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附着力联机水性底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07476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油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附着力联机水性底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uv上光及水性上光是目前印后加工领域常用的两种表面处理工艺。与水性上光相比,uv上光具有光泽高、抗擦花性优异、固化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高端印刷制品上。

uv上光是在印刷制品表面涂布uv上光油,并在紫外线照射下完成固化,从而形成连续致密的涂层的过程。由于固化方式的限制,普通uv上光油在印刷品表面的附着力极差,无法单独使用。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uv上光前联机或脱机过一层水性底油的方式来增加uv上光油附着力。联机过水性底油可以有效减少喷粉(喷粉是为了防止堆积时粘花),提高印刷效率,因此受到印刷企业的青睐。水性联机光油一般需满足两个条件:1)防粘花性好;2)附着力优异。但是目前市场上相关的产品一般难以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因此开发高附着力联机水性底油具有良好的技术及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纸张上具有高附着力的联机水性底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附着力联机水性底油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乳液a15~30%、乳液b30~60%、蜡乳液5~10%、消泡剂0.1~0.2%、碱溶性树脂5~10%、润湿剂1~5%、去离子水0~10%;所述的乳液a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碱溶性树脂5~15%、氨水2~4%、乳化剂0.5~1.5%、苯乙烯15~25%、甲基丙烯酸甲酯5~15%、丙烯酸异辛酯0~10%、丙烯酸0~5%、功能单体0~5%、引发剂0.1~0.8%、去离子水40~50%;所述的乳液b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碱溶性树脂5~15%、氨水2~4%、乳化剂0.5~1.5%、苯乙烯0~10%、甲基丙烯酸甲酯0~10%、丙烯酸异辛酯20~30%、丙烯酸0~5%、功能单体0~5%、引发剂0.1~0.8%、去离子水40~50%。

特别优选的,一种高附着力联机水性底油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乳液a25%、乳液b45%、蜡乳液8%、消泡剂0.1%、碱溶性树脂8%、润湿剂4%、去离子水9.9%;所述的乳液a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碱溶性树脂12.2%、氨水3.3%、乳化剂0.6%、苯乙烯15.2%、甲基丙烯酸甲酯14.2%、丙烯酸异辛酯2%、丙烯酸2%、功能单体2%、引发剂0.2%、去离子水48.3%;所述的乳液b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碱溶性树脂12.2%、氨水3.3%、乳化剂0.6%、苯乙烯4.1%、甲基丙烯酸甲酯4.1%、丙烯酸异辛酯23.2%、丙烯酸2%、功能单体2%、引发剂0.2%、去离子水48.3%。

特别优选的,所述的乳液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100℃,所述的乳液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0℃。

特别优选的,所述乳液a、乳液b中所用碱溶性树脂均为玻璃化转变温度80~130℃,分子量2000~20000,酸值150~300mgkoh/g。

特别优选的,所述的乳液a、乳液b中所用功能单体均为磷酸酯类或带脲杂环类的单体的一种或多种。

特别优选的,所述的消泡剂为有机硅聚合物。

特别优选的,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一种高附着力联机水性底油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乳液a,向反应釜中加入部分水、碱溶性树脂,高速搅拌,加入氨水调节ph至8.5,升温至50~60℃,保温1~2h,取样确认碱溶性树脂溶解完全;在另外的搅拌容器内将乳化剂、水、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功能单体混合制成预乳化液;将引发剂配置成10%的引发剂水溶液;然后将反应釜内液体升温至80~85℃,滴加5~10%预乳化液和50%引发剂水溶液,1h内滴加完,保温1~2h,继续滴加剩余预乳化液及引发剂水溶液,4~5h滴加完,保温1~2h,降温至40℃以下出料即可;

步骤二、按照与步骤一相同的方法制备乳液b;

步骤三、向搅拌釜中加入乳液a、乳液b,在600~800r/min条件下加入消泡剂,搅拌20~40min,然后依次加入碱溶性树脂、蜡乳液、润湿剂和水,搅拌20~40min,使原料分散均匀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在组合物配方中引入功能单体,提高了水性底油的附着力,且未影响乳液的抗粘花性能。

(2)通过调整乳液a、乳液b及蜡乳液的比例,可调整联机水性底油的防粘连性能,满足市场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性能要求。

(3)本发明提供的高附着力联机水性底油具有优异的附着力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印刷适应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各种百分比数值均为重量百分比,以下实施例中采用的碱溶性树脂、消泡剂、蜡乳液、润湿剂,除有特殊说明外,均为本领域的常规种类,均可通过市售获得。

实施例1

一种高附着力联机水性底油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乳液a25%、乳液b45%、蜡乳液8%、消泡剂0.1%、碱溶性树脂8%、润湿剂4%、去离子水9.9%。

其中,乳液a由以下方法制备:向带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10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50g水,中速搅拌下加入60g碱溶性树脂,加入16g氨水调节ph至8.5,升温至50~60℃,保温1~2h,取样确认碱溶性树脂溶解完全;在烧杯中加入80g水以及2.8g乳化剂,快速搅拌均匀后,依次匀速加入75g苯乙烯、70g甲基丙烯酸甲酯、10g丙烯酸异辛酯、10g丙烯酸、10g功能单体,强力搅拌30min后,备用;将四口烧瓶内温度升至80℃,同时滴加10%的预乳化液和4.5g引发剂水溶液(10%引发剂水溶液),1h内滴加完,保温1~2h,继续滴加剩余预乳化液体及4.5g引发剂水溶液,4~5h滴加完,保温1~2h,降温至40℃以下出料即可。

其中,乳液b由以下方法制备:向带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10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50g水,中速搅拌下加入60g碱溶性树脂,加入16g氨水调节ph至8.5,升温至50~60℃,保温1~2h,取样确认碱溶性树脂溶解完全;在烧杯中加入80g水以及2.8g乳化剂,快速搅拌均匀后,依次匀速加入20g苯乙烯、20g甲基丙烯酸甲酯、115g丙烯酸异辛酯、10g丙烯酸、10g功能单体,强力搅拌30min后,备用;将四口烧瓶内温度升至80℃,同时滴加10%的预乳化液和4.5g引发剂水溶液(10%引发剂水溶液),1h内滴加完,保温1~2h,继续滴加剩余预乳化液体及4.5g引发剂水溶液,4~5h滴加完,保温1~2h,降温至40℃以下出料即可。

高附着力联机水性底油组合物的制备:先加入乳液25%乳液a、45%乳液b,在600~800r/min条件下加入0.1%消泡剂,搅拌20~40min,然后依次加入8%碱溶性树脂、8%蜡乳液、润湿4%剂和9.9%水,搅拌20~40min,使原料分散均匀即可。

实施例2

一种高附着力联机水性底油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乳液a25%、乳液b45%、蜡乳液8%、消泡剂0.1%、碱溶性树脂8%、润湿剂4%、去离子水9.9%。

其中,乳液a由以下方法制备:向带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10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50g水,中速搅拌下加入60g碱溶性树脂,加入16g氨水调节ph至8.5,升温至50~60℃,保温1~2h,取样确认碱溶性树脂溶解完全;在烧杯中加入80g水以及2.8g乳化剂,快速搅拌均匀后,依次匀速加入75g苯乙烯、70g甲基丙烯酸甲酯、10g丙烯酸异辛酯、10g丙烯酸、5g功能单体,强力搅拌30min后,备用;将四口烧瓶内温度升至80℃,同时滴加10%的预乳化液和4.5g引发剂水溶液(10%引发剂水溶液),1h内滴加完,保温1~2h,继续滴加剩余预乳化液体及4.5g引发剂水溶液,4~5h滴加完,保温1~2h,降温至40℃以下出料即可。

其中,乳液b由以下方法制备:向带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10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50g水,中速搅拌下加入60g碱溶性树脂,加入16g氨水调节ph至8.5,升温至50~60℃,保温1~2h,取样确认碱溶性树脂溶解完全;在烧杯中加入80g水以及2.8g乳化剂,快速搅拌均匀后,依次匀速加入20g苯乙烯、20g甲基丙烯酸甲酯、115g丙烯酸异辛酯、10g丙烯酸、5g功能单体,强力搅拌30min后,备用;将四口烧瓶内温度升至80℃,同时滴加10%的预乳化液和4.5g引发剂水溶液(10%引发剂水溶液),1h内滴加完,保温1~2h,继续滴加剩余预乳化液体及4.5g引发剂水溶液,4~5h滴加完,保温1~2h,降温至40℃以下出料即可。

高附着力联机水性底油组合物的制备:先加入乳液25%乳液a、45%乳液b,在600~800r/min条件下加入0.1%消泡剂,搅拌20~40min,然后依次加入8%碱溶性树脂、8%蜡乳液、润湿4%剂和9.9%水,搅拌20~40min,使原料分散均匀即可。

实施例3

一种高附着力联机水性底油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乳液a25%、乳液b45%、蜡乳液8%、消泡剂0.1%、碱溶性树脂8%、润湿剂4%、去离子水9.9%。

其中,乳液a由以下方法制备:向带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10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50g水,中速搅拌下加入60g碱溶性树脂,加入16g氨水调节ph至8.5,升温至50~60℃,保温1~2h,取样确认碱溶性树脂溶解完全;在烧杯中加入80g水以及2.8g乳化剂,快速搅拌均匀后,依次匀速加入75g苯乙烯、70g甲基丙烯酸甲酯、10g丙烯酸异辛酯、10g丙烯酸,强力搅拌30min后,备用;将四口烧瓶内温度升至80℃,同时滴加10%的预乳化液和4.5g引发剂水溶液(10%引发剂水溶液),1h内滴加完,保温1~2h,继续滴加剩余预乳化液体及4.5g引发剂水溶液,4~5h滴加完,保温1~2h,降温至40℃以下出料即可。

其中,乳液b由以下方法制备:向带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10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50g水,中速搅拌下加入60g碱溶性树脂,加入16g氨水调节ph至8.5,升温至50~60℃,保温1~2h,取样确认碱溶性树脂溶解完全;在烧杯中加入80g水以及2.8g乳化剂,快速搅拌均匀后,依次匀速加入20g苯乙烯、20g甲基丙烯酸甲酯、115g丙烯酸异辛酯、10g丙烯酸,强力搅拌30min后,备用;将四口烧瓶内温度升至80℃,同时滴加10%的预乳化液和4.5g引发剂水溶液(10%引发剂水溶液),1h内滴加完,保温1~2h,继续滴加剩余预乳化液体及4.5g引发剂水溶液,4~5h滴加完,保温1~2h,降温至40℃以下出料即可。

高附着力联机水性底油组合物的制备:先加入乳液25%乳液a、45%乳液b,在600~800r/min条件下加入0.1%消泡剂,搅拌20~40min,然后依次加入8%碱溶性树脂、8%蜡乳液、润湿4%剂和9.9%水,搅拌20~40min,使原料分散均匀即可。

实施例4

一种高附着力联机水性底油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乳液a15%、乳液b60%、蜡乳液5%、消泡剂0.2%、碱溶性树脂5%、润湿剂5%、去离子水9.8%。

其中,乳液a由以下方法制备:向带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10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20g水,中速搅拌下加入73.9g碱溶性树脂,加入19.7g氨水调节ph至8.5,升温至50~60℃,保温1~2h,取样确认碱溶性树脂溶解完全;在烧杯中加入60g水以及7.4g乳化剂,快速搅拌均匀后,依次匀速加入73.9g苯乙烯、73.9g甲基丙烯酸甲酯、24.6g丙烯酸,强力搅拌30min后,备用;将四口烧瓶内温度升至80℃,同时滴加10%的预乳化液和19.5g引发剂水溶液(10%引发剂水溶液),1h内滴加完,保温1~2h,继续滴加剩余预乳化液体及19.5g引发剂水溶液,4~5h滴加完,保温1~2h,降温至40℃以下出料即可。

其中,乳液b由以下方法制备:向带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10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20g水,中速搅拌下加入73.9g碱溶性树脂,加入19.7g氨水调节ph至8.5,升温至50~60℃,保温1~2h,取样确认碱溶性树脂溶解完全;在烧杯中加入60g水以及7.4g乳化剂,快速搅拌均匀后,依次匀速加入49.3g甲基丙烯酸甲酯、98.6g丙烯酸异辛酯、24.6g丙烯酸,强力搅拌30min后,备用;将四口烧瓶内温度升至80℃,同时滴加10%的预乳化液和19.5g引发剂水溶液(10%引发剂水溶液),1h内滴加完,保温1~2h,继续滴加剩余预乳化液体及19.5g引发剂水溶液,4~5h滴加完,保温1~2h,降温至40℃以下出料即可。

高附着力联机水性底油组合物的制备:先加入乳液15%乳液a、60%乳液b,在600~800r/min条件下加入0.2%消泡剂,搅拌20~40min,然后依次加入5%碱溶性树脂、5%蜡乳液、润湿5%剂和9.8%水,搅拌20~40min,使原料分散均匀即可。

实施例5

一种高附着力联机水性底油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乳液a30%、乳液b38.9%、蜡乳液10%、消泡剂0.1%、碱溶性树脂10%、润湿剂1%、去离子水10%。

其中,乳液a由以下方法制备:向带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10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50g水,中速搅拌下加入24.6g碱溶性树脂,加入9.9g氨水调节ph至8.5,升温至50~60℃,保温1~2h,取样确认碱溶性树脂溶解完全;在烧杯中加入79g水以及2.5g乳化剂,快速搅拌均匀后,依次匀速加入123.2g苯乙烯、24.6g甲基丙烯酸甲酯、49.3g丙烯酸异辛酯、24.6g功能单体,强力搅拌30min后,备用;将四口烧瓶内温度升至80℃,同时滴加10%的预乳化液和2.5g引发剂水溶液(10%引发剂水溶液),1h内滴加完,保温1~2h,继续滴加剩余预乳化液体及2.5g引发剂水溶液,4~5h滴加完,保温1~2h,降温至40℃以下出料即可。

其中,乳液b由以下方法制备:向带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10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50g水,中速搅拌下加入24.6g碱溶性树脂,加入9.9g氨水调节ph至8.5,升温至50~60℃,保温1~2h,取样确认碱溶性树脂溶解完全;在烧杯中加入79g水以及2.5g乳化剂,快速搅拌均匀后,依次匀速加入49.3g苯乙烯、147.8g丙烯酸异辛酯、24.6g功能单体,强力搅拌30min后,备用;将四口烧瓶内温度升至80℃,同时滴加10%的预乳化液和2.5g引发剂水溶液(10%引发剂水溶液),1h内滴加完,保温1~2h,继续滴加剩余预乳化液体及2.5g引发剂水溶液,4~5h滴加完,保温1~2h,降温至40℃以下出料即可。

高附着力联机水性底油组合物的制备:先加入乳液30%乳液a、38.9%乳液b,在600~800r/min条件下加入0.1%消泡剂,搅拌20~40min,然后依次加入10%碱溶性树脂、10%蜡乳液、润湿1%剂和10%水,搅拌20~40min,使原料分散均匀即可。

分别用实施例1~5水性底油在印有油墨的纸张上用4m线棒拉涂,用吹风机吹干后,再涂布uv上光油,固化后按下述方法进行干膜性能测试,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高附着力联机水性底油性能测试表

测试评定方法:

1.外观:目测。

2.光泽:按gb/t9754的规定进行测定,入射角为60°。

3.耐磨性:使用磨擦机测试,在4磅的负载下,将样版剪切成50mm×220mm,并用压纸装置固定在摩擦台上,将80克a4复印纸剪切成50mm×220mm,并用偏心压轮固定在摩擦体上,80克a4复印纸光面对样版涂膜面,以涂膜磨损露出油墨时的次数来表示。

4.抗粘连性:将水性底油拉涂在五色卡纸上,吹风机烘干后,将其黑白色位裁剪成4cm×2.5cm的样条,并面对面叠在一起,放入抗粘连夹子中,施加18磅压力后,放入60℃烘箱中放置2h后拿出,常温冷却1h后,打开抗粘连夹,撕开样条,观察粘连情况;评定结果分为1~5级,1级最差,5级最好。

5.附着力测试:按gb/t9286-1998的规定进行。

通过对比发现,在组合物配方中引入功能单体的实施例,提高了水性底油的附着力,且未影响乳液的抗粘花性能;通过调整乳液a、乳液b及蜡乳液的比例,可调整联机水性底油的防粘连性能,满足市场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性能要求。

上面根据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