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雾喷嘴头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5469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雾喷嘴头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微雾喷嘴头结构改良。
一般种植花卉或/及蔬菜之温室内,有以雾状水气以控制温室内之温、湿度;而之所以可使水形成雾状水气,则有藉于微雾喷嘴头之作用。习用微雾喷嘴头系由一本体、一转子与一喷头所组成,其中该本体内开设有相连通之通孔与容置室,并于交接处形成收束口;又顶端开设有嵌槽,且嵌槽与容置室相通。该转子系一端制成锥状部,另一端端面制设有对称之切槽(惟因图示角度之故仅显示其一),如此,转子置于容置室中,锥状部对应收束口,而转子周面与容置室壁面相距适当距离形成间隙。
该喷头内部制成双阶锥面,顶面开设有喷孔,其组装在本体之嵌槽中,藉冲压方式于嵌槽顶缘向中心压合构成挡缘压靠在喷头顶面周边,使喷头无法脱出,而且转子亦无法脱出。于不供水实施喷雾时,该转子之锥状部靠在收束口上;而供水实施喷雾使用时,水由通孔进入将转子推动上升,此时间隙与喷孔连通,水经过转子端面时恰冲击切槽,并配合喷头内部之双阶锥面作用,该转子得以转动且喷出该喷孔之水便形成喷雾状。
惟以上习用微雾喷嘴头结构虽可造成雾状水气,然由于间隙小,水中杂质及水垢容易卡制于该间隙中,所以施行喷雾作用一段时日后,便会有水流不顺的情形,其除了喷雾效果不彰外,更容易形成水柱喷出之状况,而当该所形成之水柱经常持续性的落于植物上,易导致植物滋生病虫害,且对温室内之温度及湿度之控制,亦难以达成预期之效果。
再者,由于微雾喷嘴所配置之管路内有残留水,而当启动高压帮浦输送水至管路之瞬间十数秒钟,管路内之水压尚不足于推动转子,或令转子转动,因此,管路内之残留水即由喷孔喷出,形成水柱落于植物上;而当关闭高压帮浦后之瞬间十数秒钟,管路内之水压下降而不足于推动转子,或令转子转动,故,管路内之水亦即由喷孔喷出,形成水柱落于植物上;是,其必造成如前述般之对植物栽植负面影响。
而就习用微雾喷嘴头之结构会有喷雾效果不佳之缺陷而言,能免除此威胁情形最佳之方法便是清洁喷嘴头使内部无杂质、水垢残留;然后上结构不难察觉,本体一端之喷头受到挡缘限止无法限分解、本体另一端之通孔与容置室间的收束口对转子形成限止,使转子无法取出;所以习用喷嘴头结构根本无法拆解清洗,若仅由外向内冲洗,其不但费时、费工,清洁效果也很差;所以为达到使微雾喷嘴头能有效免除内部积垢淤塞而导致喷雾效果不彰,微雾喷嘴之可清洁性便相当重要。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系在提供一种微雾喷嘴头结构改良,其利用一本体可拆组地组设在一座体上,而本体与座体内部组设有可拆解之转子与止漏阀,据此以达到可拆洗以及止漏作用,而符合实用目的者。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系由一座体与一本体组合而成,并且在其内部中配设有一可活动之转子,而藉转子之转动可使水喷出本体之喷孔时,恰形成喷雾状以供使用。
该座体内部设有一容置室。该容置室中设有一止漏阀,该止漏阀一端可封闭容置室之一端开口,形成止漏作用;又本体可接设于座体上,其一端伸入座体中压抵止漏阀,而内部则设有与喷孔相通之流道,该流道内可供组设转子及限止元件,转子落下时位于限止元件上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分解图;图2为
图1之剖面图;图3为
图1之结构示意图;图4为
图1之喷雾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之喷雾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之喷雾动作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之喷雾动作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之分解图;
图12为
图11之剖面图;
图13为
图11之结构示意图;
图14为
图11之喷雾动作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结构示意
图16为
图15之喷雾动作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8为
图17之喷雾动作示意图。
图号说明(30)座体 (31)通孔 (311)容置室 (32)内螺纹(33)收束口(40)止漏阀(41)阀球 (42)凸端(43)复位弹簧 (50)转子 (51)切槽 (52)间隙(53)锥状部(60)本体 (61)喷孔 (62)环槽(63)垫圈 (64)外螺纹(65)流道 (66)嵌槽(67)喷头 (68)喷孔 (69)挡缘 (70)限止元件(701)挡条 (71)滤网请参阅
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微雾喷嘴头结构改良,系由一座体(30)、一止漏阀(40)、一转子(50)、一限止元件(70)及一本体(60)所组成,其中座体(30)内部设相通之通孔(31)与容置室(311),通孔(31)与容置室(311)交接处形成有收束口(33),且容置室(311)一端内壁面上设有内螺纹(32)。而止漏阀(40)系可活动地组设在座体(30)之容置室(311),一端靠置在收束口(33)上。
更进一步而言,止漏阀(40)由一阀球(41)与一复位弹簧(43)所组成,其中阀球(41)一端为球面,另一端则凸设成凸端(42),并以球面端靠置在座体(30)之收束口(33)上,而复位弹簧(43)则容置在容置室(311)中,一端套于阀球(41)之凸端(42)上。
而本体(60)系可制成旋盖构造,其一端形成较大周径之盘盖状,表面中央适当处开设有一喷孔(61),而盖体底侧开设有一环槽(62),环槽(62)内设有垫圈(63);本体(60)另一端成型为栓柱状,外表面制设有外螺纹(64),而本体(60)内部设有一流道(65),流道(65)一端成型有双阶锥面,且与喷孔(61)连通,另一端设一限止元件(70),限止元件(70)下方与复位弹簧(43)间设一滤网(71),而限止元件(70)可以是一环体,并成型有一指向环心之挡条(701)。
转子(50)系可制成圆柱状,一端开设有相对称之二切槽(51),另一端为锥状部(53),据此转子(50)容置在本体(60)之流道(65)内,外周壁面与流道(65)壁面间可相距形成间隙(52)。
以上将转子(50)置于本体(60)之流道(65)内,复以限止元件(70)组设于流道(65)之入水口处,使转子(50)落下恰由限止元件(70)之挡条(701)挡止,而本体(60)一端之外螺纹(64)锁接于座体(30)之内螺纹(32)上,恰可使本体(60)与座体(30)结合,且止漏阀(40)之复位弹簧(43)藉由本体(60)栓柱状一端压制呈定位状。
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系可针对本体(60)一端略加以变化,且令盘盖底面之环槽(62)断面设计成方槽;至于各组件细部构造与组配型态则与前述相同,故不多言赘述。
请参阅图4与图6所示,当启动高压帮浦输送水至管路之瞬间十数秒钟,管路内之水压尚不足以推开靠置在收束口(33)上的阀球(41),因此并不会有水柱喷出,而当管路内之水压大于复位弹簧(43)之弹力时,水即流进座体(30)之通孔(31)中,推开靠置在收束口(33)上的阀球(41),而流过阀球(41)与容置室(311)壁面间之间距、穿过复位弹簧(43)、滤网(71)、限止元件(70),而推转子(50)向上移动,此时本体(60)内部流道(65)、转子(50)与流道(65)间的间隙(52),以及喷孔(61)形成连通,水在流径转子(50)顶端时,冲击切槽(51)并配合流道(65)端部之双阶锥面,使转子(50)得以转动,而水以喷雾状喷出喷孔(61)。
而当关闭高压帮浦后之瞬间十数秒钟,管路内之水压即不足以持续推开靠置在收束口(33)上的阀球(41),因此阀环(41)即受复位弹簧(43)之弹力驱动而回复抵靠置于收束口(33)上,此时,转子(50)即落下而恰由限止元件(70)之挡条(701)挡止;水即中断,故亦不会有水柱喷出,形成良好之止漏效果。
又清洗时,可将本体(60)旋下,取出限止元件(70),转子(50)即可由本体(60)之流道(65)底端取出,而止漏阀(40)各组件亦可由座体(30)之容置室(311)顶端取出,据此使各组件分离以有效冲洗积塞于流道(65)、容置室(311)、通孔(31)及各组件表面之杂质、水垢。
是以,本实用新型设计在供水使用时,水系经过滤网(71)作用除去杂质,使得转子(50)与流道(65)之间隙(52)之阻塞率降低;另微雾喷嘴头可轻易拆解以进行清洗,有利于保持通孔(31)、至喷孔(61)间的畅通,而保持良好的喷雾效果,符合实用所需;此外在施行喷雾之前后十数秒钟时,止漏阀(40)之阀球(41)可产生良好的止漏功效,以防止植物叶片经常受到水滴的浇淋而易于滋生斑点及病菌,此乃习用结构所不及,故本实用新型实具有相当之实用性与进步性。
请参阅图7与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另外形态之实施例,本体(60)顶端开设嵌槽(66),嵌槽(66)中可配设一喷头(67),喷头(67)表面中央适当位置开设有喷孔(68),而内部制成双阶锥面,并令嵌槽(66)顶缘向中心方向冲压成挡缘(69)以压靠在喷头(67)顶面周缘,使该喷头(67)不脱出;至于座体(30)、止漏阀(40)之构造,以及组件间的组配型态与前述相当,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8与
图10所示,供水喷雾使用时,水流推开阀球(41),经过复位弹簧(43)、滤网(71)、限止元件(70),进入本体(60)内部之流道(65),并推开转子(50),使喷头(67)上的喷孔(68)、转子(50)与流道(65)间的间隙(52),以及流道(65)形成连通状,使水可以顺畅地自喷孔(68)喷出。
而清洗时,将本体(60)旋下与座体(30)分离,取出限止元件(70),转子(50)可由流道(65)一端取出,止漏阀(40)各组件可由座体(30)顶端取出,方便使用者进行清洗;再组装时如前述组合方式,组装后可供再度使用,并因已确定清除内部之杂质与水垢,故使用上相当顺畅符合实用所需。
请再参阅
图11、12、13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将设于流道(65)一端之限止元件(70)制成弹簧状,据此转子(50)在落下时,得靠于弹簧状之限止元件(70)上,并与滤网(71)相距较大距离不接触。
当供水施行喷雾时,请参阅
图14所示,系水流过通孔(31)、容置室(311)、经滤网(71)过滤除去大杂质后,推转子(50)向上、转动,而由喷孔(61)喷出;使用上不易阻塞水流通道,具有顺利之喷雾效果,而且易于拆洗、具有防漏作用,符合实用所需。
请再参阅
图15、16、17、18所示,本实用新型亦去除设于限止元件(70)下方与复位弹簧(43)间之滤网(71),而此种结构一般较适用于水质清净之地区(如欧、美等国家)。
以上本实用新型之座体(30)与本体(60)可拆装之设计,使得组设在座体(30)内部与本体(60)内部之止漏阀(40)、转子(50)及滤网(71)、限止元件(70)均可以轻易取出,有别于习用微雾喷嘴头之转子不可拆装之结构设计,且有以下优点1、通孔(31)、流道(65)、间隙(52)一旦受到阻塞,可迅速确实拆解清洗,以供再度使用,与习用微雾喷嘴结构无法完全将内部洗干净的情况比较,本实用新型实有显著增进功效之实。
2、止漏阀(40)之设计可令高压帮浦启动后之十数秒钟及开关后之十数秒钟不易形成水柱落于植物上,以避免植物经常持续性受到浇淋而导致植物滋生病虫害,而习用结构则无此类似之设计,对温室内的植物具有较大伤害。
3、滤网(71)可对于水中之杂质予以阻挡,以防止进入本体(60)之流道(65)与间隙(52)中,具有效降低流道(65)阻塞率之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可折装之座体与本体,且利用一止漏阀提供止漏作用,其结构创新且使用确实能满足实用需求。
权利要求1.一种微雾喷嘴头结构改良,系由一座体与一本体组合而成,并且在其内部中配设有一可活动之转子,而藉转子之转动可使水喷出本体之喷孔时,恰形成喷雾状以供使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内部设有一容置室,该容置室中设有一止漏阀,该止漏阀一端可封闭容置室之一端开口,形成止漏作用;又本体可接设于座体上,其一端伸入座体中压抵止漏阀,而内部则设有与喷孔相通之流道,该流道内可供组设转子及限止元件,转子落下时位于限止元件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雾喷嘴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之容置室一端与一通孔相连通,且容置室与通孔间形成有收束口。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雾喷嘴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止漏阀可以由一阀球上配设一复位弹簧所构成,且以该阀球封闭容置室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雾喷嘴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限止元件与止漏阀间可配设一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雾喷嘴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限止元件可以是一环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雾喷嘴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限止元件可以是一个弹簧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微雾喷嘴头结构改良。其主要由一座体、一止漏阀、一转子、一限止元件与一本体所共同组成,其中止漏阀系可活动地容置在座体内部,而转子亦可活动地容置在本体内部,组合时该本体以可拆装之方式与座体结合成一体,使用时具有防漏及易于清洗之功效,以达到保持畅通喷雾之目的,而符合实际使用之需求。
文档编号B05B1/18GK2461659SQ0023932
公开日2001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31日
发明者徐志隆 申请人:徐志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