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轮毂涂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4155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金属涂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轮毂涂层。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工业正朝着轻量、高速、安全、节能、舒适与环境污染轻的方向发展,因此铝合金零部件在汽车中的用量日益增多。轮毂作为汽车行驶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之一,也是一种要求较高的保安件,它不仅承载汽车的重量,同时也体现着汽车的外观造型。众所周知,铝合金轮毂由于具有重量轻、承载能力强、表面装饰性好、散热快、耐磨、耐蚀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型汽车、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上。但是,铝合金轮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外界腐蚀物的污染而造成腐蚀,这严重降低了铝合金轮毂的使用寿命,也大大影响了行车安全。

现在铝合金轮毂的生产方法是先采用模具铸造成型,再进行机加工,然后进行电镀处理,由于电镀处理工艺复杂、能耗大,而且还在消耗大量的镍、铜、铬等贵重金属。粉末涂料具有节能、无VOC排放的性能、装饰性好、使用安全等特性,近几年国内粉末涂料技术发展迅速。目前随着国内汽车行业迅猛发展,汽车配件用粉末涂料越来越多,其中汽车铝轮毂用粉喷涂在国际上也广泛采用。目前,国内的中高档汽车铝轮毂上使用的底粉涂料,大多依靠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铝轮毂底粉涂料的流平性很差,导致涂层表面粗糙且不均匀,因而汽车铝轮毂喷涂工艺中,必需经细打磨工艺,使涂层均匀且呈现足够光泽和无针孔,然后再喷色漆。整个工艺的工序多,时间长,增加生产成本,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要求尽量减少工序,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制备一种有效的铝合金轮毂涂层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热、耐湿性、耐冲击的铝轮毂涂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铝轮毂涂层,以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份组成:

双酚A环氧树脂25-40份、氟化丙烯酸酯5-10份、固化剂3-8份、消泡剂0.5-1份、稀释剂10-20份、流平剂0.1-0.5份、助剂10-15份、醇溶剂余量;

所述的助剂由下列重量份原料组成:云母粉10-15份、硅藻土5-10份、碳钢纤维1-3份、石棉粉3-5份、乙基纤维素6-8份、抗氧剂1010 0.5-1份、三乙醇胺5-8份、油酸二乙醇酰胺1-3份、醇溶剂余量,制备方法是:将上述物料放入球磨机中充分研磨10-15h,使其中各组份均匀分布于溶剂中,即得。

具体地,所述的固化剂为聚酰胺、乙二胺、异氰酸酯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地,所述的消泡剂为改性的聚硅氧烷。

具体地,所述的稀释剂为二缩水甘油醚、多缩水甘油醚、环氧丙烷丁基醚、环氧丙烷苯基醚、二环氧丙烷乙基醚、三环氧丙烷丙基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具体地,所述的流平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具体地,所述的醇溶剂为乙醇、异丙醇、二丙酮醇、丁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选用的氟化丙烯酸酯与环氧树脂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不但可以使涂层与金属表面有较高的附着力、耐腐蚀、耐热、耐湿性、耐冲击,还可以赋予涂层独特的不粘性、低磨擦性。

(2)本发明使用的助剂,不但具有高光泽、高遮盖力和着色力,而且还能在提高涂层的加工性能和机械强度,起到保护基体的作用。

(3)本发明原料易得、成本低、环境污染小、制备方法简单、周期短、重复性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铝轮毂涂层,以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份组成:

双酚A环氧树脂25份、氟化丙烯酸酯10份、聚酰胺3份、改性的聚硅氧烷0.5份、二缩水甘油醚1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0.3份、助剂10份、乙醇余量;

所述的助剂由下列重量份原料组成:云母粉10份、硅藻土10份、碳钢纤维1份、石棉粉3份、乙基纤维素6份、抗氧剂1010 0.5份、三乙醇胺6份、油酸二乙醇酰胺2份、乙醇余量,制备方法是:将上述物料放入球磨机中充分研磨12h,使其中各组份均匀分布于溶剂中,即得。

一种铝轮毂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铝轮毂表面进行清洗、去污、抛光,用蒸馏水超声清洗,然后放到干燥箱烘干;

(2)按重量组份将双酚A环氧树脂、氟化丙烯酸酯、固化剂、稀释剂、助剂、余量50%的醇溶剂加入到球磨机中,使球磨机进行球磨搅拌3h,制成浆液后使用;

(3)将步骤(2)的浆液转移到搅拌釜中,加入消泡剂、流平剂、剩余余量50%的醇溶剂,进行充分搅拌,脱泡后,通过喷枪均匀喷涂至铝轮毂的表面,然后置于温度40℃的烘箱内固化干燥3d,即得。

实施例2-6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表1。

表1

实施例2-6和对比例1-2的一种铝轮毂涂层的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完成。

制备检测所有样品:铝合金尺寸10cm x 5cm,表面经过除油、打磨后,分别喷涂实施例1-6和对比例1-2制备的涂层,检测结果列于表2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