法。
[0005] 本发明还提供了牛樟芝诱变菌株培养工艺条件优化。
[0006] 本发明公开的牛樟芝诱变菌株,命名为:牛樟芝AC09 ;Antrodiacamphorata. AC09,该诱变菌株已于2015年5月3日保藏《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NO :M 2015274,根据真菌的系统分类学和鉴定的进化树表明,菌株属于非褶菌目,多孔菌 科,薄孔菌属,多年生覃菌类。
[0007] 本发明所述的高产牛樟芝诱变菌株AC09,其有以下方法诱变选育而制得,以牛樟 芝(ATCC200183)为出发菌株,采用化学诱变处理技术,选育出高产牛樟芝高产突变菌株 AC09〇
[0008] 牛樟芝诱变菌株AC09的特征为:菌丝体干重、腺苷、三萜化合物及多糖的含量均 有明显提高,其中菌体干重较原出发菌提高了 63. 00 % ;腺苷含量提高了 41. 7% ;三萜化合 物含量提高了 74. 9% ;多糖含量提高了 53. 1%。
[0009] 本发明所述的牛樟芝诱变菌株的诱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完成: 1) 将牛樟芝菌株ATCC200183,以5%接种量接种至产孢培养基中,产孢培养基的培养 为:葡萄糖 15. 2471g/L,蛋白胨 8. 3179g/L,酵母浸粉 9. 7392g/L,MgSO4 · 7H20 0. 0237g/L和VB10.0 310g/L。26°C恒温摇床中120rpm培养7天,无菌脱脂棉过滤,得 到孢子悬液; 2) 在无菌条件下取ImL步骤1)中得到的孢子悬液加入IOmLNTG (10mg/mL)中,分别 于诱变〇、1〇、15、2〇111;[11后,取0.31111^孢子悬液于2.71111^无菌蒸馏水中并逐级稀释,涂布于种 子培养基平板上培养7天,将菌株于96孔板保存; 3) 将培养好的突变株用接种针逐个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进行活化,于26°C恒温摇床中 150rpm培养7天,测定菌丝体干重、腺苷、多糖和三萜化合物含量,以筛选高产突变株。采用 HPLC法测定菌丝体中腺苷和三萜化合物含量;采用蒽铜一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
[0010]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通过诱变得到的新牛樟芝菌株,其菌丝体干重及有效成 分腺苷、多糖和三萜化合物的产量和原始菌株相比具有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原出发菌株与突变株的有效成分比较; 图2为葡萄糖浓度和酵母浸粉浓度对D值影响的响应面和等高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实施例1 牛樟芝诱变株AC09的诱变和选育方法 本发明所述获得高产牛樟芝诱变菌株AC09的诱变方法为亚硝基胍诱变。
[0013] 将牛樟芝菌株ATCC200183,以5%接种量接种至产孢培养基中,产孢培养基的培养 为:葡萄糖 15. 2471g/L,蛋白胨 8. 3179g/L,酵母浸粉 9. 7392g/L,MgSO4 · 7H20 0. 0237g/L和VB10.0 310g/L。26°C恒温摇床中120rpm培养7天,无菌脱脂棉过滤,得 到孢子悬液; 2) 在无菌条件下取ImL步骤1)中得到的孢子悬液加入IOmLNTG (10mg/mL)中,分别 于诱变〇、1〇、15、2〇111;[11后,取0.31111^孢子悬液于2.71111^无菌蒸馏水中并逐级稀释,涂布于种 子培养基平板上培养7天,将菌株于96孔板保存; 3) 将培养好的突变株用接种针逐个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进行活化,于26°C恒温摇床中 150rpm培养7天,测定菌丝体干重、腺苷、多糖和三萜化合物含量,以筛选高产突变株。采用 HPLC法测定菌丝体中腺苷和三萜化合物含量;采用蒽铜一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
[0014] 共得到4株高产菌株分别命名为AC03、AC09、AC32和AC49,其中AC09的干重、腺 苷、多糖和三萜化合物含量均高于出发菌株,这四株突变株与出发菌株的有效成分比较见 图1。选取40)9为高产突变株,命名为 :牛樟芝40)9(411壮〇(1丨3〇31^11〇四七3.40)9),该 诱变菌株已于2015年5月3日保藏《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N0:M 2015274,根据真菌的系统分类学和鉴定的进化树表明,菌株菌株属于非褶菌目,多孔菌科, 薄孔菌属,多年生覃菌类。
[0015] 实施例2 牛樟芝诱变株AC09与出发菌株(ATCC200183)比较及遗传稳定性考察 将原出发菌株(ATCC200183)与诱变菌株AC09分别再种子培养基(葡萄糖25g/L,蛋白 胨 10g/L,酵母浸粉 10g/L,KH2PO4O. 25g/L,MgSO4 · 7Η200· 2g/L,维生素 B1O. Olg/L)中,于 26°C,150rpm,培养7d进行发酵培养,牛樟芝诱变菌株菌丝体干重、腺苷、三萜化合物及多 糖的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其中,菌体体干重达10. 3g/L,较原出发菌提高了 63. 00% ;腺苷含 量可达0. 152g/L,较原出发菌提高了 41.7% ;三萜化合物含量可达0. 126g/L,较原出发菌 提高了 74. 9% ;多糖含量可达31. 3mg/kg,较原出发菌提高了 53. 1%。
[0016] 表1原出发菌株与诱变菌株AC09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主权项】
1. 一株牛樟芝诱变菌株,该诱变菌株已于2015年5月3日保藏《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 中心》,命名为:牛樟芝AC09 ;Antrodia camphorata AC09,保藏号为:CCTCC NO:M 2015274。
2. 权利要求1所述牛樟芝诱变菌株的诱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完成: 1) 将牛樟芝菌株ATCC200183,以5%接种量接种至产孢培养基中,产孢培养基的培养 为:葡萄糖 15. 2471g/L,蛋白胨 8. 3179g/L,酵母浸粉 9. 7392g/L,MgS04 WH2O 0? 0237g/L 和 VB10.0 310g/L ;26°C恒温摇床中120rpm培养7天,无菌脱脂棉过滤,得到孢子悬液; 2) 在无菌条件下取ImL步骤1)中得到的孢子悬液加入IOmLNTG (lOmg/mL)中,分别 于诱变〇、1〇、15、2〇1]1;[11后,取0.31]11孢子悬液于2.71]11无菌蒸馏水中并逐级稀释,涂布于种 子培养基平板上培养7天,将菌株于96孔板保存; 3) 将培养好的突变株用接种针逐个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进行活化,于26°C恒温摇床中 150rpm培养7天,测定菌丝体干重、腺苷、多糖和三萜化合物含量,以筛选高产突变株。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株牛樟芝诱变菌株,已于2015年5月3日保藏《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一种命名为:牛樟芝AC09;Antrodiacamphorata AC09,保藏号为:CCTCC NO:M2015274。该诱变菌株的菌丝体干重、腺苷、三萜化合物及多糖的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其中菌体干重较原出发菌提高了63.00%;腺苷含量提高了41.7%;三萜化合物含量提高了74.9%;多糖含量提高了53.1%。CCTCC NO:M201527420150503
【IPC分类】C12N15-01, C12R1-645, C12N1-14
【公开号】CN104877917
【申请号】CN201510294438
【发明人】王迪, 刘燕隔, 王娟, 孟庆繁, 刘艳, 袁莉莎, 滕利荣, 逯家辉, 权宇彤
【申请人】吉林大学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