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374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通过电介质加热(也称为介质加热)对热熔粘接层选择性地加热的金属层与对金属和树脂材料二者粘接性良好的改性聚烯烃树脂层叠而成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是能够通过电介质加热在不损害被粘物的装饰性的情况下进行粘接的粘接材料。能够适合用于电子构件、汽车内装构件、建材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除了具有由各种电子设备的移动化和汽车制造商削减二氧化碳的努力而导致的成形品的薄型化、轻量化倾向以外,在各种电子设备壳体和汽车内装构件等领域中, 设计变化的多样化倾向快速发展,特别是正在寻求获得在表面上具有凹凸的具有高外观装饰性、触感的成形体的工艺。另一方面,以往,用于制造上述电子构件和汽车内装构件的粘接剂是以溶剂系粘接剂为主流,直接涂布在成形品上,然后进行干燥,快速地供作二次加工工序。通常,溶剂系粘接剂通过喷涂涂布到成形品上,但具有由飞散引起的损耗和作业环境的恶化、涂装不均等问题。与此相对,热熔粘接剂是在熔融状态下涂布、进行冷却而完成粘接的简便的粘接齐U,由于其满足最近的无VOC要求的优点,所以正在各种产业中使用。在上述具有外观装饰性的成形体制造时使用热熔粘接剂的情况下,热压熔接和振动熔接等加工方法存在下述问题由粘接加工时的加热引起树脂系基材的变形和损害外观装饰性。另一方面,电介质加热可以在不对树脂成形品进行直接加热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完成粘接工序,例如提出了如下粘接方法。(i)使用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将用三嗪硫醇金属盐进行了表面处理后的金属箔与不同种类的结晶性热塑性树脂材料重合并将二者接合的方法(专利文献1)。(ii)由含有体积电阻率为10_2 Ω · cm以下的导电物质的聚烯烃系树脂构成的电介质加热粘接用树脂组合物(专利文献2)。(i)的方法具有如下问题由于需要以0. IMPa以上的压力进行加压,因此具有超过所需量的压力,从而成形品的外观装饰性被损害,不能达到满足要求的水平;在三嗪硫醇金属盐对金属箔的表面处理中使用溶剂的作业环境以及对地球环境产生不良影响。(ii)的方法的现状是也是以0. 2MPa的压力进行粘接加工,所以不能满足外观装饰性的要求的水平,而且针对薄型化-轻量化的倾向,如果将粘接层薄型化至导电物质的粒径以下,则会在粘接层上出现开孔,粘接的可靠性会被损害,相反如果要确保粘接的可靠性,则薄型化及轻量化会受到限制。另外,提出了仅通过具有高频发热性的聚烯烃系片状成形体进行粘接的方法(专利文献3),其是通过摩擦热进行熔接的熔接方法,原理与使用电介质加热的熔接方法不同。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24444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3-193009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9-0132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损害树脂成形品的外观装饰性、触感且对由作为被粘物的成形品粘接而成的层叠体以及成形品没有直接产生热损伤的电介质加热是适宜的热熔粘接材料。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本发明人鉴于上述现状,得到如下构思将用于通过电介质加热对热熔粘接层选择性地加热的金属层与对金属和树脂材料二者粘接性良好的粘接剂层叠而成的构成是适宜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由改性聚烯烃树脂构成的粘接剂和金属层叠而成的粘接材料能够通过感应加热在不损害被粘物的装饰性的情况下进行粘接,从而完成了本发明。SP,本发明为(1) 一种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是通过与(B)金属材料的至少一个面相接触地层叠(A)含有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粘接层而成。(2) 一种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是通过将(A)含有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粘接层、(B)金属材料以及(A’ )含有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粘接层依次层叠而成, 其中,(A)与(A’ )分别为相同的组成或不同的组成。(3)根据(1)或(2)所述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中,改性聚烯烃树脂是通过在同一分子内包含烯键式双键以及极性基团的单体对(a-Ι)聚烯烃树脂进行接枝改性而成的聚烯烃。(4)根据⑴ (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特征在于,极性基团为羧酸、该羧酸的酸酐、或者它们的衍生物。(5)根据(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中,在同一分子内包含烯键式双键以及极性基团的单体为选自(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1)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中,改性聚烯烃树脂是除了使用在同一分子内包含烯键式双键以及极性基团的化合物之外、还使用芳香族乙烯基单体或者共轭二烯系单体进行接枝改性而成的聚烯烃。(7)根据(3) (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中,(a-Ι)聚烯烃树脂中乙烯单元或者丙烯单元占超过一半的量。(8)根据(1) (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中,在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中混合有聚烯烃树脂。(9)根据⑴ ⑶中任一项所述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中,⑶金属材料是选自铁、铜、银、金、铝、锌、铅、锡、镁、以铁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铜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银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金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铝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锌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铅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锡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镁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中的金属材料。
(10)根据(1) (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中,含有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粘接层为片材状或薄膜状。(11)根据⑴ (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中,⑶金属材料为片材状或薄膜状。(12) 一种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片材或薄膜,其是通过下述方法得到的将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成形加工成片材状或薄膜状,与(B)金属材料的片材或薄膜层叠,然后通过加热进行层压加工。(13) 一种层叠体,其是通过下述方法得到的将(B)金属材料的至少一面与含有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粘接层相接触,将所述粘接层的没有与金属材料相接触的面与 (C)被粘物相接触,然后通过电介质加热进行粘接。(14) 一种层叠体,其是通过下述方法得到的将(A)含有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粘接层、(B)金属材料的层、(A’ )含有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粘接层依次层叠,进而将层叠所得物夹持在至少二个以上的(C)被粘物的接合面之间,然后通过电介质加热进行粘接,其中,(A)与(A’ )可以为相同的组成或不同的组成。(15) 一种层叠体,其是通过下述方法得到的将(12)所述的粘接片材或薄膜夹持在至少二个以上的(C)被粘物的接合面之间,然后通过电介质加热进行粘接。(16)根据(13) (1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C)被粘物中的至少一个以上为(c-1)具有外观装饰性的被粘物。(17)根据(13) (1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C)被粘物选自聚烯烃、聚苯乙烯、聚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轭二烯共聚物、聚酰胺、聚酰亚胺、不饱和聚酯、聚氨酯、 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轭二烯共聚物、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聚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 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以及它们的发泡成形体。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能够在不损害成形品的外观装饰性、触感的情况下进行粘接,对难粘接基材能够确保具有优良的粘接力,并且适合用于要求高外观装饰性的汽车用部件、家电等电气电子部件、各种产业用资材等广泛的领域。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详细内容进行阐述。(改性聚烯烃树脂)作为改性聚烯烃树脂的原料,没有特别地限定,能够使用各种原料。例如,可以列举出将乙烯、丙烯、丁烯-1、4-甲基戊烯-1、辛烯-1等α-烯烃均聚或者共聚而得到的聚合物氧化、引入羧基而成的化合物、乙烯/氯乙烯共聚物、乙烯/偏氯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腈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酰胺共聚物、 乙烯/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马来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异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异丁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2-乙基己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共聚物、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金属盐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金属盐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或其皂化物、乙烯/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等乙烯或者α-烯烃/乙烯基单体共聚物;氯化聚丙烯、氯化聚乙烯等氯化聚烯烃等。也可以将这些弓I入了极性基团的聚烯烃混合使用。作为改性聚烯烃树脂,也可以使用通过在同一分子内包含烯键式双键以及极性基团的单体对(a-Ι)聚烯烃树脂进行接枝改性而成的聚烯烃树脂。作为上述(a-Ι)聚烯烃树脂,例如可以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1-丁烯、聚异丁烯、以丙烯与乙烯和/或1- 丁烯为任选的比率形成的无规共聚物或者嵌段共聚物、以乙烯与丙烯为任选比率且二烯成分为50重量%以下的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聚甲基戊烯、环戊二烯与乙烯和/或丙烯的共聚物等环状聚烯烃、乙烯或者丙烯与50重量%以下的乙烯基化合物等的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乙烯/氯乙烯共聚物、乙烯/偏氯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腈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酰胺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乙烯/马来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异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异丁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2-乙基己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共聚物、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金属盐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金属盐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或其皂化物、乙烯/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等乙烯或者α-烯烃/乙烯基单体共聚物;氯化聚丙烯、氯化聚乙烯等氯化聚烯烃等。这些聚烯烃树脂之中,由于具有优良的物性平衡,容易获得各种种类且廉价等理由,聚乙烯、聚丙烯是优选的,分别优选乙烯单元、丙烯单元占超过一半的量的聚乙烯、聚丙火布。上述原料聚烯烃树脂中,根据需要,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添加其它树脂或者橡胶。作为上述其它树脂或者橡胶,例如可以列举出聚戊烯-1、聚甲基戊烯-1等聚 α -烯烃;丙烯含量低于75重量%的丙烯/ 丁烯-1共聚物等α _烯烃共聚物;丙烯含量低于75重量%的乙烯/丙烯/5-乙叉基-2-降冰片烯共聚物等乙烯或者α -烯烃/ α -烯烃 / 二烯单体共聚物;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等聚二烯共聚物;苯乙烯/ 丁二烯无规共聚物等乙烯基单体/ 二烯单体无规共聚物;苯乙烯/ 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乙烯基单体/ 二烯单体/乙烯基单体嵌段共聚物;氢化(苯乙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等氢化(乙烯基单体/二烯单体无规共聚物);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氢化(乙烯基单体/二烯单体/乙烯基单体嵌段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等乙烯基单体/二烯单体/乙烯基单体接枝共聚物;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丙烯腈、聚乙酸乙烯酯、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等乙烯基聚合物;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等乙烯基共聚物等。这些其它树脂或者橡胶相对于聚烯烃树脂的添加量随该树脂的种类或者橡胶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如上所述只要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即可,但通常优选为约25 重量%以下。另外,这些聚烯烃树脂(也有时包含各种添加材料)可以为粒子状,也可以为粒料状,其大小和形态没有特别地限制。另外,在使用上述添加材料(其它树脂、以及橡胶)的情况下,该添加材料可以预先添加到聚烯烃树脂中,可以在将聚烯烃树脂熔融时添加,或者也可以在制造改性聚烯烃树脂后通过适宜的方法添加到该改性聚烯烃树脂中。作为用于对上述聚烯烃树脂进行接枝改性的在同一分子内包含烯键式双键以及极性基团的单体,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各种单体。作为极性基团,可以适当使用羧酸、酸酐、或者它们的衍生物等。作为这样的单体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四氢邻苯二甲酸、衣康酸、柠康酸、巴豆酸、异巴豆酸、降冰片烯二羧酸、双环[2,2,1]庚-2-烯-5,6-二羧酸等不饱和羧酸或者它们的酸酐或它们的衍生物(例如,酰卤、酰胺、酰亚胺、酯等)。作为具体的化合物的例子,可以列举出丙二酰氯(malenyl chloride)、丙二酰亚胺(malenyl imide)、马来酸酐、衣康酸酐、柠康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双环[2,2,1]庚-2-烯-5,6-二羧酸酐、马来酸二甲酯、马来酸单甲酯、马来酸二乙酯、富马酸二乙酯、衣康酸二甲酯、柠康酸二乙酯、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双环[2,2,1]庚-2-烯-5,6-二羧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马来酸单缩水甘油酯、马来酸二缩水甘油酯、衣康酸单缩水甘油酯、衣康酸二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琥珀酸单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琥珀酸二缩水甘油酯、对苯乙烯羧酸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缩水甘油基醚、甲代烯丙基缩水甘油基醚、苯乙烯-对缩水甘油基醚、对缩水甘油基苯乙烯、3,4_环氧-1-丁烯、3,4_环氧-3-甲基-1-丁烯、乙烯基环己烯单氧化物、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以及甲基丙烯酸氨基丙酯等。这些化合物之中,优选(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在同一分子内包含烯键式双键以及极性基团的单体的使用量没有特别的限制,相对于主链的聚烯烃100重量份优选为0. 1 20重量份。少于0. 1重量份时,对(B)金属材料的粘接性不充分,多于20重量份时,大量产生残留单体,对物性产生不良影响。对聚烯烃接枝聚合烯键式不饱和羧酸或者其衍生物时,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使用其它的单体。作为其它的单体,可以列举出含羟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含氨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含环氧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系化合物、乙烯基酯化合物、氯乙烯、含(!恶唑啉基的不饱和单体等。在使用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和共轭二烯系化合物的情况下,在聚丙烯等分子链断裂型聚烯烃上进行接枝时抑制分子链的断裂,在保持高分子量的状态下,能够以高比率引入烯键式不饱和羧酸或者其衍生物。作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出下述物质中的1种或者2种以上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β-甲基苯乙烯、二甲基苯乙烯、三甲基苯乙烯等甲基苯乙烯;邻氯苯乙烯、间氯苯乙烯、对氯苯乙烯、α-氯苯乙烯、β-氯苯乙烯、二氯苯乙烯、三氯苯乙烯等氯苯乙烯;邻溴苯乙烯、间溴苯乙烯、对溴苯乙烯、二溴苯乙烯、三溴苯乙烯等溴苯乙烯;邻氟苯乙烯、间氟苯乙烯、对氟苯乙烯、二氟苯乙烯、三氟苯乙烯等氟苯乙烯;邻硝基苯乙烯、间硝基苯乙烯、对硝基苯乙烯、二硝基苯乙烯、三硝基苯乙烯等硝基苯乙烯;邻羟基苯乙烯、间羟基苯乙烯、对羟基苯乙烯、二羟基苯乙烯、三羟基苯乙烯等乙烯基苯酚;邻二乙烯基苯、间二乙烯基苯、对二乙烯基苯等二乙烯基苯;邻二异丙烯基苯、间二异丙烯基苯、对二异丙烯基苯等二异丙烯基苯等。上述物质之中, 从廉价方面考虑,优选苯乙烯、α _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等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单体或者二乙烯基苯异构体混合物。上述芳香族乙烯基单体或者共轭二烯系单体的添加量相对于聚烯烃树脂100重量份优选为0. 01 1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 1 5重量份。添加量过少时,具有下述的倾向在同一分子内包含烯键式双键以及极性基团的单体对聚烯烃树脂的接枝率变差。另一方面,添加量超过10重量份时,在同一分子内包含烯键式双键以及极性基团的单体的接枝效率达到饱和范围。将上述聚烯烃和在同一分子内包含烯键式双键以及极性官能团的单体、以及根据需要的乙烯基芳香族系单体或者共轭二烯系单体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存在下或者未存在下进行加热而使其反应,由此能够得到改性聚烯烃。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出有机过氧化物或偶氮化合物等。例如,可以列举出下述物质中的1种或者2种以上过氧化甲乙酮、乙酰乙酸甲酯过氧化物等酮过氧化物;1,1_双(叔丁基过氧化)-3,3,5_三甲基环己烷、1,1_双(叔丁基过氧化)环己烷、正丁基-4,4-双(叔丁基过氧化)戊酸酯、2,2_双(叔丁基过氧化)丁烷等过氧化缩酮;萜烷过氧化氢、1,1,3,3-四甲基丁基过氧化氢、二异丙基苯过氧化氢、异丙基苯过氧化氢等过氧化氢;二枯基过氧化物、2,5_ 二甲基-2,5_ 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α,α ‘-双(叔丁基过氧化-间异丙基)苯、叔丁基枯基过氧化物、二叔丁基过氧化物、2,5_ 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炔_3等二烷基过氧化物;苯甲酰基过氧化物等二酰基过氧化物;二(3-甲基-3-甲氧基丁基)过氧化二碳酸酯、二-2-甲氧基丁基过氧化二碳酸酯等过氧化二碳酸酯;过氧化辛酸叔丁酯、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过氧化十二酸叔丁酯、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酸叔丁酯、过氧化异丙基碳酸叔丁酯、2,5_ 二甲基-2,5-二(苯甲酰过氧化)己烷、过氧化乙酸叔丁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异丁酸二叔丁酯等过氧化酯等有机过氧化物。这些引发剂之中,特别优选夺氢能力高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作为这样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列举出下述物质中的1种或者2种以上1,1_双(叔丁基过氧化)-3, 3,5_三甲基环己烷、1,1_双(叔丁基过氧化)环己烷、正丁基-4,4-双(叔丁基过氧化) 戊酸酯、2,2-双(叔丁基过氧化)丁烷等过氧化缩酮;二枯基过氧化物、2,5-二甲基-2, 5- 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α,α ‘-双(叔丁基过氧化_间异丙基)苯、叔丁基枯基过氧化物、二-叔丁基过氧化物、2,5_ 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炔_3等二烷基过氧化物;苯甲酰过氧化物等二酰基过氧化物;过氧化辛酸叔丁酯、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过氧化十二酸叔丁酯、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酸叔丁酯、过氧化异丙基碳酸叔丁酯、2,5-二甲基-2,5-二(苯甲酰过氧化)己烷、过氧化乙酸叔丁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异
9丁酸二叔丁酯等过氧化酯等。上述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相对于聚烯烃系树脂100重量份优选为0. 01 10重量份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为0. 2 5重量份的范围内。低于0. 01重量份时,改性不能充分地进行,超过10重量份时,有时导致流动性、机械特性的降低。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接枝聚合反应,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溶液聚合、浸渍聚合、熔融聚合等。特别是,因为熔融聚合是简便的,因此优选。关于熔融混炼时的添加顺序以及方法,可以是在将聚烯烃树脂、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和在同一分子内包含烯键式双键以及极性基团的单体进行熔融混炼而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芳香族乙烯基单体进行熔融混炼的添加顺序,通过以该添加顺序进行,能够有效地使在同一分子内包含烯键式双键以及极性基团的单体接枝到聚烯烃上,并且能够抑制改性时的机械物性的降低。需要说明的是,其它根据需要添加的材料的混合和熔融混炼的顺序以及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从聚烯烃树脂充分地熔融并且不会发生热分解的方面考虑,熔融混炼时的加热温度优选为100 250°C。另外,熔融混炼的时间(从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混合开始后的时间) 通常为30秒 60分钟。另外,作为上述熔融混炼的装置,可以使用挤出机、班伯里密炼机、开炼机、捏合机、加热辊等。从生产率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单螺杆或双螺杆的挤出机的方法。另外,为了将各种材料充分地均勻混合,可以多次反复进行上述熔融混炼。在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中,根据需要,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添加抗氧化剂、金属惰性剂、磷系加工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稳定剂、荧光增白剂、金属皂、抗酸吸附剂等稳定剂或者交联剂、链转移剂、成核剂、润滑剂、增塑剂、填充材料、增强材料、颜料、染料、阻燃剂、抗静电剂等添加剂。在使用这些稳定剂以及添加剂的情况下,可以预先添加到聚烯烃树脂中,也可以在使聚烯烃树脂进行接枝改性时添加,或者也可以在制造改性聚烯烃树脂后通过适宜的方法添加到该改性聚烯烃树脂中。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可以与聚烯烃树脂混合使用。作为在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中混合的聚烯烃树脂,例如可以列举出聚丙烯均聚物、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1-丁烯、聚异丁烯、以丙烯与乙烯和/或1-丁烯为任选的比率形成的无规共聚物或者嵌段共聚物、以乙烯与丙烯为任选的比率且二烯成分为50重量%以下的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聚甲基戊烯、环戊二烯与乙烯和/或丙烯的共聚物等环状聚烯烃、乙烯或者丙烯与50重量%以下的例如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烷基酯、芳香族乙烯基等乙烯基化合物等的无规共聚物、 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嵌段共聚物、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聚丙烯与乙烯/丙烯共聚物或乙烯_丙烯_ 二烯三元共聚物的单纯混合物、其部分交联的产物或其完全交联的产物)等, 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从刚性高、廉价的观点考虑,优选为聚丙烯均聚物,从刚性以及耐冲击性均高的观点考虑,优选为丙烯与其它单体的嵌段共聚物。另外,在需要柔软性的情况下,优选为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从对大面积的被粘物在保持外观装饰性的同时进行接合的观点考虑,优选为具有至少2种熔点的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预先对具有2种
10熔点的聚烯烃树脂进行改性后使用,也可以将熔点不同的2种聚烯烃树脂混合并同时进行改性使用,也可以将熔点不同的2种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混合使用。通过电介质加热将作为发热体的金属材料加热使其热熔接时,低熔点的组合物熔融而进行吸热,从而使得过热得以缓和,因此优选。另外,作为低熔点的组合物的熔点,优选为40°C以上且低于160°C, 更优选为80°C以上且低于145°C。需要说明的是,熔点可以通过DSC测定来确认。将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和聚烯烃树脂混合时,其混合量没有特别限定,但从粘接性的观点考虑,相对于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100重量份,优选含有0. 1 100重量份聚烯烃树脂,进一步优选含有0. 1 70重量份聚烯烃树脂。更优选为0. 3 5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 5 20重量份。作为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杂质量,越少越优选。本发明中所谓的杂质,是没有接枝在聚烯烃树脂上的低分子量成分和未反应单体。杂质是在制膜时产生鱼眼(白点)的主要原因,在杂质量少时,能够形成更薄的片材或薄膜。更薄的片材或薄膜能够进一步降低应力松弛,从而能够抑制粘接性能的降低,因此优选。(关于片材状或薄膜状成形体)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可以制成具有热熔接性的片材状或薄膜状成形体。另外, 在聚烯烃树脂中添加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聚烯烃树脂组合物也能够得到具有热熔接性的片材状或薄膜状成形体。本发明中所谓的热熔接性是通过热熔融而与被粘物接合的性质。关于本发明的片材状或薄膜状成形体,该成形体的厚度可以例示出3μπι 3mm, 优选为10 μ m 1mm,该成形体能够作为片材或薄膜利用。具有热熔接性的聚烯烃片材状或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将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根据需要的聚烯烃树脂进行干式混合或熔融混炼,然后使用各种挤出成形机、注射成形机、压延成形机、吹塑成形机、辊成形机、或加热加压成形机等,从而能够成形加工成片材状成形体。(关于金属材料)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金属材料,也可以使用磁性体、非磁性体中的任一种金属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铁、铜、银、金、铝、锌、铅、锡、镁、以铁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铜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银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金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铝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锌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铅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锡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镁作为主成分的合金等。从能够进行薄膜化、且廉价的观点考虑,优选为铁、铜、铝、锌、以铁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铜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铝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锌作为主成分的合金。这些金属材料通过电介质加热作为发热体发挥作用。作为这些金属材料的厚度,可以例示出111111 3111111,优选为311111 1111111,进一步优选为5μπι 0.5mm。从能够柔顺地追随被粘物、具有实用的生产率的方面考虑,例如,作为磁性体的以铁作为主成分的合金的铁素体系的钢板优选为50 μ m 0. 5mm,作为非磁性体的铝优选为5 μ m 0. 2mm。作为金属材料的厚度与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厚度的比率(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厚度(mm) +金属材料的厚度(mm)),可以例示出0. 05 50。优选为0. 1 25。本发明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提供在不损害外观装饰性、触感的情况下进行接合的构件,不仅能够将接合面积小的构件进行接合,也能够将接合面积大的构件进行接合。对于感应加热中使用的每1个线圈,作为金属材料的厚度与粘接面积的比率(粘接面积(mm2) +厚度(mm)),可以例示出低于10000000,优选低于7000000。另外,在大构件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多个线圈而扩大加热面积来进行接合,或者将 1个线圈依次移送至接合部位进行接合。(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的制造方法)作为本发明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将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片材状或薄膜状的成形体与金属材料的片材或薄膜层叠,并且使用各种热层压机、辊成形机、加热加压成形机等加工成片材状层叠体。另外,也可以将改性聚烯烃溶解在溶剂中,涂布在金属材料的片材或薄膜上并干燥,从而形成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关于被粘物)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被粘物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聚烯烃树脂、聚苯乙烯树月旨、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氨基甲酸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轭二烯共聚物、聚碳酸酯树脂、硅树脂、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聚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等合成高分子材料。基于这些高分子材料的发泡成形体也可以作为被粘物使用。作为被粘物,还可以列举出玻璃、陶瓷等无机材料;纸、布等纤维素系高分子材料等。作为被粘物的材料,可以将不同的2种以上的材料混合、复合起来。另外,在层叠体是隔着本发明的粘接性薄膜、粘接不同的二个被粘物而成的层叠体的情况下,构成二个被粘物的材料可以为相同种类的材料也可以为不同种类的材料的任一种。作为被粘物的性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薄膜状、片材状、板状、纤维状等。另外,根据需要,可以对被粘物实施脱模剂、镀层等被膜、涂料形成的涂膜、通过等离子体和激光等进行的表面改质、表面氧化、蚀刻等表面处理等。作为被粘物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出装饰物类(车门装饰物、内部装饰物等)、成形顶板、片材(内装片材、仪表板表皮、装饰片材等)等汽车构件;室内门、隔墙、内装壁板、家具、整体厨房等住宅资材中使用的装饰薄膜,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具有外观装饰性的被粘物是对被粘物的外观实施凹凸状的形状、式样、色彩等设计、赋予触感和美观的被粘物,例如可以列举出装饰物类(车门装饰物、内部装饰物等)、 成形顶板、片材(内装片材、仪表板表皮、装饰片材等)等汽车构件;室内门、隔墙、内装壁板、家具、整体厨房等住宅资材中使用的装饰薄膜,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关于使用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的粘接方法)作为使用本发明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来粘接被粘物的方法,可以列举出以下的工序。使被粘物/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金属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被粘物重合,放置于电介质加热装置上。对于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金属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层叠部位,可以使用预先通过热层压一体化而成的复合构件。接着,由电介质加热装置施加电介质电压,使本发明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进行电介质发热,随着时间的经过,该粘接剂的温度上升,发生熔融,从而与被粘物粘接。在粘接后的状态下切断电介质电压,自然冷却,将由被粘物/粘接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金属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被粘物构成的复合体冷却。根据所使用的金属材料,将电介质加热装置预先调节至发热的振荡频率。另外,可以使被粘物/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金属材料重合,置于电介质加热装置上,进行通过电介质加热而实施的粘接,然后在上述层叠体的金属材料的表面上重合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被粘物,进行通过电介质加热而实施的粘接。另外,将被粘物/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金属材料层叠,通过通常的加热压接而进行粘接,然后在上述层叠体的金属材料面上重叠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被粘物,通过电介质加热进行粘接等与电介质加热以外的粘接方法组合也是可能的。另外,夹持金属材料的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组成可以各自为相同的组成或者各自为不同的组成。感应加热中使用的线圈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如果使用根据待接合的构件形状而进行设计的线圈,则能够均勻地加热而不会产生局部的过度加热,因此是优选的,而且不仅能够将平面的构件接合,并且能够将弯曲的立体构件接合,因此是优选的。作为由电介质加热施加的设定温度,优选为80 300°C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 100 250°C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发热体发挥作用的金属材料的温度可以通过使用热电偶进行测定来加以确认。温度可以通过作为发热体发挥作用的金属材料与线圈的距离、金属材料的厚度来进行调节。这是由于,在低于80°C的情况下,具有熔融不足而得不到粘接强度的倾向,在超过300°C的情况下,具有粘接剂过度发热而发生热分解的倾向。另外,作为电介质加热中的施加时间,优选为1 600秒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 10 300秒的范围。这是由于,在超过600秒的情况下,具有粘接剂过度发热而发生热分解的倾向。
实施例以下例示出具体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份”以及“ %,,分别表示“重量份”以及“重量% ”。(试验片材的制作方法)例示出一个实例。将具有热熔接性的聚烯烃片材、铝箔、具有热熔接性的聚烯烃片材依次层叠,通过240°C的烙铁进行1分钟热层压。将该层叠体(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用具有凹凸的图案的聚丙烯平板(120mmX 120mm)的粘接面(带图案一面的背面) 与聚丙烯平板(120mmX120mm)的粘接面夹持,置于市售的IH调理器(象印、商品编号为 EZ-EB15)的上板上,在该层叠体上放置木制的锤(2. 5kg)来进行固定(0. 002MPa)。施加在 160°C下设定的电介质电压30秒,进行加热,然后在23°C的环境下进行冷却、静置,得到试验片材。(粘接性评价)粘接性评价是在23°C下使用扁嘴钳,用手进行剥离,对破坏状态进行观察。破坏状态的评价是将在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层处试验片材发生破坏的情况评价为凝聚破坏;将在试验片材的被粘物部分处发生破坏的情况评价为被粘物破裂;将在层叠的各层的界面处试验片材发生破坏的情况评价为界面剥离。
(凹凸图案的残存率的计算)在粘接加工前后,使用光泽计VG_2000(日本电色工业制)测定具有凹凸图案的聚丙烯平板的60°反射率。将粘接加工前的值作为100%,将100作为为0%,由粘接加工后的值计算出凹凸图案的残存率。例如,在粘接加工前的反射率为1、而粘接加工后的反射率为 60 的情况下,计算为(100-60)/(100-1) XlOO = 40%.(制造例1)将(a-Ι)聚丙烯乙烯橡胶(DowChemical 公司制 V340UMFR = 8) 100 份、1,3_ 二 (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日本油脂制PERBUTYL P、1分钟半衰期温度为175°C )0. 5份从料斗口供给到设定料筒温度为200°C、螺杆转速为250rpm的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所制、品名为LAB0TEX30 ;Φ30πιπι、L/D = 28)中,进行熔融混炼,然后,从料筒的中段加入 (a-2)苯乙烯5份、(a-3)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份,进行熔融混炼,得到改性聚烯烃树脂粒料(A-I)。将所得到的树脂粒料(A-I)投入到设定料筒及模具温度为200°C、螺杆转速为 IOOrpm的单螺杆挤出机(东洋精机制、品名为LABO PLAST0MILL ; Φ 20mm、L/D = 20)的料斗中,从模具顶端上安装的T型模得到宽度约为13cm、厚度为100 μ m的具有热熔接性的聚烯烃片材(A-IT)。(制造例2)将(a-Ι)嵌段聚丙烯(PrimePolymer 公司制 M142E、MFR = 10) 100 份、1,3_ 二 (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日本油脂制PERBUTYL P、1分钟半衰期温度为175°C )0. 5份从料斗口供给到设定料筒温度为200°C、螺杆转速为250rpm的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所制、品名为LAB0TEX30 ;Φ30πιπι、L/D = 28)中,进行熔融混炼,然后,从料筒的中段加入 (a-2)苯乙烯5份、(a-3)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份,进行熔融混炼,得到改性聚烯烃树脂粒料(A-2)。将所得到的树脂粒料(A-2)投入到设定料筒及模具温度为200°C、螺杆转速为 IOOrpm的单螺杆挤出机(东洋精机制、品名为LABO PLAST0MILL ; Φ 20mm、L/D = 20)的料斗中,从模具顶端上安装的T型模得到宽度约为13cm、厚度为100 μ m的具有热熔接性的聚烯烃片材(A-2T)。(制造例3)将(a-Ι)均聚丙烯(PrimePolymer 公司制 S119、MFR = 60) 100 份、1,3_ 二 (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日本油脂制PERBUTYL P、1分钟半衰期温度为175°C ) 0. 5份从料斗口供给到设定料筒温度为200°C、螺杆转速为250rpm的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所制、品名为LAB0TEX30 ; Φ30 α/ = 28)中,进行熔融混炼,然后,从料筒的中段加入(a_2)苯乙烯 5份、(a-3)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份,进行熔融混炼,得到改性聚烯烃树脂粒料(A-3)。 将所得到的树脂粒料(A-3)投入到设定料筒及模具温度为200°C、螺杆转速为IOOrpm的单螺杆挤出机(东洋精机制、品名为LABO PLAST0MILL ; Φ 20mm、L/D = 20)的料斗中,从模具顶端上安装的T型模得到宽度约为13cm、厚度为100 μ m的具有热熔接性的聚烯烃片材 (A-3T)。(制造例4)将(a-Ι)均聚丙烯(Prime Polymer公司制S119、MFR = 60)70份、聚丙烯乙烯橡胶(Dow Chemical公司制V3401、MFR = 8) 30份、1,3- 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日本油脂制PERBUTYL P、1分钟半衰期温度为175°C )0. 5份从料斗口供给到设定料筒温度为200°C、螺杆转速为250rpm的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所制、品名为LAB0TEX30 ; Φ 30mm、 L/D = 28)中,进行熔融混炼,然后,从料筒的中段加入(a_2)苯乙烯5份、(a_3)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份,进行熔融混炼,得到改性聚烯烃树脂粒料(A-4)。将所得到的树脂粒料 (A-4)投入到设定料筒及模具温度为200°C、螺杆转速为IOOrpm的单螺杆挤出机(东洋精机制、品名为LABO PLAST0MILL ; Φ 20mm, L/D = 20)的料斗中,从模具顶端上安装的T型模得到宽度约为13cm、厚度为100 μ m的具有热熔接性的聚烯烃片材(A-4T)。(制造例5)将制造例3所得到的树脂粒料92份、制造例1所得到的树脂粒料8份从料斗口供给到设定料筒温度为200°C、螺杆转速为150rpm的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所制、品名为LAB0TEX30 ; Φ 30mm、L/D = 28)中,进行熔融混炼,将由此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投入到设定料筒及模具温度为200°C、螺杆转速为IOOrpm的单螺杆挤出机(东洋精机制、品名为LABO PLAST0MILL ; Φ 20mm,L/D = 20)的料斗中,从模具顶端上安装的T型模得到宽度约为13cm、 厚度为100 μ m的具有热熔接性的聚烯烃片材(A-5T)。(制造例6)将制造例3所得到的树脂粒料70份、制造例1所得到的树脂粒料30份从料斗口供给到设定料筒温度为200°C、螺杆转速为150rpm的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所制、品名为LAB0TEX30 ; Φ 30mm、L/D = 28)中,进行熔融混炼,将由此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投入到设定料筒及模具温度为200°C、螺杆转速为IOOrpm的单螺杆挤出机(东洋精机制、品名为LABO PLAST0MILL ; Φ 20mm,L/D = 20)的料斗中,从模具顶端上安装的T型模得到宽度约为13cm、 厚度为100 μ m的具有热熔接性的聚烯烃片材(A-6T)、和宽度约为13cm、厚度为50 μ m的具有热熔接性的聚烯烃片材(Α-6' Τ)。(制造例7)将制造例3所得到的树脂粒料50份、制造例1所得到的树脂粒料50份从料斗口供给到设定料筒温度为200°C、螺杆转速为150rpm的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所制、品名为LAB0TEX30 ; Φ 30mm、L/D = 28)中,进行熔融混炼,将由此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投入到设定料筒及模具温度为200°C、螺杆转速为IOOrpm的单螺杆挤出机(东洋精机制、品名为LABO PLAST0MILL ; Φ 20mm,L/D = 20)的料斗中,从模具顶端上安装的T型模得到宽度约为13cm、 厚度为100 μ m的具有热熔接性的聚烯烃片材(A-7T)。(制造例8)将制造例3所得到的树脂粒料(A-3) 30份、聚丙烯乙烯橡胶(Dow Chemical公司制V3401、MFR = 8)70份从料斗口供给到设定料筒温度为200°C、螺杆转速为150rpm的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所制、品名为LAB0TEX30 ; Φ30 α/ = 28)中,进行熔融混炼,将由此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投入到设定料筒及模具温度为200°C、螺杆转速为IOOrpm的单螺杆挤出机(东洋精机制、品名为LABO PLAST0MILL ; Φ 20mm, L/D = 20)的料斗中,从模具顶端上安装的T型模得到宽度约为13cm、厚度为100 μ m的具有热熔接性的聚烯烃片材(A-8T)。(制造例9)将(a-Ι)聚丙烯乙烯橡胶(DowChemical 公司制 V3401、MFR = 8) 100 份、1,3-二 (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日本油脂制PERBUTYL P、1分钟半衰期温度为175°C )0.5 份、(a-4)马来酸酐(和光纯药制)1份从料斗口供给到设定料筒温度为200°C、螺杆转速
15为250rpm的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所制、品名为LAB0TEX30 ; Φ30 α/ = 28)中,进行熔融混炼,然后,从料筒的中段加入(a-2)苯乙烯1份,进行熔融混炼,得到改性聚烯烃树脂粒料(A-9)。将所得到的树脂粒料(A-9)投入到设定料筒及模具温度为200°C、螺杆转速为 IOOrpm的单螺杆挤出机(东洋精机制、品名为LABO PLAST0MILL ; Φ 20mm、L/D = 20)的料斗中,从模具顶端上安装的T型模得到宽度约为13cm、厚度为100 μ m的具有热熔接性的聚烯烃片材(A-9T)。(制造例10)将制造例1所得到的具有热熔接性的聚烯烃片材(A-IT)、铝箔(三菱铝制12 μ m 厚)、(A-IT)依次重叠,供给到设定温度为150°C、线速为0.8m/分钟的热层压机(Fuji Lamipacker公司制、商品编号为LPD3212)中,从而得到热层压处理后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A-IL)。(制造例11)将制造例6所得到的具有热熔接性的聚烯烃片材(Α-6' Τ)、铝箔(三菱铝制 12μπι厚)、(Α-6' Τ)依次重叠,供给到设定温度为150°C、线速为0.8m/分钟的热层压机 (Fuji Lamipacker公司制、商品编号为LPD3212)中,从而得到热层压处理后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A-2L)。(参考例1)将(a-Ι)聚丙烯乙烯橡胶(Dow Chemical公司制V3401、MFR = 8)投入到设定料筒及模具温度为200°C、螺杆转速为IOOrpm的单螺杆挤出机(东洋精机制、品名为LABO PLAST0MILL ; Φ 20mm,L/D = 20)的料斗中,从模具顶端上安装的T型模得到宽度约为13cm、 厚度为100 μ m的具有热熔接性的聚烯烃片材(A-10T)。(实施例1 15、比较例1 3)使用制造例1 11、参考例1所得到的具有热熔接性的聚烯烃片材,制作与具有凹凸的图案的被粘物粘接的试验片材,进行粘接性评价和凹凸图案的残存率的计算。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4是在试验片材的制作中使用制造例10所制作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A-IL),而不是将具有热熔接性的聚烯烃片材、铝箔、具有热熔接性的聚烯烃片材依次重叠。实施例15将制造例11中制作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A-2L) 用300X 120mm的被粘物夹持并换成300X 120mm的线圈进行接合。表权利要求
1.一种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是通过与(B)金属材料的至少一个面相接触地层叠(A)含有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粘接层而成。
2.一种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是通过将(A)含有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粘接层、(B)金属材料以及(A’ )含有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粘接层依次层叠而成,其中, (A)与(A’ )分别为相同的组成或不同的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中,改性聚烯烃树脂是通过在同一分子内包含烯键式双键以及极性基团的单体对(a-Ι)聚烯烃树脂进行接枝改性而成的聚烯烃。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特征在于,极性基团为羧酸、该羧酸的酸酐、或者它们的衍生物。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中,在同一分子内包含烯键式双键以及极性基团的单体为选自(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中,改性聚烯烃树脂是除了使用在同一分子内包含烯键式双键以及极性基团的化合物之外、还使用芳香族乙烯基单体或者共轭二烯系单体进行接枝改性而成的聚烯烃。
7.根据权利要求3 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中,(a-Ι)聚烯烃树脂中乙烯单元或者丙烯单元占超过一半的量。
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中,在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中混合有聚烯烃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中,(B)金属材料是选自铁、铜、银、金、铝、锌、铅、锡、镁、以铁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铜作为主成分的合金、 以银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金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铝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锌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铅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锡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以镁作为主成分的合金中的金属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中,含有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粘接层为片材状或薄膜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 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材料,其中,(B)金属材料为片材状或薄膜状。
12.一种电介质加热用热熔粘接片材或薄膜,其是通过下述方法得到的将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成形加工成片材状或薄膜状,与(B)金属材料的片材或薄膜层叠,然后通过加热进行层压加工。
13.一种层叠体,其是通过下述方法得到的将(B)金属材料的至少一面与含有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粘接层相接触,将所述粘接层的没有与金属材料相接触的面与(C)被粘物相接触,然后通过电介质加热进行粘接。
14.一种层叠体,其是通过下述方法得到的将(A)含有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粘接层、(B)金属材料的层、(A’ )含有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粘接层依次层叠,进而将层叠所得物夹持在至少二个以上的(C)被粘物的接合面之间,然后通过电介质加热进行粘接,其中,(A)与(A’ )可以为相同的组成或不同的组成。
15.一种层叠体,其是通过下述方法得到的将权利要求12所述的粘接片材或薄膜夹持在至少二个以上的(C)被粘物的接合面之间,然后通过电介质加热进行粘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3 1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C)被粘物中的至少一个以上为(c-1)具有外观装饰性的被粘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3 1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C)被粘物选自聚烯烃、聚苯乙烯、聚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轭二烯共聚物、聚酰胺、聚酰亚胺、不饱和聚酯、聚氨酯、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苯乙烯_丙烯腈_共轭二烯共聚物、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聚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以及它们的发泡成形体。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不损害树脂成形品的外观装饰性、触感且对由作为被粘物的成形品粘接而成的层叠体以及成形品没有直接产生热损伤的电介质加热是适宜的热熔粘接材料。得到如下构思将用于通过电介质加热对热熔粘接层选择性地加热的金属层与对金属和树脂材料二者粘接性良好的粘接剂层叠而成的构成是适宜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由改性聚烯烃树脂构成的粘接剂和金属层叠而成的粘接材料能够通过感应加热在不损害被粘物的装饰性的情况下进行粘接。
文档编号C09J151/06GK102482545SQ20108003914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日
发明者茂吕充俊 申请人:株式会社钟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