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重工的泡棉胶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6019阅读:10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泡棉胶带,尤其涉及一种易重工的泡棉胶带。



背景技术:

泡棉胶带由于具有很好的防震、防尘、缓冲等功能,在电子类及家电类产品中得到广泛的运用。现有双面泡棉胶带具有以下缺点:一是贴付后不可移除,由于胶层贴付被贴付后粘着力很大(一般大于1500gf/25mm),而泡棉胶带基材层泡棉的内聚较小,这样想要重工或者回收被贴物时一般泡棉带着胶层都会残留在被贴物上,很难顺利重工或回收。同时,在清理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被贴物的损坏以及泡棉碎屑造成的污染。二是一般泡棉胶带的胶层都是透明或微黄,如若想用于窄边框显示设备的粘结时,会有侧漏光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重工的泡棉胶带,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想要重工或者回收被贴物时,泡棉容易带着胶层残留在被贴物上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重工的泡棉胶带。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易重工的泡棉胶带,所述泡棉胶带由一面至另一面依次包括:防粘层,第一胶粘层,泡棉层、橡胶层及第二胶粘层;所述泡棉层由基底层与泡棉复合而成,所述基底层的一面与所述第一胶粘层相连。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泡棉层包括基底层和在所述基底层上发泡形成的 PU泡棉。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基底层为PET膜。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橡胶层为丙烯酸酯层或TPU层。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胶粘层、橡胶层以及橡胶层均为黑色。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胶粘层为丙烯酸系胶黏剂及黑色色浆混合而成;所述泡棉层为黑色PET膜与黑色泡棉复合而成;所述橡胶层层由丙烯酸酯橡胶及黑色色浆混合而成。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胶粘层,以及第二胶粘层的厚度均为20~100 μm;所述丙烯酸系胶黏剂为日本藤仓化成株式会社的LKG-1701,所述丙烯酸系胶黏剂与所述黑色色浆的质量比为100:1~100:30。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黑色PET膜的厚度为25~75μm;所述泡棉厚度为100~1000μm。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泡棉为密度为150~300kg/立方米PU泡棉或发泡倍率为1~3倍的PE泡棉。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橡胶层的厚度为20~100μm;所述丙烯酸酯橡胶与黑色色浆的质量比为100:1~100:50;所述丙烯酸酯橡胶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聚乙二醇甲氧基酯、环氧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合而成;所述丙烯酸橡胶单体单元中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聚乙二醇甲氧基酯:环氧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质量比为 30~85:0~65:1~30:1~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将泡棉及其胶层从被贴物上剥离时,由于黑色PET的支撑作用,泡棉及第一胶粘层可以顺利剥离,减少或不会残留泡棉碎屑及残胶。而基于橡胶层的韧性,另一面的泡棉碎屑及残胶也可以顺利剥离。因而具有很好的重工性,且不会因泡棉碎屑造成污染。

进一步的,由于胶粘层、泡棉层、柔韧层均为黑色,可使泡棉胶带在不影响胶层性能的情况下起到遮光的效果,使得光不会从胶层漏出,具有很好的侧面遮光性,尤其适用于窄边框显示设备的粘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易重工的泡棉胶带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易重工的泡棉胶带,如图1所示,其胶带卷材结构从外至内依次为防粘层,第一胶粘层,泡棉层、柔韧层(即橡胶层)及第二胶粘层。

其中,第一胶粘层及第二胶粘层中至少一个可以为压敏胶层,柔韧层可以为丙烯酸酯系橡胶层或TPU薄膜层。以下以第一胶粘层及第二胶粘层分别为压敏胶层1及压敏胶层2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防粘层为PET离型膜或离型纸,其厚度具体可以选用50~150μ m;其外层离型力与靠近压敏胶层1离型力的比例为1:1~1:4。

所述压敏胶层1及压敏胶层2优选丙烯酸系压敏胶;其厚度为20~100 μm。

所述泡棉层为基底层与泡棉复合而成,这里的复合是指不用胶水方式的复合,优选的,可以在基底层上发泡生成PU泡棉。该基底层优选PET 膜。其中PET膜与压敏胶层1相连并且位于泡棉及压敏胶层1之间,泡棉面与橡胶层相连。所述PET的厚度为25~75μm;所述泡棉的厚度为 100~1000μm。所述泡棉优选密度为150~300kg/立方米的PU泡棉;所述橡胶层厚度为20~100μm;所述橡胶优选丙烯酸酯系橡胶;所述丙烯酸酯橡胶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聚乙二醇甲氧基酯、环氧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按一定比例及工艺条件聚合而成;所述丙烯酸橡胶单体单元中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聚乙二醇甲氧基酯:环氧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质量比为30~85:0~65:1~30:1~10。

为解决前文所述的泡棉胶带用于窄边框显示设备的粘结时,会有侧漏光现象的问题。本申请中,第一胶粘层,泡棉层、柔韧层及第二胶粘层均为黑色。

其中,黑色泡棉层由黑色PET与黑色泡棉复合而成。

黑色胶粘层如黑色压敏胶层为丙烯酸系胶黏剂及黑色色浆混合而成;所述丙烯酸系胶黏剂为日本藤仓化成株式会社LKG-1701。LKG-1701与黑色色浆的质量比为100:1~100:30。

黑色柔韧层如黑色橡胶层由丙烯酸酯橡胶及黑色色浆混合而成。所述丙烯酸酯橡胶与黑色色浆的质量比为100:1~100:50。

以下为本申请泡棉胶带的两种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的易重工泡棉胶带结构由外到内依次包括防粘层,压敏胶层1,复合黑色PET的PU泡棉层、丙烯酸酯系橡胶层及压敏胶层2。

所述防粘层为双硅PET离型膜,厚度为75μm;靠近压敏胶层1面的离型力为30±5g,另一面离型力为15±5g。所述压敏胶层1和压敏胶层2的厚度为50μm;丙烯酸胶黏剂LKG-1701与黑色色浆的质量比为100:17。所述泡棉层总厚度为700μm,其中黑色PET的厚度为50μm;所述泡棉为PU泡棉,其密度为215kg/立方米。所述橡胶层的厚度40μm,丙烯酸酯橡胶与黑色色浆的质量比为100:21。丙烯酸酯橡胶中单体单元中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聚乙二醇甲氧基酯:环氧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质量比为63:23:12:2。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的易重工泡棉遮光胶带结构由外到内依次包括防粘层,压敏胶层1,复合黑色PET的PU泡棉层、TPU薄膜层及压敏胶层2。

所述防粘层为双硅PET离型膜,厚度为75μm;靠近压敏胶层1面的离型力为30±5g,另一面离型力为15±5g。所述压敏胶层1和压敏胶层2的厚度为50μm;丙烯酸系胶黏剂LKG-1701与黑色色浆的质量比为 100:17。所述泡棉层总厚度为600μm,其中黑色PET的厚度为38μm;所述泡棉为PE泡棉,其发泡倍率为1.4~2.0。所述TPU的厚度为40μm。

为验证其优点,本申请对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泡棉胶带与下述现有技术(即对比例)中的泡棉胶带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对比例:

本对比例所述的泡棉胶带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其泡棉层不包含 PET层,且胶层透明。其防粘层为75μm双硅PET离型膜,靠近压敏胶层1一面的离型力为30±5g,另一面离型力为15±5g。所述压敏胶层1 和压敏胶层2为丙烯酸系压敏胶LKG-1701,厚度均为50μm。所述泡棉层为PE泡棉,厚度为600μm,发泡倍率为1.4-2.0。

将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及对比例的产品模切成一定长度、宽3mm 的模切件。将其分别运用于窄边框TV。分别将三款样品的压敏胶层2贴附于显示机壳,将样品与双硅PET离型膜接触的压敏胶层1贴附于显示面板。放置24h后进行遮光性、重工性等相关测试,结果如表一。

表一:测试结果列表

其中,重工测试过程如下:

第一步将组装好的面板及机壳用特制刀具将泡棉层一分为二,一边泡棉粘附于玻璃面板,另一边粘附于机壳。这个过程中,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及对比例无太大差别,只要泡棉选择恰当即可。第二步将粘附于机壳的泡棉及其胶层等剥离,这个过程中由于黑色PET的支撑作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残留泡棉及其压敏胶层1可以顺利剥离,不留泡棉碎屑及残胶。而对比例由于泡棉层及压敏胶层1的内聚较差,不能顺利剥离,残胶严重、清理过程中泡棉碎屑严重。第三步将残留的泡棉及其胶层从玻璃面板剥离。同样,在此过程中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残留在面板上的泡棉及其胶层由于橡胶层的韧性均可以顺利剥离。而对比例中残留泡棉及压敏胶层2同样不能剥离,残胶严重、泡棉碎屑严重。

另外,侧面遮光性测试过程如下:

将模切好的3mm模切件撕去离型膜叠加到一定厚度,在暗室中利用强光灯从侧面照射并在另一侧观察遮光效果。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压敏胶层1和2、丙烯酸酯橡胶层中均混有黑色色浆,使得其在不影响胶层性能的情况下起到遮光的效果,使得光不会从胶层漏出。而对比例中由于胶层没有遮光效果,光线从胶层漏出,影响产品性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泡棉胶带可以达到以下效果:一是很好的侧面遮光性;二是重工性能优异,可顺利回收显示面板及机壳。三是在重工或/ 和回收面板及机壳的过程中泡棉碎屑轻微,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