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特征:

1.具有底侧和顶侧的潜在反应性胶粘膜,其包括:

-热塑性组分,所述热塑性组分具有熔点T(熔融),其为35℃≤T(熔融)≤90℃,特别为40℃≤T(熔融)≤60℃,并且所述热塑性组分含有能够与异氰酸酯反应的官能团;和

-含异氰酸酯的组分,所述含异氰酸酯的组分颗粒状地,即以颗粒的形式分散在所述热塑性组分中并在颗粒表面区域中基本钝化,其中所述颗粒具有起始温度T(起始),其为40℃≤T(起始)≤100℃,并且其中T(起始)≥T(熔融),

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侧和/或底侧是经等离子体处理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在反应性胶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的起始温度T(起始)为45℃≤T(起始)≤90℃,特别为45℃≤T(起始)≤7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潜在反应性胶粘膜,其特征在于,T(起始)≥T(熔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潜在反应性胶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组分为以OH和/或NH2基团官能化的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潜在反应性胶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膜的层厚为10μm至500μm,优选为20μm至2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潜在反应性胶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侧和/或顶侧经过等离子体处理或电晕处理,其中优选使用至少一种气体作为工艺气体,所述气体选自N2、压缩空气、O2、H2、CO2、Ar、He、氨和乙烯。

7.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潜在反应性胶粘膜的胶粘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制品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临时载体和/或至少一个永久载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胶粘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永久载体为箔、纸、平纹棉麻织物、织物或者针织织物或者针织物,其中所述载体的表面可经化学和/或物理预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胶粘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临时载体为单面或者双面配置的,特别为硅化的剥离箔或者单面或者双面配置 的,特别为硅化的剥离纸。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之一所述的胶粘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品为多层和/或具有永久载体,所述制品的厚度为50μm至1000μm,特别为75μm至300μm。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之一所述的胶粘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永久载体是经化学或者物理预处理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潜在反应性胶粘膜或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之一所述的胶粘制品用于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形成具有改善的耐湿热性的粘合的用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第一基底为铝、优选阳极化的铝,以及第二基底为塑料。

14.层压件,其包含

-第一基底,其优选由铝制成,特别优选具有由阳极化的铝制成的表面,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潜在反应性胶粘膜或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之一所述的胶粘制品,和

-第二基底,其优选由塑料制成,

其中所述第一基底与所述胶粘膜的经等离子体处理的顶部或与所述胶粘膜的经等离子体处理的底部接触,并且其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底借助所述潜在反应性胶粘膜或借助所述胶粘制品与所述第一基底相连接。

15.用于将优选由铝制成的、特别优选具有由阳极化的铝制成的表面的第一基底粘合至优选由塑料制成的第二基底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成形构件上固定所述第二基底;

b)将待粘合的所述第一基底与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潜在反应性胶粘膜或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之一所述的胶粘制品一起置于所述第二基底上;

c)施加压力和温度,特别通过加热压机压头施加;

d)从所述成形构件除去经粘合的构件,

其中,在步骤c)和步骤d)之间还任选地进行冷却。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