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粉末涂料及其配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82000发布日期:2019-02-26 19:44阅读:7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涂料的配方及其配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抗菌粉末涂料及其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保护、节能等方面的呼声的日益高涨,人们对卫生和健康的要求迅速提高。抗菌粉末涂料是指涂膜具有抗菌性,能杀死或抑制沾附在涂膜上的细菌。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各种化学和物理手段进行杀菌,如使用含氯制剂、过氧类制剂、酚类制剂、碘制剂、季胺类制剂、臭氧以及紫外线、微波、高压蒸汽等。这些手段或多或少存在某些缺陷,如存在不同程度的毒性、刺激皮肤、气味难闻、易挥发、药效短、不能广谱杀菌等。

为此,我们需要开发一种涂料,其具有抑菌时效长、稳定性高、既经济又方便,同时在高温情况下,如180℃-220℃的情况下,涂料形成的涂膜不会变色发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粉末涂料及其配制方法,通过研制涂料配方及配制方法,使涂料具有抑菌时效长、稳定性高、既经济又方便的特点,同时在高温情况下,如180℃-220℃的情况下,涂料形成的涂膜不会变色发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菌粉末涂料,包括以下配方:环氧树脂,所述环氧树脂的环氧当量为900-1200,添加量为50%-70%,所述环氧树脂作为涂料的基础材料,提供涂层的柔韧性、耐化学品、耐高温等特性,当环氧树脂含量为65%时,该涂料形成的涂膜柔韧性为2mm;流平剂,添加量为0.5%-2%;钛白粉,添加量为20%-30%,主要是作为填料和颜料的作用,减轻在高温情况下涂膜的稳定性,提高对变色的遮蔽能力;硫酸钡,添加量为4%-15%,主要是作为填料和颜料的作用,减轻在高温情况下涂膜的稳定性,提高对变色的遮蔽能力;酚类固化剂,3%-5%,与所述的环氧树脂进行交联,有助于涂膜的固化;气相二氧化硅包覆的氧化银,1%-3%,为涂料提供抗菌性能,同时,因氧化银被气相二氧化硅包覆着,而二氧化硅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吸附性能,使得氧化银的抗菌性能具有了缓释的效果,使得抗菌保持时间更加持久,另外,因被气相二氧化硅包覆着,在高温情况下,氧化银的颜色也被遮挡,使得涂料的耐温色变能力强,经对比测试,在气相二氧化硅包覆着的情况下,当抗菌涂料涂膜被加热至180℃时,与不添加气相二氧化硅包覆的氧化银情况相比,其色差仅相差2。

优选地,一种抗菌粉末涂料,其配方还包括聚酯树脂0%-15%,所述聚酯树脂与所述环氧树脂联合作为涂料的基础配方,使得其化学稳定性更好,二苯甲酮类光稳定剂1%-2%,使得涂料具有一定的抗太阳光辐射和紫外线辐射的能力。

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所述双酚a型环氧树脂与所述酚类固化剂在固化过程无小分子物产生,不会在涂膜出现针孔等缺陷。另外,双酚a型环氧树脂大量羟基的存在更促进了对基材的附着力,而且双酚a型环氧树脂与酚类固化剂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有更好的互溶性,不会产生因固化收缩而导致的结构破坏,与环氧树脂一起给涂膜以更好的致密性、耐热性、耐溶剂性和耐腐蚀性。同时酚类固化剂本身是树脂态的,主链上的结构也可以发生改变,从而保证了涂膜的柔韧性。

优选地,一种抗菌粉末涂料,其包括以下配方:环氧树脂,所述环氧树脂的环氧当量为1000,添加量为51%;流平剂,添加量为1%;钛白粉,添加量为25%;硫酸钡,添加量为10%;酚类固化剂,3%;气相二氧化硅包覆的氧化银,2%;聚酯树脂7%;二苯甲酮类光稳定剂1%。

上述涂料制成的涂膜,经抗菌性测试,其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100%;

在100℃蒸馏水煮沸24h的情况下无失光、变色、小泡、斑点、脱落和起皱及生锈等现象;

在3%氯化钠水溶液浸泡480h的情况下无失光、变色、小泡、斑点、脱落和起皱及生锈等现象;

在3%hcl水溶液浸泡480h的情况下无失光、变色、小泡、斑点、脱落和起皱及生锈等现象;

在5%naoh水溶液浸泡480h的情况下无失光、变色、小泡、斑点、脱落和起皱及生锈等现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抗菌粉末涂料的配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上述配方按比例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将混合后的配方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并冷却,得到料片;将挤出的料片经咖啡磨打碎并过筛,得到粉末涂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菌粉末涂料,包括以下配方:环氧树脂,所述环氧树脂的环氧当量为900,添加量为50%,所述环氧树脂作为涂料的基础材料,提供涂层的柔韧性、耐化学品、耐高温等特性;流平剂,添加量为2%;钛白粉,添加量为30%,主要是作为填料和颜料的作用,减轻在高温情况下涂膜的稳定性,提高对变色的遮蔽能力;硫酸钡,添加量为13%,主要是作为填料和颜料的作用,减轻在高温情况下涂膜的稳定性,提高对变色的遮蔽能力;酚类固化剂,3%,与所述的环氧树脂进行交联,有助于涂膜的固化;气相二氧化硅包覆的氧化银,2%,为涂料提供抗菌性能,同时,因氧化银被气相二氧化硅包覆着,而二氧化硅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吸附性能,使得氧化银的抗菌性能具有了缓释的效果,使得抗菌保持时间更加持久,另外,因被气相二氧化硅包覆着,在高温情况下,氧化银的颜色也被遮挡,使得涂料的耐温色变能力强,经对比测试,在气相二氧化硅包覆着的情况下,当抗菌涂料涂膜被加热至180℃时,与不添加气相二氧化硅包覆的氧化银情况相比,其色差仅相差2。

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所述双酚a型环氧树脂与所述酚类固化剂在固化过程无小分子物产生,不会在涂膜出现针孔等缺陷。另外,双酚a型环氧树脂大量羟基的存在更促进了对基材的附着力,而且双酚a型环氧树脂与酚类固化剂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有更好的互溶性,不会产生因固化收缩而导致的结构破坏,与环氧树脂一起给涂膜以更好的致密性、耐热性、耐溶剂性和耐腐蚀性。同时酚类固化剂本身是树脂态的,主链上的结构也可以发生改变,从而保证了涂膜的柔韧性。

上述涂料制成的涂膜,经抗菌性测试,其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100%;

经耐化学品性能测试,在100℃蒸馏水煮沸24h的情况下无失光、变色、小泡、斑点、脱落和起皱及生锈等现象;

经耐化学品性能测试,在3%氯化钠水溶液浸泡480h的情况下无失光、变色、小泡、斑点、脱落和起皱及生锈等现象;

经耐化学品性能测试,在3%hcl水溶液浸泡480h的情况下无失光、变色、小泡、斑点、脱落和起皱及生锈等现象;

经耐化学品性能测试,在5%naoh水溶液浸泡480h的情况下无失光、变色、小泡、斑点、脱落和起皱及生锈等现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抗菌粉末涂料的配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上述配方按比例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将混合后的配方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并冷却,得到料片;将挤出的料片经咖啡磨打碎并过筛,得到粉末涂料。

实施例2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菌粉末涂料,包括以下配方:环氧树脂,所述环氧树脂的环氧当量为1200,添加量为60%,所述环氧树脂作为涂料的基础材料,提供涂层的柔韧性、耐化学品、耐高温等特性;聚酯树脂7.5%,所述聚酯树脂与所述环氧树脂联合作为涂料的基础配方,使得其化学稳定性更好,二苯甲酮类光稳定剂1%,使得涂料具有一定的抗太阳光辐射和紫外线辐射的能力流平剂,添加量为0.5%;钛白粉,添加量为20%,主要是作为填料和颜料的作用,减轻在高温情况下涂膜的稳定性,提高对变色的遮蔽能力;硫酸钡,添加量为5%,主要是作为填料和颜料的作用,减轻在高温情况下涂膜的稳定性,提高对变色的遮蔽能力;酚类固化剂,3%,与所述的环氧树脂进行交联,有助于涂膜的固化;气相二氧化硅包覆的氧化银,3%,为涂料提供抗菌性能,同时,因氧化银被气相二氧化硅包覆着,而二氧化硅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吸附性能,使得氧化银的抗菌性能具有了缓释的效果,使得抗菌保持时间更加持久,另外,因被气相二氧化硅包覆着,在高温情况下,氧化银的颜色也被遮挡,使得涂料的耐温色变能力强,经对比测试,在气相二氧化硅包覆着的情况下,当抗菌涂料涂膜被加热至180℃时,与不添加气相二氧化硅包覆的氧化银情况相比,其色差仅相差2。

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所述双酚a型环氧树脂与所述酚类固化剂在固化过程无小分子物产生,不会在涂膜出现针孔等缺陷。另外,双酚a型环氧树脂大量羟基的存在更促进了对基材的附着力,而且双酚a型环氧树脂与酚类固化剂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有更好的互溶性,不会产生因固化收缩而导致的结构破坏,与环氧树脂一起给涂膜以更好的致密性、耐热性、耐溶剂性和耐腐蚀性。同时酚类固化剂本身是树脂态的,主链上的结构也可以发生改变,从而保证了涂膜的柔韧性。

上述涂料制成的涂膜,经抗菌性测试,其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100%;

经耐化学品性能测试,在100℃蒸馏水煮沸24h的情况下无失光、变色、小泡、斑点、脱落和起皱及生锈等现象;

经耐化学品性能测试,在3%氯化钠水溶液浸泡480h的情况下无失光、变色、小泡、斑点、脱落和起皱及生锈等现象;

经耐化学品性能测试,在3%hcl水溶液浸泡480h的情况下无失光、变色、小泡、斑点、脱落和起皱及生锈等现象;

经耐化学品性能测试,在5%naoh水溶液浸泡480h的情况下无失光、变色、小泡、斑点、脱落和起皱及生锈等现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抗菌粉末涂料的配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上述配方按比例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将混合后的配方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并冷却,得到料片;将挤出的料片经咖啡磨打碎并过筛,得到粉末涂料。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