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双向逆止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0366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型双向逆止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逆止阀,尤指一种提供喷雾器无论正置或倒置均可达成良好喷雾效果的改良型双向逆止阀。
背景技术
双向逆止阀应用于喷雾器,提供喷雾器无论正置或倒置均可使用,现有技术的双向逆止阀,请参阅图6所示,为中国台湾公告号为M422006的专利案“双向逆止阀”,其包括有一本体60以及一阀体70,该本体60具有一主流道61及一副流道62,该副流道62具有一顶开口 621及一底开口 622,副流道62通过底开口 622而与主流道61连通,该阀体70具有两导引臂71及一球体72,该两导引臂71间隔突伸于本体60上且相邻副流道62的顶开口 621周缘处,该球体72可轴向移动地容置于两导引臂71之间,请参阅图7所示,使用时,双向逆止阀与一喷雾器80结合,该喷雾器80设有一瓶体81、一喷头82及一吸管83,双向逆止阀装设在喷头82与吸管83之间,且瓶体81的内部容置有液体84。当喷雾器80正置时,吸管83末端的管口位于液体84的液面下方,球体72封闭本体60的副流道62的顶开口 621,此时,使用者按压喷头82所产生的吸力,可使得液体84经由吸管83流入本体60的主流道61,并进一步从喷头82喷出;请参阅图8所示,当喷雾器80倒置时,吸管83末端的管口位于液体84的液面上方,球体72远离本体60的副流道62的顶开口 621,使顶开口 621呈开启状态且位于液体84的液面下方,此时,使用者按压喷头82所产生的吸力,可使得液体84依序流入本体60的副流道62及主流道61,并进一步从喷头82喷出。然而,上述的双向逆止阀在实际使用时存在有以下缺点:1.当喷雾器80倒置使用时,使用者按压喷头82所产生的吸力,除了使得液体84依序流入本体60的副流道62及主流道61之外,也使得吸管83内部的气体被吸入本体60的主流道61,故主流道61中的液体84夹杂有气体,进而造成喷雾效果不佳。2.当喷雾器80呈倒置,且瓶体81内部的液体84较为少量而使得本体60的副流道62的顶开口 621位于液体84的液面上方时,液体84便无法流入副流道62,在此情况下,使用者必须将喷雾器80正置使用,否则液体84会残留于瓶体81内部而无法被完全喷出。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型双向逆止阀,通过设计有两阀体及一辅助吸管,使得喷雾器无论正置或倒置均可达成良好的喷雾效果。为达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改良型双向逆止阀,其包括有一本体、一第一阀体、一第二阀体以及一辅助吸管,其中:该本体具有一主流道;该第一阀体设有一第一管体及一第一球体,该第一管体的顶部逐渐缩小而具有一第一锥状管壁,该第一锥状管壁的尖端形成有一第一通口,第一管体的内部形成有一第一副流道,该第一管体设置于本体的底端,使第一副流道通过第一通口而与本体的主流道连通,该第一球体可轴向移动地容置于第一管体中,当第一球体移动至第一管体的第一锥状管壁时,能够将第一管体的第一通口封闭,使第一副流道不与本体的主流道连通;该第二阀体设有一第二管体及一第二球体,该第二管体的底部逐渐缩小而具有一第二锥状管壁,该第二锥状管壁的尖端形成有一第二通口,第二管体的内部形成有一第二副流道,该第二管体设置于本体的顶端,使第二副流道通过第二通口而与本体的主流道连通,该第二球体可轴向移动地容置于第二管体中,当第二球体移动至第二管体的第二锥状管壁时,能够将第二管体的第二通口封闭,使第二副流道不与本体的主流道连通;该辅助吸管以其底部与第二管体的顶端连接,辅助吸管内部与第二管体的第二副流道连通。所述的改良型双向逆止阀,其中该第一管体的内壁面间隔突伸有多个呈轴向方位的第一凸肋,各第一凸肋的底端形成有一挡部,该挡部止挡第一球体,以限制第一球体在第一管体内部移动。所述的改良型 双向逆止阀,其中该第二管体的内壁面间隔突伸有多个呈轴向方位的第二凸肋;该辅助吸管插设于第二管体中,且辅助吸管的底端面抵顶于第二管体的第二凸肋的顶端面,以限制第二球体在第二管体内部移动。所述的改良型双向逆止阀,其中该本体具有一接管,该接管的顶端突伸有一插管,接管内部与插管内部连通而形成有该主流道。所述的改良型双向逆止阀,其中该第一管体与本体为分离的两构件,第一管体以其上半部插设于本体的接管的内部,该第二管体一体成型于本体上而成为单一构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改良型双向逆止阀,可以获得的优点及功效改进至少包括:1.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本体连接吸管处增设有第一阀体,当喷雾器倒置使用时,第一球体封闭第一管体的第一通口,使得本体的主流道与吸管内部不连通,故使用者按压喷头所产生的吸力,仅可使得液体经由辅助吸管流入本体的主流道,吸管内部的气体并无法进入主流道,进而可达成良好的喷雾效果。2.当喷雾器呈倒置时,无论喷雾器的瓶体内部的液体有多少,辅助吸管末端的管口都是位于液体的液面下方,因此,即使瓶体内部的液体较为少量,使用者仍可自由地依据需求而选择将喷雾器正置或倒置使用,并将液体完全喷出而不残留于瓶体内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图4及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剖面图。图6是现有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7及图8是现有技术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本体11接管12插管13主流道20第一阀体21第一管体211第一锥状管壁212第一通口[0027]213第一副流道214第一凸肋215挡部22第一球体30第二阀体31第二管体311第二锥状管壁312第二通口313第二副流道314第二凸肋32第二球体40辅助吸管50喷雾器51瓶体52喷头53吸管54液体60本体61主流道62副流道621顶开口622底开口70阀体71导引臂72球体80喷雾器81瓶体82喷头83吸管84液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型双向逆止阀,其包括有一本体10、一第一阀体20、一第二阀体30以及一辅助吸管40。该本体10具有一接管11,该接管11的顶端一侧处向上突伸形成有一插管12,接管11的管径大于插管12的管径,且接管11内部与插管12内部连通而形成有一主流道13。该第一阀体20设有一第一管体21及一第一球体22,该第一管体21的顶部逐渐缩小而具有一第一锥状管壁211,该第一锥状管壁211的尖端形成有一第一通口 212,第一管体21的内部形成有一第一副流道213,第一管体21的内壁面上半部间隔突伸有多个呈轴向方位的第一凸肋214,该多个第一凸肋214呈环状排列,各第一凸肋214的底端分别形成有一挡部215,该第一管体21设置于本体10的底端,使第一副流道213通过第一通口 212而与本体10的主流道13连通,该第一球体22可轴向移动地容置于第一管体21的上半部,当第一球体22移动至第一管体21的第一锥状管壁211时,能够将第一管体21的第一通口212予以封闭,使第一副流道213不与本体10的主流道13连通,第一管体21的挡部215止挡第一球体22, 以限制第一球体22仅在第一管体21内部移动。该第二阀体30设有一第二管体31及一第二球体32,该第二管体31的底部逐渐缩小而具有一第二锥状管壁311,该第二锥状管壁311的尖端形成有一第二通口 312,第二管体31的内部形成有一第二副流道313,第二管体31的内壁面下半部间隔突伸有多个呈轴向方位的第二凸肋314,该多个第二凸肋314呈环状排列,该第二管体31设置于本体10的接管11的顶端另一侧,使第二副流道313通过第二通口 312而与本体10的主流道13连通,该第二球体32可轴向移动地容置于第二管体31的下半部,当第二球体32移动至第二管体31的第二锥状管壁311时,能够将第二管体31的第二通口 312予以封闭,使第二副流道313不与本体10的主流道13连通。该辅助吸管40以其底部插设于第二管体31的上半部,且辅助吸管40的底端面抵顶于第二管体31的第二凸肋314的顶端面,由于辅助吸管40的内径小于第二球体32的外径,故可限制第二球体32仅在第二管体31内部移动而不脱离,又辅助吸管40内部与第二管体31的第二副流道313连通。在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管体21与本体10为分离的两构件,第一管体21以其上半部插设于本体10的接管11的内部,第二管体31 —体成型于本体10上而成为单一构件。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逆止阀在实际使用时,与一喷雾器50结合,该喷雾器50设有一瓶体51、一喷头52及一吸管53,且瓶体51内部容置有液体54,本体10的插管12的顶端插设于喷头52的底端,吸管53的顶端插设于第一管体21的下半部,当喷雾器50正置时,吸管53末端的管口位于液体54的液面下方,第一球体22远离第一管体21的第一通口 212并受到挡部215的止挡,第二球体32封闭第二管体31的第二通口 312,此时,使用者按压52所产生的吸力,可使得液体54经吸管53依序流入第一管体21的第一副流道213及本体10的主流道13,并进一步从喷头52喷出。请参阅图5所示,当喷雾器50倒置时,辅助吸管40末端的管口位于液体54的液面下方,第一球体22封闭第一管体21的第一通口 212,使得本体10的主流道13与吸管53内部不连通,且第二球体32远离第二管体31的第二通口 312并压抵于辅助吸管40的端面,此时,使用者按压喷头52所产生的吸力,可使得液体54流入辅助吸管40并推动第二球体32,进而依序 流入第二管体31的第二副流道313及本体10的主流道13,并进一步从喷头52喷出,由于吸管53内部的气体并无法进入本体10的主流道13,故可达成良好的喷雾效果,且无论瓶体51内部的液体有多少,辅助吸管40末端的管口都是位于液体54的液面下方,因此,即使瓶体51内部的液体54较为少量,使用者仍可自由地依据需求而选择将喷雾器50正置或倒置使用,并将液体54完全喷出而不残留于瓶体51内部。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型双向逆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本体、一第一阀体、一第二阀体以及一辅助吸管,其中: 该本体具有一主流道; 该第一阀体设有一第一管体及一第一球体,该第一管体的顶部逐渐缩小而具有一第一锥状管壁,该第一锥状管壁的尖端形成有一第一通口,第一管体的内部形成有一第一副流道,该第一管体设置于本体的底端,使第一副流道通过第一通口而与本体的主流道连通,该第一球体可轴向移动地容置于第一管体中,当第一球体移动至第一管体的第一锥状管壁时,能够将第一管体的第一通口封闭,使第一副流道不与本体的主流道连通; 该第二阀体设有一第二管体及一第二球体,该第二管体的底部逐渐缩小而具有一第二锥状管壁,该第二锥状管壁的尖端形成有一第二通口,第二管体的内部形成有一第二副流道,该第二管体设置于本体的顶端,使第二副流道通过第二通口而与本体的主流道连通,该第二球体可轴向移动地容置于第二管体中,当第二球体移动至第二管体的第二锥状管壁时,能够将第二管体的第二通口封闭,使第二副流道不与本体的主流道连通; 该辅助吸管以其底部与第二管体的顶端连接,辅助吸管内部与第二管体的第二副流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双向逆止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管体的内壁面间隔突伸有多个呈轴向方位的第一凸肋,各第一凸肋的底端形成有一挡部,该挡部止挡第一球体,以限制第一球体在第一管体内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型双向逆止阀,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管体的内壁面间隔突伸有多个呈轴向方位的第二凸肋; 该辅助吸管插设于第二管体中,且辅助吸管的底端面抵顶于第二管体的第二凸肋的顶端面,以限制第二球体在第二 管体内部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双向逆止阀,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接管,该接管的顶端突伸有一插管,接管内部与插管内部连通而形成有该主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型双向逆止阀,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接管,该接管的顶端突伸有一插管,接管内部与插管内部连通而形成有该主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型双向逆止阀,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接管,该接管的顶端突伸有一插管,接管内部与插管内部连通而形成有该主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改良型双向逆止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管体与本体为分离的两构件,第一管体以其上半部插设于本体的接管的内部,该第二管体一体成型于本体上而成为单一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改良型双向逆止阀,其在一本体的底端设置有一第一阀体,顶端设置有一第二阀体,该第一阀体具有一第一管体及一第一球体,该第一管体的顶部逐渐缩小而具有一第一锥状管壁,该第一球体可轴向移动地容置于第一管体中,该第二阀体具有一第二管体及一第二球体,该第二管体的底部逐渐缩小而具有一第二锥状管壁,该第二球体可轴向移动地容置于第二管体中,且第二管体的顶端与一辅助吸管的底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两阀体及一辅助吸管的设置,提供喷雾器无论正置或倒置均可达成良好的喷雾效果。
文档编号B05B12/04GK203108696SQ20132009274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8日
发明者陈信雄 申请人:牧信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