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64623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生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化学采油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化学助采剂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等降低稠油粘度,提高采收率。此方法效果显著,应用范围广泛,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三次采油技术,同时存在破坏地层、污染环境等缺陷。微生物采油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自身移动及其代谢产物发挥作用,这些物质都能够被生物降解,效果持久,清洁环保。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指将筛选的微生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注入油藏,利用其生命活动的某些特性,改变原油的物化特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对环境的破坏较少,无毒无害;安全性高,不会损害工作人员的健康,也不会损害地层;原料来源广,经济环保。

微生物采油技术聚驱后原油采收率仅能提高2~4%,大大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如何解决微生物采油技术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油率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驱油剂,解决目前微生物采油技术聚驱后原油采收率仅能提高2~4%,大大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上述微生物驱油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一种微生物驱油剂,其组分及重量组成为:

椰子油50~80kg

淀粉30~50kg

nano36~8kg

k2hpo42~2.5kg

kh2po41.5~2.5kg

nacl1~1.5kg

mgso40.3~0.5kg

k2so40.05~0.08kg

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液10~40kg

月桂氨基丙酸80~100kg

去离子水800~950kg。

优选的,其组分及重量组成为:

椰子油60kg

淀粉40kg

nano37kg

k2hpo42.3kg

kh2po42.0kg

nacl1.3kg

mgso40.4kg

k2so40.06kg

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液20kg

月桂氨基丙酸90kg

去离子水900kg。

进一步的,所述的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的菌种保藏编号为ciccno.10063。

二、一种根据上述的微生物驱油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椰子油、淀粉、nano3、k2hpo4、kh2po4、nacl、mgso4、k2so4、去离子水按比例加于发酵罐中,升温至33-55℃并不断搅动,用质量百分比为3%的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在7.2,于115℃下灭菌20min;

(2)冷却至28~55℃,加入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液到发酵罐,再加入月桂氨基丙酸,恒温发酵5~7天即得。

优选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椰子油、淀粉、nano3、k2hpo4、kh2po4、nacl、mgso4、k2so4、去离子水按比例加于发酵罐中,升温至40℃并不断搅动,用质量百分比为3%的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在7.2,于115℃下灭菌20min;

(2)冷却至40℃,加入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液到发酵罐,再加入月桂氨基丙酸,恒温发酵6天即得。

进一步的,所述的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的菌种保藏编号为ciccno.10063。

本发明所使用的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是一种好氧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杆状细菌。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易分离培养,对人畜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其代谢产物较为丰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较强的抗逆能力,生长快,稳定性较好。解淀粉芽孢杆菌通过产生低分子量的抗生素以及抗菌蛋白质多肽等活性物质抑制病原菌及线虫,其大多代谢产物的活性物质具有热稳定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本发明的微生物驱油剂洗油能力强,能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6~9%,整体具有可靠性强、使用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的特点,适合大范围在油田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生物材料的来源:

1、本发明提供的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菌种保藏编号为ciccno.10063:购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和实验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依次将椰子油50kg、淀粉30kg、nano36kg、k2hpo42kg、kh2po42.5kg、nacl1.5kg、mgso40.5kg、k2so40.08kg、去离子水950kg于发酵罐中,升温至33℃并不断搅动,用质量百分比为3%的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在7.2,于115℃下灭菌20min。

冷却至28℃,加入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液10kg到发酵罐,再加入80kg月桂氨基丙酸,恒温发酵7天。即得到所需微生物驱油剂。

实施例2

依次将椰子油60kg、淀粉40kg、nano37kg、k2hpo42.3kg、kh2po42.0kg、nacl1.3kg、mgso40.4kg、k2so40.06kg、去离子水900kg于发酵罐中,升温至40℃并不断搅动,用质量百分比为3%的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在7.2,于115℃下灭菌20min。

冷却至40℃,加入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液20kg到发酵罐,再加入90kg月桂氨基丙酸,恒温发酵6天。即得到所需微生物驱油剂。

实施例3

依次将椰子油80kg、淀粉50kg、nano38kg、k2hpo42.5kg、kh2po41.5kg、nacl1kg、mgso40.3kg、k2so40.05kg、去离子水800kg于发酵罐中,升温至55℃并不断搅动,用质量百分比为3%的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在7.2,于115℃下灭菌20min。

冷却至55℃,加入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液40kg到发酵罐,再加入100kg月桂氨基丙酸,恒温发酵5天。即得到所需微生物驱油剂。

实验例

一、洗油试验

用2×4cm、40目铜筛网,使网面布满原油置于50ml试验驱油剂配制液中,40℃将筛网来回摆动30次,记录油被洗净的程度,并与使用注入水同样操作作对比.这是一种评微生物驱油剂动态洗油能力的快速定性方法。

原油为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原油,微生物驱油剂质量浓度为1.5%;用注入水配制。不同实施例生产的微生物驱油剂与生物驱油剂(市售)洗油能力见表1.

表1不同实施例生产的微生物驱油剂洗油效果

上述实施例1~3例生产的微生物驱油剂洗油率均高于96%,洗油能力很强,以实施例2的效果为最佳。

二、岩心驱替实验

1、不同岩心驱替实验

在室温下将岩心抽真空,饱和地层水,得到岩心孔隙体积;在45℃条件下,岩心饱和模拟油,计算含油饱和度;在45℃条件下,水驱到指定含水98%,获得水驱采收率;在45℃条件下,注入聚合物质量百分数0.15%,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均为0.5pv;注入实施例2与生物驱油剂(市售)质量百分数1.5%,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均为0.5pv。实验结果见表2。

表2聚驱后微生物驱油模拟实验

2、不同实施例与生物驱油剂(市售)的岩心驱替实验

在室温下将岩心抽真空,饱和地层水,得到岩心孔隙体积;在45℃条件下,岩心饱和模拟油,计算含油饱和度;在45℃条件下,水驱到指定含水98%,获得水驱采收率;在45℃条件下,注入聚合物质量百分数0.15%,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均为0.5pv;注入实施例2生产的微生物驱油剂质量百分数1.5%,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均为0.5pv。实验结果见表3。

表3不同实施例的微生物驱油剂驱油模拟实验

由表3可见,实施例1-3的微生物驱油剂的效果均大大好于现有的生物驱油剂,且以实施例2的效果为最佳。

本发明的微生物驱油剂洗油能力强,能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6~9%,整体具有可靠性强、使用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的特点,适合大范围在油田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