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脂性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19867发布日期:2019-04-05 21:29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树脂性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工程中,大多数的工程结构表面需要涂覆防水涂层,以防止水汽进入工程结构中对结构造成损害。现在厂区结构为了搭建成本的考虑,通常采用钢结构,钢结构为了保证其屋面的防水等要求,需要在其表面涂抹防水涂层。

现在金属屋面的防水涂料在防水性上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较高温度时由于其为了保证良好的延展性,通常对于高温十分敏感,这样有利于防水,但是将会大大缩短防水涂料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树脂性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可以制作一种耐候性强且使用寿命较长的防水涂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树脂性防水涂料,原料包括重量比的,热塑性树脂100-150份、热固性树脂50-100份、水乳胶150-250份、分散剂10-20份、消泡剂5-10份、矿物油20-30份、丙酮抽出物10-20份、防霉剂5-10份、沥青50-60份。

进一步地,所述原料按照重量份数比为:热塑性树脂100-120份、热固性树脂50-80份、水乳胶150-200份、分散剂10-15份、消泡剂5-10份、矿物油25-30份、丙酮抽出物15-20份、防霉剂5-8份、沥青50-55份。

进一步地,所述原料按照重量份数比为:热塑性树脂100份、热固性树脂80份、水乳胶200份、分散剂15份、消泡剂5份、矿物油25份、丙酮抽出物15份、防霉剂8份、沥青55份。

一种树脂性防水涂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底料制作、骨料制作和面料制作;

取重量比的原料热塑性树脂100-150份、热固性树脂50-100份、水乳胶150-250份、分散剂10-20份、消泡剂5-10份、矿物油20-30份、丙酮抽出物10-20份、防霉剂5-10份、沥青50-60份;

所述底料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sd1、将重量比30-50%的沥青和重量比的20-30%的矿物油进行加热混合;

sd2、加入重量比的40-50%的丙酮抽出物,再继续加热搅拌;

sd3、停止搅拌持续加热;

所述骨料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sg1、将热固性树脂和重量比的40-60%的分散剂混合加热;

sg2、将重量比50%-70%的沥青加入再持续搅拌;

sg3、加入重量比20-30%的消泡剂后,搅拌加热保持温度;

所述面料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sm1、将热塑性性树脂和水乳胶加热反应釜中搅拌,进行真空脱水反应;

sm2、将重量比的40-60%的分散剂加入反应釜中,保持温度为60-80摄氏度;

sm3、将重量比的70-80%的矿物油、重量比的50-60%的丙酮抽出物和防霉剂加入反应釜中,保持温度为80-85摄氏度;

sm3、加入重量比的70-80%的消泡剂继续搅拌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d1中,加热温度为100-150摄氏度,搅拌速度为10r/min,搅拌时间为20-30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底料制作中,使用的是真空容器,在搅拌的过程中,保持容器内部的压强不超过0.05个标准大气压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g1中,加热的温度为150-180摄氏度。

进一步地,所述骨料制作中,混合物的温度不低于110摄氏度,加工完成后的骨料保存温度不低于100摄氏度。

进一步地,在步骤sg2中,混合搅拌的温度为150摄氏度,搅拌器顶部开口与大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m3中,搅拌的速度为120r/min,搅拌时间不低于30分钟。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防水涂料通过使用热固性树脂可以使得本产品在屋面受到较低温度时,依旧可以保持一定的强度,通过使用热塑性树脂可以使得本产品的延展性较好,可以适应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使得本产品的依旧保持良好的防水性;本产品通过使用沥青既可以保证本产品的粘附强度,同时可以提高本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以下实施例中,热塑性树脂采用的是山东佰仟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e-44的热塑性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热固性树脂采用的是广东粤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ams-2788热固性丙烯酸树脂,水乳胶采用的是深圳市吉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h0423的白乳胶水,分散剂采用的是埃夫卡巴斯夫生产的型号为fa4610an的湿润分散剂,消泡剂采用的是北京格瑞朗洁科技有限公生产的型号为lj-618的消泡剂,防霉剂采用的是常州是润洋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gy-511的防霉剂。

实施例1:

一种树脂性防水涂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底料制作、骨料制作和面料制作;

取重量比的原料热塑性树脂100份、热固性树脂50份、水乳胶150份、分散剂10份、消泡剂5份、矿物油20份、丙酮抽出物10份、防霉剂5份、沥青50份。

所述底料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sd1、将重量比30%的沥青和重量比的20%的矿物油进行加热混合;加热温度为100摄氏度,搅拌速度为10r/min,搅拌时间为20分钟;

sd2、加入重量比的40%的丙酮抽出物,再继续加热搅拌;

sd3、停止搅拌持续加热;

在底料制作的过程中,保持容器内部的压强不超过0.05个标准大气压强。

所述骨料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sg1、将热固性树脂和重量比的40%的分散剂混合加热;加热的温度为150摄氏度;

sg2、将重量比70%的沥青加入再持续搅拌;混合搅拌的温度为150摄氏度,搅拌器顶部开口与大气连通;

sg3、加入重量比20%的消泡剂后,搅拌加热保持温度;

在骨料制作中,混合物的温度不低于110摄氏度,加工完成后的骨料保存温度不低于100摄氏度;

所述面料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sm1、将热塑性性树脂和水乳胶加热反应釜中搅拌,进行真空脱水反应;

sm2、将重量比的60%的分散剂加入反应釜中,保持温度为60摄氏度;

sm3、将重量比的80%的矿物油、重量比的60%的丙酮抽出物和防霉剂加入反应釜中,保持温度为80摄氏度;

sm3、加入重量比的80%的消泡剂继续搅拌混合;搅拌的速度为120r/min,搅拌时间30分钟。

实施例2:

一种树脂性防水涂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底料制作、骨料制作和面料制作;

取重量比的原料热塑性树脂120份、热固性树脂80份、水乳胶200份、分散剂15份、消泡剂8份、矿物油25份、丙酮抽出物15份、防霉剂8份、沥青55份。

所述底料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sd1、将重量比50%的沥青和重量比的30%的矿物油进行加热混合;加热温度为150摄氏度,搅拌速度为10r/min,搅拌时间为30分钟;

sd2、加入重量比的50%的丙酮抽出物,再继续加热搅拌;

sd3、停止搅拌持续加热;

在底料制作的过程中,保持容器内部的压强不超过0.05个标准大气压强。

所述骨料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sg1、将热固性树脂和重量比的60%的分散剂混合加热;加热的温度为180摄氏度;

sg2、将重量比50%的沥青加入再持续搅拌;混合搅拌的温度为150摄氏度,搅拌器顶部开口与大气连通;

sg3、加入重量比30%的消泡剂后,搅拌加热保持温度;

在骨料制作中,混合物的温度不低于110摄氏度,加工完成后的骨料保存温度不低于100摄氏度;

所述面料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sm1、将热塑性性树脂和水乳胶加热反应釜中搅拌,进行真空脱水反应;

sm2、将重量比的40%的分散剂加入反应釜中,保持温度为80摄氏度;

sm3、将重量比的70%的矿物油、重量比的50%的丙酮抽出物和防霉剂加入反应釜中,保持温度为85摄氏度;

sm3、加入重量比的70%的消泡剂继续搅拌混合;搅拌的速度为120r/min,搅拌时间50分钟。

实施例3:

一种树脂性防水涂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底料制作、骨料制作和面料制作;

取重量比的原料热塑性树脂150份、热固性树脂100份、水乳胶250份、分散剂20份、消泡剂10份、矿物油30份、丙酮抽出物20份、防霉剂10份、沥青60份。

所述底料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sd1、将重量比40%的沥青和重量比的25%的矿物油进行加热混合;加热温度为120摄氏度,搅拌速度为10r/min,搅拌时间为25分钟;

sd2、加入重量比的45%的丙酮抽出物,再继续加热搅拌;

sd3、停止搅拌持续加热;

在底料制作的过程中,保持容器内部的压强不超过0.05个标准大气压强。

所述骨料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sg1、将热固性树脂和重量比的50%的分散剂混合加热;加热的温度为160摄氏度;

sg2、将重量比60%的沥青加入再持续搅拌;混合搅拌的温度为150摄氏度,搅拌器顶部开口与大气连通;

sg3、加入重量比25%的消泡剂后,搅拌加热保持温度;

在骨料制作中,混合物的温度不低于110摄氏度,加工完成后的骨料保存温度不低于100摄氏度;

所述面料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sm1、将热塑性性树脂和水乳胶加热反应釜中搅拌,进行真空脱水反应;

sm2、将重量比的50%的分散剂加入反应釜中,保持温度为65摄氏度;

sm3、将重量比的75%的矿物油、重量比的55%的丙酮抽出物和防霉剂加入反应釜中,保持温度为82摄氏度;

sm3、加入重量比的75%的消泡剂继续搅拌混合;搅拌的速度为120r/min,搅拌时间40分钟。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