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酯涂料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7339发布日期:2019-02-01 19:57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酯涂料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涂料制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聚酯涂料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聚酯树脂分为饱和聚酯和不饱和聚酯。不饱和聚酯可以用来制备聚酯胶粘剂,主要由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促进剂、填料、触变剂等组成。主链中含有-ch=ch-双键的一种线型结构(见线型高分子)聚酯树脂,能与烯类单体,如苯乙烯、丙烯酸酯、乙酸乙烯酯等混合后,在引发剂和促进剂的作用下,于常温下聚合成不溶、不熔产物,主要用于生产卷材涂料。饱和聚酯树脂主要用于粉末涂料的成膜物质,市场应用极为广阔。在聚氨酯树脂的聚合反应中,存在原料混合效果差,控制温度精度低,导致聚氨酯树脂反应速度慢、生产效率低。

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关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cn207076458u公开的一项专利一种聚酯涂料的加工工艺,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包括内层壁和外层壁,所述内层壁与外层壁之间形成有夹套层,所述夹套层内输送有高温导热剂,所述内层壁内设置有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在内层壁内呈环形盘绕设置,且冷却盘管的一端穿过釜体底部,另一端穿过釜体顶部与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釜体上部设置有进料管、排气管,所述釜体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釜体顶部设置有两个减速器,每个所述减速器上方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有转轴,每个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多个搅拌叶片,两个所述转轴上的搅拌叶片交错设置,两个所述转轴上均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刮刀。

该方案存在搅拌不均匀,刮板尺寸偏小无法大面积的进行刮料以及各单元之间无相互促进的关联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该发明使用一种聚酯涂料的加工工艺,该工艺使用聚酯合成反应釜,可解决搅拌不均匀,刮板尺寸偏小无法大面积的进行刮料以及各单元之间无相互促进的关联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可解决该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酯涂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聚酯树脂、烯类单体、反应引发剂及促进剂等物料;

s2:将s1中准备的物料混合;

s3:将s2中混合物加入到聚酯合成反应釜中反应;

s4:将s3中反应后产生的不溶产物与粉末涂料混合制成聚酯涂料;

其中,s3使用聚酯合成反应釜,包括主体、搅拌单元、驱动单元、刮料单元、进料管、出料管和排气管;所述主体为圆柱体,主体包括高温导热腔、移动腔及搅拌腔;所述高温导热腔位于外侧包裹移动腔及搅拌腔,高温导热腔内输送有高温导热剂;所述移动腔位于高温导热腔与搅拌腔之间,用于带动刮料单元移动;所述搅拌腔位于主体中心,搅拌腔内壁为凹凸不平的波浪形表面,且左右两侧内部存在矩形槽,贯穿波浪形表面,搅拌腔用于对物料的搅拌;所述驱动单元位于主体顶部外壁,用于驱动搅拌单元及刮料单元运作;所述搅拌单元位于搅拌腔内,穿过主体上壁与驱动单元连接;所述刮料单元安装在主体内壁,用于从釜壁面将物料刮下,防止了物料粘壁,避免物料温度不均匀;所述进料管位于主体左上方,贯穿主体,用于放料加料;所述出料管位于主体底部中间,用于将完成反应后的物料排出;所述排气管位于主体顶部右上方,贯穿主体,用于排出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运作时,从进料管加入物料,开启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带动搅拌单元,对物料进行搅拌,同时为了防止物料粘壁,刮料单元在主体内壁上下移动进行刮料,待反应完成物料从出料管排出。

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一号气缸、二号气缸、底座、转轴、转盘、支撑轴和连接轴;所述电机固定在主体顶部外壁,与搅拌单元连接,电机转动方式为转角为180°的往复转动;两个所述底座固定在主体顶部外壁上,用于支撑一号气缸和二号气缸;所述转轴固定在主体顶部外壁上,位于两个所述底座之间;所述转盘与转轴转动连接,可自由旋转;所述一号气缸固定在左侧底座上,气缸另一端伸缩轴活动连接在转盘偏心位置,一号气缸由搅拌单元提供气体,进行运动,推动转盘转动;所述二号气缸固定在右侧底座上,与一号气缸相对设置,二号气缸伸缩轴活动连接在转盘偏心位置,转盘转动带动二号气缸伸缩,产生气体用于驱动刮料单元;所述支撑轴位于转盘圆心上方,与转盘固定连接;所述一端连接轴与支撑轴顶部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搅拌单元固定连接,转盘来回转动,带动支撑轴来回转动,从而带动连接轴来回摆动,使搅拌单元做往复转动运动,进行搅拌。运作时,搅拌单元为提供气体作用于一号气缸,一号气缸伸缩推动转盘转动,转盘来回转动,带动支撑轴来回转动,从而带动连接轴来回摆动,使搅拌单元做往复转动运动,进行搅拌,同时转盘转动带动二号气缸伸缩,产生气体用于驱动刮料单元。

优选地,所述搅拌单元包括旋转轴及搅拌机构;两个所述旋转轴位于搅拌腔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左侧旋转轴穿过主体与电机连接,右侧旋转轴穿过主体与连接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多个搅拌机构,两个所述旋转上的搅拌机构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三号气缸、搅拌叶、弹簧与一号气囊;所述三号气缸固定在旋转轴上,三号气缸伸缩轴与搅拌叶固定连接;三个所述搅拌竖直摆放,相邻搅拌叶之间通过两根弹簧连接,相邻搅拌叶之间固定有一号气囊,旋转轴来回转动,促使一号气囊压缩;当电机带动左侧旋转轴来回往复转动时,左侧旋转轴上的搅拌机构在惯性的作用下搅拌叶挤压一号气囊,产生气体用于带动一号气缸伸缩,从而带动转盘旋转,转盘旋转带动支撑轴来回摆动,带动连接轴与右侧旋转轴来回转动,及二号气缸压缩产生气体驱动刮料单元,右侧旋转轴旋转带动右侧搅拌机构来回转动,从而产生压缩气体,通过主体底部通入搅拌腔,用于加速搅拌,稳定内部气压的作用。运作时,电机带动左侧旋转轴来回往复转动时,左侧旋转轴上的搅拌机构在惯性的作用下搅拌叶挤压一号气囊,产生气体用于带动一号气缸伸缩,从而带动转盘旋转,转盘旋转带动支撑轴来回摆动,带动连接轴与右侧旋转轴来回转动,及二号气缸压缩产生气体驱动刮料单元,右侧旋转轴旋转带动右侧搅拌机构来回转动,从而产生压缩气体,通过主体底部通入搅拌腔,用于加速搅拌,稳定内部气压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刮料单元包括磁环、刮块、弹簧及二号气囊;所述磁环位于移动腔,当二号气缸伸缩时,产生气体通入移动腔,磁环如活塞一般,在二号气缸吸气和排气作用下上下移动;两个所述二号气囊安装在主体内壁矩形槽内,可在矩形槽内移动,两个所述二号气囊分别与两个所述刮块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刮块为半圆环形与外径与主体内壁最小内径一致,两个所述刮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刮板与主体内壁接触,可沿主体内壁波浪面移动,刮板与二号气囊固定连接,刮板沿主体内壁波浪面移动,带动二号气囊上下移动,同时由于主体内壁为波浪面,刮板与二号气囊固定连接,二号气囊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受到挤压与拉伸,产生气体带动三号气缸伸缩运作,使搅拌机构在往复摆动搅拌的同时,也进行伸缩运动,可以提高搅拌效率,促使搅拌感觉均匀。二号气缸伸缩时,产生气体通入移动腔,磁环如活塞一般,在二号气缸吸气和排气作用下上下移动,磁环移动在磁力作用下带动刮板移动,主体内壁为波浪面,刮板与二号气囊固定连接,二号气囊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受到挤压与拉伸,产生气体带动三号气缸伸缩运作,使搅拌机构在往复摆动搅拌的同时,也进行伸缩运动,可以提高搅拌效率,促使搅拌感觉均匀。

优选地,所述磁环尺寸与移动腔尺寸一致,且磁环具有磁性;所述刮板为金属材料,在磁环磁力作用下紧贴主体内壁,同时磁环移动在磁力作用下带动刮板移动。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径向调节机构,电机带动左侧旋转轴来回往复转动时,左侧旋转轴上的搅拌机构在惯性的作用下搅拌叶挤压一号气囊,产生气体用于带动一号气缸伸缩,从而带动转盘旋转,转盘旋转带动支撑轴来回摆动,带动连接轴与右侧旋转轴来回转动,及二号气缸压缩产生气体驱动刮料单元,右侧旋转轴旋转带动右侧搅拌机构来回转动,从而产生压缩气体,通过主体底部通入搅拌腔,用于加速搅拌,稳定内部气压的作用;

2.本发明通过驱动单元、搅拌单元和刮料单元的相互配合,可以做到单元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利用气缸、气囊等气体驱动结构,做到功能间的相互促进,搅拌单元在电机作用下进行来回旋转,搅拌单元同时产生气体作用于驱动单元,并通过驱动单元促进搅拌单元的搅动,同时搅拌单元通过作用于驱动单元产生其他气体作用于刮料单元运作,刮料单元运作又产生气体作用于搅拌单元促进搅拌,做到设备自身的自动化,实现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

3.本发明通过二号气缸伸缩,产生气体通入移动腔,磁环如活塞一般,在二号气缸吸气和排气作用下上下移动,磁环移动在磁力作用下带动刮板移动,刮板在主体内壁上下移动,可大面积的进行刮料,防止物料粘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中:主体1、搅拌单元2、驱动单元3、刮料单元4、进料管5、出料管6、排气管7、高温导热腔11、移动腔12、搅拌腔13、电机31、一号气缸32、二号气缸33、底座34、转轴35、转盘36、支撑轴37、连接轴38、旋转轴21、搅拌机构22、三号气缸221、搅拌叶222、一号弹簧223、一号气囊224、磁环41、刮块42、二号弹簧43及二号气囊4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是一种聚酯涂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聚酯树脂、烯类单体、反应引发剂及促进剂等物料;

s2:将s1中准备的物料混合;

s3:将s2中混合物加入到聚酯合成反应釜中反应;

s4:将s3中反应后产生的不溶产物与粉末涂料混合制成聚酯涂料;

其中,s3使用聚酯合成反应釜,包括主体1、搅拌单元2、驱动单元3、刮料单元4、进料管5、出料管6和排气管7;所述主体1为圆柱体,主体1包括高温导热腔11、移动腔12及搅拌腔13;所述高温导热腔11位于外侧包裹移动腔12及搅拌腔13,高温导热腔11内输送有高温导热剂;所述移动腔12位于高温导热腔11与搅拌腔13之间,用于带动刮料单元4移动;所述搅拌腔13位于主体1中心,搅拌腔13内壁为凹凸不平的波浪形表面,且左右两侧内部存在矩形槽,贯穿波浪形表面,搅拌腔13用于对物料的搅拌;所述驱动单元3位于主体1顶部外壁,用于驱动搅拌单元2及刮料单元4运作;所述搅拌单元2位于搅拌腔13内,穿过主体1上壁与驱动单元3连接;所述刮料单元4安装在主体1内壁,用于从釜壁面将物料刮下,防止了物料粘壁,避免物料温度不均匀;所述进料管5位于主体1左上方,贯穿主体1,用于放料加料;所述出料管6位于主体1底部中间,用于将完成反应后的物料排出;所述排气管7位于主体1顶部右上方,贯穿主体1,用于排出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运作时,从进料管5加入物料,开启驱动单元3,驱动单元3带动搅拌单元2,对物料进行搅拌,同时为了防止物料粘壁,刮料单元4在主体1内壁上下移动进行刮料,待反应完成物料从出料管6排出。

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3包括电机31、一号气缸32、二号气缸33、底座34、转轴35、转盘36、支撑轴37和连接轴38;所述电机31固定在主体1顶部外壁,与搅拌单元2连接,电机31转动方式为转角为180°的往复转动;两个所述底座34固定在主体1顶部外壁上,用于支撑一号气缸32和二号气缸33;所述转轴35固定在主体1顶部外壁上,位于两个所述底座34之间;所述转盘36与转轴35转动连接,可自由旋转;所述一号气缸32固定在左侧底座34上,气缸另一端伸缩轴活动连接在转盘36偏心位置,一号气缸32由搅拌单元2提供气体,进行运动,推动转盘36转动;所述二号气缸33固定在右侧底座34上,与一号气缸32相对设置,二号气缸33伸缩轴活动连接在转盘36偏心位置,转盘36转动带动二号气缸33伸缩,产生气体用于驱动刮料单元4;所述支撑轴37位于转盘36圆心上方,与转盘36固定连接;所述一端连接轴38与支撑轴37顶部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搅拌单元2固定连接,转盘36来回转动,带动支撑轴37来回转动,从而带动连接轴38来回摆动,使搅拌单元2做往复转动运动,进行搅拌。运作时,搅拌单元2为提供气体作用于一号气缸32,一号气缸32伸缩推动转盘36转动,转盘36来回转动,带动支撑轴37来回转动,从而带动连接轴38来回摆动,使搅拌单元2做往复转动运动,进行搅拌,同时转盘36转动带动二号气缸33伸缩,产生气体用于驱动刮料单元4。

优选地,所述搅拌单元2包括旋转轴21及搅拌机构22;两个所述旋转轴21位于搅拌腔13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左侧旋转轴21穿过主体1与电机31连接,右侧旋转轴21穿过主体1与连接轴38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旋转轴21上设置有多个搅拌机构22,两个所述旋转上的搅拌机构22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22包括三号气缸221、搅拌叶222、一号弹簧223与一号气囊224;所述三号气缸221固定在旋转轴21上,三号气缸221伸缩轴与搅拌叶222固定连接;三个所述搅拌竖直摆放,相邻搅拌叶222之间通过两根一号弹簧223连接,相邻搅拌叶222之间固定有一号气囊224,旋转轴21来回转动,促使一号气囊224压缩;当电机31带动左侧旋转轴21来回往复转动时,左侧旋转轴21上的搅拌机构22在惯性的作用下搅拌叶222挤压一号气囊224,产生气体用于带动一号气缸32伸缩,从而带动转盘36旋转,转盘36旋转带动支撑轴37来回摆动,带动连接轴38与右侧旋转轴21来回转动,及二号气缸33压缩产生气体驱动刮料单元4,右侧旋转轴21旋转带动右侧搅拌机构22来回转动,从而产生压缩气体,通过主体1底部通入搅拌腔13,用于加速搅拌,稳定内部气压的作用。运作时,电机31带动左侧旋转轴21来回往复转动时,左侧旋转轴21上的搅拌机构22在惯性的作用下搅拌叶222挤压一号气囊224,产生气体用于带动一号气缸32伸缩,从而带动转盘36旋转,转盘36旋转带动支撑轴37来回摆动,带动连接轴38与右侧旋转轴21来回转动,及二号气缸33压缩产生气体驱动刮料单元4,右侧旋转轴21旋转带动右侧搅拌机构22来回转动,从而产生压缩气体,通过主体1底部通入搅拌腔13,用于加速搅拌,稳定内部气压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刮料单元4包括磁环41、刮块42、二号弹簧43及二号气囊44;所述磁环41位于移动腔12,当二号气缸33伸缩时,产生气体通入移动腔12,磁环41如活塞一般,在二号气缸33吸气和排气作用下上下移动;两个所述二号气囊44安装在主体1内壁矩形槽内,可在矩形槽内移动,两个所述二号气囊44分别与两个所述刮块4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刮块42为半圆环形与外径与主体1内壁最小内径一致,两个所述刮板之间通过二号弹簧43连接,刮板与主体1内壁接触,可沿主体1内壁波浪面移动,刮板与二号气囊44固定连接,刮板沿主体1内壁波浪面移动,带动二号气囊44上下移动,同时由于主体1内壁为波浪面,刮板与气囊固定连接,气囊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受到挤压与拉伸,产生气体带动三号气缸221伸缩运作,使搅拌机构22在往复摆动搅拌的同时,也进行伸缩运动,可以提高搅拌效率,促使搅拌感觉均匀。二号气缸33伸缩时,产生气体通入移动腔12,磁环41如活塞一般,在二号气缸33吸气和排气作用下上下移动,磁环41移动在磁力作用下带动刮板移动,主体1内壁为波浪面,刮板与二号气囊44固定连接,二号气囊44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受到挤压与拉伸,产生气体带动三号气缸221伸缩运作,使搅拌机构22在往复摆动搅拌的同时,也进行伸缩运动,可以提高搅拌效率,促使搅拌感觉均匀。

优选地,所述磁环41尺寸与移动腔12尺寸一致,且磁环41具有磁性;所述刮板为金属材料,在磁环41磁力作用下紧贴主体1内壁,同时磁环41移动在磁力作用下带动刮板移动。

运作时,从进料管5加入物料,开启驱动单元3,电机31带动左侧旋转轴21来回往复转动时,左侧旋转轴21上的搅拌机构22在惯性的作用下搅拌叶222挤压一号气囊224,产生气体用于带动一号气缸32伸缩,从而带动转盘36旋转,转盘36旋转带动支撑轴37来回摆动,带动连接轴38与右侧旋转轴21来回转动,及二号气缸33压缩产生气体驱动刮料单元4,右侧旋转轴21旋转带动右侧搅拌机构22来回转动,从而产生压缩气体,通过主体1底部通入搅拌腔13,用于加速搅拌,稳定内部气压的作用,二号气缸33伸缩时,产生气体通入移动腔12,磁环41如活塞一般,在二号气缸33吸气和排气作用下上下移动,磁环41移动在磁力作用下带动刮板移动,主体1内壁为波浪面,刮板与二号气囊44固定连接,二号气囊44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受到挤压与拉伸,产生气体带动三号气缸221伸缩运作,使搅拌机构22在往复摆动搅拌的同时,也进行伸缩运动,可以提高搅拌效率,促使搅拌感觉均匀待反应完成物料从出料管6排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