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60668发布日期:2019-09-12 10:4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窗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括金属层的多层窗膜。



背景技术:

随着磁控溅射技术的发展,它可以把不锈钢、钛、镍、金、银、铜等金属制成透明隔热的纳米级金属层,使得玻璃窗膜在隔热功能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同时具有很高的视觉清晰度,解决了染色、真空蒸镀镀膜工艺生产的玻璃窗膜的高反光、易褪色等缺陷。

然而磁控溅射金属层,存在一定的缺陷,其溅射的不锈钢、钛、镍、金、银、铜等金属在恶劣的使用环境中(如沿海城市,酸雨较多的城市)容易出现被腐蚀的现象,即在贴膜一段时间后,会被空气中的潮气或受污染空气所氧化,导致大面积,可扩散,并且肉眼可见的黑色或深灰色斑点。一旦金属层被氧化,不仅仅影响美观并且影响了窗膜的节能效率。

另外,现有的窗膜产品常常适用于室内使用,且在出现刮伤、磨损情况下不具有自修复特性。为应对专用于某些严酷环境的室外使用(暴晒、高温、酸雨、沙尘、高空飞行等),比如室外外贴用建筑膜,则需要窗膜同时具备高效节能,抗刮耐磨,自修复等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种窗膜,其复合了多层功能光学膜,可同时兼具高效隔热节能,抗刮耐磨和自修复等特性,适用于某些严酷环境的室外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解决了上述窗膜在多层功能光学膜叠设时,因各薄膜结构之间产生的张应力和压应力而造成各功能光学膜出现翘曲、变形、脱膜等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窗膜,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基材层,所述第一表面上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了金属微结构反射层、自修复涂层和硬质防刮涂层,所述第二表面上依次设置了安装胶层和离型层;所述金属微结构反射层中的微结构为多个阵列排布的凹槽结构,其凹槽深度为20-60nm;所述金属微结构反射层红外反射率大于80%,厚度为50-150nm。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微结构反射层和自修复涂层之间还设置了抗氧化层,所述抗氧化层相对于所述金属微结构反射层的一面设有与所述凹槽结构相匹配的凸起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抗氧化层和自修复涂层之间至少设有两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高度200-500nm,宽度100-300nm。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微结构反射层中的金属为贵金属。

进一步的,所述自修复涂层的水滴角大于102°。

进一步的,所述自修复层的厚度为10-50μm。

进一步的,所述硬质防刮涂层的厚度为1-10μm。

进一步的,所述窗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等于70%。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窗膜,通过设置金属微结构反射层,提高了窗膜对红外光的反射效率,即提升其隔热能力;通过设置抗氧化层,可实现对金属微结构反射层中贵金属的保护,防止贵金属发生氧化腐蚀;通过设置自修复涂层和硬质防刮涂层,可强化窗膜在室外使用时的防刮伤能力,或者即使有发生刮伤,也可自行修复如初;并且在所述抗氧化层和自修复涂层之间至少设有两个支撑柱,可缓解各层薄膜结构之间产生的张应力和压应力,以解决各功能光学膜出现翘曲、变形、脱膜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窗膜,其中的金属微结构反射层红外反射率大于80%,整体可见光透过率大于等于70%,在室外使用时可耐老化3000h以上,无发雾、开裂、脱落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

图中标号的说明:

1、基材层;2、金属微结构反射层;3、自修复涂层;4、硬质防刮涂层;5、安装胶层;6、离型层;7、抗氧化层;8、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窗膜包括基材层1,在基材层1的上表面蚀刻出多个阵列排布的凹槽结构后,再通过磁控溅射方式在凹槽结构的表面镀上厚度为50-150nm的贵金属层,形成金属微结构反射层2,该层的红外反射率大于80%;基材层1的下表面则依次贴合安装胶层5和离型层6。其中,基材层1选自本领域的常用的光学膜材,如PET基材;贵金属选自金、银、铜等金属;所述凹槽深度为20-60nm。

为了防止贵金属层在窗膜使用过程中发生氧化腐蚀,将在金属微结构反射层2涂覆一层抗氧化层7,所述抗氧化层7相对于所述金属微结构反射层2的一面设有与所述凹槽结构相匹配的凸起结构。经实验发现,经过巯基改性树脂胶水具备与金属形成络合物的能力、且该树脂对金属层较好的附着性,能够形成较为致密的保护层,阻止更多的空气与金属层接触,能够达到较好的抗氧化性能。

进一步地,为应对专用于某些严酷环境的室外使用(暴晒、高温、酸雨、沙尘、高空飞行等),比如室外的外贴用建筑膜,则需要窗膜同时具备高效节能,抗刮耐磨,自修复等特性,则将在抗氧化层7上依次贴合自修复涂层3和硬质防刮涂层4。自修复涂层包括聚氨酯处理过的PET基材(图中未示出),其水滴角大于102°,厚度为10-50μm;硬质防刮涂层的厚度为1-10μm。

由于该窗膜中存在多个功能层薄膜的贴合,各层之间会产生相应的应力(张应力和压应力),应力超越了各功能层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可能会导致某些功能膜层发生翘曲,弯曲变形等不良现象。因此,本实施例在抗氧化层7和自修复涂层3之间设置了支撑柱8,并在抗氧化层7和自修复涂层3之间形成真空空间。支撑柱的个数最少为两个,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支撑柱的个数,其制作原料可选自氧化硅或氮化硅,高度为200-500nm,宽度100-300nm。

本实施例的窗膜,通过各功能层参数的有机搭配,整体可见光透过率大于等于70%;对于表面划伤,可在室温条件下达到3s内修复划伤;且在耐候性方面,在室外使用时可耐老化3000h以上,无发雾、开裂、脱落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解释说明,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任何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

技术实现要素:
而仅作局部改变的,仍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